陳鶴琴談兒童心理特征
普通的小孩子生來雖有種種不同特點,然大抵是相仿的。至于知識之豐富與否,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然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當。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兒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資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參考。
(一) 好游戲
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游戲為生命的。要知多運動,多強健;多游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動作和游戲。第一,做父母的應有良好的設備使小孩子得著充分的運動;第二,做父母的應有適宜的伴侶使小孩子得著優美的影響。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體就容易強健,心境就常常快樂,知識就容易增進,思想就容易啟發。
(二) 好模仿
小孩子好模仿的,而且模仿沒有選擇性,家中人之舉動、言語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謹慎,務使已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三) 好奇
柏拉圖說:“好奇者,知識之門。”這句話是很對的。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與事物相接觸了;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好奇是小孩子獲得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
(四) 喜歡成功
小孩子固然喜歡動作,但更是喜歡動作有成就的。小孩子很喜歡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歡其成功的,因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是自己很有趣的,但是還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師的贊許。不過,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難;若太難,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沒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難,小孩子能夠勝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興,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自信力與成功因此互相為用的了。
(五) 喜歡野外生活
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的。到門外去就歡喜,終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興。凡天氣晴和的時候,就帶幼稚生到外邊去游玩。他們在曠野里跑來跑去,看見野花就采采,看見池塘就拋石子入水以取樂。這種郊游于小孩的身體、知識、行為都有很好影響的。
(六) 喜歡合群
凡人都喜歡群居的,幼小嬰兒,離群獨居,就要哭喊。兩歲時就要與同伴游玩,到了五六歲,這個樂群心發得更加強了。假如此時沒有伴侶游玩,他一定要覺得孤苦不堪了。有時候還要發生想象的伴侶。他同這個想象的伴侶一同游玩,一同起居,一同飲食,那就不致孤苦。
(七) 喜歡稱贊
二三歲的小孩子就喜歡“聽好話”的,喜歡旁人稱贊他的,比如今天他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給他父親看;著了一雙新鞋子,就要給他同伴看。到了四五歲的時候,這種喜歡嘉許的心理還要來得濃厚。假使他不愿意刷牙齒,你可指著一個牙齒潔白而肯刷牙齒的小孩子說:“他的牙齒多好看,多清潔,你若天天刷牙齒,你的牙齒也會像他這樣整齊好看呢。”小孩子聽了你的話,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稱贊他說:“呀!你的牙齒是白一點了,好看得多了。”他聽了必然覺得非常高興,下次洗臉時就喜歡刷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