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 要保證軸承能夠正常、可靠運行,就必須施以足夠的潤滑,以防止滾動體、滾道及保持架之間有直接的金屬接觸,造成磨損及軸承表面腐蝕。因此,在各種應用中,選擇適當的潤滑劑和潤滑方式極為重要,同時,也需要正確的保養。 潤滑劑的實際選擇主要基于運行狀況,即:溫度范圍和轉速以及周圍環境影響。若能保證可靠潤滑,則軸承所用潤滑劑劑量最小時,其運行溫度最低,但同時起其他作用,如密封或散熱時,用量就要增加。因此在安裝軸承時,填充潤滑脂一般把軸承剩余空間填滿,控制軸承箱剩余空間的1/3—1/2即可,多了易產生高溫。 潤滑油的選擇 選擇潤滑脂的幾個重要因素 1、機械種類 2、軸承種類與大小 3、工作溫度 4、工作負荷 5、速度范圍 6、工作情況:振動和主軸的方向 7、冷卻情況 8、密封效果 9、外圍情況 潤滑脂的種類 1、高溫用潤滑脂(HT):工作溫度超過80℃時,且補充潤滑間隔不能太短時使用; 2、低溫潤滑脂 (LT): 當環境溫度低于0℃或軸承負荷很輕,在高轉速使用情況下而又不能讓溫升提高時使用。 3、中溫潤滑脂 (MT):這種潤滑脂用途最廣,軸承工作溫度一般在30℃-120℃,可以滿足大部分脂潤滑的使用情況。 4、EM 潤滑脂 :含有二硫化鉬,可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二硫化鉬結晶,造成暫時的潤滑效果。 5、EP 潤滑脂 :含有硫、氯或磷化物,可以強化油膜,提高油膜的負荷能力。適用于高負荷的中大型軸承需要。 潤滑脂與填加劑的種類 最常用的潤滑脂是以鈣基、鈉基和鋰基的金屬皂作為濃稠劑。而鋰基的潤滑脂特別適合于潤滑滾動軸承。 鈣基潤滑脂(Ca):機械性能穩定,不容于水,常用于工作溫度60℃以內與水有接觸的工作環境,所以被用于造紙海洋等工作環境。 鈉基潤滑脂(Na):使用溫度較一般的鈣基潤滑脂廣,密封性和附著性良好,可以吸收水分,具有防銹效果。所以不適合用于潮濕的環境。 鋰基潤滑脂(Li):結構與鈣基潤滑脂相似有很多與鈣基潤滑脂、鈉基潤滑脂相似的優點,金屬附著力良好,高溫時穩定性非常好,工作溫度范圍非常廣,所以適合大多軸承工作環境下的潤滑劑。 復合皂潤滑脂:通常都是幾種金屬,象Li、Na、Ba和Al的復合物,用于特殊的場合。 軸承加注潤滑脂的重要性 正確的填充量:軸承內應填滿潤滑脂,但軸承座內的自由空間只能部分填滿,約占空間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無振動情況下,大部分的鋰基脂,可以把軸承座內自由空間的百分之九十填滿而無溫升的危險,這樣可以防止雜質侵入軸承,也可以使補充潤滑脂間隔期延長。在軸承高速旋轉情況下,由于要求低溫升,所以潤滑脂的量要保持很小。在有振動的情況,如火車的軸箱和振動器潤滑脂的填充量不能超過軸承座內自由空間的百分之六十。 如何加注潤滑脂 分離式軸承:分離式軸承包括圓柱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和所有的止推軸承。這些軸承可以分段加注潤滑脂。當裝上第一個軸承環后,把內部空間填滿潤滑脂,如果是軸承環與滾子、保持架組件,便要確保所有空間都填滿潤滑脂。如果軸承環與其它部分分離,則要先涂上一層潤滑脂,以防在裝保持架與滾子組件時被劃傷。 不可分離式軸承:這些軸承可能是固定型或自動調心型。固定型軸承,象深溝球軸承和角接觸球軸承,應該從兩側填充潤滑脂。自動調心型球軸承和球面滾子軸承,軸承內外環可以相對擺動,所以可以接近滾動元件,潤滑脂可直接注入軸承內的空間。 潤滑脂的補給: 潤滑脂隨使用時間的增長,潤滑性能就逐漸下降,因此必須定期補給新的潤滑脂。補給潤滑脂的間隔期因軸承形式、尺寸、旋轉精度、軸承溫度及潤滑脂種類等不同而不同。 潤滑油: 滾動軸承的潤滑油多用錠子油、機油、渦輪機油等礦物油,但在150℃以上高溫或-30℃以下低溫條件下,則用二脂油、硅酮油、氟碳油等合成油。對潤滑油來說,粘度是決定潤滑性能的重要特性之一。粘度過低則油膜形成不充分,并損傷軸承工作表面;但粘度過高則粘性阻力大,溫升、摩擦損失大。一般旋轉速度越大,使用潤滑油的粘度越低;負荷越重,則使用潤滑油粘度越高。對于滾動軸承的油潤滑,在其相應的溫度下必須具備有下表所示的粘度。另表所列為潤滑油粘度與溫度之對應關系圖。 潤滑油的更換期限: 潤滑油的更換限期將因使用條件、油量及潤滑油種類等不同而不同。就油浴潤滑來說,當油溫為50℃以下時,一年一次,為80℃~100℃時,至少需3個月換一次。對于重要裝置,最好通過定期監測潤滑油的潤滑性能、清潔度等來決定更換期限。 油潤油種類: 油潤滑比脂潤滑更適宜高速旋轉或高溫場合。當需要將軸承內發熱量或外加熱量 排除較多時采用油潤滑。 潤滑方法: 1、油浴潤滑;2、濺射式供油;3、滴注供油;4、循環供油;5、油霧潤滑;6、汽油潤滑;7、噴射潤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