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取照海、太溪、昆侖、大鐘、合谷、中渚。穴位常規消毒,取28號一寸毫針,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10日為一療程。 中藥內服 仙茅6克,杜仲、木瓜、丹參、桂枝各10克,牛膝、透骨草、五加皮、雞血藤、補骨脂、骨碎補、獨活各15克。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用。 照海、太溪、大鐘均為足少陰腎經之腧穴,太溪為腎經之原穴,為腎經經氣輸注之處,又是腎之元氣流注并留止之所,凡腎陰、腎陽不足均可求之;照海為八脈交會之所,通陰蹺脈,善調腎中之氣以補腎精之不足;昆侖有驅邪散滯止痛、舒筋活絡之功。全身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治療痛證時,許多局部痛證需要全身調節,《內經》有云:“善用針者,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故取對側手部腧穴,以疏通經氣。六穴相配,能補腎氣,止疼痛,驅寒濕,通經絡。 方用獨活、杜仲、透骨草、五加皮、仙茅、骨碎補、補骨脂祛風健骨補腎,當歸、丹參、雞血藤養血通絡,桂枝溫經通脈,木瓜和胃通絡以助生化之源,配以牛膝清利濕熱。針藥配合治療足跟痛,療效顯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