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曾出版過一本《腫瘤治驗錄》一書,作者梁秀清是一位祖傳九代老中醫。20世紀70年代末我與他相識,當時他住在山西侯馬市侯馬村一間普通的農村小屋里,與眾不同的是,他看病時總是邊號脈邊畫出患者全身五臟六腑簡圖,然后標出何處有病、何處疼痛、何處不適,乃至腫瘤的大小良惡部位,身上幾處刀口,婦女生育幾胎、流產幾次,等等,皆一一標明,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交給患者看對不對,要緊處才問上幾句,并詳細告訴患者致病之由,由于語語切中要害,患者非哭即笑,甚則拍案稱奇。此情此景,遠勝過電影神醫喜來樂!患者來自全國23個省市以及海外日本、新加坡等地,他的門前雖未掛任何行醫招牌,但每日車水馬龍,極一時之盛。國內各大媒體均作了采訪報道。
中醫的脈診竟如此神奇,真不可思議!我非親身親歷,實不敢相信。后來我同他多次交談,才了解到,他12歲時父親就讓他開始練習梁氏診脈法。這梁氏診脈法,頗有一部分《難經》脈法,如練習一呼一吸脈行六寸,練久了就能計算出脈行致何處有異即何處有病;練浮取、中取、沉取則是按《難經》上說的往三個指頭上粘豆子逐漸加碼。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脈,父親對他說,只有掌握了平脈才能摸出病脈。然而,初學脈時父親不讓他摸人的手腕,而是讓他去摸河里的水。父親說河流好比大地的血脈,它四季四時(早午夜晚)的變化,猶如人脈的變化,掌握了河脈的變化,有助于掌握人脈的變化。乍暖還寒的初春,他把手插進河水中摸著固定的繩子細切“春弦”;金風送爽,他一手舉著麻雀,一手輕扶雀背,閉目體會“秋毛”;炎夏他頭頂烈日摸著河水練“夏洪”;冬天他砸冰伸手到河水練“冬石”。他天天摸著自己的脈搏,體察脈的瞬息變化,每當季節變換的日子,哪怕是半夜,他也摸著自己的脈體會幾點幾分幾秒脈叢一個季節的形狀突變到另一個季節的形狀,為此他整苦練了3個寒暑才掌握了梁氏診脈法。經過多年的實踐,他又有了創新,才達到后來這樣的境界。他準備寫一本《梁氏診脈法》以傳后人,可惜他于10年前突然去世,未能如愿,這使我引為終身的憾事! 由此我感悟到,中醫雖有四診,但脈診的重要性遠勝于其他三診,難學程度也遠勝于其他三診。正像梁秀清所說:“中醫離開脈診,如盲人夜行,有了它就心明眼亮,在夜航中如見燈塔一般?!彼床〉脑E竅主要是憑脈診而兼顧其他三診。記得某年夏天,在市人民醫院有一住院的青年男子,高熱20多天,遍請中西醫學專家會診無效。我隨梁師同往迎診,見患者困頓已極,勢近垂危,雖三伏天還身穿軍棉大衣,可見惡寒之重。梁秀清診完脈后(脈浮取濡數、沉取有力),觀其舌苔白厚,中心燥黃,斷為受暑濕之熱過重,予生石膏200g、滑石粉100g,佐以芳香化濁、滋陰解毒、扶正祛邪之品,兩劑而熱退出院。此病若非精于脈診,單憑望診很容易診斷為陽虛,無怪乎《素問》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BR> 我有一作者曹培林,大學教授,今年68歲,他講了一輩子《中醫基礎》,《傷寒論》都能一字不差背下來,可見下功夫之深。他還寫了二三十本中醫書,可謂著作等身。他告訴我,他退休后潛心研究了5年脈診,發現脈診太重要了,現在他看病,先不讓患者開口,等自己看完脈后據脈說病,再問患者說得對不對,然后據脈證下藥,于是療效大增,患者日多。他感嘆地說,他當了一輩子中醫教授,60多歲才開了這一竅,知道中醫是怎么看病的。他告訴我過去他到一個地方看病,一開始人們沖著他的名聲來的人很多,由于療效不高,人越來越少,與現在看病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說脈診這么重要的課,在5年中醫大學教育中卻只占了區區20個課時,他講課時還是匆匆一帶而過,學生聽起來索然無味,向他提問題,他總是說;“脈診就是這么回事,你們自己體會吧!”由此我聯想到,有個中醫重量級人物也說什么“脈診的主觀性太強,沒有一個客觀標準,價值不大。”還有位資深中醫在《健康報》上發表文章,題目是《中醫不能停留在三個指頭一個枕頭上》,他實在是不知道這三個指頭一個枕頭可是有大學問的?,F在,一些西醫甚至個別科學家因為不懂中醫,就否定中醫,而我們有的中醫呢,自己因為不懂脈診,就否定脈診,無怪乎現在培養的中醫大學生,臨到看病,往往指下茫然,漫道“脈不可憑”,只好據問診而來的征象,以成方經驗為用,真乃本末倒置,是為醫道之大失! (二)知醫識藥不可或缺 中醫傳統是醫藥不分家,歷來精于醫者必精于藥。知醫識藥,兩者不可或缺。正如《本草思辨錄》所說:“人知辨證難甚于辨藥,孰知方不效,由于不識證者半,由于不識藥者亦半。證識矣而藥不當,非但不效,而且貽害?!?BR> 今日中藥較古人更為復雜,野生家種、真假偽劣、產地不同、等級差別,上化肥、打農藥以及非其時采摘等,皆嚴重影響療效。開藥方是醫生的事,進藥是藥房的事,效與不效,孰是孰非?再者,書本上的經驗是別人的,要想變成自己的,非親身實踐不可。 我因自己和家人得頸椎病和腰椎病,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這兩個病。但治起來總是有時有效,有時沒效,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次做藥時,我的司機告訴我以前的血竭不好搗,現在的血竭一搗就碎;還有另一位女藥工說,以前血竭特黏,染到手上不好洗,現在的血竭不那么紅,黏到手上也好洗了。通過這個偶然發現,我才恍然大悟:問題出在血竭上。于是我三下云南,五去安國,花了七八年時間反復試驗,經過了多次失敗,走了不少彎路,報廢了一批又一批藥品,最后總算弄明白了:那么多種血竭,雖然都是正規廠家生產,都有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但只須那種外表看起來顏色鮮紅、摸起來黏手不易洗、搗時不易碎的血竭治這兩種病才有效,其他一概無效。藥品選對后,再治這兩個病才開始得心應手。我老伴1992年在省中醫研究所攝X線片時醫生說,她頸椎的骨刺是往下長的,是最能引起疼痛的、比較嚴重的那一種,經過我斷斷續續治療,不久即消除了疼痛。上個月做CT檢查除了頸椎生理彎曲有點改變外,基本正常,骨刺居然消失了!我父親70多歲時,得了頸椎病,我給他治好后,直到他88歲去逝時都未復發。我自己的頸椎病和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也治好了。十幾年來經我治好的這兩種病有幾百人,基本未再復發,連我自己都感到十分驚奇。我想如果我單憑書本上的知識而不是在選藥、辨藥上親自去實踐,恐怕不會有這樣好的療效。所以我對藥的感情很深,每到藥店發現我所需要的那種血竭,總是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而激動不已?!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津》中的這兩句詩,實在也應該成為我們中醫的座右銘。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十分敬重中醫界老前輩的高尚醫德。像李可老師,他常年奔波在貧困山區,從不考慮個人安危和得失風險,以悲天憫人之心救治窮苦百姓,遇到急危重癥他常常是守候患者身邊,親自為患者煎藥、灌藥,患者脫離危險方才離去。那種艱苦卓絕,常人難以想象。他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無怨悔地奮斗在中醫急救的攻關路上。我不僅要學習、繼承他治療急危重癥的寶貴經驗,更要永遠學習他治病救人為己任、以振興中醫為天職的崇高精神。 當代脈學高人
1、周華青
耄耋老人和他的圖像診脈法
大約在三四年前的春夏之交,由一位老新聞工作者的引薦,得以拜識周華青老人。 周老出身貧寒,早年投身革命,解放后曾任安徽省zhengfu辦公廳負責人、銅陵市副市長等職。幾十年來,無論在戰爭年代或和平時期,他孜孜不倦研習歧黃之術,很有心得。他利用業余時間給周圍同志看病,素有口碑;離休之后,他不享清福,卻一心專攻中醫脈學。據說他創造了一種圖像診脈法,極為靈驗,一搭脈便可斷病。 對此,我有點半信半疑。我學過一陣子中醫,深知切脈非易。古人云:脈為醫之關鍵,醫不察脈,則無以別證;證不別,則無以措治,醫惟明脈,則誠良醫。診候不明,則為庸妄,脈其可以弗辨乎哉!(古今醫統大全)脈學老祖師王叔和早有話在先,叫做:脈理精微,非言可盡,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切脈確實很玄,玄到“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地步。周老不僅能快速切脈,而且據病繪脈形,編寫講義,開班授徒,搞得轟轟烈烈,其診脈究竟如何呢?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正好那天有光明日報科技部記者陳君、中醫學院老師顧君一同前往。坐定之后,周老囑我們稍事休息,以候心靜脈定,接著便為我診脈。他三指一搭,屏氣靜思,即刻脫口便說:你的膝蓋有問題。我為之一驚。半年前,我因髕骨粉碎性骨折動過手術,當時尚未完全康復,但在平地上走路是絕對看不出來的。我與周老素昧平生,他不可能知道我的病史。我心中暗暗稱奇,表面上卻未置可否,即請周老為陳君診脈。不出幾分鐘,周老為陳君報出胃腸道等幾種疾病來,我們這位見多識廣的記者同志連連點頭。 歸途中,我與陳顧探討周老的診脈術。顧是行家,執言較為謹慎,他認為不能排除偶然性,必須有足夠的病例,并且要作過統計學處理,才能下最后的結論顧君言之有理,我也有些疑慮,懷疑周老的診脈是否羼雜了望診的因素在內,但腿部外傷豈是面部望診所能洞察的呢!陳君認為,周老視力不濟,即使結合望診,他的切脈斷病也是很準確的了。 此后,我又去拜訪過一次。周老畢竟年事已高,且聽覺不靈,交談不易,他所介紹的圖像診脈法我只聽了一個大概。 不久,他的兒子周秉山和弟子韋旱平將周老的一本油印講義送來,那就是這本圖像診脈法的雛形。 應當說,這本小冊子是有獨特見解的。它源于傳統脈學,又有別于傳統脈學。傳統脈學“切脈之道,全貴心靈手敏,活潑潑一片化機,方能因應。此在平時講求精切,閱歷即多,指下之妙,得之于心,不能宣之以口,實有此種境界。”(醫醇虅義),周老將“不能宣之以口”的脈象用繪圖方式表達,這種創新的勇氣令人欽佩,我仔細體會他繪的脈象,有的幾乎是傳統脈象的“寫意”,帶有傳統脈象的內在印記,也有的脈象,不結合具體病例是較難理解的,已收編在該書中的高血壓、紅細胞等脈象,可能實用價值并不大,但對初學者熟悉這種診脈方法也許會有幫助。 無庸諱言,由于周老接觸病例、病種的局限性,他的圖像診脈法所編入的病種還不多,此外,周老沒有系統學過西醫基礎理論,對涉及的有些問題,講的并不太清楚。這是要請讀者明察的。作為周老的個人臨床經驗,不夠完備,不夠嚴密,也是難免的。我想,周老的這本小冊子如果對進一步探索脈學有一點啟發,這就是對作者最大的安慰。 “夫脈者,醫之大業也。”(備急千金藥方) 脈學的研究正在深入。據說有的研究機構已設計出新的一代診脈儀,能客觀描繪出各種脈象。這樣描繪的脈象如能與特定的疾病相對應,那就為提高診脈正確率、加快診脈速度帶來了希望。周老的圖像診脈法如能與這類儀器相結合,可能會提高其科學性和可行性,也便于推廣了。 此老脈學思路獨特,可惜未見傳人。出版時間: 1991。 網上說:非常好學的傳統中醫上乘脈學《圖像診脈法》,比〈金氏脈學〉好學,容易掌握!周華青從長期實踐中,將特定疾病的脈象用圖象描繪出來,創造了這種圖像診脈法 ,這種方法對快速診病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內有圖像診脈法,臨床用藥原則,臨床治療大法,臨床常用方,臨床小驗方。 2、李新儒
他推行波浪脈診理論,發明了一種速成波浪脈診對卡盤,該盤可使學者很快學會并掌握診病方法。 3、金偉
金偉先生歷經近30年的探索研究、數萬人次的臨床診治,以傳統中醫和現代醫學理論為基礎,結合當代相關科學的知識和成果,以脈診為手段,用數學為量化工具,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嶄新的脈學理論——金氏脈學理論。該理論可視為傳統中醫脈學和現代醫學有機結合的產物,是一門全新的學說。它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脈象的生理學、病理學和物理學的本質,詳解了脈搏成因的動力學和脈動流量學概念,論證了脈搏是機體生理病理信息的載體,進而論述脈形動態改變為疾病診斷的依據。在上述理論指導下的臨床脈診,對疾病的診斷能作出比較準確的定性、定量和定位,且無損傷。它的診斷準確率可達85%以上,是對傳統中醫脈學的創新和突破。本書作者金偉先生雖然是一位盲人,但其脈診達到了85%的準確性!被國家人事部、中國殘聯授予“全國自強模范”稱號
4、崔鑫偉 無學歷的草根中醫代表,確實有點功底,可能有特異功能。 他的實例說明中醫并不是你看的書多或臨床多就一定會技術精湛,而是還需要有一定的悟性。 他講究:在診脈時應心腦具空,以感其型而外應其像。 提倡:應凝神內視,調節呼吸,待呼吸變為勻細綿長之鼻息時,心神亦會隨之而安寧,此時在下指診脈,方可收心手相應之效。 他在指腹的運用方面比較好:以最敏感的指腹部位分成相等的若干等份如綠豆粒大小,然后在逐漸擴展范圍使其滿布整個指腹達到網狀為止。代熟練后熟記于心在使其恢復空白,在臨診時收發由心。 他分為五部脈。把脈診的三部延長到五部尺部下為膝關節;再下一個位置為踝關節。此兩個位置以指腹的中間為點。寸部上(腕橫紋)為頭部。左側為全身的肌肉骨骼,右側為全身臟腑各組織。肩關節在頸部略下的血管壁的兩側,肘關節、腕關節依次向下排列。 把寸、關、尺三個部位視為整條脊柱。 他的新脈有: 斷弦脈:、假革脈、半幣脈、雙刃脈等。 他的肺的取位亦與人不同。肺癌的診斷:肺在脈管的分布約在原始脈關與尺之間,肺癌患者可以在此位置摸到血管的張力較為緊張,同時在此位置又可感到似有斜針在搏,略有刺手感。肺氣腫的患者在此位置所摸到的血管的張力緊張度極為明顯,似乎有將突破血管而外出并且跳動非常激烈。而同時還會有炙手的感覺明顯高出以上諸癥。 支氣管炎的診斷:肺在脈管的分布約在原始脈關與尺之間,而支氣管在此處稍沉取便可得之,患者的此處脈的張力有一定的緊張度及炙手感。 氣管炎的診斷:肺在脈管的分布約在原始脈關與尺之間,而支氣管在此處稍沉取便可得之而在順勢上推則為主支氣管、氣管,而氣管炎的診斷則在氣管位置的脈搏的張力緊張度的增加及炙手感。 其余的也有別于傳統脈學與其他人的診脈部位。 我去年整理了他的資料,很零碎,制成ppt,只完成了一半,因為學壽小云教授的課,沒繼續搞完。 5、黃家醫圈 黃傳貴的簡易脈技 脈診是黃家醫圈醫學診斷的靈魂,它的診斷有五種方法,其中脈診有1521部,今天講九部:橫單脈組,它定位的位置在橈骨突后緣,它是在寸關尺的尺部的后緣,然后這三個指頭取齊、取平位于橈骨頭后緣的橈動脈上。脈分三層,上脈、中脈和下脈。上脈三指取齊、取平位于橈骨頭后緣的橈動脈上,由上往下壓,剛剛觸到的脈叫上脈,然后由上往下壓,壓到三指下面沒有脈通過為止,然后由下往上松放,剛剛通過的脈叫下脈,在下脈壓力一半之處的位置所獲得的脈叫中脈,這是三層脈的判定。第三是三層脈的應用,上脈管心、肺、腎,即三個指頭中,上兩個指頭(食指和中指)管心,中指和無名指的這兩點管肺,食指和無名指另兩個脈動點管腎臟;再說中脈,指食和中指管肝,中指和無名指管膽,食指和無名指管脾;下脈上,食指和中指管胃,中指和無名指管腸,食指和無名指管膀胱。兩個脈動點之間的位置形成定位脈組,在橫單脈位上主要根據脈跳動的強弱來判定,如何判定一個人健康、有病才以及病的輕重?如果兩個脈動點之間動力一樣,比如食指和中指在上脈處管心臟,如果這兩點的脈動點跳動力度一樣,說明心臟沒病;若其跳動有差距,說明心臟有?。洳〉妮p重就看這兩點之間的脈跳動的落差大小,差距越大,病越重;差距越小病越輕;沒有差距沒有?。跈M單脈組上就是這樣的簡單辦法。 單純依靠脈診,就能推斷出“淺表性胃炎”、“子宮肌瘤”……等精準結論!
一位行醫40多年的老人,靠脈診就能診斷出患者?部分疾病,準確性達80%以上! 他在有生之年,親自帶教青年中醫師,把獨特而神奇的中醫“精準脈診”傳承下去! 探索與發現 對于弦脈的探索也是我多年來不由自主的研究項目,從此項研究探索中,完善了先人的脈診技術,并使之與現代科學的診療技術有機的聯系和結合起來。 比如弦脈的研究,在我畢業后不久即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是一個書籍雜志出版極少的年代。按基本脈學書上對弦脈的描述簡言之為弦脈主肝,而其對脈象本身的描述太簡單。沒有老師指引,我根本感覺不到,切脈診病那真是不可想象的,購到《傳世藏書》也看不懂,哪怕能背下來也不明白其中道理,就和目前廣大青年學生一樣,感覺很茫然。然而,好像我對脈診的執著追究感動了上蒼,我揣摩,我敢于伸出手來切脈,不斷的摸,不斷與臨床上病人的不適感覺對照,終于我逐步摸到了一些規律。 我對弦脈的認定,是從胃潰瘍開始的。很多被西醫檢查出來的胃潰瘍患者,因為我的一張胃潰瘍的中藥粉劑治療而愈,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我發現指壓右關中取再略下壓時,果然出現左右彈的現象,而右彈的感覺強烈者絕對是胃潰瘍。但是有人右彈感覺并不是很強,而有胃部輕微痛感者,鋇餐或胃鏡檢查多為糜爛性胃炎。反之左彈(近心端)而右不彈者絕對沒有胃疼感覺,這就使我認定了下述規律: 1.中取后指肚繼續下壓至恰好沒有脈感時,大多病脈會出現左或者右,甚至雙側跳動,此時定為弦脈是可行的標準。 2.隨著兩側輕重不同力度脈的跳動,病情輕重不同,甚至性質、病種也發生不同的變化。 我認為這不同的力度就是將脈診細化,標準向現代診療技術靠近,并能不斷重復,被現代儀器、實驗證明的關鍵。我試著為它定了一個名——脈度。簡單說吧,右關左彈為胃炎,很輕的點點弦、點弦多為淺表性胃炎,再重則為充血性胃炎,反之右彈者病情加重。在右關弱沉脈度在右點稍弦以上者既是胃潰瘍。在胃潰瘍的脈度上單按時又同時出現澀脈,這通常就是胃癌病人的脈象了,這也印證了“大小單雙有重輕?!?BR>這種研究所得來的結果極大的鼓舞了我的信心,觸類旁通的去摸索、求證,進展就越來越快了。譬如說寸脈:“寸弦頭痛膈多痰”。祖先們這簡潔的文字,實在太精煉了,精煉過度到讓我們后人找不到感覺去明確掌握的地步。但它又是粗糙的,與現代儀器、實驗正確的結果比較,偏于簡單化。 左寸右弦脈度在點弦以上時病人多有頭痛的感覺,而左弦脈度再強也不會頭痛。當左寸右弦脈度不重,但有澀脈出現時,頭痛就一定會出現了,此時不是腦血管出現了問題,就是頭部出現了占位性病變。另外,“膈多痰”則對應在右寸反映了,與左寸一樣?!半醵嗵怠钡默F象,必須是在右寸右弦出現,脈度在點弦以上。稍細劃分,點點弦多為有咳嗽現象?!疤怠庇袝r有,有時咳嗽而不帶痰。點弦時痰增多,但多在支氣管炎或輕微肺炎狀態時。點稍弦以上時大多就成了肺炎了。點稍弦及其以上脈度就會發現輕重不同的肺結核病灶了。在此脈度的基礎上,若單按出現不同脈度的澀脈,輕者就有可能為肺癌的早期前兆狀態,稍重則多已為肺癌。 脈診的探索是艱辛的,當獲得逐步進展且為現代科學證實時,我又是幸福的。我常常為沒有機會系統學習中醫,熟讀熟記中醫經典而沮喪,直到現在我也對熟讀經典,出口成章的學院派的或家傳的青年人豐富的中醫功底感到羨慕。但同時我也為此沒有“正規思想”的束縛,在脈診探索中自由馳騁所獲得一定的進展而慶幸。 7、陳氏古陳志淵 脈以-昆侖天元脈,與浙江絲線脈為主。 此兩種脈法的關部較低,即向下滑半個手指頭的地方。傳統指法在天元派法和絲線脈法經臨床訓練已改良,較簡化。 天元脈法:首先醫者三指按寸、關、尺三部由浮中沉的力道逐漸往下沉按,再由沉中浮逐漸往上舉,過程中不可松離。醫者感受脈中上下、來去、至止之信息。再由中指向下施力(由浮往沉部),關部按,而食指(寸部)、無名指(尺部)要浮部靜待,感受中指關向寸、尺擠出的脈象信息。然后由寸、尺施力,關部接收脈來信息以察脈的轉向,左、右、偏內、偏外,沖上、沖下、有無來回、有根、無根……等。三個步驟診脈時間約15秒,為一個單位,初學者亦如此訓練,如掌握不到信息,需放手再重按。故脈象大多以平面者多。 絲線脈法:與天元派法不同,現代診脈亦改變成由寸、關、尺之三部慢慢齊壓(由浮→沉)再(由沉→?。┎柯R舉,一個過程約15秒,來診察脈象,捕獲脈象變化,而且脈象大多以立體者多。 此兩種民間傳承的特殊古脈法只限于師承,真傳雖有獨到診斷方法,卻鮮少人知。此脈學發展而來的“全息律脈法”和 “九宮脈法”確有相當的實用性。 8、許躍遠 許躍遠,男,中醫世家。早年研學西醫,曾任某醫院科主任、院長等職。中年發奮研究中醫和脈診,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獨辟蹊徑,首次提出了“脈人”理念,通過三指脈診他可以清晰的感知病人體內某部位零點幾厘米的結石、囊腫,芝麻大小的息肉、腫瘤等;通過脈診,他對進行中但又未出現癥狀的腦梗塞能做出正確診斷,其中不乏有CT沒能診斷再經腦磁共振而確立的,其臨床價值完全可與西醫學的各種診斷儀器相媲美,精確神奇之處真令人折服。
《大醫脈神》內容簡介:大醫上工者知未病也。謂:博極靈,自啟思極。而鬼神將通,三指有隔垣之照,二豎無膏盲之盾矣。脈診是中醫最具特色的華夏文明,是人類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她蘊藏著博大精深的醫學內涵。奇可等價于現代理化診斷,神則觸脈知病,斷人生死。 1.用中醫基礎理論分析每個相合脈的脈理、推斷出病理變化、推出臨床表現、作出臨床診斷。這樣脈學便使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真正地有機結合起來,再不是一盤散沙。
2.通過脈象分析,先作出西醫診斷,然后使用中醫基礎理論分析,再進行辨證論治。此前,尚無此研究。 3.首先提出豆實脈、尖峰脈、筋脈、顫脈、離脈、空脈、惡露脈等7個新的脈象。 4.在《脈論》里對頸椎病、腰椎病、胃病、糖尿病、心肌供血不良、心絞痛、心臟擴大、膽囊炎、膽石癥、高脂血癥、前列腺疾病、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疾病等等,都有具體的脈位歸屬和具體的脈象特征, 著有《脈論》。提出豆實脈、尖峰脈、筋脈、顫脈、離脈、空脈、惡露脈等7個新的脈象。有人認為《脈論》“離經叛道,”。但是,其脈學很實用。 作者198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長期從事中醫脈象研究。多年來致力于中醫脈學基礎理論的探討和臨床應用研究,在國家級期刊發表了多篇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脈學文章。
本書是在挖掘傳統中醫理論和融合各民族脈法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脈學理論,是具有臨床實用價值的心理脈學診法。它力圖在人類心理情感活動與中醫脈診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人類第一次能夠直接面對他人的心理情感活動和心理致病因素,實現心理上的對話。這一研究成果,為直接感受人類心理情感活動,解決心理學研究中最困難的環節,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本書通過脈象心理研究感知各種醫療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為解決身心疾病中心理成分的確認和識別,探討心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在同一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影響及演變規律,發展全新的身心醫學,開辟了一個跨越中醫學和心理學之間的研究領域。本書就心理脈象的基本理論、物質基礎和臨床實踐作出系統探討。它對傳統中醫診法,在診查內容和診查手法等方面做了重大的更新,增加了許多新的實用內容。 11。趙紹琴《文魁脈學》不錯。 清代太醫院乃全國名醫云集之所,名醫輩出。對后世影響深遠者,首推趙文魁(1873-1933)。 先生諱文魁,字友琴,祖籍浙江紹興,家居北京十余代,代代業醫,至先生已三代御醫。先生自幼從其父趙永寬學醫。清光緒十五年(1890)入太醫院,先后任肄業生、恩糧、醫士、吏目、御醫等職,光緒末年升任太醫院院使,兼管御藥房、御藥庫,受賜頭品頂戴花翎。先生得眾家之長,尤擅內科、溫病,于脈學一道,致力最深。每臨大證,多能應手取效,年屆三十即馳名宮廷而任御醫,終獲頭品頂戴,古來少有之殊榮。宣統出宮后,先生懸壺京城,患者盈門,活人無算。舉國盛名,始終不衰。 本書是廿年前趙紹琴先生整理付梓的《文魁脈學》、《趙文魁醫案選》兩部醫著合刊。 《文魁脈學》及《趙文魁醫案選》今日已屬難覓,而海內外求者甚眾。脈學、醫案密不可分,為了體現知行合一的精神,此次合訂為《文魁脈學與臨床醫案》。 脈學書籍目錄總匯 1、黃帝內經 2、難經 3、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 4、脈經(晉·王叔和) 5、脈訣(南朝·高陽生) 6、千金方(唐·孫思邈) 7、太素脈法 8、察病指南 (宋·施發) 9、脈訣刊誤(元·戴起宗) 10、診家樞要(元·滑壽) 11、丹溪脈訣指掌(元·朱丹溪) 12、景岳全書(明·張景岳) 13、瀕湖脈學(明·李時珍) 14、脈癥治方(明·吳正倫) 15、醫家秘奧(明·周慎齋) 16、診家正眼(明·李中梓) 17、脈訣匯辨(清·李延昰) 18、診宗三昧(清·張珞) 19、脈訣闡微(清·陳士鐸) 20、醫宗金鑒(清·吳謙) 21、脈理求真(清·黃宮繡) 22、洄溪脈學(清·徐靈胎) 23、四診抉微(清·林之鈞) 24、蔣氏脈訣真傳(清·蔣氏父子) 25、脈義簡摩(清·周學海) 26、脈簡補義(清·周學海) 27、診家直訣(清·周學海) 28、三指禪(清·周學霆) 29、脈診三十二辨(清·管玉衡) 30、脈訣乳海(清·王邦傅) 現代: 文魁脈學與臨床醫案(趙文魁) 麻瑞亭治驗集(麻瑞亭) 中醫脈學研究(崔玉田) 脈診(劉冠軍) 脈學心悟(李士懋) 實踐脈學(黃杰熙) 圖像診脈法(周華青) 脈學闡微(邢錫波) 中醫脈學三字訣(肖進順) 蕭通吾脈訣及脈案(蕭通吾) 脈學芻議(張琪) 中醫微觀脈學(許躍遠) 大醫神脈(許躍遠) 中醫脈學入門(蔣長遠) 中醫辨脈癥治(向宗暄) 中醫脈診大全(朱進忠) 其他脈法: 丹醫秘受古脈法 黃元御脈法 張錫純脈法 彭子益脈法 梁秀清脈法 王光宇脈法 太素脈學
最開始知道太素脈是在《黃帝外經淺釋》看到對于清濁之脈的解釋:“中醫對脈象的論述中,有二十四脈(《脈經》)、二十七脈(《瀕湖脈學》)、二十八脈(《診家正眼》)的記載,但均無濁脈的稱呼,唯有《素女脈決》中有“脈清者為貴人,濁者難為貴人”的說法。這里雖然將濁指為脈象,但未能說明其體象,但可以推測清脈脈體輕清細柔,濁脈之脈體重濁而粗大。”當時的這個《素女脈決》吸引了我的目光,覺得這個跟傳統脈象不同,值得去一探究竟。 壽小云:中醫脈診解讀身心奧秘 壽小云教授,198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先后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工作,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他長期從事中醫脈象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研究,對疾病脈診和心理脈診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并在挖掘傳統中醫脈學理論和融合各民族脈法基礎上,把中醫脈診運用到心理學研究領域,形成了中醫心理脈學理論。 壽小云脈海真言 踏入脈學之門,堅定樹立不為孺子,誓為人杰,做大智慧者的信念。堅信自己是最好的,堅信自己有能力擴展達到古人未能攀登的領域,堅信自己能踏上脈學之巔。 壽小云經典治療脈案 例一 某女士,外籍華人,著名社會活動家。
脈象介紹:初診時,患者由一女士陪同,說一口標準的官話。她舉止文雅,待人友善,以胃口不好和失眠就診。由于她用的是化名,故當時并不知道她的真實身份與背景。 在進行正常的病脈診斷之后,她右尺的脈管形態引起了我的注意。血管在挺直之中略顯粗窿,脈壁張力略大,稍有結節感。脈管內血流充實而穩定,無明顯振動雜波。奇怪的是脈管周圍組織振動覺異常清冷,與脈壁毫無交融之態。 脈象分析:緊張的心悸,高興的心跳,恐懼的心里哆嗦,很容易從脈搏中感受出來。該女士血管挺直,血流充實、穩定,構成自主自立性格及有所作為的基本脈象形態。脈管充實而脈壁張力略大,是某種心理負荷造成的壓力;而無異常雜波,標志著目前這種壓力并沒有形成明顯心里上的波動。脈管略顯粗隆,稍有結節感,反映了過去曾經有過措折和壓力的痕跡。脈管周圍組織振動覺的異常清冷,和周圍無交融之勢,顯示了內心心理的閉塞狀態,從心理上不能達到和周圍環境很好的交流。 分析患者疾病和心理脈象后說:“你一般身體情況還好。從脈象上看,有點胃寒的征兆,要少吃冷食。目前主要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調整。依我看,你到國外很多年,取得相當的社會地位,可能已經適應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但有一點,你的內心始終未能加入融匯到那個社會之中去。你的心理結構實際上還游蕩于那個社會之外,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溝通。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應,造成你目前身體上的某些癥狀?!?BR>患者表示同意。她說到歐洲居住多年,與外國人結婚并有兩個孩子,生活富足而穩定。但心理上始終未能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對于當地的人際關系、人文背景、家庭結構、社會觀念、處事哲學等等,總感到有某種心理上的不適應。雖然和愛人友好相處,但都忙于各自的事業與成功,感情上總有點“君子之交淡如水” 半年后她來信說:“月前在北京成了您的病人,無意中相識,甚覺欣慰?;亍痢梁?,我十分認真按時吃藥,感到身體在好轉?!媸侵x謝您,說的十分正確而懇切。不過象我這種作了一輩子書的人,除了提筆為文好像對別的全外行。當然,我生活里一些根本的矛盾沒法子解決,心境就難以真正得到疏解。如今我正在修煉自己,把俗事看淡,好好保養身體,漸能好轉。…” 按語:此案開始時雖然不知道患者背景、家庭及工作情況,但從脈象形態上入手,分析出其與周圍缺乏溝通的心理障礙,心理疏導配合藥物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例二 某女士,留美多年,回京探親。自感身體周身疼痛不適,由朋友帶來就診。 脈象介紹:六脈略細,脈搏的上升支缺少活力,脈博高峰拐點滯澀不暢,高峰過后衰減明顯,虛軟無力。右尺脈孤直,微顫、有種內收的振動感覺。周圍組織振動覺空曠寂冷。 這種脈象形態和孤獨處境、渴望、需求、企盼等心理有關。在該案例中,是一種孤獨、需要得到關懷的心靈??偟恼f來,脈象上是一種長期在外面奮斗掙扎而心力憔悴,孤立無援,需求幫助的感覺。 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訴給她。對方說:“到了美國很多年,別人都覺得我應該是很富裕了。但實際上這些年一面學習一邊打工,仍然生活在當地的貧困線以下。前些天和愛人離婚了,現獨自生活。” 本案例心理的緊張、孤獨加上旅途勞累,帶來身體不適,通過心理疏導配合中藥湯劑舒肝解郁、活血止痛在短期內得以緩解。之后回到國內,找回自己的感情和事業,身體康健。 例三 某先生,以頻發室性早搏就診。 脈象形態:診其脈象,脈來時有一止,止無定數,是一種典型的結代脈。右尺弦長細緊,高度拘急,上面附有緊張帶來的細顫。脈搏搏動時微有撞擊感。仔細地感應各部的脈象形態,沒有動脈硬化及心肌受損的結滯感。脈雖結代,脈博高峰拐點流暢度尚可,未見滯澀感覺。也沒有高血壓的脈象表現??偟恼f來,這種心臟早搏應該傾向于非器質性病變,屬于心理特征不能適合高度緊張機密的工作環境導致疾病。 結合脈象分析,這是一種高度神經緊張形成的脈象改變?;颊邔儆谝环N神經穩定程度差,容易緊張的精神類型。這類型人不能耐受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壓力巨大的工作。往往伴有精神緊張、失眠、情緒不穩等癥狀。在職業選擇上,這種人不適于作金融、銀行、公安、涉及到重大機密等部門的工作,在長期過度緊張工作的環境下容易比別人誘發各種疾病。為此,我勸他一方面作相關檢查,另一方面配合中藥治療,并爭取改變一下工作崗位。 服中藥兩月后,他調離原工作單位,到某個公司業務部門,工作環境輕松,心臟早搏消失,至今未發作。 例四 某先生,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心絞痛疑似病例。 脈象介紹:由于近日工作勞累,突然感覺心前區不適,憋悶,呼吸困難。據說吸過幾次氧,并含了硝酸甘油,目前病情尚未緩解,經同學邀我前去看望。只見他躺在床上,身邊放著兩個氧氣袋,神色緊張,呼收急迫,大口喘氣,雙手顫抖。詢問病情時,他語言斷續。心電圖報告為可疑供血不足。 脈象介紹:雙尺脈弦長細緊,繃急,拘直而細顫。肝脈略顯郁象。反觀心脈,脈來和緩,脈搏高峰拐點圓滑,振動覺無澀滯感覺,血管無明顯硬化現象。 脈象分析:此例患者以心前區不適發病,病勢危急然而心脈坦然,令人疑惑,其中必有藏奸。我反復把脈之后,斟酌再三,提出我的看法:“脈象表現不具備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形態,考慮目前狀態與過度恐懼有關?!苯ㄗh服鎮靜劑的基礎上,嚴密觀察病情。然病人緊張萬分,堅持認為是心肌梗死,要去監護室觀察搶救。后經住院一個月全面查體,心臟檢查基本正常,診為神經官能癥出院。后來我去看他時,只見他雙手時有細顫,有時伴有無意識動作,與人交談時表情拘緊,有時語言略有磕絆。果然是一派神經質的表現。之后配合中藥養心安神而愈。 例五 某先生,著名書法家。 脈象介紹:一校友,現已是著名書法家,曾慕名送我“神脈”題匾。當時按他的脈象強硬如弦,重按博指,對他說:“這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導致的高血壓病,目前動脈硬化很明顯了,應千萬十分小心,必須終身吃藥”。由于其身體強健,精力充沛,事業蒸蒸日上,身體無明顯不適感覺,故未十分在意,未堅持吃藥,兩年后突發死于腦溢血,享年僅43歲。目前所謂“過勞死”患者中多有這類人士,自持身體強壯,未予重視,而落得英年早逝,深為惋惜。 例六 某男士,華人。抑郁癥。 2000年到法國業務考察,閑暇之時隨同事到其朋友家,女主人邀我為其丈夫診脈。 脈象介紹:脈管均長,顯得略為寬厚而拘緊,脈來淡緩,無明顯諧波。該人表情淡漠,動作遲緩,盛夏披著一件厚厚的羊毛衫。 脈象分析:這是典型的對周圍環境淡漠、無興趣、抑郁的脈象。常因重大精神刺激、環境壓力過大致使心理不能承受,導致大腦皮層一種本能的保護,其中一部分人將轉成抑郁癥。該病例經服用舒肝解郁、養心安神中藥和少量西藥抗抑郁藥后痊愈。 例七 某女士, 脈象介紹:診其六脈弦細,右尺根部有一層薄薄擴張彌散的振動覺,這層振動覺有種飄忽不定的感覺。我診到右尺脈偏上至關脈中間位置,產生一種強烈的妒火感覺的脈象心理效應。 脈象分析:右尺根部淡薄播散,略有飄忽感覺的脈象,這是某些容易產生幻覺人常有的脈象。我問這孩子,是否有時可以感到并不存在的事或想入非非。尤其是在自己獨自呆著的時候。她說有的??梢砸C這孩子確實有一定程度幻覺存在。由于忌妒而生妒火,恐怕也是某些年輕女孩子一個特點。該病例按照躁郁證候服藥三月而愈。 例八 心理脈象并不是成人的專利,對于兒童具有同樣的心理因素。某男、12歲,學生,形體瘦弱。 脈象介紹:右尺血管壁繃緊、細顫,內側振動覺明顯減弱,有種陷落感。脈搏如小豆狀滾過,有悸動和輕度慌張的感覺。 脈象分析:這是一種恐懼和容易受驚的脈象。兒童受到驚嚇或遇到使之恐懼的事件,當時未能得到有效的身心保護,其刺激量和時間特征達到一定強度,則可以形成這種心理特征。 按語:我詢問了這孩子的情況。知道孩子的父親去世,母親在農村改嫁。孩子曾受到繼父的毆打和虐待,留下了心理的創傷。雖然后來被奶奶接走,但兒童心理發育期的重大精神刺激,給他的心理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兒童心理特征的形成與幼年時期的經歷有直接的關系。作為家庭成員如有精神問題,或有遺傳性精神疾病,或有嚴重心理傷害,或夫妻關系緊張,感情破裂,或重大的家庭變故,都會形成產生子女人格障礙的溫床。而幼兒一旦形成某種心理創傷或心理特征,則很難抹去,甚至貽害終身。 轉載自杏林虎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