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恐懼意味著害怕、畏縮,毫無疑問它是一種消極情緒,心中懷有恐懼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為了躲開危險而試圖回避。人類因為有了能思考的大腦,恐懼的對象變得更為廣泛,在豐富的想象力的作用下,使得人類恐懼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恐懼是由腎上腺素分泌的激素所產生的,它能夠使神經中樞變得脆弱,影響到血液的循環,使我們的肌肉系統變得軟弱無力。因此,恐懼影響著整個生命的狀態,無論是大腦、神經、肌肉,還是整個身體。
形容恐懼的詞匯是如此的豐富,害怕、不安、擔心、恐怖、驚嚇、驚慌、擔憂、猶豫、膽怯、困擾、不安全感、憂心忡忡、沮喪、驚恐不安、驚訝、驚惶換措、畏懼、戰栗、大禍臨頭、末日將至等等,足可證明人類恐懼的普遍存在,更說明人類戰勝恐懼的任務是何等的艱巨。
恐懼與孤獨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當我們心中只有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因為孤獨而恐懼,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與別人建立融洽的關系,相互關心,相互愛護,恐懼就會自動消失。總而言之,恐懼是一種過分的自我關注所產生的結果。當然,戰勝恐懼的主要方式是獲得一種強有力的力量。那么被我們稱作“力量”的這種神秘的生命力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尚不清楚,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使用這種力量。
其實,在我們的生命體中蘊藏著一種主要的力量,只要遵循這種力量的法則和原理,我們就可以讓這種生命的能量如滾滾的江水一樣涌入自己的胸懷,提升生命的潛能,從而最大可能地釋放自己的潛能。就如同我們不知道電是何物。但是我們卻知道如果遵循電的法則,電就會成為我們聽話的工具;它能照亮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城市,使機器發動起來,成為我們生活的最好的助手。
人類對于真理的探索,已經有了合乎邏輯的方法,它是一種程序化的、系統化的進程,而不再是盲目的探險。
追根究底,所謂的探索真理,其實就是在探索終極的動因。回顧人類發展的歷史,每一次重大的社會進步,都取決于我們對某種動因的掌握,而一旦我們能把這種動因確實,并有意識地加以控制,我們自身一切的遭遇都能在我們的展望和掌握之中。
所以,人生,絕不是一場賭博;人,也絕不是際遇的玩偶。我們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也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物質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更新換代。彈指一揮間,千年也會成為過去,而精神卻是真實永恒的。如果我們身處一個大都市,看著這里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這里的物質文明絕不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人所想象、企及的。而如果我們的子孫在百年之后站在我們今天的位置看這里,他對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會毫無概念,因為今天的一切早就在歷史的長河里變得面目全非了。
萬物無時無刻不處于瞬息萬變之中,變化的根源又來自于宇宙精神的演變,任何事物都逃不過這個體系。
人類的思考能力正是我們的精神世界與宇宙精神相共振,并把宇宙精神轉化成動態心智的能力。精神的運動結果就形成了我們所謂的心智、思考力。
任何一件事物要想運動就必須供給它充足的動力和燃料。對于人的思考來說,食物就是使它產生運動的物質燃料。一個人不吃東西就無法思考。我們的思維,如果不借助一定的物質手段,當然也就不可能成為快樂與福祉的源泉。
自然法則統治整個自然界。而只有我們的思想才能夠理解這些自然法則,而一旦理解了這些思想法則,我們的心靈就會充滿了力量。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獲得知識的訓練,這些知識是我們的精神能量的發電站,我們獲得的知識越多,精神的能量就越大。
這種看似神秘的原材料就是我們的思想。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一切事物的表象都并非真實:地球不是靜止的;大地也不是平坦的……
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總有一天——也許就在某個寧靜的清晨,我們就會知道更多的宇宙精神運行的真理,而人類所有的思想和行為模式都會因此而做出調整和改變,人類將會因此變得更強大。這一天,指日可待!
本課重點
1、矛盾的對立面是什么?
——物質世界中存在著不計其數的矛盾對立面:事物總是有著不同的顏色、形狀、大小;電有正負有兩極;世界有宏觀,也有微觀。等等。
2、矛盾的對立面是分別獨立的實體嗎?
——不是,它們都是同一個事物整體。
3、在物質、精神和心靈世界中有一個最基本的創造性原理,這個原理是什么?
——宇宙精神,它是永恒的能量,萬物都是由它而來。
4、我們如何與這個創造性法則相聯系?
——通過我們的思考能力。
5、這種創造性法則是如何運行的?
——思想是種子,思想引發行為,行為產生現實中的結果。
6、為什么物質世界不是永恒的?
——物質在不斷地變化,一切物質存在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變得面目全非。
7、真正永恒的是什么?
——精神世界。
8、什么是精神發電廠的原材料?
——人類的思想。
9、我們怎樣才能夠理解更多的真理、自然法則?
——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