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華英雄搏文 《孫子兵法》與商戰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 ——孔子 “不擇手段,完成高最高道德?!?/P> ——馬丁·路德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人類最終的目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戰爭的最終是為了和平,任何破壞全人類和平的戰爭最終將走向失??!任何人和企業如果不顧道德和責任,最終將走向消亡。謀略是一把刀,玩得不好,一定傷害自己,只有高度道德、高度智慧的人,才會善于利用謀略。有許多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從沒想過要完成最高道德,其中有些所謂的“聰明人”實現了他們的野心,但最終他們還是從沒有道德做基石的大廈頂端一跌到底,成為千古笑談。 商場如戰場,“兵戰”與“商戰”同樣激烈?!秾O子兵法》論述的是用兵作戰的規律(戰略和戰術),但其所揭示出的抗爭哲學,對所有人類的競爭活動都具有普遍意義,當然也包括商業競爭。我們要學習《孫子兵法》中的大智慧,而不是違背道德,斷章取義地運用所謂的“詭道”。 一、戰前謀略——立于不敗之地 孫子兵法有“先為不可勝”的防守反擊思想。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币馑际钦f:“先設法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使自己處于不可戰勝的地位,然后來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時機。要做到不可戰勝,關鍵在于自己創造充分的條件。 孫子認為:“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孫子兵法強調的立于不敗之地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說法,因為戰略的目的是達到目標,如果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在主動進攻之前,先要做好防御,立于不敗之地,而后抓住打敗敵人的機會,這顯示了中國人獨到的智慧。要達到目標,并能把自己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一定要先站在一個穩固的基礎之上,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無死地,這是戰爭的最高原則。 企業經營管理何嘗不是如此呢?從防御策略開始,先為不可勝。企業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點:控制現金流的平衡;防止組織失控;防止重大人事動蕩;應對突發危機事件,在此基礎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組建高效管理團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運營能力。 企業經營要在先為不可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尋找“待敵之可勝”之機。當企業資源處于劣勢,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使行業利潤下降,市場前景不佳時,采用防御型戰略;當企業資源處于劣勢,但市場環境機會好時,采用鞏固發展型戰略;當企業有較強的資源優勢,市場環境機會好時,采用進攻擴張型戰略;當企業有較強的資源優勢,市場競爭白熱化使行業利潤下降,市場前景不佳時,采用競爭轉移型戰略。 我們不妨回味一下朱元璋的九字方針:“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敝煸霸凇暗鬲M糧少”,“孤軍獨守”南京時,沒有被暫時的勝利所迷惑。而是選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采取鞏固發展戰略,先立于不敗之地。相反,目前急于稱王的企業太多,略有成功,便急于稱王稱霸,結果成功來得快,失敗來得更快。企業經營是否也應學習一點朱元璋的謀略呢? 二、戰前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首篇《計篇》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為此,要求戰爭指導者,戰前首先認真比較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做到未戰而廟算勝。如何做到未戰而廟算勝呢?《孫子兵法》進一步指出要不惜重金使用間諜,以充分掌握敵情;要重視戰爭,準備戰爭,慎重對待戰爭。 企業的決策如同作戰用兵,其前提是對情報信息收集,而是否及時收集到充分、相關的信息是決策的關鍵。企業經營實際上是以采購、庫存、生產、產品調配為主線的物流,以訂單、客戶管理為主線的商流,以銷售結算、財務數據報表為主線的資金流,以員工各項人事基本數據、員工進、轉、退、離等日常人事變動為主線的人流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企業的信息流是物流、資金流、商流、人流聯系的紐帶,因此無論是企業決策還是日常經營,都要抓住信息情報這一關鍵。決策不但要掌握充分的內外信息,而且要有效分析,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正確決策。 三、成功要素——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認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將、法 。首先是道,然后一分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來是將,再產生法。 用兵者要為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違也。”意思是說國君施行仁政,以恩信道義愛撫民眾,則民眾便與國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可以為國君出生入死,而不違抗。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目標要一致。以人為本,取得員工的支持,滿足顧客需要,取得顧客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意思是順天時,因時制宜。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要抓住市場機遇,順應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對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要敏感。企業不僅要適應和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還要適應和利用經濟景氣周期、產品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等經濟規律,適應和影響政府的政策,創造環境。 用兵者要知地?!暗卣撸呦?、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意思是說要知地利,因地制宜。從經營管理來看,企業要熟悉和掌握市場需求、市場容量、市場競爭的變化情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經營策略。 用兵者要善于用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意思是說要善于任用將領,即選用將領的標準是“智、信、仁、勇、嚴”。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要做好用人決策,孫子兵法的這五條用人標準對企業用人決策同樣有借鑒價值。智:專業知識,生活常識,人生閱歷;信:自信于己,施信于人,取信于民;仁:體恤下屬,以己推人,給人機會;勇:勇于冒險,敢于說不,勇于認錯;嚴:嚴于律己,嚴格要求,賞罰分明。 用兵者要知法?!胺ㄕ?,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及組織運行方式,官道指職責分工,主用是指物資供應。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要規劃設計企業的組織運作方式、指揮系統,明確崗位職責與分工、激勵與懲罰,使物流暢通。 總之,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的戰略思想,從經營管理來看,要求企業經營者從目標一致性、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用人決策、組織設計、職責分工、物流設計方面系統地策劃,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從另外一個層面詮釋了競爭對抗性活動的智慧,同樣對企業商戰具有參考價值。 四、戰略目標——不戰而勝 孫子兵法認為“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睂O子指出戰爭謀略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勝”和“全勝。” 如何不戰而勝呢?孫子進一步指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從企業經營管理來看,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勝的戰略目標,對當今企業戰略目標中的產業決策很有啟發意義。它啟發企業經營者要注意產業邊界的可變性,不要糾纏在一個特定產業中進行殘酷競爭和價格戰。產業決策時要通過價值創新創造企業間的戰略差異,產業決策戰略的最高境界是“不讓競爭對手成為對手,而不是打敗對手?!?/P> 五、孫子兵法中的戰術原則 出奇制勝。“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P> 速度領先。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有利者,未之有也。 通于九變。將用兵時,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治軍不知九變之術者,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六、決定戰爭勝負的五事、七計 《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奔磻馉幨菄掖笫?,它密切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必須對戰爭進行慎重周密的觀察、分析和研究進而制定正確的謀略。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就是戰場,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清醒、周詳、實事求是地分析企業內外環境,確立自己的企業經營戰略。必須考慮本企業自身的具體條件,以科學的預測和決策為依據,制定出能夠適應企業環境變化的經營戰略和戰略措施。 孫子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奔幢仨毻ㄟ^對決定勝負的五個基本因素的分析和決定戰爭勝敗的七個基本條件的比較,來預測戰爭勝負的趨勢,成功的經營戰略也是如此。 所謂“五事” 道,指觀念。這是企業的靈魂。一個企業要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樹立正確的經營觀念,要使每個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培育正確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職工都能樹立共同愿望,每個職工都愿意與企業同生死共命運,企業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天、地,指環境。這是企業生存的條件。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生產環境、地理環境和政治環境。企業如沒有良好的環境或不能適應當地環境,那么企業就無法生存。 將,指領導。這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一個企業能否經營好,關鍵要有一個英明的領導。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把一個虧損的企業救活,一個差的領導可以把一個好企業搞垮。 法,指管理。這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有適應市場經濟的經營管理體制,精干、高效的組織機構,健全的規章制度,實行以法治企。 所謂“七計”: “主孰有道”,指領導要賢明。一個企業的領導一定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發揚民主,聽取大家的意見,全心全意依靠大家。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能做到這一點就算“主孰有道”了。 “將孰有能”,指干部要有才能。一個企業不光要有好的領導,而且還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技術干部和管理干部,去貫徹執行領導制訂的方針和政策。 “天地孰得”,指要把握環境的有利條件。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有良好的環境。有了寬松的政治環境和優越的政策環境
《孫子兵法》與商戰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 ——孔子 “不擇手段,完成高最高道德。” ——馬丁·路德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人類最終的目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戰爭的最終是為了和平,任何破壞全人類和平的戰爭最終將走向失??!任何人和企業如果不顧道德和責任,最終將走向消亡。謀略是一把刀,玩得不好,一定傷害自己,只有高度道德、高度智慧的人,才會善于利用謀略。有許多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從沒想過要完成最高道德,其中有些所謂的“聰明人”實現了他們的野心,但最終他們還是從沒有道德做基石的大廈頂端一跌到底,成為千古笑談。 商場如戰場,“兵戰”與“商戰”同樣激烈。《孫子兵法》論述的是用兵作戰的規律(戰略和戰術),但其所揭示出的抗爭哲學,對所有人類的競爭活動都具有普遍意義,當然也包括商業競爭。我們要學習《孫子兵法》中的大智慧,而不是違背道德,斷章取義地運用所謂的“詭道”。 一、戰前謀略——立于不敗之地 孫子兵法有“先為不可勝”的防守反擊思想。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意思是說:“先設法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使自己處于不可戰勝的地位,然后來等待敵人可以被我戰勝的時機。要做到不可戰勝,關鍵在于自己創造充分的條件。 孫子認為:“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睂O子兵法強調的立于不敗之地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說法,因為戰略的目的是達到目標,如果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在主動進攻之前,先要做好防御,立于不敗之地,而后抓住打敗敵人的機會,這顯示了中國人獨到的智慧。要達到目標,并能把自己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一定要先站在一個穩固的基礎之上,這也就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無死地,這是戰爭的最高原則。 企業經營管理何嘗不是如此呢?從防御策略開始,先為不可勝。企業防御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點:控制現金流的平衡;防止組織失控;防止重大人事動蕩;應對突發危機事件,在此基礎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組建高效管理團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運營能力。 企業經營要在先為不可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尋找“待敵之可勝”之機。當企業資源處于劣勢,市場競爭的白熱化使行業利潤下降,市場前景不佳時,采用防御型戰略;當企業資源處于劣勢,但市場環境機會好時,采用鞏固發展型戰略;當企業有較強的資源優勢,市場環境機會好時,采用進攻擴張型戰略;當企業有較強的資源優勢,市場競爭白熱化使行業利潤下降,市場前景不佳時,采用競爭轉移型戰略。 我們不妨回味一下朱元璋的九字方針:“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敝煸霸凇暗鬲M糧少”,“孤軍獨守”南京時,沒有被暫時的勝利所迷惑。而是選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采取鞏固發展戰略,先立于不敗之地。相反,目前急于稱王的企業太多,略有成功,便急于稱王稱霸,結果成功來得快,失敗來得更快。企業經營是否也應學習一點朱元璋的謀略呢? 二、戰前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首篇《計篇》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為此,要求戰爭指導者,戰前首先認真比較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做到未戰而廟算勝。如何做到未戰而廟算勝呢?《孫子兵法》進一步指出要不惜重金使用間諜,以充分掌握敵情;要重視戰爭,準備戰爭,慎重對待戰爭。 企業的決策如同作戰用兵,其前提是對情報信息收集,而是否及時收集到充分、相關的信息是決策的關鍵。企業經營實際上是以采購、庫存、生產、產品調配為主線的物流,以訂單、客戶管理為主線的商流,以銷售結算、財務數據報表為主線的資金流,以員工各項人事基本數據、員工進、轉、退、離等日常人事變動為主線的人流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企業的信息流是物流、資金流、商流、人流聯系的紐帶,因此無論是企業決策還是日常經營,都要抓住信息情報這一關鍵。決策不但要掌握充分的內外信息,而且要有效分析,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正確決策。 三、成功要素——道天地將法 孫子兵法認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將、法 。首先是道,然后一分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來是將,再產生法。 用兵者要為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違也。”意思是說國君施行仁政,以恩信道義愛撫民眾,則民眾便與國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可以為國君出生入死,而不違抗。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目標要一致。以人為本,取得員工的支持,滿足顧客需要,取得顧客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意思是順天時,因時制宜。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要抓住市場機遇,順應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對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要敏感。企業不僅要適應和利用自然環境的變化,還要適應和利用經濟景氣周期、產品生命周期、企業生命周期等經濟規律,適應和影響政府的政策,創造環境。 用兵者要知地?!暗卣?,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意思是說要知地利,因地制宜。從經營管理來看,企業要熟悉和掌握市場需求、市場容量、市場競爭的變化情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經營策略。 用兵者要善于用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意思是說要善于任用將領,即選用將領的標準是“智、信、仁、勇、嚴”。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要做好用人決策,孫子兵法的這五條用人標準對企業用人決策同樣有借鑒價值。智:專業知識,生活常識,人生閱歷;信:自信于己,施信于人,取信于民;仁:體恤下屬,以己推人,給人機會;勇:勇于冒險,敢于說不,勇于認錯;嚴:嚴于律己,嚴格要求,賞罰分明。 用兵者要知法?!胺ㄕ?,曲制、官道、主用也”,曲制是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及組織運行方式,官道指職責分工,主用是指物資供應。從經營管理來看,就是要規劃設計企業的組織運作方式、指揮系統,明確崗位職責與分工、激勵與懲罰,使物流暢通。 總之,孫子兵法道、天、地、將、法的戰略思想,從經營管理來看,要求企業經營者從目標一致性、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用人決策、組織設計、職責分工、物流設計方面系統地策劃,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從另外一個層面詮釋了競爭對抗性活動的智慧,同樣對企業商戰具有參考價值。 四、戰略目標——不戰而勝 孫子兵法認為“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睂O子指出戰爭謀略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勝”和“全勝?!?nbsp; 如何不戰而勝呢?孫子進一步指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從企業經營管理來看,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勝的戰略目標,對當今企業戰略目標中的產業決策很有啟發意義。它啟發企業經營者要注意產業邊界的可變性,不要糾纏在一個特定產業中進行殘酷競爭和價格戰。產業決策時要通過價值創新創造企業間的戰略差異,產業決策戰略的最高境界是“不讓競爭對手成為對手,而不是打敗對手?!?/P> 五、孫子兵法中的戰術原則 出奇制勝。“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速度領先。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有利者,未之有也。 通于九變。將用兵時,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治軍不知九變之術者,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六、決定戰爭勝負的五事、七計 《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戰爭是國家大事,它密切關系到軍民的生死、國家的存亡,必須對戰爭進行慎重周密的觀察、分析和研究進而制定正確的謀略。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就是戰場,一個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清醒、周詳、實事求是地分析企業內外環境,確立自己的企業經營戰略。必須考慮本企業自身的具體條件,以科學的預測和決策為依據,制定出能夠適應企業環境變化的經營戰略和戰略措施。 孫子曰:“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奔幢仨毻ㄟ^對決定勝負的五個基本因素的分析和決定戰爭勝敗的七個基本條件的比較,來預測戰爭勝負的趨勢,成功的經營戰略也是如此。 所謂“五事” 道,指觀念。這是企業的靈魂。一個企業要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樹立正確的經營觀念,要使每個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培育正確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職工都能樹立共同愿望,每個職工都愿意與企業同生死共命運,企業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天、地,指環境。這是企業生存的條件。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生產環境、地理環境和政治環境。企業如沒有良好的環境或不能適應當地環境,那么企業就無法生存。 將,指領導。這是企業成敗的關鍵。一個企業能否經營好,關鍵要有一個英明的領導。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把一個虧損的企業救活,一個差的領導可以把一個好企業搞垮。 法,指管理。這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要發展,必須有適應市場經濟的經營管理體制,精干、高效的組織機構,健全的規章制度,實行以法治企。 所謂“七計”: “主孰有道”,指領導要賢明。一個企業的領導一定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發揚民主,聽取大家的意見,全心全意依靠大家。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能做到這一點就算“主孰有道”了。 “將孰有能”,指干部要有才能。一個企業不光要有好的領導,而且還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技術干部和管理干部,去貫徹執行領導制訂的方針和政策。 “天地孰得”,指要把握環境的有利條件。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有良好的環境。有了寬松的政治環境和優越的政策環境,還要及時把握抓住機遇、迅速發展。 “法令孰行”,指法規要執行。企業要管理好,必須做到嚴格貫徹企業的各種標準和規章制度,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兵眾孰強”,指具有一定實力。企業要有實力,必須形成一定的規模,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有了實力,才有競爭能力。 “士卒孰練”,指隊伍要有訓練。企業有高素質的職工,才能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為了提高職工的素質,就要經常對職工進行培訓和教育。 “賞罰孰明”,指獎罰要嚴明。當前許多企業缺乏活力,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獎罰不公平,沒有章法。只有對“五事”、“七計”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考察,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經營戰略。 因此,面對經濟全球化,各企業應在預測、把握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經營專長,不斷調整,通過正確地制定企業經營戰略和實施戰略,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成就企業百年輝煌! ,還要及時把握抓住機遇、迅速發展。 “法令孰行”,指法規要執行。企業要管理好,必須做到嚴格貫徹企業的各種標準和規章制度,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兵眾孰強”,指具有一定實力。企業要有實力,必須形成一定的規模,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企業有了實力,才有競爭能力。 “士卒孰練”,指隊伍要有訓練。企業有高素質的職工,才能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為了提高職工的素質,就要經常對職工進行培訓和教育。 “賞罰孰明”,指獎罰要嚴明。當前許多企業缺乏活力,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獎罰不公平,沒有章法。只有對“五事”、“七計”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考察,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經營戰略。 因此,面對經濟全球化,各企業應在預測、把握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變化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經營專長,不斷調整,通過正確地制定企業經營戰略和實施戰略,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成就企業百年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