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說成語兩則
========☆☆☆☆☆☆☆☆☆========
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的寓意是指拘泥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辦法。
故事中的古人遭受了無情地嘲弄。近日瀏覽網頁,忽有所思:假定此君為名流雅士,與李白、東坡詩詞唱和,其所為,今人怎能譏俏?倘若此公是一代名將,同李廣、子龍說箭論槍,之所作,后世豈敢嘲笑?……
可嘆!此人都不是,僅為一布衣。否則,所佩之劍,所乘之舟定身價無量,謂之文物,留存百世。
君不信?僅靠鄉土民間傳說,就挑起了李白原籍之爭,只憑古典小說中的描述,就引發了趙云故里之奪. 世有多少一石一木因沾點名氣而為人文景觀,招來游人如織,招來財源滾滾,何況一劍一舟耶!
據聞:山東陽谷打算圈良田百余畝,傾情打造金瓶梅文化旅游區;同省臨清不甘落后,準備斥巨資修建王婆茶坊、武大郎炊餅鋪,營造幽會浪漫之場景;安徽黃山考證出西門慶故居在此,計劃2000萬開發西門慶故里。
嗚呼!畢竟古時一“平頭”,無有名姓,難以考證,留下的只能是笑談,故時至今日也不具有文化及旅游資源,不可開發。名氣自然連淫賊西門慶都不如。
不然,“刻舟求劍”怎能是現在的意思!
人云亦云
宋人蘇軾句“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金人蔡松年也有句“槽床過竹春泉句,他人人云吾亦云”?!叭嗽埔嘣啤笔欠裼纱嗣媸溃@并不重要。本文只想探求它的詞意及發展。
“人云亦云”最初也只是指:他人怎么講,自己也就跟著怎么說,形容缺乏自己的主見。宋人曰:“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成語“鸚鵡學舌”對上述的解釋,作了最好的解讀
筆者戲言簡化字“會”:結構,上下,“人”與“云”合體;從上而下讀,曰“人云”,即他人所說,由下至上看,謂“云人”,即我說的是他人所說。另外,“人云”似有眾人云集而形成會之意??磥?,人云亦云者不在少數。在下的戲言,能否作“人云亦云”的另類注解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人性的變異,“人云亦云”應增添釋意。它除了原有的詞意外,該補充:為討好他人而事事模仿或刻意追隨,也就是說,它涵蓋了“亦步亦趨”的解釋。注意:這里,包含兩種人,一是沒有自己的主見而隨聲附和的大意人,二是有自己的主見,為達到自己目的,隱瞞甚至拋棄自己觀念去曲意逢迎的小人。前者糊涂,后者可恨又可怕。
其實,“人云亦云”還應包含一種人。那就是有自己的主見,但不得已隱瞞自己觀念來進行自我保護。文革時,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一些人只好違心地今天你斗我,明天我斗你,誰敢提社會和諧?不怕被無產階級專政?“人云亦云”里透露出一種無奈!現代的一些人,是“精明”的多了。主任說黑好,則順語意曰“肅穆莊重”局長說白妙,則循思路曰“冰清玉潔”……這些人并非毫無主見,只是脊椎骨彎曲,導致言不由衷,趨炎附勢。“人云亦云”衍生出“官云亦云”了?!肮僭埔嘣啤闭撸攲倥鸟R之流,該歸小人一類。 “官云亦云”古已有之,今朝更甚,料此后亦不絕。故今所創“官云亦云”能否與“人云亦云”一樣,列入辭典,供人查找?倘若此,我定喜出眼淚,但只怕眾博友疑心,說是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