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英國外交部拒絕緝拿孫中山
1895年,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后,先出走日本,后輾轉美國, 1896年9月23日,孫中山乘坐“麥竭斯底”號輪船,從美國紐約出發,趕往英國利物浦。清政府駐美公使楊儒獲悉其行程后,立刻電告駐英公使龔照瑗。龔照瑗接到電報后,立即派使館參贊——英國人馬格里前往英國外交部,要求英國政府協力緝拿孫中山。但這一要求被英國外交部拒絕。龔照瑗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侄子龔心湛與馬格里找來私人偵探,一起從英國首都倫敦潛往利物浦,跟蹤孫中山。
9月30日,孫中山抵達利物浦,并于當晚乘火車到達倫敦。他不知道,一路上,龔照瑗派出的私人偵探,一直在不遠處盯著他。
孫中山本有意在倫敦逗留一段時間,所以在抵達的第二天就租了房子。之后他每天都去探望在香港讀書時的老師康德黎(Cantlies·James)??墒牵瑤滋旌?,孫中山卻突然在倫敦街頭失蹤了!
從一份英國私家偵探的記錄可以得知,"早在孫中山踏足英國的一刻起,私家偵探就貼身跟蹤他的一舉一動,并及時匯報大使館"。有趣的是,該偵探竟在一個星期天早上丟失了跟蹤目標,并在記錄上寫著"倫敦大霧,目標不見蹤影"。

2、被廣東老鄉挾持進入使館
1896 年10 月11 日上午10 時半,他從倫敦住所葛蘭旅店出來,準備去波德蘭區探望他在香港西醫書院時的英國教師康德黎,在路上被早已窺伺在那里的三名使館人員挾持到清朝駐英公使館頂樓上那間不大的房間里,進行秘密囚禁,同時,慈禧太后、光緒帝密令龔照瑗不惜一切代價把孫中山秘密押運回國公開處決,他被關進了駐英公使館里的監禁室內,大清駐英公使龔照瑗與馬格里、鄧廷鏗等人嚴加看守,這就是著名的"倫敦被難"。他被難期間(1896 年10 月11 日至10 月23 日)受到了清駐英使館的威脅與迫害。夜幕降臨,明天一早,孫中山就要被押解上船秘密送回國內了,他這時不免有些絕望……
據他自己的說法,他被關入倫敦中國使館,是走在路上,碰到廣東老鄉,兩人以鄉音交談,"且行且語,步履頗舒緩"的,后來又來了一個老鄉,大家一起聊,在他左右,就一邊一個人了。他們請他到家里坐坐,"烹茶進點,略敘鄉誼",他謝絕了,遂在路邊又聊天。后來,又來了一位,最先跟他聊天的先走了,剩下的兩位,一陣"情意誠摯非常"的推拉,他已到了路邊的房子旁邊了"正趔趄間,忽聞鄰近之屋門窘然而辟,左右二人挾予而入,其形容態度又似諧謔、又似周旋。一紛擾問,而予已入,門已閉,鍵已下矣。"照這種說法,他被關在倫敦中國使館,是在一片粵語發音中的半推半就,絕非自愿是被挾持進入使館的。
3、20英鎊收買英仆傳信求救
被囚禁期間,孫中山曾數度傳書出來,而幫他送信的是在清使館工作的一個英國仆人。一開始,孫中山請求他幫忙,仆人死活不答應,于是孫中山悄悄遞給他20英鎊,見錢眼開的仆人這才馬上把孫的親筆信秘密送到康德黎家。在信中,孫中山直言:被拐在大清國的大使館中,大清國想把他偷運回國,清算他在廣州起義的“叛逆之罪”。
得知傳信成功后,孫中山很興奮,他對該英國仆人許諾“你再替我送信,我出去后給你二千英鎊!”,于是,仆人又陸續給孫中山送了幾封寫給康德黎的秘箋……
4、成轟動國際的綁架案主角
康德黎收信后為營救孫中山,奔走于倫敦各有關部門。一時間倫敦報界對孫中山蒙難事件的報道充斥著觸目驚心的標題:“綁架”、“身陷倫敦”、“中國公使綁架事件”、“清使的非常行動”等。在媒體的炒作下,孫中山成了一宗“轟動國際的綁架案的主角”。12天后,1896年10月23日,孫中山終于由英國政府介入得到釋放。那么此舉是否是英政府迫于輿論壓力呢?
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宇和教授自有他的看法:“公使龔照瑗所代表的中國政府要追拿欽犯,沙侯所代表的英國政府要維護當地法治,這才是當年英國政府救出孫中山的真正原因,而不像流行的說法是什么‘英廷屈于輿論壓力出手相救’。”“這才是孫中山倫敦蒙難的真相”,黃宇和教授稱,之前有關孫中山在倫敦是“自投清國使館”、或“是為宣傳革命大計,喬裝深入使館內作宣傳”等說法都是失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