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西湖文化史跡

     誰與爭feng 2012-04-30

    在千余年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演變過程中,西湖景觀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因素,留下了與中國傳統的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直接相關,或見證了重要歷史事件的一系列文物古跡。西湖由此成為一個湖山勝景與豐富文化遺跡交相輝映的文化景觀,為世界風景湖泊所罕見。這些類型多樣的文化古跡是西湖悠久歷史文化的實物例證,反映了不同文化元素對西湖文化景觀形成和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僅有力地證明了西湖文化景觀文化價值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還充分展示了西湖文化景觀內涵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收起︽

    一、宗教圣地

    東晉時期,天竺高僧慧理創建靈隱等五寺,揭開了杭州佛教史的第一頁。五代吳越國時期,錢氏五王篤信佛教,佛教盛極一時,杭州被譽為“東南佛國”。宋代,定江南禪寺之等級,設禪院“五山十剎”,以五山位在所有禪院之上,十剎之寺格次于五山。元代,藏傳佛教傳入漢地,西湖周邊出現了藏傳佛教文化與江南佛教文化相融合的藝術作品,在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跡。

    浙江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杭州作為唐宋時期道教活動的重要地區,千百年來道觀林立,香火興盛,著名的道觀有二十余個。歷代道士隱居名山石洞,苦行修煉,留下了眾多洞天福地的遺跡。

    1.寺觀
    靈隱寺

    位于西湖北高峰南麓。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相傳為印度僧人慧理所創,南宋時被封為禪林宮寺制度中最高級別的“五山十剎”之一,是江南地區最著名的佛寺之一,亦為西湖佛寺之冠。寺自創建以來屢毀屢建,現存寺院規模是在清末重建的基礎上多次整修后所形成的。(靈隱古圖、天王殿韋馱像:南宋遺物,香樟木雕造。、大雄寶殿舊影、釋迦牟尼像:木雕金裝,高19.6米,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

    靈隱寺雙石塔

    北宋建隆元年(960)吳越國王錢弘俶始建。仿木構樓閣式實心塔,八面九層,高約12米。塔身刻佛經和佛像,為五代吳越佛教藝術的珍品。

    靈隱寺雙經幢

    北宋開寶二年(969),建于奉先寺(曾為錢氏家廟)。北宋景祐二年(1035)遷建于靈隱寺。湖石雕鑿,平面八邊形,層次豐富,幢身都鐫有佛經。

    凈慈寺

    位于西湖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是與靈隱寺齊名的西湖古剎。后周顯德元年(954)吳越國王錢弘俶創建,初名慧日永明院。寺初建時奉法眼宗,因此對法眼宗在杭州的傳播有重要影響。自宋至今幾經興毀,現存寺院是在清代重建基礎上經多次整修后形成的。(凈慈寺正面照片、平面圖、凈慈寺舊影、凈慈寺銅鐘:與寺院同期始建,現銅鐘為1984年日本佛教界捐鑄,傳統樣式,高3米,直徑2.3米。鐘體內外鐫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鐘脊上立南無毗婆尸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七個佛龕。這里至今仍保留著除夕之夜舉行撞鐘除舊迎新活動的傳統。)

    天竺三寺

    法鏡寺、法凈寺、法喜寺

    以供奉觀音菩薩而聞名,是杭州諸寺中的觀音道場,歷來香火旺盛,有“天竺香市”之俗。

    昭慶寺

    五代后晉天福元年(936)吳越國王錢元瓘創建,初名菩提院,后改今名。宋乾德二年(964)重修后,成為江南著名的律宗道場。

    抱樸道院

    位于西湖葛嶺。東晉著名道家、醫學家、煉丹家葛洪(284-364)曾在此結廬煉丹,他著有《抱樸子》內外篇70卷,對杭州道教影響很大。抱樸廬至唐代逐步擴建,此后屢毀屢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道院經重修后對外開放。

    通玄觀造像

    位于紫陽山東麓,為南宋時著名道觀,相傳紹興年間(1131-1162)內侍劉敖因夢見三茅真君駕白鶴降落在瑞石山之陽而創建此觀。現道觀已無存,只在原觀遺址崖壁上,雕有道教人物造像四龕六尊。主龕中為三茅真君像。中為“司命真君”,左為"定箓真君”,右為“保生真君”。上方另有一龕“玉清元始天尊”坐像。三茅真君像西首為劉敖造像。

    2.塔幢
    六和塔

    位于錢塘江北岸月輪山麓。始建于北宋開寶三年(五代吳越國王錢弘俶在位第23年,公元970年),原為錢弘俶興建以鎮江潮、防止水患,并作導航燈塔之用。建塔之時并建開化寺塔院,現為遺址。塔歷經毀修,現為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觀十三層,高59.89米,占地867平方米。磚塔心為南宋隆興二年(1164)重建原物,外部木檐系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所建,塔剎為元代元統二年(1334)重修的遺物。六和塔是古杭州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筑和標志性建筑,也是中國現存最完好的磚木結構古塔之一。

    乾隆御碑:是杭州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乾隆“御筆”碑刻之一。通高4.35米,碑文記載了六和塔千百年來的興衰史及乾隆游歷錢塘美景時的感慨之情。

    7-13世紀中國古塔形制演變對比圖

    在中國佛教建筑歷史上,佛塔的平面形式在10~11世紀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轉變:從唐代的以四邊形為主轉變為宋代的八邊形為主。錢弘俶在位時期(948~978年),吳越國地界內的佛塔幾乎都變成了八邊形平面,并在西湖周邊地區分布最為密集。這一現象見證了中國佛塔建筑的平面形式在10世紀發生了由四邊形到八邊形的重大嬗變。

    塔內須彌座磚雕

    塔內甬道及回廊兩側底部須彌座束腰部分有雕刻174組,題材豐富,有花卉、飛禽、走獸、人物等以及云紋、如意、團花等圖案。這些磚雕圖案可與中國古代建筑經典——宋《營造法式》所載彩畫作圖樣互為印證,是塔內最具文物價值的實物資料。

    開化寺

    為環繞六和塔而建的塔院,現為遺址。2008年該遺址經考古發掘,發現南宋文化層磚砌道路一條,是南宋時期鋪砌的開化寺院內道路;其上分別疊壓有元代、清代至民國等地層,發現有元代火膛遺跡、清代石砌墻基及磚砌排水溝遺跡等。

    雷峰塔(遺址)

    位于西湖夕照山,又名西關磚塔、黃妃塔。始建于吳越國時期(972年),為磚木結構雙層套筒樓閣式塔。歷代多次整修,明代遭兵燹,僅存塔芯。1924年9月25日轟然坍塌。現存遺址,并在其上建保護設施“新塔”。雷峰塔在歷史上曾與保俶塔形成西湖南北兩岸的標志性對景。該塔還因中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的《白蛇傳》而成為愛情堅貞的象征。(雷峰塔外觀、遺址、出土文物照片雷峰塔地宮建于塔基正中心的塔心室下方。地宮內出土文物類型豐富,包括鎏金純銀阿育王塔、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像、絲織品、經卷等,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保俶塔

    位于西湖寶石山東端山脊,原名應天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原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宋、元以后幾經毀建,現塔為民國22年(1933)重修。磚砌實心,七層,平面為八角形,通高45.3米。塔身北面嵌“重修寶石塔記”碑。保俶塔是西湖景觀的重要標志物,它與雷峰塔一秀一拙,相映成趣。

    3.石刻造像
    飛來峰造像

    始鑿于五代后周廣順元年(951),后宋元均有開鑿,現存115龕、390余尊造像及大量摩崖石刻,以元代藏傳佛教造像最為突出。造像依自然地勢和巖壁開鑿,以圓雕和高浮雕為主要雕刻手法,風格柔和、圓潤,雕刻精美。造像內容主要為佛像、菩薩、天王、彌勒、羅漢等佛教人物題材。 飛來峰造像是中國東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摩崖造像群,也是中國漢族地區供奉藏傳佛教造像最多的佛教石窟。它保存了晚唐以后佛教造像藝術發展演變的重要環節,填補了中國石窟藝術史上五代至元代的空缺,在中國石窟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布袋彌勒像:鑿于南宋,是飛來峰造像群中最大的一龕、尊勝佛母像(元代)、、朱士行取經浮雕(北宋))

    麻曷葛剌造像

    位于吳山寶成寺,開鑿于元至治二年(1322)。一鋪三尊,本尊麻曷葛剌像,左右分別為脅侍文殊與普賢。龕壁北側鐫有一方元至治二年(1322)題記。麻曷葛剌是藏傳佛教“大黑天”,即“大日如來”的梵文音譯,被元朝統治者祀作軍神。這是國內唯一一處有明確紀年的麻曷葛剌造像。

    慈云嶺造像

    位于玉皇山慈云嶺南麓,開鑿于后晉天福七年(942)。由主龕、地藏龕、石刻題記等組成。主龕一鋪七尊,中為“西方三圣”像,為杭城現存最大的五代造像龕。

    煙霞洞造像

    位于翁家山南麓。煙霞洞深30余米,洞內造像應山巖形勢鑿置,較大的有38尊。其中的五代羅漢像和宋代菩薩像堪稱西湖古代佛教造像精品。

    4.西湖香市

    南宋時期,上至皇帝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有到西湖各大寺廟燒香禮佛的習慣。元以后,南北諸山與城內吳山一帶寺廟香火極盛,商販隨處擺設攤鋪,漸成集市。最盛者當屬昭慶、天竺、吳山香市。延續數百年的西湖香市,至今仍留有遺風。

    5.西湖佛教文化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

    杭州因其在10~13世紀于中國佛教發展上具有的突出地位,與中國周邊地區存在廣泛的佛教交流活動。五代吳越時期,官方開始遣使與海外交流佛學。1192~1333年間(日本鐮倉時代),隨著佛教禪宗東漸,伴以宋風水墨畫的大舉東傳,杭州西湖成為渡宋求法日本、朝鮮僧人必到的參禪之所。

    與朝鮮半島的交流

    五代吳越后期,高麗國王派智宗禪師等三十六人到慧日永明院(凈寺前身)受法眼宗。歸國后,三十六人各化一方,盛傳法眼宗教義。宋元豐八年(1085),高麗王子義天(1055~1101)入宋求法,曾到西湖慧因寺從凈源法師受賢首教法。元祐二年(1087),高麗國王又遣使贈慧因寺金書《華嚴經》。故慧因寺又稱高麗寺。

    與日本的交流

    日本佛教三大宗派:臨濟、曹洞、黃檗三宗,幾乎都與杭州佛教淵源相關,至今西湖周邊多座名山被日本佛教徒奉為祖庭。中國禪宗支派曹洞宗的第十三代祖如凈在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兩度住持凈慈寺時,有日本僧人永平道元得如凈授法,回國后創曹洞宗,奉如凈為日本曹洞宗祖師。

    南宋時,日本名僧覺心在杭州護國仁王禪寺學會了吹奏“尺八”的技藝。回國后覺心創立普化宗,使“尺八”技藝在日本得以傳播并流傳至今。

    收起︽

    二、西湖龍井茶文化

    西湖茶樹種植源于唐代靈隱寺和三天竺寺一帶。有“中國綠茶之首”之稱的西湖龍井茶興起于11世紀初。北宋佛教天臺宗高僧、杭州天竺寺主持辯才大師(1010-1091)退居南山龍井壽圣院后,與蘇軾等文人雅士煮茶論道,交往甚勤,使龍井茶得以在西湖群山中廣為種植,而以茶參禪也逐漸成為文人普遍崇尚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

    龍井泉池

    位于風篁嶺,是宋代以降文人雅士與僧人品茶參禪的名寺龍井寺的遺存。

    西湖群山產茶歷史悠久。唐人陸羽《茶經》最早記述西湖產茶的歷史。龍井茶之名始于宋,聞于元,揚于明,盛于清。千余年來,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佛寺僧家的清飲之物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倍受世人尊寵。

    由西湖特殊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孕育的龍井茶,是全世界茶葉產品中的珍品,被譽為“綠茶皇后”。以西湖龍井茶為代表的中國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產生了典型的東方文化——中華茶文化。

    蘇軾辯才交往小場景

    收起︽

    三、忠孝文化與西湖

    忠孝文化是中國儒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的核心內容。忠指臣對君的忠誠,孝指子女對父母的順從。傳統忠孝文化也在西湖景觀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跡,其突出的代表就是被稱為“西湖三杰”的岳飛、于謙和張蒼水及與之相關的文化遺跡。它們為風光旖旎的西湖注入了一種深沉的傳統中國道德文化特質。

    西湖三杰

    岳飛: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將。紹興十一年(1142),因秦檜誣陷在臨安(杭州)風波亭遇害。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詔復岳飛官職。寧宗時追封為鄂王,謚武穆,后改謚忠武。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有“文武全器、仁智并施”的稱譽。

    岳飛墓(廟)

    位于西湖棲霞嶺南麓,始建于南宋隆興元年(1163),元明清以來歷經重修。現存格局為清代重修后形成,占地15695平方米,分為墓園、忠烈祠、啟忠祠三部分。岳飛墓(廟)是人們祭祀、悼念岳飛的場所,為中國傳統道德的重要教育基地。(照片:岳廟正門、岳墓(廟)山門舊影、岳飛墓墓闕舊影、忠烈祠、岳飛墓、精忠橋、岳飛書法碑)

    于謙

    于謙(1398-1457),字廷益,錢塘(今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在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中,他力挽狂瀾,鎮定自若地指揮軍隊擊退蒙古瓦剌部入侵者,使明王朝得以轉危為安,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后在“奪門之變”中被冤殺。明天順三年(1459),于謙靈柩歸葬西湖三臺山。明弘治二年(1489),其冤案得以平反,孝宗皇帝賜謚“肅愍”,并在于謙墓旁建“旌功祠”紀念。

    五百多年來,祠屢毀屢建,現存建筑保留了清同治八年重建后形成的格局,祠內設有于謙生平事跡陳列。

    墓坐西朝東,面對西湖。墓碑上刻“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謚忠肅于公墓”。

    張蒼水

    張蒼水(1620-1664),名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抗清民族英雄、愛國詩人。為人忠義剛直,畢生致力于反民族壓迫斗爭,百折不撓。后因叛徒出賣遭逮捕,清康熙三年(1664)在杭州從容就義。

    張蒼水墓、祠位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墓坐南朝北,面對西湖小南湖。

    收起︽

    四、隱逸文化與西湖

    隱逸是中國傳統中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態度,其表現為不介入官場,崇尚自在、閑適、質樸的生活,并追求道家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在精神層面上和諧的境界。隱逸文化對唐宋文人士夫有顯著的影響,后來逐漸發展成為東方文化的一種特殊品質。隱逸文化在西湖景觀中也有所體現,其最著名的代表就是隱居孤山的詩人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復,謚號和靖,是北宋時期隱逸詩人的代表人物。他曾筑廬舍于西湖孤山,隱居二十余年。不仕不娶,日以賦詩作畫,栽梅飼鶴自娛,人稱“梅妻鶴子”。所作《山園小梅》等吟詠西湖及孤山風光的詩歌廣為流傳。其清高自好、恬淡自在的生活態度,成為中國名士風范和隱逸人格精神的典范之一。

    后世文人因景仰林逋淡然超脫的風節而營造了紀念性景觀“梅林歸鶴”,其中包括舞鶴賦刻石、放鶴亭、林逋墓等,并于周邊遍植梅林,以梅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自然特性象征君子的高尚情操。

    舞鶴賦刻石: 《舞鶴賦》刻石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上刻康熙皇帝臨摹的董其昌《舞鶴賦》書法作品。《舞鶴賦》的作者為南朝宋著名文人鮑照,該文以吟詠仙鶴優雅出眾的形體、高下回翔的美妙舞動姿態,比喻君子超凡脫俗的風節和情懷。

    西湖隱逸文化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林逋所代表的隱士風范吸引了其后傳統文人士夫精神價值上的認同,“隱逸”作為一種東方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態度,在11-18世紀東亞地區的文人階層、特別是16世紀之后朝鮮半島的儒生中獲得影響和傳播。

    對日本的影響:林逋“梅妻鶴子”的隱士生活受到大量日本文人包括僧人的推崇和景仰,植梅成為日本人仿效的對象。日本醍醐天皇(897-930年)就曾在朱雀院園林中植梅養鶴。

    尾藤二洲:名孝肇、字志尹。伊予(今愛瑗縣)川三江生人。江戶時代儒學家。青年時代赴大阪學習儒學,后專攻朱子學。因其學識淵博,頗有名氣,受到幕府松平定信的器重,并參與策劃獨尊朱子學的“寬政異學之禁”。時人將其與柴野栗山、古賀精里并稱為“寬政三博士”。主要著作有《正學指掌》等。因仰慕林逋,推崇隱逸文化,寫有《梅花五言古詩》。

    《梅花五言古詩》:此花花中選,人能儔汝誰。一從孤山逝,風情獨自知。 吾愛其清高,而未能相隨。早晚解塵絆,就汝野水湄

    對朝鮮半島的影響:16世紀中葉以后,隨著明代《西湖游覽志》等書籍的傳播,林逋的故事對朝鮮半島具有了突出的意義。西湖被視為“厭世的隱逸之士的脫俗空間”而成為朝鮮文人知識階層想往的精神烏托邦。當時的士大夫們在自己家中掛著西湖圖,“在純觀念的世界上憧憬西湖,試圖掙扎脫離充滿暴力的現實的壓迫”。

    金昌翕(1653~1722),字子益,號三淵,朝鮮安東人,韓國史上有名的文人。1689年在“己巳換局”中因其父被賜死而隱居遁世。父得平反后,金昌翕屢受舉薦授官,均未就。

    金昌翕在其著述中對以林逋為代表的西湖隱逸文化極為推崇。在他的文集《三淵集》中,有對杭州西湖景觀、特別是飛來峰下的三生石的贊賞、并推崇蘇軾等的詩文。

    收起︽

    五、藏書文化與西湖

    中國作為偉大的文明古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數量居于世界之首。中國古籍不僅數量多,門類也很豐富,故在幾千年漫長的發展中,創造了豐富燦爛的藏書文化。西湖作為江南人文薈萃之地,很早就與藏書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江南地區悠久的藏書文化傳統

    江南地區人文薈萃,有著深厚的藏書文化傳統。私家藏書尤為興盛。天一閣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三家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之一。它曾對清代《四庫全書》藏書樓"南北七閣"的建造產生顯著影響。

    嘉業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鎮,當地巨富劉鏞的長孫劉承干(1882-1963)建于1920-1924年。嘉業堂藏書樓為中西合璧園林式布局,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藏書最豐富的私人藏書樓。

    西湖的書院

    南宋時臨安為國都,設立太學。明清之際,書院林立,弦誦之聲不絕。歷代學術機構多建于西子湖畔,給其自然美景匯入一股濃重的翰墨書香。

    萬松書院

    明弘治十一年(1498)由浙江參政周木在鳳凰山萬松嶺報恩寺故址創建。曾改名太和書院、敷文書院。2002年于舊址重建。該書院是明清時期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書院,它還因梁祝愛情故事而在民間廣為人知。

    詁經精舍

    由浙江巡撫阮元于清嘉慶六年(1801)創建于孤山。歷任掌教者均為一代名流,以經學大師俞樾歷時最久,共三十一年。

    敬一書院

    系清浙江巡撫趙士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創建于孤山。初為宣講圣諭和講學之所。書院久廢。1998年,舊址建筑重修作為展示孤山文化的場所。

    (俞樾(1821-1907),號曲園,浙江德清人,著名經學大師。)

    文瀾閣與四庫全書

    文瀾閣位于西湖孤山,屬于官府藏書。清代乾隆皇帝考慮到江南是文人才子匯聚之所,為了使年輕人讀書方便,特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下令建造《四庫全書》藏書樓。文瀾閣是當時全國修建的收藏《四庫全書》的七大藏書閣之一,收藏全套古籍共36300冊。江南地區與文瀾閣同時建造的《四庫全書》藏書樓揚州大觀堂文匯閣和鎮江金山寺文宗閣現均已不存。惟有文瀾閣在歷經浩劫之后獲得修復,成為“江浙三閣”中僅存的一閣,并在“南北七閣”中,唯一保持了書、閣共存。

    收起︽

    六、西湖與中國及東亞地區文學藝術史

    西湖景觀承載了唐宋以來社會各階層的情感寄托和審美享受,在中國的文學藝術領域得到充分表現。有關西湖的文學藝術作者,幾乎囊括了10世紀以降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名家,其數量之大、影響之廣、持續時間之久,是任何一個園林景觀或文化景觀所無法比擬的。

    1.文學

    有關西湖的文學作品數量龐大,僅民國以前的作品,總計就達2000萬字以上。其中,收入《西湖文獻集成》的作品達400余種,總計1800萬字。歷代西湖詩詞約2萬余首,其中收入《全唐詩》及其補編的西湖詩有300余首,作者達100余人。收入《全宋詞》的西湖詞有1000余首,作者達200余人。

    唐代

    唐代中后期(9-10世紀),隨著西湖景觀的營造和發展,西湖風光成為文人墨客紛紛贊詠的對象。

    北宋

    當時最著名的文豪蘇軾吟詠西湖的詩篇達160余首,廣為流傳,吸引了更多的文人墨客徙居此處,創作了大量西湖詩詞作品。

    《憶杭州西湖》長憶西湖勝鑒湖,春波千頃綠如鋪。吾皇不讓明皇美,可賜疏狂賀老無。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曾以禮部侍郎知杭州。在杭時間雖短,但政績頗著。曾作《憶杭州西湖》表達對西湖的眷念。

    南宋

    南宋建都杭州,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大量文學藝術精英匯聚杭城。西湖成為重要游賞對象,由此產生了大量吟詠和描繪西湖景觀的文學作品。而文學的繁榮反過來又促進了西湖景觀設計營造理念的發展。

    木蘭花慢(選) 宋 周密 雷峰落照 塔輪分斷雨,倒霞影、漾新晴。看滿鑒春紅,輕橈占岸,疊鼓收聲。簾旌半鉤待燕,漸香濃徑遠趲蜂程。陌上人扶醉玉,路旁懶拾遺簪。 郊坰。未厭游情。云暮合,漫銷凝。想舞茵歌席,煙花露柳,都付棲鶯。重闉已催鳳鑰,正鈿車繡勒入爭門。銀燭擎花夜暖,玉街淡月黃昏。

    元代

    西湖未得到治理而趨于衰敗,但西湖景觀依然發揮著精神家園的作用,成為文化人寄托思想情感、享受精神審美的場所。不少著名文人撰寫作品,追思南宋西湖景致。

    關漢卿(約生于金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間),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散曲作家,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

    明代

    西湖景觀復蘇,諸多文化藝術名流再次匯聚西湖。大量西湖文學作品應運而生。《紅梅記》為明代戲曲作品。寫的是發生在西湖邊的有關李慧娘的故事。

    清代

    清初,西湖受到統治者的推崇,康、乾等君主在游賞西湖后都留下了至今流傳廣泛的詩文。由此也引發了文人雅士創作西湖題材作品的熱潮。

    2.繪畫
    宋代

    南宋定都臨安(杭州),杭州成為全國藝術創作中心。西湖美景激發了畫家們的靈感,當時成就最高的南宋宮廷畫院的畫家們,創作了一系列西湖風景題材的繪畫。不僅使西湖景觀的審美價值和精神家園功能被開掘和發揚至高峰,而且南宋繪畫也因其特有的風格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代

    明初有“浙派”與“武林派”聲譽鵲起,他們繼承南宋畫派的風格并積極創新,在中國繪畫史上亦獨樹一幟,堪稱經典。

    戴進 (1388—1462),字文進,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擅山水,主要吸收南宋馬遠、夏圭的風格,亦有所創新,是著名的“浙派”創始人。

    清代

    大批宮廷畫家與文人形成新一輪的西湖藝術創作高峰。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宅男宅女精品A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欧洲日产国无高清码图片| 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成人网站网址导航| 成人做受120秒试看试看视频|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语| 亚洲卡1卡2卡新区网站|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乱了派| 国产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精品|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2|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欧美性群另类交| 四虎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亚洲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国产丰满美女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