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人體處于特殊情況,明明是熱性病,需要寒性藥方來糾偏,可是寒性藥一喝進去,就會反胃嘔吐,在這種情況下,中醫采用寒藥熱服的方法,在大陰寒藥中加入少量熱性藥避免嘔吐,引藥入胃入體。相反,人體也有處于極端寒虛狀態的時候,任何熱藥溫服,都會反胃嘔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大隊溫藥中加入少量寒性藥,如果涼服,就可以達到順利服藥取效的目的。在這里,少量相反性質的藥物和相反寒熱性的藥溫,就起到了引藥的作用。這里的引藥,實際上也有相反相成的佐制作用。
中藥的引藥,特別強調了藥物的升和降。揮發性、如酒、如油質、如香味之物,都具有升性,所以中藥治療上部特別是頭部病,常常用這一類藥作引藥,如升麻之類。能夠進入腦血管的藥物,分子相對比較小一些。中藥認為行氣活血的作用強烈一些,加上經驗證明能夠治療頭不同部位疼痛的藥物,作為引藥,就可以促進引導處方中的特殊療效藥物成份進入病變部位例如癌變部位。中藥證實了川芎利于糾正偏頭疼,蒿本利于糾正頭頂疼,白芷利于治療額部疼,羌活有利于治療大陽經所過頭部的疼痛,利用這些藥就可以作為引藥引導其它藥物較為順利地進入病變部位。
中藥認為那些質重的藥物如鹽類石頭類金屬類藥物,就容易在體內向下行,這應該是從沉重的物體在水中會下沉的現象中類比出來的道理,然后在人體中觀察驗證后確定的原則。事實上,中醫咸走腎、入腎的道理,就是從尿中有咸躁味獲得的。那些吃鹽特別重的人,就容易因鹽吸收過多而傷腎。這也是向下行的的例證。中醫將準備入腎的藥物,用鹽水浸炒,例如鹽黃柏,就容易進入腎部和下部。中藥牛膝的名字,實際上就因為與牛的膝一樣的治療人膝蓋附近腫疼的作用,所以才得名的植物物。這種藥自然也有特別向下行的性質。古人用動物特別是虎的脛骨泡酒喝,治療腿部寒疼效果確實,才逐漸摸索出各種有類似作用的藥物。在某一方劑中加入牛膝,就可以有效地引藥下行。
有些藥物如糖類,可以迅速進入血液系統給全身提供熱量,所以甘草、大棗之類,在中醫看來是可以引藥入十二經、入任何臟腑的藥物。有些藥物如桂枝,因為升的作用強,熱的作用強,所以中醫在治療四肢末稍的病變時,就常常采用。認為有利于引導方藥直達病所。這不僅是經驗積累,也有深刻的道理隱含在其中。
中醫利用咸入腎、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的道理,以這些不同的味藥作為引藥,進入相應的臟腑,是引藥的一種重要內容。同時,中醫更積累的分別進入十二經、進入五臟六腑的不同寒性藥和熱性藥,這結藥物都可以作為引藥。例如,溫肺用杏仁,清肺用黃芩。每個學習中醫中藥的人,都應該牢記一些能夠特別進入某臟腑經絡的寒熱兩種藥,這樣,需要引藥時就可以正確順手作用了。
前面談過以臟補臟,實際上這里也包含著同氣相求的道理,包含著引藥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