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陶喜年 發自江陰
這個地方叫江陰,是“中國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地,也是徐霞客的故里,以富庶著稱于蘇南。2011年,江陰位列中國百強縣第一位。
除了中國最富縣級市的桂冠外,江陰還是中國資本第一市。截止目前,注冊地在江陰的A股上市公司,已經達到19家(另有2家企業已經過會,即將掛牌上市),比排名第二的蘇州張家港市,多了4家。此外,江陰還有10家企業在境外上市,其中揚子江船廠在新加坡和臺灣都發行了股票,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已經達到31家。
“注冊地在江陰的,目前是19家,但我們一般說江陰的A股上市公司有21家。”江陰市上市辦主任李建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這“多出來”的兩家,包括注冊地在南京的ST申龍、注冊地在四川成都的友利控股(原名舒卡股份)。前者主要廠區都在江陰,后者由江陰的江蘇雙良科技有限公司控股,與江陰上市公司雙良節能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本文除特別說明,均以19家為統一口徑)。
江陰目前有17個街道和鄉鎮,以19家保守計算,平均每個鄉鎮都已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其中云亭街道、周莊鎮都已有3家上市公司。若加上即將上市的海達橡塑,周莊鎮將有4家A股上市公司,剛好與浙江資本第一鎮店口匹敵。
從1997年第一家公司上市到2011年4家企業一齊登陸滬深交易所,江陰進軍資本市場的道路,走了14年,其中出現多次一年連上幾家的高潮,也曾出現6年時間顆粒無收的狀況。
17家公司IPO
關于江陰的經濟實力,可以用一組數據說明。
《2010年江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江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0億元,截止當年年底,在江陰的工業企業中,華西村、新長江實業、興澄特鋼、三房巷集團、陽光集團、海瀾集團、澄星實業、新揚子船廠等8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200億元,西城三聯、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華宏實業、利電能源等5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100億元,另有5家企業超50億元,8家企業超30億元,14家企業超20億元,25家企業超10億元。目前,江陰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已有12家,超億元的企業有300多家。
江陰經濟的強勁發展,顯然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推動。
1997年2月,位于江陰市區的興澄股份(后被模塑科技借殼)登陸深交所,成為江陰第一家上市公司。
1999年,法爾勝、華西村(2012年1月5日更名為華西股份)、江蘇陽光先后上市,江陰公司上市迎來第一次高峰。在配額制下,一個縣級市有4家公司上市,1999年,江陰即奠定了中國資本第一市的地位。
次年,凱諾科技上市。
2003年,江陰公司掀起第二波上市高潮。三房巷、雙良節能、長電科技、江蘇申龍4家公司在半年內先后上市。
2004年7月,霞客環保上市,成為江陰第10家上市公司。出乎很多人意料,江陰公司A股上市的步伐,到此突然戛然而止,此后6年,江陰沒有一家公司上市。
“2005年A股上市基本停滯,江陰很多企業都將上市的重心放在境外。當然,這中間有幾家沒有過會。”江陰市上市辦主任李建國說。
記者發現,包括2007年4月IPO被否的江陰港在內,江陰有多家企業至今未能上市。
2010年7月,時隔整整六年后,江陰公司上市,終于迎來了新突破。當年7月13日,中南重工IPO上市;次月,百川股份上市;10月,寶利瀝青上市。
進入2011年,江陰公司上市的步伐再度加快,江南水務、吉鑫科技、愛康科技、華宏科技4家公司,先后登陸滬深交易所。
自此,江陰通過IPO上市的企業,達到17家,占無錫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強。
除上述17家企業通過IPO上市外,江陰另有4家企業通過借殼實現上市,其中模塑科技、海潤光伏2家的殼資源本身來自江陰,江陰A股上市公司的總量,由此達到19家。
按地域劃分,江陰有兩個鄉鎮(街道)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三家,三個鄉鎮達到兩家。其中百川股份、寶利瀝青、吉鑫科技3家公司位于云亭街道,模塑科技、三房巷、華宏科技3家公司位于周莊鎮,霞客環保、海潤光伏位于徐霞客鎮,江蘇陽光、凱諾科技位于新橋鎮,華西村、愛康科技位于華士鎮,19家上市公司,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4企業借殼上市
在江陰4家借殼上市的公司中,最富爭議的要數四環生物,有投資者將其命運概況為“上市五年,六易其主”、“十次更名,三度ST”。
四環生物的前身,為1993年9月上市的蘇三山A(全稱江蘇三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系位于蘇州昆山的企業,主營化纖業務,因幾度虧損,1998年被江陰振新毛紡廠收購。
1998年5月,蘇三山A被實施警示,更名為ST蘇三山,1999年7月再度更名為PT蘇三山,成為A股第一家暫停上市(PT)的公司。
江陰振新毛紡廠入主后,通過重組,置入毛紡資產,公司業績開始有所改觀。
2000年4月,公司名稱變更為ST振新,2001年1月更名為振新股份,2個月后又更名為四環生物,轉型為一支醫藥股,但第一大股東仍為振新毛紡廠。此后又一度成為*ST生物,但四環生物的名稱至今未變。
2011年9月5日,江陰市振新毛紡織廠將其持有的4000萬股四環生物(占總股本3.885%),以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廣州盛景投資有限公司,廣州盛景成為四環生物新任第一大股東,振新毛紡廠退居第三大股東。自此,四環生物成為一家廣東資本控制的上市公司。
江陰另一家通過異地借殼實現上市的公司是澄星股份,其前身為鼎球實業,位于無錫的另一個縣級市宜興。
2001年3月,鼎球實業更名為澄星股份(江陰簡稱澄),公司住所亦由宜興遷至江陰。澄星股份借殼正式功成。
澄星股份主營磷化工,其實際控制人為李興。1953年出生的李興,自1984 年12 月起,一直擔任澄星集團(前身為江陰市要塞澄南化工廠)法定代表人,目前任澄星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并擔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
在《福布斯》2011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有5位江陰人擠入前400強。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就是澄星集團的李興。李興其以44.8億身家,排名富豪榜244位,成為江陰首富。江蘇陽光的實際控制人陸克平、揚子江造船實際控制人任元林、雙良節能實際控制人繆雙大、吉鑫科技實際控制人包士金等4人排名居后。這5位企業家,除任元林外,其余4位皆為A股上市公司掌門人。
與四環生物、澄星股份不同,江陰企業模塑科技、海潤光伏都通過借殼江陰本地公司實現上市。
1999年11月,江陰模塑科技集團受讓江陰第一家上市公司興澄股份8599萬股法人股,并進行資產置換,模塑科技實現借殼上市,主營業務變更為汽車零部件。1944年出生的曹明芳,由此曲線問鼎資本市場。
相比之下, 海潤光伏借殼ST申龍要艱難得多。
2012年2月17日,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停牌近兩年的上市公司ST申龍,成功復牌登陸中國A股市場。
從陜西煉石到陽光地產,再到海潤光伏, ST申龍的重組歷程可謂一波三折。在兩次重組均告失敗的最后光頭,江陰市政府強勢介入,“多次召集海潤股東協調,形成會議紀要”,終于實現了“殼資源留在江陰,同時置入的資產必須與本市產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重組目標。如果沒有意外,ST申龍將更名為海潤光伏。這是繼2011年8月掛牌的愛康科技之后,江陰又一家太陽能領域的上市公司。
蘇南模式的核心為鄉鎮企業,江陰亦不例外,其不少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都脫胎于鄉鎮企業。如江蘇陽光集團前身為1986年成立的江陰市精毛紡廠,雙良集團前身為1985年成立的江陰溴化鋰制冷機廠,法爾勝集團公司前身為1964年創建的江陰麻繩廠,等等。
但經過改制,目前江陰的上市公司幾乎全是民營企業,只有江陰市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實際控制的江南水務(前身為江陰市自來水總公司),是實際意義上的國有企業。另兩家企業華西股份和三房巷,名義上實際控制人為村委會,但都多少帶上了些家族色彩。
提到江陰,不能不提華士鎮華西村和周莊鎮三房巷村。
1999年8月,華西村(江蘇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以村莊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
上市時,公司主營毛紡、服裝及奶制品,主要產品包括“仁寶牌”和“華西村牌”服裝、面料等。華西村前身為江陰市華西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原江陰市華西精毛紡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控股股東為1992 年成立的江蘇華西集團公司。目前華西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由吳仁寶的兒子吳協恩擔任。
經過擴張,2010年12月,“華西村”更名為“華西新市村”,公司實際控制人名稱變更為“華西新市村村民委員會”。
2011年10月8日,“華西新市村”舉行紀念大會,慶祝建村50周年,盛況空前。
12月1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走基層”欄目以《華西村的新致富經》為題報道了華西村產業轉型發展的狀況。
但這次報道卻給“華西村”帶來了點麻煩。在報道中,央視都采用了“華西村”這一名稱來報道華西新市村村民委員會和江蘇華西集團公司。
12月21日,華西村專門發布澄清公告,對“華西村”的概念進行說明。
不僅如此,“為避免概念混淆”,2012年1月5日,華西村公告,從當日起變更證券簡稱,由“華西村”變更為“華西股份”。
自此,不光股票名稱,還是村莊名字,輝煌了幾十年的“華西村”都宣告成為歷史。
論知名度,周莊鎮的三房巷村,遠不如華西村,但在很多江陰人看來,兩個村子的綜合實力不相上下。
2003年,三房巷(江蘇三房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比華西村晚了4年。公司控股股東為江蘇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江陰縣合成纖維廠,系由江陰縣三房巷大隊于1980年創辦的社隊聯營企業。
與吳氏家族主導華西村類似,三房巷的實際控制人,為卞氏家族。其主導人物,為1934年出生的卞興才。卞興才曾長期擔任三房巷村黨委書記,并擔任過江陰、無錫、江蘇三級人大代表。目前,三房巷董事長、三房巷村黨委書記,均由卞興才的兒子卞平剛擔任。
2002年,江蘇世紀同仁律師事務所為三房巷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稱:三房巷集團公司的股東是29名自然人,但其“實際控制人為發行人董事長卞平剛家族11位關聯自然人”。但因為改制存在障礙,此后這些股份返歸三房巷村委會所有。
與華西股份董事長吳協恩擔任華西新市村黨委書記、三房巷董事長卞平剛擔任三房巷村黨委書記類似,江陰上市公司華宏科技董事長胡士勇,亦擔任華宏村黨委書記。
1949 年出生的胡士勇,1972 年至 1988 年先后在周莊鈑焊廠、周莊焊接廠工作,并任廠長,1992 年起任周莊鎮孟巷村(后變更為華宏村)村委書記,1992 年起在華宏集團工作,先后任總經理、董事長。類似董事長兼任村黨委書記的做法,已成江陰上市公司的一大特色。
6只“科技”股
在江陰19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6家以“科技”命名,分別是模塑科技、凱諾科技、長電科技、吉鑫科技、愛康科技和華宏科技。
雖然名字相似,但6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卻各個不同。其中模塑科技主營汽車零部件,吉鑫科技主營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零部件,凱諾科技主營主營高檔精紡呢絨和服裝(控股股東為江陰第三精毛紡有限公司),長電科技主營電子元器件(控股股東為江蘇新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新潮);華宏科技主營再生資源加工設備。
其中最有戲劇性的是愛康科技,公司主營光伏行業產品配件,其實際控制人鄒承慧,1974 年出生,祖籍江西南康,畢業于湖南大學。鄒承慧曾任中國農業銀行江陰支行信貸主管、江陰利泰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鄒承慧介入太陽能領域,頗有些無心插柳的成分。創立愛康科技之前,鄒承慧在主營鋁產品的江陰海達集團國際貿易部擔任總經理。當時,日本一家光伏企業規劃將公司太陽能鋁邊框的業務轉移到中國,但沒有合適的伙伴。鄒承慧看到其中機遇,主動要求合作。
2006年2月28日,鄒承慧以其100%持股的愛康國際作為股東,與日本真木技術株式會社、久保友志郎簽署合資章程等文件,籌備成立愛康科技前身愛康器材。鄒承慧出資12.6萬美元,持有63% 股份。
公司成立后,全套引進日本生產線,當年鋁邊框銷售額就達到2,900萬元,2007年達到1.65億元,2008年增至近4億元。到2011年上市時,公司成立才5年。在此后的股權變更中,以經營海瀾之家聞名的江陰企業海瀾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愛康科技第六大股東,分享了愛康科技上市帶來的巨額收益。
相比于大批1930、1940、1950年代出生的老牌企業家或其后出生的富二代,鄒承慧無疑是江陰上市公司老板中最年輕、也是學歷最高的的一位。
除上述19家已經在A股掛牌上市的企業外,江陰人沖擊資本市場的步伐,還在不斷加快。2011年12月28日,位于江陰-靖江工業園區的中泰橋梁過會;今年1月5日,位于江陰周莊鎮的海達橡塑過會;目前,首批沖擊資本市場的農商行江陰農村商業銀行正在“落實反饋意見中”;產能規模有望超越上市公司中南重工的恒潤重工上市環保核查正在接受公示,正向IPO發起沖刺……江陰作為中國資本第一市的地位,似乎無人可以撼動。
但不斷擴張的江陰板塊,亦存在一些隱憂。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6月,江陰A股上市公司股票動態市盈率約49倍,遠高于全國A股16倍動態市盈率;2010年江陰板塊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為0.15元,遠低于全國0.49元的平均值,諸如此類。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優秀上市公司集群”的江陰,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