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 星期 一 上海市徐匯中學 曾憲一 從2011年上海中考語文試題的三大板塊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語文教學須注重三點:1.文言文基礎,2.重視議論文和散文閱讀能力培養,3.突出記敘文寫作訓練。 文言文 教與學的底線是扎扎實實落實《考試手冊》規定范圍內:默寫41篇、古詩詞理解20篇、課內文言文30篇。 “默寫”以名句考查為主。雖然能力層級只是“識記”,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一定要有“記憶”的指導,不能只讓學生死記硬背;考生在學習時一定要注重理解基礎上的記誦。建議教師再補充一定量的課外古詩詞名句,讓學生多積累,不僅對寫作文有用,更能豐富語文底蘊。青少年多積累古詩詞名句會終身受用,也是實施語文學科素質教育的基本能力要求。 “古詩詞理解”是詞語和語句的理解。詞語要重點落實書下注解,理解時要落實詩(詞)句“交代了什么”“指的是什么” “寫出了什么”“點明了什么” “緊扣了什么”等,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必須理解到位。雖然考得簡單,但建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是要進行必要的鑒賞,也可以再補充一些課外篇目。學生也要多掌握一些有關古詩詞的基本常識,多了解一些有關詩詞的文化常識,乃至著名詩人、詞人的風格特色等。 “課內文言文”主要考查的是文學常識、語句翻譯、句意理解、段意概括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文學常識的重點是課文標題、課文出處、作者、作者所處的朝代和重要的流派等。句子翻譯時要求字字對譯,要有關鍵詞意識,注意補足省略的句子成分。只是能翻譯不等于真正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會提煉,培養理解和概括能力是文言課文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外文言語段”的選文是120個字左右的歷代筆記小品,屬于淺易的。考查150個實詞、6個虛詞和句子翻譯的“課內打基礎,課外見功夫”能力,文本理解考查的是“原因”“表現”“用意”,概括事件和人物的精神品質能力。 2011年整個文言文部分的命題,與前兩年保持一致,體現了在繼承中穩定的特點。其實,日常學習文言文時完全可以按照中考題型自行命題,進行自練自測。只有課外文言文的最后一題“人物具有的精神品質”“這個文段告訴我們的道理”“這個文段給我們的啟發”屬于拉分題。 文言文教與學的總原則是“記誦+落實”,該背的古詩詞名句、實詞、虛詞、文言固定短語和文學常識全靠日積月累。句子翻譯、文本理解、概括事件和精神品質必須要落實到位。 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大抵是在初中階段養成的,一個文言基本功較好的學生整個語文素養不會差。只是考試手冊規定的篇目遠遠適應不了真正的初中文言文教學要求,更適應不了高中的文言文教學。建議教與學都要加大一定的量,把課外一些好的文言文當課文學,初步掌握最基本的詞類活用,了解基本的句式特點。 現代文 借助教材中的現代文課文教與學,要高度重視三種文體的基礎知識和公共考點:如常見的3500個漢字的正確書寫(改錯別字),11種標點符號的用法,指示代詞的具體指代,詞語的語境義,近義詞辨析(詞語的搭配、詞語的感情色彩),呼應句,四種句式的判斷和轉換,因果句,難句理解,概括段義及其段的作用,五種表達方式的判斷及其作用,文章標題的作用好處等。從2011年考題來看,突出整體感知和語言品位是現代文命題的增長點。 三種文體具體的教與學重點如下: 1.議論文:要重點落實中心論點的概括(含概括分論點)、論證方法的判斷及其作用、論證結構、論證的思路分析、補充課外論據等。 2.說明文:要重點落實讀懂文章內容的信息篩選、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其作用、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等。 3.記敘文:要重點落實修辭句的判斷及其表達效果、記敘順序、描寫方法及其作用、概括事件和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含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揣摩人物心理)、概括中心思想和主旨感情等。 小作文的題型有讀后感、讀書卡片、對對聯、手機短信、續寫結尾、情景描寫、心理活動擴寫、縮寫、制作賀卡等。 現行教材中缺少典范的說明文、議論文,與中考選文差距較大。建議課外補充一定量的典范的與中考選文相近的說明文、議論文當課文學。記敘文的選文重點是記敘性的小小說和散文,要力求文質兼美,有一定的文化品位。 作文 從近幾年中考命題來看,全命題的記敘文是訓練重點。在“以文育人”的命題價值取向上要體現一定的人文關懷,在考查作文能力方面的重點:首先,考查確定文體的能力。“悄悄地提醒”“黑板上的記憶”“在學海中游泳”更適合寫成記敘文(散文),寫成議論文顯然比較空泛。這符合《課程標準》和《考試手冊》中“能記敘生活中的人、事、物,能說明生活中的事物和事理”的要求。記敘文重在考查敘事、描寫、想象、抒情等能力,這也是最基本的寫作能力。其次,考查確立寫作對象的能力。可以寫“小我”,可以寫他人,也可以寫“大我”——我們。一般說來,以第一人稱行文,再選擇某個具體的“人”構成寫作對象,容易寫具體、寫生動,也容易構思。再次,考查選材能力。如“悄悄地提醒”中的“提醒”應是善意的,倡導一種“文明”的溝通,因為前提是“為對方著想,保護了他人的自尊心”。寫好本文必須“以小見大”、“細節中、小事中見真情”,體現關心、愛護、幫助之情。其實,“悄悄地提醒”的原因和目的,直接影響著事件的價值,進而影響著立意的高下。另外,考查過程和細節描寫能力。“悄悄地提醒”引導考生要寫出“提醒”事件的完整過程,要有“悄悄地”細節描寫,這恰恰是學寫記敘類作文的核心要素。提醒的方式必須是“悄悄地”,即“暗暗地”,可以是語言、動作、神態等,語言包括口頭和書面兩種,神態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等,體現了態度、修養,也體現了勸說的智慧,還體現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文明的程度。 作文題只有貼近考生的生活實際,作文時會有話可說,有事可記,有感可發,有情可抒。題目選材的空間開放度大,不過分固定作文時的思維指向,近幾年的上海中考作文命題都需要臨場構思即興發揮的機智,能較好地反映考生寫作的真實水平。當然,這些題目人人都能寫,但要得高分還是不容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