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已有四千余年歷史。數千年來涌現出不少研究這方面學術的巨匠,特別在改革開放以后,研究這方面學術的專業人員如雨后春筍,日益增多,已形成一股強大的風水潮流。但凡研究風水的人每人都需要有一塊適合自己所用的風水羅盤,所以,羅盤成了當前研究風水的必備工具。然而,羅盤是風水文化之精髓,其學問博大精深,因此,研究風水的人必須要明白羅盤各圈層的原理和作用,否則,你的風水書看的再多,也等于紙上談兵。本篇就是教你使用羅盤的具體方法。
羅盤既是堪察風水的主要工具,風水師就離不開羅盤,若離開羅盤就無法操作了。所以,研究風水的人必須在羅盤上下功夫,羅盤知識越深,說明風水學的功底越扎實。羅盤盤面上所有圈層都是風水學的精髓,其中都蘊藏著風水學的必備知識。只有將羅盤各圈的內容學透,才說明您已經掌握風水知識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一行,都要工具用熟。若不將自己的工具用熟,就像文人不會用筆,戰士不會用槍一樣。風水學也是這樣,若風水師不會使用羅盤,書讀的再多,也是紙上談兵。然而風水學和其它行業不一樣,由于派別不同,羅盤的種類也不同,各圈層的學理也都不同,若不得明師指點則很難入門。筆者理解廣大易學愛好者“入門不易拜師難”的苦衷,現將應用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古代風水文獻,進行整理,以通俗的語言撰出此書,并輔以圖表說明,使初學者一看即明,盡快學會操作使用,做一個合格的風水良師。
眾所周知,風水羅盤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若要研究它必須要明白陰陽五行生克制化以及《河圖》、《洛書》、先后天八卦的原理,若不將這些原理弄明白,就無法入門。再說得明白些,羅盤上所有圈層都是根據《河圖》、《洛書》的原理而來的,若不將《河洛》理數搞清楚,就不知先、后天八卦之由來;若不知先、后天八卦的由來,就不知二十四山、二十四節氣、天星、九星、七曜,以及一百二十分金、六十龍等等由來;若不將這些由來搞清楚,那就談不上怎樣去應用羅盤了。
有些人認為,風水學屬于神秘文化,不是一般人能學透的,一聽到這句話就自然而然地生畏。還有些人對風水學這門學問非常感興趣,很想下一番苦功弄懂它,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手捧羅盤去做一個風水師。因此,不惜一切代價買書自己學習,開始時信心百倍,到后來越學越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到最后實在弄不明白,就自認對這門學問無緣,自暴自棄地放下書本,這是多么可惜啊!
其實,風水學不是像您所想象的那么神秘。所謂神秘,是因為過去風水師們對自己門派的學術嚴密保守,尤其對一些捷徑的訣竅,除了自己的弟子,對外一律不準傳授,加之自身又將風水學描繪得如此傳奇,以致人們對風水學越傳越神。
做一個合格的風水師,不僅對自己門派的羅盤要精通,最好對其它門派的羅盤都要研究,只要能將盤面上各圈層的內容搞清楚,那就說明您對該派的風水學術已經掌握了。
第一節 陰陽五行
一、陰陽概說
陰陽五行學說早在夏代就已形成,它是我國古代先哲們在接觸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實踐中,通過各種觀察與思考而建立的一種哲學思想。
先哲們把宇宙間萬事萬物分成陰和陽兩大類,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與生成,全在于陰陽二氣的運動與轉化,以此來說明宇宙生存的根本道理。陰陽概念最早來自陽光的向背,認為物體向陽的一面叫做陽,背陰的一面叫做陰。用此概念來解釋自然界與社會所有的一切現象。
陰陽二氣的規律,凡是一切事物積極的,謂之陽,如白天,上面、高處、外面、男性、雄性、剛強、單數等都屬陽。凡是事物消極的,謂之陰,如下面的、里面的、靜的、慢的、雙數的皆屬陰。
宇宙間的萬物萬象,都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也就是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如電流一樣由正負極構成,凡是一切建筑物都有陰面和陽面,比如說南面為陽、北面為陰。古人認為,陰陽兩性既是對立又是統一的。
陰陽兩性,每一位立面都是自己存在的條件,如果沒有陰則陽不能存,若沒有陽,陰不能存。陰陽兩種屬性都處于動態平衡之中,此消彼長,在一定情況下向其對立面變化。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扶陰抱陽,陰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本特征。
“生生謂之易”,陰陽雖是兩種不同的屬性,但在一定的情況下又可互相轉化,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把陰陽消長量的變化轉化成質的變化,作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展與變化最根本的法則。這是古代先哲以陰陽這兩個符號開始,創造出的一個無邊無際的易學體系。
陰陽學說在我國易學界應用很廣,如易經,八卦、風水,奇門、星象學、中醫等等都與陰陽學有很大關系。因此,陰陽學說不僅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先導,而且也是陰陽五行學術的依據。
二、五行概說
五行學說是研究宇宙物質基礎的學問,古人認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構成的,它是我國古代先賢哲學思想的重要部分。古人認為,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變化和發展,都不外乎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不斷運動和互相生克的結果。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克的關系,相生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相生的原理是水能滋潤樹木,木燃燒產生火,火燃燒后成為灰土,土里能產生出金屬,金屬乾宮、乾金能生水,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循環。
相克者指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又克火。大概意思是火能熔化金屬,金屬能砍伐樹木,樹木能穿透土壤,土壤能吸收水份。
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克,構成一個循環,周而復始,認為上至天體星宿,下至人間萬事萬物,皆由五行生克所構成。
古人用易經來預測人生禍福,主要是依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為依據,天干地支代表不同的陰陽五行符號,這些不同的符號構成“玄學密碼”,古人是如何解破這些密碼的,這里邊學問奧妙無窮。
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克和陰陽一樣,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陽本陰生,陰本陽生,互相是不可分割的,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克,沒有相克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為體用的理論乃是五行生克制化的精髓,由于五行相互作用,才能使天地萬物得以保持動態平衡,推動和維持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
一、河圖
相傳在上古時期,伏羲氏在黃河中發現有一只似龍非龍、似馬非馬的奇獸,從河浪中一躍而出,趴在地上讓人們觀之。動物背上的毛紋中長出有一層層的花紋,排列成一圈一圈特別美麗的圖案,伏羲氏將此動物稱之為“龍馬”,又在此圖案中進行綜合分析,認為這是天象之秘密所在,并將此圖案稱之為“河圖”。伏羲在圖案中詳細觀察,發現這些圖案是由52個黑白點組成的,象征陰陽、五行、四象。此圖案為四方形,即下面一個白點在內,六個黑點在外,代表北方,又代表冬天,五行屬水,表示為玄武星象;東方三個白點在內,八個黑點在外,代表春天,五行屬木,表示青龍之象;南方兩個黑點在內,七個白點在外,代表夏天,五行屬火,表示朱雀之象;西方四個黑點在內,九個白點在外,代表秋天,五行屬金,表示白虎之象;中央五個白點在內,十個黑點在外,代表中心時空點,五行屬土。并將黑點確定為陰,白點確定為陽,又定出雙數為陰,單數為陽。在四象中,每象統領七個星宿,共二十八個星宿,按照圣人坐北朝南為正位,即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從此就成立了“五行八卦之源”。
伏羲氏在此圖象中求其精義,按照上述白點屬陽,黑點屬陰,以奇者屬陽,偶者屬陰的理論,又按其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又按河圖之數一九為太陽,四六為太陰,二八為少陰,三七為少陽,按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之理,互相而矣。一六合為太陽太陰之合,為陽水與陰水之合,位于北方冬令。二七合為少陽少陰之合,為陰火陽火之合,位于南方屬夏令。三八合為少陽少陰之合,為陽木陰木之合,位于東方屬春令。四九合為太陰太陽之合,為陰金陽金之合,位于西方屬秋令。五十合為天陽地陰之合,為陽土陰土之合,位于中宮,屬四季,也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萬物土中生之理也”。
圖三、河圖總的說來,金木水火土五行都有陰陽之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萬物生死變化,無不歸納于五行之中也。
古人認為,“河圖”是一幅以地球為中心的天體宇宙圖,內藏天地之玄機乾坤之奧秘。正如《易經》所述“天地定位”,就是其意。
河圖生成數
東方木位:是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稱之為三、八為朋。
南方火位:是為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稱之為二、七同道。
西方金位:是為地四生金,天九成之,稱之為四、九作友。
北方水位:是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稱之為一、六共宗。
中央土位:是為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稱之為五、十同途。
二、洛書
圖四、洛書
“洛書”是出于夏禹治水時期,據說大禹王在平治水患時一直想不出好的治水方法,正在犯愁之際,忽見有一龍龜從洛水中爬上岸,龍龜背上的甲殼上長出一幅奇特的花紋圖案,聰明的大禹從圖案中悟出了其中的奧妙,按照此圖的原理提示想出疏導水患的方法,觀察出水的漲退有一定的規律,總結出一種用人工疏通河道的辦法,因此治水成功,這就是“洛書”的起源。
“洛書”陰陽之數共為四十五數,以1、2、3、4、5、6、7、8、9為天地之間萬事萬物五行生死存亡之數。五行水、火、木、金、土,分別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陽數和為九,陰數和為六,因此《易經》卦爻的陽爻稱之為九,陰爻稱之為六。陰陽之數合起來為十五,此乃為天地人三才五行之數也。
“洛書”之九數又稱之九星,九星之數乃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每年一星。從黃帝畫卦開始一直運行至今。九星八卦,運行十五,周流八方。“洛書”陰陽總數為45,周流八方,以8×45=360的周天之數。同理,“洛書”陰陽黑白點總數也為45,周圍八方,以45×8得以360數,代表360周天。
三、河圖與洛書的關系
從“河圖”到“洛書”,中間相隔2000多年,從河圖中看出,洛
書是在河圖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圖中是以“五”數為中心,縱橫都是十五數。從九宮格周圍的八個方位來看,縱橫或垂直的數字都是十五數,也就是以五為中心,而又演化出八個方位。
“洛書”之理,進一步闡明方位與數字的關系,其結果是一在正北、九在正南、三在正東、七在正西,除去中間,其中兩數合而為十。從“洛書”的圖象來看,古人總結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歌訣,從圖中無論是橫看豎看還是斜看,都是十五。反映出“河圖”是宇宙的縮影,“洛書”是地球的縮影,古人用數字及方位將這兩個宇宙密碼用作治國安邦之智慧。
一、先天八卦
“八卦”有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之分,據傳說先天八卦開始是由伏羲黃帝創作,到了周朝,周文王在先天八卦基礎上又創立后天八卦。先、后天八卦的創立,為易學研究奠定下了堅固基礎。從周朝開始,中國出現氏族分列,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鞏固自己統治地位,將諸子百家的大量文化書籍燒毀。在焚書坑儒時,只留下醫、卜、星象、種樹等書籍沒有燒毀,其中就包括我們目前所讀的《易經》。
《易經》能逃過這場厄運,主要因為它是占卜書。古代人們欲知其事必先占卜,欲知禍福必要問天,問天的方法是用火燒龜殼,根據龜殼上被燒的裂紋,用《易經》卦象來分辨事情的細節與吉兇成敗,所以《易經》能逃過此劫。
《易經》上所記載的伏羲八卦圖,代表宇宙間八種自然現象:
“乾”卦,卦象“乾三連”代表天。
“坤”卦,卦象“坤六斷”代表地。
乾、坤兩卦的符號,源于象征男女性器官,也是人們對陰、陽所衍化出來雌與雄的基本形象,從這些八卦符號中可以看出天與地的形象,白天與黑夜的形象,太陽與月亮的形象,陰與陽的形象。
“離”卦,卦象“離中虛”,代表“火”(太陽)
“坎”卦,卦象“坎中滿”,代表水,月亮(太陰)
“震”卦,卦象“震仰盂”,代表雷
“巽”卦,卦象“巽下斷”,代表風
“艮”卦,卦象“艮覆碗”,代表高山陵地
“兌”卦,卦象“兌上缺”,代表河澤、海洋
就以這幾個八卦符號足可說明宇宙間八大自然象征,這八大自然象征分別為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個卦象,這八個卦象又變化出六十四個卦象,六十四卦就是由此誕生。
先天八卦演變出來的六十四卦,稱之為文王六十四卦,又稱之為后天八卦。在日常應用中以先天八卦為體、為源、為理,文王八卦為用、為智。
《易經》與《河圖》、《洛書》產生出來的博大智慧,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從而為易學文化奠定堅固的基礎。
《易經大傳》曰:“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幾句話乃孔子贊揚圣人,依此作研究易經之根本理由。古人將龍馬比喻神物,然后用龜蓍之筮法,測天地萬物之變化,謂之四時之運,天垂象見吉兇,謂之日月之行也。河出圖、洛出書謂之天地之數也。
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相傳是遠古時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研究動植物的生長形態,將其心得進行歸納而劃出了八卦。
圖五、伏羲八卦次序《易經》“系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兩儀者分陰儀、陽儀,陽儀生太陽、少陰,陰儀生太陰、少陽,故將太陽、少陽、太陰、少陰統稱之為四象。太陽生乾一、兌二,少陽生離三、震四,少陰生巽五、坎六,從太陰中生艮七、坤八,這就是古人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之說。
八卦畫卦的爻象,即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此乃八卦成爻象之也。
八卦代表自然界八大現象,即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巽為風。
八卦的每卦都有五行所屬,即乾、兌屬金,坤、艮屬土,離屬火,坎屬水,震、巽屬木。
先天八卦的八個方位,即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艮西北,兌東南,巽西南。
《易》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先天八卦有順逆之分,左旋為順,從震至乾,得其生者為順;右旋從坤至巽,未得其生者為逆。故曰:“數往為順,知來者為逆”。
八卦之卦位,出于陰陽消長之數,其中自然之理奧妙無窮。八卦以陽生于子,極于午,所以,以正南為乾,乾乃正陽,陽極則一陰生。以西南為巽,巽乃一陰之開始。陰生則氣必盛,氣盛則包陽。故正西為坎,坎乃一陽在中,包藏在盛陰之內。陰盛則陽氣漸消,此時秋
天的碩果是正食之際,故以西北為艮,艮乃二陰之盛,一陽之漸消。
陰生于午,極于子,因此正北為坤,坤乃正陰之極,陰極乃一陽生,所以東北為震,震乃一陽之始生也。陽生則氣盛而包陰,故以正東為離,離乃一陰在包藏在一陽中,也就是一陰包藏在盛陽之內。陽生則陰漸消,故東南為兌。而東南兌位并非二陽之盛,而是盛陰之漸消也。
綜上八卦陰陽之爻象來看,乾、坤二卦之正位在正南正北,推之陰陽消長之理,都出于自然現象。坎、離二卦之正位在正西正東,可以用于測算日月、朔望、弦晦、盈虧之用,由下弦至月圓,乃陰之消,陽之長,自下漸長。所以,左旋之卦有一陽震、二陽兌、三陽乾,此卦象將震、兌、乾三卦表示得非常明白。又由上弦至全晦,乃陽之消陰之息。因此,右旋之卦一陰巽、二陰艮、三陰坤,用巽、艮、坤三個卦象表示得非常確切。所以,陰明陽晦之理都來源于月亮借太陽之光而立論的。
晦則日光背而月晦,望則月光對而月亮明也。學者若能知其月亮晦明盈虧之理,其中之奧妙自然就會明白。然后再將八卦每一卦象之哲理細細推敲,慢慢品味,便可完全明白于心。
商湯末期文王又在先天八卦基礎上將先天八卦演變成后天八卦,將先天卦序不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將演變為:乾之純陽為老父,生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以坤之純陰為老母,生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以乾之純陽為老父,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而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三個卦象皆都二偶一奇,所以皆為陽卦。此三卦皆根據乾卦為父,陽數從陽類,以一奇為陽,二偶從之。所以,《易經》云:一君二民乃君子之道。以坤卦三偶為陰,而巽、離、兌三卦皆是二奇一偶為陰,此三卦皆以坤母之氣,陰從陰類,以一偶為主,二奇從之。
《易》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后天卦位之理皆來源此耶。
卦有陰陽駁雜,無論任何一卦,必須與所居之宮位相符合,一絲一毫都不能牽強。古人作卦,首先以天、地二極為主旨,以天之北極在亥,而卦以乾卦之純陽天象居于西北,所以,西北之乾卦為天。地之南極在申,而坤卦以純陰地象成之于西南,這些都是先后八卦之主要關鍵。乾、坤二卦為陰陽之鼻祖,眾卦之父母。所以,文王將乾、坤二卦安居在南北二極之地是合情合理的。
關于坎為中男,離為中女,并非是以長男代父,長女代母之意,而是以坎、離二卦代表先天之乾坤,所以,乾坤二卦居于南北之正位。八卦分陰陽而立八方,并不是指陰陽中正之氣,你再細想一想,離卦坐先天之乾位,其卦象得坤中一陰而中虛,坎卦坐先天之坤位,得乾卦的一陽而中實,二卦各得陰陽之正氣,所以,與其它卦之陰陽盡皆不同。
離在南,坎卦在北,文王畫卦,將坎離二卦定位于南北是有深奧之意義的,并不是偶然的。坎、離二卦坐乾、坤的位置,取以爻位在先天,所以,先天之坎離居于東西,后天之坎離居于南北,與先后天之坎離各分東西南北。
震卦代表長男,是因震卦得離卦先天之氣乃一陽始生,震為六子之首位,可知坐居之位乃首冠五方,所以,所生之時令也是四時之首位。巽的位置坐在震之后面,位居東南,也是由此而來的。再者以長女跟隨長男后面,陰木輔助陽木,互相協助,使其陰陽相互并茂,此乃天地之哲理也。
兌為少女,五行屬金,金之質弱,依自己不能自生自旺,在正西居之,依靠左有乾父之金助,右依坤母之土生,相輔相成,乃自然之理也。
艮為少男,五行屬土,艮乃土之薄氣,然而艮陽與兌陰之柔弱都是相同的,它倆只能依靠別人成事,故以艮居于東北,使滋潤萬物之坎水作為生息之根,使栽培萬物之震木能得以土氣,所以艮土不得不居東北。再者,以少男附于長男之旁,能協助長男成一歲之功。
文王八卦之哲理至奧至深,雖然用于后
天,實乃先天之體,其理不外乎《河圖》與《洛書》之理。因之,每卦管三山,八卦合為三八二十四山,也就是二十四個方位。所謂用后天不用先天,因后天已經包藏在先天之體內矣。
從八卦之理論來看,先天八卦乾坤生六子,乾坤乃太陰太陽,夫婦相配乃自然理,要知先天八卦如人體之軀殼,后天八卦如人體之精神,有精神旺盛則人能健在,精神枯竭則人不能生存。兩者互相配合,相輔相成,其中奧妙,變化無窮,此乃陰陽變化之根,萬古不易之定規。
總的來說,先天為體,后天為用,先后天八卦必須并論,方能知其奧妙。再者八卦以九畫應其宮位,如“天地定位”,乃乾卦
三畫,坤卦
六畫,共得九畫,謂之“水火不相射”;坎卦“
”五畫,離卦“
”四劃,共得九畫,謂之“雷風相薄”;震卦“
”五畫,巽卦“
”四劃,共得九畫;艮卦“
”五畫,兌卦“
”四畫,共得九畫,謂之“山澤通氣”;四九共三十六畫,以應三十六宮,故古詩有云:
乾遇巽時為月窟,坤逢震地現天根。
天根月窟間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古時羅盤載上三十六層,層層都有玄妙,字字都是真金,由于《易》理深奧,初學若不得名師指點難以明白。本書采取日常所常用的十九層三合羅盤為藍本,結合自己應用經驗逐層進行解釋,詳列分明,以供后學,以便共鑒先圣之智慧而作。
二、后天八卦
三合羅盤的盤面上除了天池之外,將后天八卦圖刻劃在天池前面的第一圈,可想而知,后天八卦在羅盤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易經》曰: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暄之,艮以上之,兌以悅之,以運四時。雷即震卦,風即巽卦,雨即坎卦,日即離卦。圖之中盡名曰天池,中間的箭頭為指南針,里面的第二層為先天八卦圖象,即乾卦在南,坤卦在北,離卦在東,坎卦在西,兌為東南,巽為西南,震為東北,艮為西北。最外面一層為二十四山向,以子在正北,午在正南,卯在正東,酉在正西,乾在西北,巽在東南,坤在西南,艮在東北,其余八卦、四隅、四庫都各歸其位。
圖六、先后天八卦圖式
后天八卦相傳是周文王根據《河圖》、《洛書》以及大地山川的形勢分布,配合四時氣候的變化,構畫出來的,其理博大精深,變化無窮。
圖七、文王八卦次序《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六十四卦之哲理完全來源于此。
后天八卦是根據《洛書》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的理論演化而來的。此理變化無窮,比如說,一為坎水,二為坤土,三為震木,四為巽木,五為中宮,六為乾金,七為兌金,八為艮土,九為離火。后天八卦的順序是坎、坤、震、巽、中、乾、兌、艮、離就是由此而來。
《歷法通覽》以及諸家歷法都有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等九星七曜名詞,這些名詞就是來源于后天八卦。
羅盤上所刻畫的所有實用方法都是來自先、后天八卦,這些理論的來歷專業者務必要精研細悟。
比如說六十甲子之由來:是取以四象,太陽居一(坎)而對九(離),以四乘九等于三十六;又以太陰居四(巽)而對六(乾),以四乘以六等于二十四數,將三十六加二十四,總共得六十數,這就是六十甲子的由來。
又如六十花甲納音之由來,少陽居三而對七,以七乘四得二十八,少陰居二而對八,以四乘八得三十二數,再以二十八加三十二合得六十數,此乃六十花甲納音之由來。
再如一百二十分金之由來:將前之六十甲子加以六十花甲納音數,兩者相加起來合得一百二十數,這就是羅盤一百二十分金之由來。
陰。乾、坤、坎、離四卦屬陽,震、巽、艮、兌四卦屬陰。后天八卦以陰陽奇偶之數相配得十數即是,如坎一與離九合而為十,所以坎山離向即子山午向。坤二與艮八配而合十,所以成為坤山艮向。三與七配合十,得震、兌、卯、酉之山向。四與六配合十,得乾、巽向,這是后天陰陽八卦夫婦所配,皆是從《洛書》中演化而來。
再如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之由來。以坎一乾六艮八共得十五數屬北方。巽四離九坤二共得十五數屬南方。震三巽四艮八共得十五數屬東方。兌七坤二乾六共得十五數屬西方。四個方向十五加起來得以六十數,這就是羅盤上六十龍之由來也。
四正、四主中央共得六十數,與前面的六十數合起來又是一百二十分金。無論你怎么去算,圖中縱橫共十六個十五數,總共是二百四十數,二十四山每山都十數,以應二十四山的旺相、孤虛、空亡的作用也。
關于合化的由來,《河圖》、《洛書》之理數,其中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這些皆來自《河圖》與《洛書》,河圖中有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這些都是來自河洛五十之數,比如說甲與已合,甲已還加甲,從甲子向前數五數得戊辰化土;“乙庚丙作初”,乙與庚起丙子向前數五位得庚辰化金;丙辛生戊子,從戊子向前數五位得壬辰化水;“丁壬庚子居”,從丁、壬起庚子,向前推五位得甲辰,所以甲辰化木。戊癸起壬子,從壬子向前推五位逢丙辰,所以,丙辰化火。此五子元遁之理皆來自《河洛》理數。關于五虎遁之說,同樣推之,如甲己之年丙作首,其理同樣推之,如甲子至寅為丙火,丙至辰為戊辰,其余八干以此類推。
關于天干相合之數都是來自《洛書》之五數。如一加五得以六,如甲與已合,甲乃一數,已為六數,形一六共宗。乙與庚合,乙屬二數,二加五得以七,所以二七同道。丙與辛合,丙乃三數,三加五得以八數,所以,三八為朋。丁與壬合,丁乃四數,四加五得九數,所以,四九為友。戊與癸合,戊乃五數,五加五乃十數,所以戊與癸合十。
《河圖》一六屬水,二七屬火,三八屬木,四九屬金,五十屬土。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甲、丙、戊、庚、壬為五陽干,乙、辛、己、丁、癸為五陰干。
凡大衍之數天數二十五、地數二十五,加本身五數,共五十五數,其中奧妙至精至微,奧妙無窮。
從《易經》古文之意來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連帶關系,并且從中也看出每一卦所代表的方位。古人將先、后天八卦的具體位置編一首易記歌訣,以便大家對先、后天八卦位置有所了解。
歌曰:乾六離九是朝宗,坤宮坎卦氣相通。
天三地八為朋友,兌七巽四一脈融。
離九來龍定震穴,是因地八是乾宮。
坎水朝時來到兌,巽龍入脈坤宮從。
后天來龍先天向,生成推照相互同。
誰人識得此真訣,何愁天地不相逢。
從伏羲畫卦至今已有五千余年歷史,歷代先賢無不費盡心血去研究,有些人曾耗盡畢生精力去探索畫卦成因,觀察其中變化,結果都未能劃出句號。時至今日,學術界仍然將以上一些問題進行系統地研究,甚至連一些科學家都介入,但因這些學說與現代科學有所不同,現代科學如物理、化學等都可以去直觀明辨,而陰陽五行學說只能從陰陽五行生克制化去推理,無法用科學去認證,故只能將稱之為“玄學”、“神秘文化”等。
我國是東方文明發源地,從伏羲畫卦以來,這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始終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眾多神秘文化的學說中,最有學術權威的文獻著作就是《易經》,它是中華民族文化最早的一部經典著作,該書的作者不是一人,古經云:“易道深,更三圣,歷三古”。所謂“三圣”與“三古”是指遠古時期的伏羲黃帝,中古時期的周公文王,近古時期的孔老夫子。
《易經》是專門研究事物變化之典籍,稱之為大道之源
。那么什么叫“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變”,從“易”字這個字形來看,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是由日、月二字組成,日、月乃陰陽變化之意。所謂“經”就是道,道就是理,對于易經二字總的看來有“易”、“不易”、“簡易”三種含意。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時刻都在變化,無論怎么變化都不能超越“易”,“變易”,“簡易”這三個哲理,陰陽五行的哲理都是來源于此。現將先、后天八卦盤式附后,請你仔細推敲。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中
圖八、后天八卦(洛書)盤式
(內圈為先天八卦,外圈為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乃伏羲氏最先創造的八卦,后經文王姬昌繼續進演又創立后天八卦。八卦之中,乾是陽之極、坤是陰之母,將陰陽這兩個最根本的概念確定之后,其它六卦隨著一定規律衍化而出。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用以解釋世間萬物最核心的理論基礎。根據指南針的指向可看出:乾在正南、坤在正北,陽儀逆時針看,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陰儀順時針則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圖九、先后八卦方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