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煙其實很簡單 各國早有經驗 控煙成功與否,唯一標準應該是吸煙人口是否實質性減少,國民間是否存在抵制吸煙文化,我國目前尚未做到。其實,若政府采用法制調控并切實實施,公共衛生教育到位,如果再有民間組織參與,控煙就能有效。 如果協調好利益 控煙其實最簡單 強制性法律真正執行 中國的所謂“控煙”,實際上只等同一個指導意見,根本沒有強制力。各地都有所謂公眾場合吸煙罰款的規定,然而,絕少甚至從未聽過有人因此而遭罰款。中國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超過6年來,煙草行業的社會效應(指煙草成本、利稅和就業貢獻等總價值減去醫療消耗、勞動力損失等香煙影響的社會價值)降至負600億。 我國至今沒有國家級強制性的無煙立法,而在美國,甚至香港特區,禁煙成效顯著,背后都有法律的影子。在香港,若你在禁煙區吸煙,很可能馬上就有警察叔叔送上吸煙快照以及1500元罰單;即便在家吸煙,如果門窗未關實,鄰居就能報警投訴,同樣會收到罰單。而在我國,路上吸煙者隨處可見,受害者多敢怒不敢言。 提高香煙價格+國民教育宣傳危害 在禁煙成功的國家或者地區,香煙價格普遍偏高,約束市民購買的數量。而在我國,香煙稅收倒是有提升,然而加稅不加價,在煙草專賣的制度下,稅收變化只是調整了利益在財政和中煙公司之間的分配,根本沒有影響香煙生產抑或銷售,因此對控煙毫無幫助。 而假如煙盒引的是“爛肺”,還會有人把它作為送禮待客的工具嗎?這正是煙草行業抗拒《控煙框架公約》關于煙草制品包裝吸煙危害健康警示要求的原因。他們宣稱印上名山大川是尊重歷史文化,用恐怖照片是侮辱大眾,實際上,他們怕的是人們真正懂得吸煙的危害。公共衛生教育理應讓人們從小認識到吸煙的成本及危害——包括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