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兒童自尊心的培養 郭海清 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這就是個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個人對自己的一種態度,是要求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的一種積極情感。自尊作為人的自我系統的核心成份之一,是健康人格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它對人的的認知、動機、情感及社會行為均有重要影響。因此,自尊心的培養對兒童心理正常發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兒童自尊心的發展受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個人自身因素的影響。所以兒童自尊心的培養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采取“溫暖和理解”的培養方式是兒童自尊心的前提 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孩子,而孩子健康的成長首先離不開家長的指導與教育,我們作為家長,尤其是父母,一定要掌握教育兒童的正確方法,以營造一個和諧、愉快、寬松、安全的家庭氛圍。多給孩子關心、鼓勵,讓孩子獨立、自主,尊重他們的愛好、興趣,容許孩子有不同的觀點與見解,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盡量使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相反,如果父母缺乏自尊心,對孩子采取消極的態度,如挖苦諷刺、夸大孩子的缺點等,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極為不利的。 二、形成人際關系和諧的班集體,對其成員的自尊心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一個人自尊的強弱,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環境中,他就會有恰當的自尊心;反之,一個人生活在人際關系緊張,互不尊重信任的環境中,他的自尊心必然會受到損害,以致于不是自負就是自卑,也就是說良好的環境氣氛有利于適當自尊心的培養。比如,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的班集體,就對其成員的自尊心的培養大有好處。正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在良好的集體里,自尊心是很容易培養起來的。”班級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情感是人際關系的紐帶,所以無論是在師生關系還是生生關系的優化上,我們都提倡重視積極的情感的作用。首先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愛心,教師的工作要能做到學生心坎上,教師的語言要能打進學生的心靈里,教師的人格影響力要能刻進學生的腦海里。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容忍學生的失敗和失誤,不對學生暫時的失敗、不足乃至缺點指手劃腳,說這說那,而總是以期待的目光和肯定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時時感到有向上的力量和能進取的種種可能。在教育學生處理好同學之間人際關系上,也應大力提倡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學會理解別人、學會聽人說話、學會禮貌待人、學會替人著想,而少去對同學評頭論足,說三道四。通過班主任和班集體成員的努力,最終在班級形成這樣的氛圍:一是成員尊重集體,集體保護成員的自尊心;二是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很明顯,這兩種氣氛都有利于培養人們的自尊心。 三、家長和學校共同合作,相互配合 四、創設情景,使兒童獲得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是兒童獲得積極自我評價的基礎,是自尊形成的關鍵。1.老師和家長給兒童確立一個適當的標準,要考慮兒童自身的能力和特點,不能以主觀的過高的標準要求兒童,標準訂得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2.給予兒童積極的評價,使其體會到成功感。贊許、尊敬的積極評價是決定自尊的關鍵因素,而這種贊許、尊敬又被稱做社會支持,來自他人的贊許和譴責逐漸被并入一個人自我而形成自尊。兒童自我意識的主要的特點就是依賴、輕信、接受他人的評價,年齡越小的兒童受成人評價的影響越大。成人尤其是 淺談兒童自尊心的培養 郭海清 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類有許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種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頂峰,這就是個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個人對自己的一種態度,是要求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的一種積極情感。自尊作為人的自我系統的核心成份之一,是健康人格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它對人的的認知、動機、情感及社會行為均有重要影響。因此,自尊心的培養對兒童心理正常發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兒童自尊心的發展受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個人自身因素的影響。所以兒童自尊心的培養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采取“溫暖和理解”的培養方式是兒童自尊心的前提 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的孩子,而孩子健康的成長首先離不開家長的指導與教育,我們作為家長,尤其是父母,一定要掌握教育兒童的正確方法,以營造一個和諧、愉快、寬松、安全的家庭氛圍。多給孩子關心、鼓勵,讓孩子獨立、自主,尊重他們的愛好、興趣,容許孩子有不同的觀點與見解,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盡量使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相反,如果父母缺乏自尊心,對孩子采取消極的態度,如挖苦諷刺、夸大孩子的缺點等,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極為不利的。 二、形成人際關系和諧的班集體,對其成員的自尊心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一個人自尊的強弱,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生活在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環境中,他就會有恰當的自尊心;反之,一個人生活在人際關系緊張,互不尊重信任的環境中,他的自尊心必然會受到損害,以致于不是自負就是自卑,也就是說良好的環境氣氛有利于適當自尊心的培養。比如,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的班集體,就對其成員的自尊心的培養大有好處。正如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的:“在良好的集體里,自尊心是很容易培養起來的。”班級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情感是人際關系的紐帶,所以無論是在師生關系還是生生關系的優化上,我們都提倡重視積極的情感的作用。首先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愛心,教師的工作要能做到學生心坎上,教師的語言要能打進學生的心靈里,教師的人格影響力要能刻進學生的腦海里。要允許學生犯錯誤,要容忍學生的失敗和失誤,不對學生暫時的失敗、不足乃至缺點指手劃腳,說這說那,而總是以期待的目光和肯定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時時感到有向上的力量和能進取的種種可能。在教育學生處理好同學之間人際關系上,也應大力提倡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學會理解別人、學會聽人說話、學會禮貌待人、學會替人著想,而少去對同學評頭論足,說三道四。通過班主任和班集體成員的努力,最終在班級形成這樣的氛圍:一是成員尊重集體,集體保護成員的自尊心;二是成員之間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很明顯,這兩種氣氛都有利于培養人們的自尊心。 三、家長和學校共同合作,相互配合 四、創設情景,使兒童獲得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是兒童獲得積極自我評價的基礎,是自尊形成的關鍵。1.老師和家長給兒童確立一個適當的標準,要考慮兒童自身的能力和特點,不能以主觀的過高的標準要求兒童,標準訂得過高,孩子達不到,屢遭失敗,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2.給予兒童積極的評價,使其體會到成功感。贊許、尊敬的積極評價是決定自尊的關鍵因素,而這種贊許、尊敬又被稱做社會支持,來自他人的贊許和譴責逐漸被并入一個人自我而形成自尊。兒童自我意識的主要的特點就是依賴、輕信、接受他人的評價,年齡越小的兒童受成人評價的影響越大。成人尤其是 誠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保護、激發和培養兒童自尊心的重要性,要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支持、感受到肯定、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信、感受到自尊,從而滿懷信心地迎接明天。 (此文發表在《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年第7期) 識產生深刻的影響。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如懲罰、譴責都會極大地傷害兒童的自尊心。3.努力發掘兒童身上的閃光點,激化培養兒童的自尊心。尤其對后進生來講更為重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閃光點,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誠如英國作家毛姆所說:“自尊心是一種美德,是使一個人不斷向上發展的一種原動力。”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保護、激發和培養兒童自尊心的重要性,要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支持、感受到肯定、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信、感受到自尊,從而滿懷信心地迎接明天。 (此文發表在《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年第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