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看圖作文 如何看圖定作文呢?首先,閱讀下面一幅漫畫《書上說,魚兒離不開水》。作者:qiangan 第一,認清主次,把握主旨。 看圖作文的前提是要認真觀察畫面。只有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準確理解畫面的整體意思。每一幅畫都融入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而這一意圖是通過主體來體現的。因此,在觀察畫面時應分清主次,哪是主體,哪是背景,哪是陪襯,并且要弄清畫面上主體、背景和陪襯等景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旨。 《書上說,魚兒離不開水》的主次是什么?主體是什么?背景是什么,陪襯是什么?顯然,主體是人物、井、釣魚竿和《百科》書。這四者構成畫面的主體,缺一不可。綠草是背景,人物的眼鏡和魚桶,以及畫面底部的注明都是陪襯物。 對畫面主體,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魚兒離不水,是對的;井里有水也是對的,但不能說一切有說的地方都有魚,因而不難得出這樣的主題:理論不能脫離實際。把握主旨,是寫好說明文與話題作文的關鍵。 第二,展開想象,連綴情節。 畫面上展示的景物是靜止的,是某一個情節的"一瞬間",看圖作文時如果拘囿于畫面,思路就會受到限制;應該將"一瞬間"的情景拓展開去,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將畫面外必要的內容補充進來,這樣才能使畫面的意思更完整,讓靜止的人與物活起來。 《書上說,魚兒離不開水》的畫面是靜止的,但我們可以這樣聯想:主人翁為何來到井邊;他是怎樣釣魚的;在釣魚的時候,他心里想些什么;魚是釣不到的,那他又會怎么樣呢等等。把這些問題的前因后果理清楚,就構成一個事件: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就定成一篇事件完整、主題突出的記敘文。 第三,明確詳略,確定順序。 看圖作文,在觀察圖進行合理想象之后,重要的要明確描敘的詳略。什么要詳寫呢?一般地說,畫面的主體或突現主題的人、物、事,要詳寫,反之,略寫。這道理與一般的作文是一樣的。這樣安排詳略,才能突出事件的核心,突出畫面的主旨。另外,要合理地確定描寫的順序,即按一定順序組織材料。當然,組織材料的順序多種多樣,但要合理,利于畫面內容的表述。當然,如果畫面沒有配上文字介紹,那么可以根據畫面內容確定時間、地點,還可以對畫面中的人物起名。如: 《書上說,魚兒離不開水》漫畫,中間偏右是一個坐在草地上的學者模樣兒的人,戴著金絲眼鏡,雙手捧著一本《百科》書,正聚精會神地看著。畫的左邊是一口井,下部由磚砌成圓形,上部是個呈六角形的井口。他身體后的一根釣魚竿的一頭拴著一根線,伸入井中。他身體左前邊放著一個盛滿水的桶。畫的下面寫著:"書上說,魚兒離不開水"。 以上文字,突出人物、井和釣魚竿。說明順序大致是:從人物到井,用釣魚竿把人物與井聯系起來,最后寫魚桶。當然,說明的順序可以不止一種,如:可以先寫人物,次寫魚竿,再寫井,后寫魚桶。 看圖作文是一種很好的作文練習,可以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養謀篇布局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我們應當認真訓練,以期提高語文應用水平。 看圖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學一年級的看圖說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是看圖作文的基礎。看圖作文,一直貫穿于小學階段作文訓練的始終,是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時,看圖作文也是全國各地小學生歷年畢業升學考試的一種常見形式。所以,學會看圖作文十分重要。 看圖作文是命題作文的基礎。寫好看圖作文,同命題作文一樣,首先要學會審題,搞清楚題目的性質。是記事的,還是寫人的。是寫景的,還是狀物的。因為只有弄清文題的性質,才能確定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寫人;《師生情》,主要記事;《公園一角》主要寫景……看清了文題,把握住題意,就不會跑題了。 看圖作文是對提供的一幅或一組圖的內容進行描述的習作訓練。一幅或一組好的圖畫,是經過作者對生活的反復觀察、分析,然后選取最能反映主題的畫面,經過構思創作出來的。因而,進行看圖作文的練習,必須認真觀察,觀察得細致,才能寫得具體,抓住了重點,才能把圖中的中心思想表達得準確。 看圖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圖和作文兩個方面。看圖,就是觀察。觀察要有個順序,要準確、細致、抓住重點,還要合理想象,以便準確地理解圖的主要內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達,它要求將觀察所得,圍繞圖的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具體地寫出來。 看圖作文就圖的內容看,有看單圖作文和看連圖作文兩種。下面,我們結合例文,具體分析一下這兩種看圖作文形式的寫法。 看單圖作文,這是看圖作文的一種主要形式。它要求:圍繞圖的中心表達,準確而有層次地寫清楚圖的內容。單圖一般多采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看景物圖,要分清畫面景物的主次遠近,確定重點,注意描寫層次。《公園的一角》就是運用由遠及近的寫法,再現了公園一角美麗的風光。
公園的一角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三小六年級 高天宇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萬里無云。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到公園去玩。 進了公園的大門,這里的人可真多,男女老少,川流不息。我們順著彎彎曲曲的甬道來到了公園的一角。 這里游人稀少,顯得很寧靜。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峰倒映在平靜的湖水中,顯得更加青翠。這時,一陣微風吹來,剛才水平如鏡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魚鱗般的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點點銀光,湖上像撒滿了珍珠一樣。微風一過,湖水又恢復了平靜。湖邊的幾片荷葉,是那么綠,又給湖水增添了幾分姿色。 隨著一陣清脆的歡笑聲,從玉帶橋下劃出一只小船,緩緩地駛向了遠方。這座漢白玉雕砌的小橋,橋面寬敞,欄板上刻著的飛禽走獸就和真的一樣。兩個游人正在憑欄遠望,興高采烈地議論著這美麗的景色。 從白玉橋下來,順著彎彎曲曲的甬道,來到山頂的小涼亭。涼亭的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柳樹和奇形怪狀的假山。涼亭頂上飛檐翹脊,六角高聳,屋脊上還刻著龍和一些怪獸。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涼亭里面有六根朱紅的大柱子,要兩個人才能抱得過。房梁上還刻著精美的圖案,真是巧奪天工。涼亭中還有一張圓石桌,兩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正在下棋。他們正殺得難分難解,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站在涼亭里,俯視整個公園,這里的山,樹,樓閣,不都是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嗎?這里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根據一張風景圖,怎樣才能寫出一篇符合圖意,層次安排井然的文章來?我們從《公園的一角》一文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先仔細看圖上有什么:有山,有水,水面有長短粗細不一的道道,水中有船,船上有人;緊挨水邊的小道有橋,橋上也有人;有六角涼亭、假山和濃郁的樹木……這么多景物怎么把它串起來組成文章呢?小作者作了精心的安排:畫面清晰的、突出的為近處;反之,為遠處;又進行了巧妙的構思:讓“我們”游園,通過“我們”把圖中景物由遠至近一一加以描繪。 因為是看圖作文,所以圖中見不到的,文章就一筆帶過。小作者三言兩語作了必要的交代,就帶領讀者進入游人稀少、寧靜的畫景中。 文章先寫遠處連綿的山峰,山峰倒映在湖中,引出了湖水,用“魚鱗般波紋”、“點點銀光”、“像撒滿了珍珠一樣”,把圖中水面的點點道道作了細致而又詳盡的描繪。“隨著一陣清脆的歡笑聲,從玉帶橋下劃出一只小船”,把圖中靜止的小船,化作動態,給圖畫帶來了生機。然后細致描繪了小橋:“漢白玉雕砌”、“橋面寬敞”、“欄板上刻著飛禽走獸”,圖中的游人在憑欄眺望,他們正“興高采烈地議論著美麗的景色”。并且借助畫中人的口,道出作者的心聲,既有景,又有情。 圖中的重點是涼亭一帶的景物,所以著重進行了描繪。由涼亭的周圍——“郁郁蔥蔥的柳樹”、“奇形怪狀的假山”寫起,寫到涼亭本身。描寫涼亭是先描寫涼亭的外部:“頂上飛檐翹脊,六角高聳”,金黃的琉璃瓦“閃著金光”;再寫涼亭的內部:六根朱紅大柱子“要兩個人才能抱得過”,房梁上刻有精美的圖案,亭內有石桌,老人在下棋。小作者的細致描繪、合理想象,使這張樸素的黑白畫變得那么絢麗、明快,富有美感。至此,圖中景物全都介紹完了,小作者又為文章設計了一個結尾:“我們”站在涼亭上,俯視整個公園圖景,自然而然發出贊美聲:“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真妙,既點了題,又贊美創造美景的勞動人民。這個結尾既總結了全文,又有較高的思想意義。 綜上所述,根據一張風景畫作文,要仔細看畫,分清畫面景物的主次遠近,確立重點描寫的景物,注意描寫層次(由遠到近、從外到里)。顯然,要使文章言之有物,描寫準確、生動,還必須平時注意觀察,積累知識,作文時就能自如用筆,使讀者如臨其境,如睹其物。 看一張人物活動圖,要弄清楚圖上畫的是什么事情?這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畫中有幾個什么樣的人?誰是主要人物?誰是次要人物?他們在做什么?想什么?他們之間的關系怎么樣?等等。要回答上述問題,就要仔細觀察畫的背景,人物的外貌特點、年齡、性別、職業、表情、姿態、動作等。并且認真進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分析、思考,體會畫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還要通過畫面,溝通畫面上事物的聯系,有時還要補充畫面外的一些內容,當然,所有補充的內容都應該有理有據、合情合理。請看下面一篇考場作文。
題目:接××(看圖作文) 要求: 1.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以接××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可以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或其他人)。 2.敘事完整,內容具體,有中心。 3.不少于400字。 接媽媽 上海市長寧區幸福路小學五年級
張雁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我穿著雨衣,拎著雨傘和套鞋來到了32路汽車站,等候媽媽。 天色漸漸暗下來,雨也越下越大,豆大的雨點不斷地打在我的頭上。風怒吼,雨滂沱,我焦急地等待著媽媽。今天一早,媽媽就去上班了,連早點也沒吃,媽媽為了單位的工作,不顧勞累,我也應該支持媽媽的工作。我模模糊糊地看見遠處出現了一絲亮光,心想:媽媽肯定乘這輛車。車子靠站了,可下來的并不是媽媽,我有點懊喪了。路旁的街心公園也已關門了,那些花草在風雨的襲擊下不停地搖晃著,水在地上匯成了一條小溪。 又來了一輛車,可這回仍跟第一次一樣連媽媽的人影也不見,我的腳已經站麻了,手也酸了,可我還是站在汽車站旁等著,等著…… 街上的行人已經很少了,天也暗了,人們也許已經吃好晚飯了,在電視機旁觀看電視節目。我心中呼喚著:媽媽你怎么還不回來,你已經工作了12小時了,女兒此時在車站等您呢! 過了好一會兒,又來了一輛車,第一個下來的正是媽媽。我高興極了,媽媽非常驚奇,問我:“你怎么會來的?”我說:“媽媽,我是來接你的呀!”媽媽聽了我的話非常高興,我同媽媽一同回家,消失在雨夜中。
《接媽媽》這篇看圖作文,張雁同學根據圖意確定了圖中的“我”冒雨在車站上等候媽媽(本文只提供了一位小朋友在車站等人的畫面),設想了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使故事的情節安排得合情合理。 看圖作文也和一般作文一樣,要有中心有重點。本文緊扣一個“接”字,詳寫了雨中“我”怎樣“接媽媽”的情景:焦急等待——有點懊喪——腳麻手酸——心中呼喚——高興極了。這是小作者根據畫面展開的聯想和想象。因為畫面所體現的內容是靜止的,無聲的,小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充實畫面內容,使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讓畫中的人物去想、去說、去做,把片斷擴展為整個過程。小作者想象了“我”的許多心理活動,并按照“來到車站、焦急等待、見到媽媽”的順序寫出了事情的整個過程,突出了一個孩子對媽媽的深情,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畫面不僅提供了事件的主要內容,往往還會提供許多細節。寫作文要注意這些細節的描寫。這篇看圖作文發生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雨天。作者對雨的描寫貫穿于整篇文章之中。開頭和結尾部分寫了雨,在接媽媽的過程中,又多次寫了雨,都寫得十分生動。尤其是“我模模糊糊地看見遠處一絲亮光”和“水在地上匯成了一條小溪”等句子,更是寫得恰到好處,從側面描寫了雨大的特點。這樣,把一個在風雨交加、行人很少的夜晚,為接媽媽而長時間站立在車站旁的孩子形象表現得十分鮮明,這對突出文章主題起到了有力的襯托作用。 總之,本文能符合圖意和題目的要求,這表明張雁小朋友已經掌握看圖作文的基本寫法。 看連圖作文,就是看兩幅以上的連環圖畫作文。 連圖作文比單圖作文的內容更復雜些。連圖一般采用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觀察,即先要看懂每幅圖表現的內容,研究每幅圖之間的聯系和變化,然后從整體上把握這幾幅畫所要表現的主要內容。寫這類作文,一要注意線索和層次,幾幅圖的內容,用什么線索串連在一起,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二要注意交代人物關系,是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還是父子關系、師徒關系;三要把時間(春夏秋冬,晴天雨天,早晨、中午、晚上)、地點的轉換等寫清楚,以便準確地表現出圖的故事情節。看連圖作文,允許更多地展開想象,可以適當突破畫上的時間、空間,引申和發展圖畫的情節。比如《不怕》一文,把小虎子護送迷路的老爺爺回家的心理活動寫得惟妙惟肖,就是小作者根據圖畫合理想象出來的。 不怕 天津市紅橋區光輝小學五年級
張宣 黃昏時侯,夕陽慢慢地躲進了地平線,點點余輝灑落大地,鑲滿樹梢。大道上走著一個少先隊員,他那圓圓的臉蛋上,有著一雙閃亮的眼睛。胸前的紅領巾,在晚霞的輝映下顯得格外鮮艷。他就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朋友——小虎子。小虎子剛看完電影《霧都茫茫》,走在回家的路上。 {ewc MVIMAGE,MVIMAGE,
!S88074T1.bmp} 虎子走著走著,只見前面走來一位長著白胡須的老爺爺。這位老爺爺頭上系著一塊白毛巾,手里提著個大包袱。只見他緊鎖雙眉,額上沁出汗珠,黑黝黝的臉上布滿愁容。老爺爺走到小虎子跟前,把一張寫著地址的信遞給他看,并著急地問:“孩子,我到兒子家去探親迷了路,你知道這路怎么走嗎?”虎子接過地址仔細一看,哎呀!路還很遠呢!他看看夜幕即將降臨的天空,心中有些猶豫。但再看看老爺爺那焦急的神情,便決定先送老爺爺去兒子家。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路,小虎子終于把老爺爺送到了家。這時天已經全黑了。老爺爺的兒子親熱地說:“天黑了,我送你回去吧!”小虎子笑呵呵地搖搖手,只說了聲“我不怕!”就飛快地跑了。 大道上,一個人影也沒有,只有月亮伴隨著小虎子回家。小虎子向前后左右望了望,周圍黑洞洞的,他心里有些害怕,心怦怦地跳,好像打小鼓一般。他不由得站住了,但這時他突然觸到了胸前的紅領巾,他想: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學習解放軍叔叔的勇敢精神,解放軍叔叔死都不怕,難道我們能怕天黑嗎?于是他便學著解放軍叔叔走路的樣子,一邊向前邁著大步,一邊鼓勵自己“不怕,不怕……”走著走著,突然,剛才看的電影里那敲梆老頭夜里被害的情景浮現在他腦海里,呀!那夜也是這樣黑,四周也是這樣靜。這時他望了望月亮,那皎潔的月光似乎也變得寒森森的了。虎子的心一下子又收緊了,“咚咚”地猛跳起來,額上滲出冷汗,他加快腳步,越跑越快,漸漸地飛跑起來。但他一邊跑仍一邊鼓勵自己說:“我不怕!我不怕!我不怕……”他好不容易跑到了家,猛地拉開門,闖了進去,媽媽被他嚇了一跳,忙問:“虎子,你怎么了?”此時虎子雖然緊張的心情還沒有消除,周身感到又累又乏,但當他想到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時,便微笑著說:“我不怕!”
《不怕》是由七幅連環畫組成的,從畫中可以看出時間、地點的轉移,人物活動的情況,組畫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也比較明確。這樣的連環畫反映到作文中要注意交代時間、地點的轉換;要具體、完整地記敘人物活動的情況;要充分表現主要人物的思想特點。本文在這幾方面都注意到了。 文章一開始點出故事發生的時間(黃昏,夕陽西下)、地點(大道上),小作者特意補充了主人公小虎子剛看完電影《霧都茫茫》,這一筆補得好,為下文寫小虎子害怕、膽怯的心理作了鋪墊。第二段寫小虎子護送迷路的老爺爺回兒子家。護送過程一筆帶過,突出老爺爺到家以后“天已黑了”,小虎子謝絕了老爺爺兒子要送他回家的好意,并點出“我不怕”的主題。第三段是文章的中心段落:小虎子一人行進在“黑洞洞”的大道上,只有“月亮伴隨”。小作者著意描繪了主人公的心理:“打小鼓一般”,他“學著解放軍叔叔走路的樣子,一邊向前邁著大步,一邊鼓勵自己‘不怕,不怕……’”,真實而細致地寫出了小主人公決心趕走膽怯的心理狀態,當小主人公想到剛看的《霧都茫茫》電影中的恐怖場景,他的心“猛跳起來”,“額上滲出冷汗”,便“加快腳步”“飛跑起來”,還邊跑邊說:“我不怕,我不怕……”。這些動作、神情、心理的描寫惟妙惟肖。文章結尾寫到家的小虎“想到自己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時,便微笑著說‘我不怕’”,既與題目相照應,又總結了全文。由于文章詳略關系處理得較好,心理描寫真實而又細膩,所以使小主人公的形象躍然紙上。 下面再以《追雞摸蛋》為例,談談連圖作文的寫法。 追雞摸蛋 山東省萊西縣周各莊果佳圈小學五年級
趙玉 星期天的中午,我想到同學家去復習功課,剛走出門,就看見王大娘在追雞。她一邊追一邊說:“真氣死我了,這母雞成天丟蛋。”我急忙說:“大娘,您的雞下蛋嗎?”大娘停下腳步氣喘吁吁地對我說:“孩子,這些日子來,明明早晨摸著雞屁股里有蛋,可一到中午,就不知它跑哪兒去了。回來再摸摸就沒蛋了,你說它氣人不氣人。”我聽了大娘的話,低著頭認真地思索了一下,忽然想起一條妙計,便告訴大娘說:“大娘,咱甭追了,在后邊悄悄地跟著它,它到哪,說明以前丟的蛋就下在哪兒。”大娘聽了高興地說:“嗯,好主意!好一個聰明的孩子。”我聽了大娘對我的夸獎,心里也很高興。 {ewc MVIMAGE,MVIMAGE,
!S88078T1.bmp} 于是,我和大娘悄悄地跟在雞后邊,只見母雞踱著四方步,慢騰騰地走著,兩只眼睛機靈地四下張望,可能是在看有沒有人注視它。我忙拉住大娘蹲下,躲到草堆后邊,偷偷地觀察它。這時母雞“咕咕”、“咕咕”地叫著,走到大草堆邊突然停下來,伸長了脖子,抬起頭,瞪著圓溜溜的小眼睛望著草堆頂,悶聲悶氣地叫了起來。我向草堆上一望,噢,怪不得它眼盯著上面呢,原來上面有一只大花貓和一只大黑貓在打架呢!嗐,真能搗亂!”我自言自語地說,“有了,把它們打跑得了。”于是我就從地上抓起一塊石頭向兩只貓扔去,貓被嚇跑了,母雞安靜下來。只見它向四周巡視一遍,縱身跳上了草堆的最低層,然后一步一滑地向上登。母雞爬到草堆中間停了下來。我仔細一看,噢,原來那里有個小黑洞,洞口放著許多玉米葉,不仔細看很難發現。不用問,母雞就在這洞里下蛋。果然母雞進了窩,在里面轉了不知幾個圈就蹲下了。我在心里不禁贊嘆:“好一個機靈鬼啊!竟能安一個這樣秘密的蛋窩。” 在看到母雞進窩下蛋了,便告訴大娘好好看著,我就跑回家搬了一條凳子來,大娘問:“你這是干什么?”我說:“您看,那太高了,我好登著去摸蛋啊!”大娘滿意地笑了,過了一會兒,母雞探出頭來望了望,然后跳出洞外,“咯嗒、咯嗒”叫了幾聲就回大娘家了。我急忙跑過去,登著凳子去摸雞蛋。我把手伸進洞去,驚喜地喊了起來:“啊!這么多!這么多!還有個熱乎的呢。”我把雞蛋一個個摸給了大娘,大娘用襖襟兜著雞蛋,最后數了數一共11個。大娘高興得兩只眼睛瞇成了一道縫,不知說啥是好。 我看到大娘笑得那樣甜,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這篇《追雞摸蛋》是根據沒有任何文字說明的四幅組圖寫成的記敘文。文章運用第一人稱,記敘“我”幫助王大娘追雞摸蛋的經過。 第一段,通過人物的對話,表現了王大娘由生氣到高興的情緒,寫出了“我”的聰明和熱情。 第二段,有三處寫了母雞的形態:“踱著四方步,慢騰騰地走著,兩只眼睛機靈地四下張望”;“伸長脖子抬起頭,瞪著圓溜溜的小眼睛望著草堆頂,悶聲悶氣地叫了起來”;“母雞安靜下來,只見它向四周巡視一遍,縱身跳上了草堆的最低層,然后一步一滑地向上登”,這些帶有兒童情緒、富有兒童心理色彩的描寫,使母雞的形象更生動、有趣。 第三段,巧妙地交代了圖中凳子的由來及用途,這個“道具”可以看出小作者用心之細。 第四段,只有一句話,表達“我”的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純真、熱情;這句話的設計也是文章結構的需要,有了它,文章結尾自然,結構也完整。 綜上所述,看圖作文要寫具體,首先要認真看圖,經過合理想象,然后對圖中的內容有重點地加以細致描繪,使之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趣。 為了提倡小朋友從小就要學會看圖作文,下面選了小學二年級同學寫的兩篇看圖作文,供低年級小同學學習參考。 離群的小雁 江蘇南京市梅山冶金公司第一小學二年級
金昉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一群大雁往南飛。在飛行的路中,有一只小雁離開了隊伍。 這只小雁剛飛出隊伍,忽然有一只老鷹(y9ng)看見了它。老鷹伸出鷹爪(zhu3)去抓小雁,小雁急得大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啊!”正在排著隊向前飛行的雁群聽見了小雁的呼(h&)救聲,急忙朝小雁飛去。 {ewc MVIMAGE,MVIMAGE,
!S88082T1.bmp} 雁群與老鷹展(zh3n)開了搏(b$)斗,終(zh#ng)于從兇惡的鷹爪中救出了小雁。
這篇作文根據三幅圖,設想了一個小故事,蘊含了一顆純真的童心。小作者明是非,辨善惡,文章短,意義深。故事雖然很短,但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主人公以及事情發生的原因、發展和結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是很不容易的。 春天和冬天 北京市福長街小學二年級
朱亞娜 春天來了,姐姐和弟弟來到了風景秀麗的公園里。他們高興極了,飛快地跑到了河邊的草坪上。小草剛剛睡醒覺,把頭伸出了地面。野花也露出笑臉,在草地上快樂地跳舞。河邊的樹披上新裝,嫩綠嫩綠的,真美!只有松樹,它四季常青,還穿著那件墨綠的外衣。沉靜的湖面上,漂著兩只小船。遠處的山上,有一座小亭子,隱隱約約地可以看出,它也很漂亮。弟弟拿了個小竹籃對姐姐說:“咱們采些春天的野花吧!”姐姐說:“好吧!咱們一起采野花。” {ewc MVIMAGE,MVIMAGE,
!S88084T1.bmp}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季季的景色都不同。 冬天來了,姐姐和弟弟又來到了公園里。啊,公園變了樣!小草沒有了,草地上鋪了條白白的雪被子。樹光禿禿的,只有松樹仍然是綠綠的,還披著一件白色的雪外衣。河里凍上了冰,有兩個游人在滑冰。遠處的山和山上的小亭子也都蓋上了厚厚的雪被子。姐姐想了個主意,要和弟弟一起堆個大雪人。姐姐說:“弟弟快找把鐵锨來!”就這樣,他們堆了個又大又胖、有鼻子、有眼睛、樣子十分可愛的冬娃娃。
這篇看圖作文描寫了一年首尾的兩個季節。那么,小作者怎么知道畫的是春天和冬天呢?圖中所表現的春天和冬天的特點是什么?請你仔細觀察兩幅圖和朱亞娜小朋友寫的作文,然后再來回答,好嗎? 看圖作文是根據題目所給的畫面內容和文字材料寫作文。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生寫作中的一個難點。不同年齡段要求不同,低年級只要求看圖寫一句話或一個片段;中高年級就要求看圖寫一篇文章。那么,怎樣才能寫好看圖作文呢? 一、細心觀察,弄清圖意 弄清圖意是寫好看圖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一般看圖作文中有單幅圖和多幅圖兩種類型。但無論是單幅畫面還是多幅畫面,觀察時都要按一定的順序(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細心觀察。如果畫中出現的是人或動物,就要通過人或動物的衣著或動物的外形、神態、動作和周圍的環境,判斷出畫中是什么人或動物,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做什么事等;如果圖中是景物,就要根據景物的特點(如,百花爭艷、枯枝敗葉等),判斷出畫中的季節;如果是幾幅情節連續的畫面,就要注意各幅圖之間的聯系和圖中人、物及景的變化。然后通過分析比較,找出畫中什么占主要位置,這部分是行文中要花大量筆墨寫的地方,也就是圖意所在。找錯了作文就會偏離題目要求,所以這部分一定要找準。 二、展開合理想象 根據圖意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是看圖作文的生命。如果是人物畫,可以先給人物加上相應的稱呼(如,大叔、大媽、爸爸、小明等),再想象出畫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等,通過比喻、描寫讓畫中人物活起來,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之感。如果是景物,要想象出那種風吹草動、鳥語花香的動人景色,讓人有身臨其境、留戀忘返的感覺。做到這些,文章自然就生動有趣了。 例如,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看圖作文“晚飯后”,畫面是“一個小女孩坐在桌前,桌上放著一本書,她正抬著頭聽對面坐著的爸爸講什么;爸爸正比劃著說著什么,媽媽在一旁織著毛衣。”畫面內容就這么三言兩語說完了,如果展開想象,把圖中的小女孩想成自己,那么圖中就是你家“晚飯后”的情境了。圖中的你會在讀什么書呢?會與爸爸談論什么問題呢?爸爸在開導你時講了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當時爸爸的動作、神態怎么樣?媽媽會有什么變化呢?一串串問就由你回答出來,畫中的人物就活起來了,故事情節有了,內容就豐富起來了。 三、安排好結構,理暢文路 文章有了內容和情節,還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才算好文章。如果圖意是記事,可以按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安排文章結構;如果是寫景的,可按總、分、總安排結構;如果是多幅圖,可以每幅圖寫一段,要注意幾段之間要緊密聯系,并圍繞一個中心來寫。最后可以寫出自己的感受或從中明白的道理。 在動筆寫之前,要按結構口述材料。這樣可以理暢寫作思路,讓文章語句通順,結構嚴謹。 總之,弄清圖意,想象出合乎情理、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安排好文章結構。看圖作文才會讓人耳目一新。 看圖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學一年級的看圖說話,二年級的看圖寫話,是看圖作文的基礎。看圖作文,一直貫穿于小學階段作文訓練的始終,是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同時,看圖作文也是全國各地看圖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圖和作文兩個方面。看圖,就是觀察。觀察要有個順序,要準確、細致、抓住重點,還要合理想象,以便準確地理解圖的主要內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達,它要求將觀察所得,圍繞圖的中心,有條理、有重點、具體地寫出來。
小學生歷年畢業升學考試的一種常見形式。所以,學會看圖作文十分重要。 單圖作文,這是看圖作文的一種主要形式。它要求:圍繞圖的中心表達,準確而有層次地寫清楚圖的內容。單圖一般多采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比如看景物圖,要分清畫面景物的主次遠近,確定重點,注意描寫層次看圖作文,顧名思議,就是先看圖后作文。看圖作文一般分為單幅作文和多幅圖作文。
寫單幅圖作文時,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觀察圖畫。同學們在寫作前首先應該仔細地觀察圖上的畫面,看清圖上畫的是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的事,畫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和哪些物。人是我們觀察的主要對象,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觀察人的服飾、容貌、年齡、身份、表情、動作,并給主要人物取名。 2.合理想象。畫面上的景物都是靜止的,我們應該通過想象,便人活起來,讓他們自己說話、行動,要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是要使畫面內容變成活動著的電影鏡頭。但這種想象必須是合理的,是表現文章中心服務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必須與畫面內容一致,不能另編一套。 看圖作文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教學時必須耐心指導,要求學生在觀察圖畫的基礎上先確定中心,再圍繞中心把圖畫的內容詳細地記述下來。我們指導學生寫這一類型的作文時,主要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開展: 一、指導看圖,把握中心 看圖作文,圖畫就是作文材料,看圖就成了作文的基礎。所以,首先讓學生看圖畫,使之掌握這幅圖的主要內容,把文章中心確定下來,然后再作文。怎樣指導學生看圖呢?首先從整體入手,弄清畫面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畫了些什么,誰在做些什么等,大體了解圖意,掌握基本內容;其次,有順序地對圖的每個局部進行觀察和分析,明顯確人物之間與各部位之間的關系,抓住圖畫的主要內容;再次,抓住重點和細節,深入觀察和想象。 二、有層次地觀察 看圖作文,首先要做到有層次地觀察畫面。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是從上到下或是從下到上,是從左到右或是從可到左,是從整體到局部或者從局部到整體等。因為只有觀察得有層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順序。 三、緊扣畫面,合理聯想 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畫上的內容,把自已所經歷、所了解的生活中有關的人或事,補充到畫面中去,填補畫面中因時間和空間局限而未表現出來的內容。這些內容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緊扣畫面分析來的。所以,進行聯想的依據就是畫面本身。 四、要抓住重點,恰當地描述 只有把重點內容寫得具體,寫得形象,才能使中心思想表現得突出,才能生動感人。怎樣描述呢?首先,要抓住重點。像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看圖作文《歡樂的節日》,就是抓住一位母親在節日的早晨為子女試穿新衣的情景這一重點,反映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節日里的喜悅心情。其次,要對人物的衣著、體態、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做恰當的描述。 看圖作文的教學,一定要在啟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這一關鍵問題上下足工夫。通過看圖作文的教學,進一步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這才是我們的教學之根本。 來源:西安奧數網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12-03-13
10:47:13 很多小升初同學在遇到作文的時候,不免有些無從下筆的感覺。在此,我們特別為大家準備了對各種作文寫作要點和方法的指導,希望能對各位同學有所幫助。本篇是如何寫看圖作文,即就是根據所提供的一幅或多幅圖畫,寫出一篇文章來。要寫好看圖作文,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601776/P7Lkd9C_GmVe8xXo.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d89f3300a6c30c2259019e8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