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偉大,包容一切宗教、集中了一切文化。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政治、經濟、軍事、教育、藝術等等,綜合攏來,人的每一個生活態度言行舉止,總體叫做文化,這叫人文文化,包括科學、哲學、宗教。 文化,這是個總稱,代表了一群人們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社會,乃至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行舉動、講話、做人的態度,一切等等。當然包括了演戲,包括了畫畫,一切都是文化。 知識分子要養成四個字:卓爾不群。每個人養成獨立的人格,就是真的民主,真的自由了。 釋迦牟尼說過一句話——言語文字,不能代表人的意思思想。(南懷瑾)所以任何一種言語,任何一種文字,沒有辦法表達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緒,如果言語文字可以完全表達人的思想和情緒,人和人之間就沒有誤會了。 古人說,一天不讀書就俗氣了,今天的人呵,一天不應酬,就覺得無聊了。 中國文化,什么叫做事業呢?孔子《易經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 中國文化的最高精神是“道”,儒釋道三家最后所代表的,成佛是得“道”,道家成仙也是“道”。 做學問的道理,子思在《中庸》告訴我們五個要點: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正德 利用 厚生 惟和,這六個字,包含了所有中國文化。 要做老板、領袖,搞管理學,先管理自己吧!自己性情管理好,智慧管理好,理性管理好,然后再管理別人,再談事業。 什么叫政治?中國人講的政治,意思是“正己而后正人”,自己都不行,還能領導別人嗎? 一個領導人,沒有人給你講不同的意見的話,就危險了;講話批評或糾正領導人的,叫做佛士 《禮記曲禮》: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物質文明越發達,人類的欲望就越提高,那就越不可收拾了。 教育問題是個嚴重問題,關系我們國家民族未來的前途。 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精神,就是文化。 中國文化,包括諸子百家,,儒家并不完全代表儒家文化 這個世界政治學的大目標,用十二個字就講完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安居,安居樂業。 要了解現在時代的趨勢,必須要懂得自己古代的歷史。觀察現在個人事業的成功失敗,要拿古代作鏡子,反照自己。 一個國家政治,當財經發展時,如果文化的基礎跟不上,文化沒有跟財經同等的發展,國家社會是很危險的。如果光有文化,財經不發展,老百姓生活也不行。 你看這個國家民族有個奇怪的特性,很勤勞,很儉樸,只要給他太平二十年,自己會發的。 中國一百五十年來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文化教育的范圍。 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敬業樂群。 敬業就是好好學習學問,學習人文,學習人格,再學習謀生技術。對學習,對行為,對工作要有誠懇敬重之心,不可以馬馬虎虎混得象現在這樣。樂群就是培養在社會共同生活中的道德、倫理、禮節、秩序、能力,禮節是秩序的作用,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際環境的健康。 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所以社會除了政治、財富力量之外,還有獨立不依、卓爾不群的人格品格修養,作為社會人心的中流砥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學問則是一生的事,學問不是知識,做人做事都是學問。 錢穆《國史論》說:‘中國知識分子和農民一結合,天下就大亂。’我(南懷瑾)不同意,我反對。中國的農民很乖,歷史上不管誰做皇帝,只要不找我麻煩,交兩個錢也可以。中國歷來地方上會出現一些流氓,號稱農民,不是真正的農民,這些流氓和知識分子一結合,天下就大亂。 我們中國文化的財產太大了,古文不懂,繁體字不懂等于丟了鑰匙,這個財庫的門打不開了。 國家的統一是當然的事,而國家的統一在文化,我早三四十年就告訴青年人,你們不要迷信英文,趕快學中文,將來漢語將會變成世界第二種語言,中文變成世界第二種文字。 三教九流: 一流皇帝二流管,三僧四道五流醫,六工七匠八娼妓,九流書生十乞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