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1年11月,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的“深情一吻”,標志著中國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對接技術的國家。而此次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將首次實現與天宮一號的手動對接。空間技術,作為在航天的關鍵技術之一,將在中國建設自己的空間站上發揮重要作用。 交會對接技術是一項有高度風險的技術,在人類航天史上,此類事故多有發生。即便是已經掌握成熟空間對接技術的美國和俄羅斯,失敗仍然無法避免。1971年肩負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4號就曾發生過對接事故;1997年俄羅斯進步M號飛船,在對接試驗中重傷和平號空間站;2005年美國一艘飛船更是在對接過程中直接撞上了衛星;就在2010年,俄羅斯飛船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過程中,還曾發生事故。中國空間對接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風險就更是需要嚴加防控了。【網友有話說】 交會對接:中國不可或缺的太空絕技
什么是空間交會對接?空間交會對接是指兩個航天器在空間軌道上會合并在結構上連成一個整體的技術,是實現航天站、航天飛機、太空平臺和空間運輸系統的空間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在軌道上服務的先決條件。空間交會對接是除了載人航天器的發射并返回技術、空間出艙活動技術之外,載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術之一。空間交互對接大體可分為手動和自動兩種方式。 為什么我們如此需要交會對接?為了長期應用載人航天技術,必須建立能在宇宙中長期駐留的平臺,其中最常用的是空間站。由于空間站的結構復雜,不可能將所有設備和人員靠運載火箭一次性發射升空,必須把大型航天器分成多個模塊,逐步送上去,再通過交會對接,組成大型空間站。因此,交會對接成為空間站發射與維護的必要步驟。只有突破這項關鍵技術,才能建起真正的空間站,才能開展正常的科學實驗和設備維護。 交會對接大體是個什么樣的過程? 在實施空間交會對接的2個航天器中,一個稱目標飛行器,一般是空間站或其他的大型航天器,作為準備對接的目標,交會對接時保持穩定狀態;另一個稱追蹤飛行器,一般是地面發射的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交會對接時要通過變軌來追趕目標飛行器,實現兩者的交會對接。 中國水平如何?在突飛猛進,但仍然是個新手 迄今為止,全世界共計進行了300多次空間交會對接活動,但在2011年前只有美國和蘇聯/俄羅斯掌握完整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歐洲和日本則分別得到了美國或俄羅斯的技術支持。二者在飛行任務中均需要美國和俄羅斯的數據中繼衛星系統支持。2011年11月3日凌晨,中國“天宮1號”和神舟8號“深情一吻”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揭秘交會對接過程:太空中穿針引線,難度、風險高過神七出艙交會對接實際上分為交會和對接兩個過程。從技術上來說,交會對接難度比神七時候的航天員出艙難度大。打個比喻,有點像在太空穿針。在每小時約2.8萬公里的速度下,如果控制不準,就可能發生航天器相撞事故。下面我們以神八和天宮一號的對接過程來揭秘自動交會對接的過程。 交會過程:毫厘之差便會相撞 導致前功盡棄 “地面導引”:2011年11月2日23時08分之前的50多個小時內,神舟八號飛船在地面測控通信系統的遠距離導引下,歷經5次變軌,速度降至與天宮一號一致,距離降至與天宮一號相距52公里的軌道內。
對接過程:八步驟僅用十分鐘 但卻步步驚心 1時28分,飛越最后的30米,期待已久的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終于在浩渺天際迎來了相遇。對接過程分為8個步驟,雖然僅僅耗時十分鐘,卻是最危險和最關鍵的10分鐘,稍有差池,兩個龐然大物就會撞在一起,前功盡棄: ![]() 怎樣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在交會對接過程中,追蹤飛行器的飛行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詳細] ![]() 交會對接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太空工程,試想下,讓兩個時速每小時2.8萬公里的龐然大物,嚴絲合縫的結合在一起,難度會有多大。[詳細] ![]() 飛船與空間站如何交會對接,可能是下個中國要攻克的難關。[詳細] 手動交會對接:航天員一點馬虎就能釀成太空事故既然能自動對接,為何還要靠手動? 自動省人力且安全,但須地面和衛星支持,花費巨大:用自動控制來完成空間交會對接,雖然不需考慮人員的安全和救生問題,但需要分布很廣的地面站或中繼衛星,花費巨大。如今美國多采用手動控制,而俄羅斯仍傾向采用自動控制。這是因為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因此可以滿足自動控制中地面站數量的要求,美國則達不到這樣的條件。而且自動交會對接,需要消耗寶貴的燃料,應對突發情況能力較弱。 神九與天宮手動交會對接是個什么樣的過程? 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手動交會對接過程跟自動對接過程完全相同,只不過是在最后的對接過程中采用人工操作的額方式。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入軌,船箭分離飛行2天后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對接,形成組合體。在組合體飛行第6天,開始本次神九的核心任務之一:手動交會對接實驗。手動交會對接的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神九航天員1360次實驗保證手動對接萬無一失針對航天員執行手動對接任務的技術要求,航天員系統對航天員進行訓練時,突出了男航天員的手控交會對接訓練、應急與故障處置訓練等訓練項目。女航天員突出空間實驗與有效載荷技術訓練以及生活照料等訓練項目。男航天員完成了手控交會對接操作技能等項目訓練,完成了506學時1360次手控交會對接操作,具備了在各種條件下成功實施手控交會對接的能力。女航天員也已經完成了90學時130次手控交會對接操作,對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具備了輔助正常交會對接的能力。 ![]() 6月9日,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神九飛船、長征二F遙九火箭組合體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志著天宮1號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任務進入最后準備階段。[詳細] ![]()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詳細] 回顧美蘇/俄航天器交會對接
空間交會對接是高風險任務 失敗先例多
|
|
來自: huangnan35 > 《空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