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中醫五行音樂治療之二:徵調音樂(心)五音養生篇
【徵樂特性】 徵調式音樂,可達到振作精神的良好作用;并能調節心臟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氣的作用。熱情高亢的嗩吶與管弦樂的完美演出,充份傳遞激昂、歡樂的氣氛。
【徵樂(正調)】 的功能和適應范圍
徵為夏音,屬火主長。徵調式能促進全身氣機的升提,調節心臟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氣的作用。
用于養生保健:心力不足者,夏季宜多聽。
用于練功:可促進氣血通行,動功宜配用。
用于調神:可振奮精神、提高效率,注意力不易集中時宜聽用。
用于體育育運動:可激發斗志、提高興奮性,準備活動后期至出場參賽前宜聽用。
用于治療:可防治心脾兩虛、內臟下垂、頭暈目暗、神疲力竭、神思恍惚、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情緒低落、畏寒、四肢寒冷等病癥。
【樂曲介紹】 徵屬火,嗩吶活躍高亢的聲音與管弦樂氣勢磅礴的描述“火”的屬性;接著由輕快流暢的樂曲逐漸提升,樂曲的氣氛歡快活潑而不過分激昂,充分的表現了徵樂的屬性。
徵調式音樂:它的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松,如火焰躍動、熱力四散。五行屬火,通心,五志屬喜。
火:在五行中,是有炎上、溫熱、升騰的特性。
徵調式音,火為古琴、小提琴等絲弦音樂,入心經,小腸經,主理心臟和小腸的健康。古琴、古箏彈奏出遠古的回音,有轟然綿延的背景音樂,突出古琴的清朗悠揚舒緩的旋律,逐步加快節奏,清脆悅耳的打擊樂的叮咚聲出現,展現出長河落日的遠景。雁過翎翅聲、鳴叫聲聲由遠及近,由近而遠去,風聲水起,云蒸霞蔚,表現出中國遠古文化長河優美的回音和片段,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聽徵樂,使人樂于行善,并且愛好施舍。
火是萬物的動力,代表心臟,有熱量,絲弦的聲音可以撥動人的心弦。《黃帝內經》指出:火通心經,疏導小腸經,絲弦音調理神志,疏導血脈,平穩血壓,疏通小腸,祛毒療傷。聆聽火音樂可以使心、小腸處在沉穩和諧的生理狀態之中。
徵(即5-So)調式樂曲:《喜洋洋》《步步高》《喜相逢》《金色狂舞曲》、《步步高》、《解放軍進行曲》、《卡門序曲》等各種吹打樂。
徵調,為夏音,以徵音為主音,屬火,主長,通于五臟之君主——心。正徵調式能促進全身氣機的提升、調節心臟功能、兼有助脾胃、利肺氣的作用。可強化心臟的機能,能促進全身氣機上炎,有利防治氣機的下陷,具有養陽助心、補脾利肺、瀉肝火的作用。用于養生保健,可養心陽、助心氣,夏季宜多聽。用于練功,可促進氣血運行提高練形化精的效果,適用于動功;用于腦力勞動,可振奮精神,提高效率,提高注意力;用于體育運動,可激發斗志,提高競技狀態,適于準備活動后期和比賽時聽用;用于治療,可防治心脾兩虛、中氣下陷、內臟下垂、頭暈目眩、神疲力衰、神思恍惚、胸悶氣短、情緒低落、形塞肢冷、血脈瘀阻、心悸怔忡、胸悶氣促、咳喘痰鳴等癥、失眠、心慌、心胸憋悶、胸痛、煩躁、舌尖部潰瘍。用于治療,可防治心脾兩虛、神疲力怯、神思恍惚、胸悶氣短、形寒肢冷等病癥。
徵調起振奮精神的作用,用于情緒悲觀的時候和情緒悲觀的人。“火”樂對青少年益智、啟迪思維方面有極佳的輔助作用。
性格“暴躁”在五行中屬“火”,這類人做事干凈利落,但愛言過其實,好勝心強,遇事稍有波折極易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平時病情未發作時,應向好的方面引導,聽一些徵調音樂,如《新春樂》、《步步高》、《狂歡》、《解放軍進行曲》、《卡門序曲》等,這類樂曲旋律熱烈歡快,適合這些人的性格特征,能使人奮發向上。對于“憂傷”的患者,也可聽徵調式音樂,如古琴曲《流水》、《喜洋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春節序曲》等。其旋律輕松愉快、活潑,能補心平肺,擺脫憂悉與傷感。在情緒浮躁時,則應用水來克制,聽些羽調式音樂,如《梁祝》、《二泉映月》、《漢宮秋月》等,緩和、制約、克制浮躁情緒。
最佳曲目:《紫竹調》。心氣需要平和,這首曲子中,運用屬于火的徵音和屬于水的羽音配合很獨特,補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過旺,補火又可使水氣不至于過涼,利于心臟的功能運轉。
最佳欣賞時間:21:00-23:00。中醫最講究睡子午覺,所以一定要在子時之前就要讓心氣平和下來,過早過晚聽都不太合適。
伴茶:準備一杯紅茶,略加少量綠茶,可以補益心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