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茶香飄萬里 2012-07-23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常常參觀博物館,青銅器形態(tài)多種多樣,其使用功能與名稱與現(xiàn)代生活有比較大的距離。

    青銅器是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而成,也是中國傳統(tǒng)造型藝術(shù)之一。它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陳設(shè)欣賞價值。青銅器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紀的夏朝,就已經(jīng)能生產(chǎn)很復(fù)雜的青銅器,如酒器爵、食器鼎以及青銅工具、兵器、樂器等。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中國青銅器達到了鼎盛時期,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可謂五花八門。那時青銅器只是上層貴族享用的物品,平民百姓無法享受。直到公元前3世紀,青銅器不再為少數(shù)人所專用,而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青銅器數(shù)量多,種類復(fù)雜,若按用途大致可分為飪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工具、農(nóng)具、雜器等。

     

    一,鼎(頂)

         煮食器。相當于現(xiàn)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1,商早器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商代早期 安陽博物館藏

     

    三足,尖足,無蓋,雙耳

    2,商中后期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后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由王室所鑄, 1939319在河南省安陽市郊出土,因鼎身內(nèi)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代表作,現(xiàn)藏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目前,此鼎的國博文字牌名是“后母戊鼎”。

    四足,方,二耳,高133厘米,口長79.2厘米,重量達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大的銅器鼎

    3,周、戰(zhàn)國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中山王 戰(zhàn)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三足,有蓋,通高51.5厘米,最大直徑65.8厘米。戰(zhàn)國的鼎與同時期大多其他青銅器一樣,發(fā)色偏黃紅,文飾簡約。

     

    二,簋(gui,音軌)

    銅器銘文作“毀”,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是我國商周時期一種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祭祀、日用和隨葬,它的使用一直延續(xù)到戰(zhàn)國時期。青銅簋造型形式多樣,變化復(fù)雜,有圓體,也有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后來才出現(xiàn)雙耳、三耳或四耳簋。

    1,周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應(yīng)侯見工簋

     

    西周 美國范季融先生藏 231厘米 口徑192厘米 腹深119厘米 腹徑245厘米 45894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曾侯乙簋

     

    戰(zhàn)國早期 有坐,可以抬高器物高度,也可以下面加熱 湖北博物館藏 1979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c108)通高31.8、口徑22.2、座高10釐米,重12.8公斤

    侈口束頸,鼓腹,腹部有捲曲成弓形的龍耳,圈足下連鑄方座,方座每邊有長方形缺,蓋隆起,上有蓮花形捉手。蓮瓣飾雲(yún)紋,蓋面、器頸、腹部和方座市連鳳紋、勾連雲(yún)紋、鳥首紋等。

    【銘文】曾(侯)乙詐甬冬(作持用終)

    3,特別的簋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班 

     

    西周。四耳飾獸首,下垂長珥作為支柱,缺蓋,穆王時毛班所作。此簋何時何地出土無考,為清宮舊藏,八國聯(lián)軍占領(lǐng)北京時散出。1972年北京市文物管理處揀選修復(fù),現(xiàn)藏首都博物館。簋通高27.7厘米,口徑26厘米。下垂長珥其后又另有小珥。口沿下飾冏紋,夾有兩道弦紋。腹飾陽線構(gòu)成的獸面紋。低圈足,無紋飾。內(nèi)底有銘20行,197字。

            4,特別的簋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直線紋簋

     

    缺蓋山西博物院商代青銅直線紋簋,它通高273厘米,口徑332厘米,底徑202厘米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樓縣桃花莊。這件簋為敞口,寬外折沿,弧壁深腹,底部圓收近平,下接喇叭形高圈足,圈足上部有長方形鏤孔三個,腹部和圈足各飾以一周直線紋帶,上下框以圈連接。商代的青銅器一般都有其固定的紋飾,常表現(xiàn)為饕餮紋、獸面紋等,像這樣的飾以直線紋的簋,在我國的陜西省等地雖也有發(fā)現(xiàn),但總的來說還是非常罕見的隨葬九鼎八簋的墓,主人的級別最高,貴為天子,才有這樣的規(guī)格,鼎中則擺放牛、羊、豬、魚、臘、腸胃、膚、鮮魚、鮮臘用于祭祀的食物。七鼎六簋及五鼎四簋分別為卿大夫和大夫的隨葬品,三鼎二簋為士在特定的場合下用的,一鼎則為士專用。等級很嚴格,不能越級使用。

     

    三,鬲(li,音歷)

    煮飯用:一般為侈口、三空足。在新石器時代,三鼓足陶鬲很普遍,青銅器鬲明顯是由陶鬲演化,陶鬲一般單耳,而青銅鬲有耳為多。

    1,典型的鬲(聯(lián)襠)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云雷紋圓肩銅鬲(聯(lián)襠)

     

    10.1厘米,口徑9.5厘米 江西省博物館藏。此鬲侈口,斜折沿,方唇,兩立耳略外撇,束領(lǐng)甚短。襠連接成弧形。空足,足立面成三角形。上腹部飾云雷紋帶,其上下輔以聯(lián)珠紋。器壁較薄,紋飾纖細。

    聯(lián)襠鬲是區(qū)分周文化與商文化的重要考古學(xué)標志,直到西周以后才開始在中原地區(qū)流行。新干大洋洲出土了許多聯(lián)襠鬲,除這件銅鬲外,還有更多的聯(lián)襠陶鬲。從聯(lián)襠的形制可以看出,這件銅鬲有明顯的周文化因素,但新干聯(lián)襠鬲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周文化器物,西周聯(lián)襠鬲多無耳,聯(lián)襠處無明顯分界,多帶柱足、蹄足或扁足;而新干聯(lián)襠鬲口沿上有立耳,聯(lián)襠處有分界,袋足下為中空的錐形足,與西周聯(lián)襠鬲差別明顯;此外,此鬲頸部飾上下以連珠紋位界的云雷紋,也是早期商文化青銅器的裝飾特點。新干聯(lián)襠鬲綜合了商文化、先周文化以及吳城文化的元素,呈現(xiàn)出復(fù)雜的文化風(fēng)貌。

    2,典型的鬲(分襠)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蟠龍紋鬲(分襠)

     

    無耳,春秋晚期,山西考古研究所藏通高11、口徑14.4厘米。一九八八年山西太原金勝村出土。折沿,厚唇,微上翹。斂口,束頸,腹部微鼓,平底,瓦狀獸蹄足。肩部有三個龍形扉棱。上腹部有一周蟠龍紋帶,內(nèi)填以云紋和三角回紋。龍形扉棱內(nèi)填圓點紋。此鬲為趙卿墓所出,同墓出土此式鬲共六件。

     

    四,甗(yan,演)

         相當于現(xiàn)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殷 

     

    商中后期,無蓋 殷墟博物館藏。

     

    五,簠(fu, )

      盛食物用。古書里寫作“胡”或“瑚”。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

    1,斗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豐白簠(豐伯叔父 簠)

     

    周,長方形,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為屋頂形狀,三門峽虢國博物館藏。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河南三門峽上村嶺周代墓地出土了一件簠,即豐白簠。其中器與蓋形制、紋飾、盡寸相同,腹壁斜直,腹兩側(cè)有獸首耳,矩形圈足,四邊正中有缺。腹中部飾雙首曲體夔龍紋,沿下及圈足飾竊曲紋,蓋頂、器底飾連體蟠夔紋,中心獸目突起,通高21.6厘米,口徑25.8×31.4厘米,腹深7.4厘米。器、蓋對銘,共314字。

    2,盒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蟠蛇紋簠

     

    春秋晚期,通高20、長35.6厘米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一九八八年山西太原金勝村出土蓋、器基本相同,上下對合而成。蓋器的均作長方矩形,平口,直壁,下腹壁斜折,平底。在蓋器的兩短邊各設(shè)一對獸面鋪首環(huán)形耳,下承四個曲尺蹼形足。腹壁和蹼形足均飾C形蟠蛇紋。此簠為趙卿墓所出,同時出土此式簠共兩件。

     

    六,盨(xu, )  

    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 與簠區(qū)別主要在于腹部比較深,蓋顯得矮。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虢仲盨

     

    西周宣至(公元前827 -- 782年) 通高24.2厘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93年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器、蓋飾凸弦紋、帶狀竊曲紋,上下相合。蓋上立四犬形組。器斂口,附一對犬首環(huán)首。蓋器同銘,三行、十四行,記虢妃寶盨。墓主人虢國的國君。同出相同的器物共四件,每件的長度均遠47厘米以上,形制巨大,在同期出土物中頗為罕見。

     

    七,盂(yu 與)

    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1,商晚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寢小室盂

     

    通高41.3、口徑40.2厘米,重41.8公斤。山東海陽博物館收。

    寢盂于1994年在海陽盤石鎮(zhèn)嘴子前村出土,侈口斂腹,附耳圈足,有蓋,蓋鈕作四瓣花苞狀。蓋上、其頸和圈足均飾一周夔龍紋,腹飾蕉葉夔紋,均以云雷紋填底。 銘文字數(shù),內(nèi)底鑄銘文4字, 銘文釋文為□(寢)小室盂

    2,西周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西周伯盂

     

    西周,高39.5cm,寬53.3cm,重35.8kg,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盂圓腹,卷沿,有二附耳,圈足。頸部前后飾浮雕獸首,獸首兩側(cè)飾夔首鳥身的變形夔紋,也稱夔鳥紋。腹部飾寬葉紋,圈足上飾對角夔紋。盂內(nèi)底有銘文215字: 伯作寶尊盂,其萬年孫子子永寶用享。

     

    八,敦(dui,音對)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huán)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西瓜敦

     

    戰(zhàn)國,湖南開元博物館藏 :24CM :25CM 內(nèi)徑:21.5CM。蓋與器能合成球形,因有“西瓜敦”之稱。腹部有兩對對稱環(huán)形耳,腹下螭龍形足。蓋上三圓系,蓋面及腹部飾有格絞絲紋,交叉點飾圓環(huán)形虺紋圖案,花紋精巧,造型新穎。

     

    九,豆(dou 斗)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鑲嵌狩獵畫像豆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上半葉-476年)上海博物館藏。豆是一種盛食器。蓋、器扣合似球形,下承短柄圈足。器和蓋各飾狩獵畫像兩組,用紅銅鑲嵌,描繪巨獸中箭,各種禽獸飛躍奔走,而獵人處于獸群之中勇武行獵的情景。整個圖象結(jié)構(gòu)基本上改變了商周以來的模式,成為戰(zhàn)國畫像藝術(shù)發(fā)展的先驅(qū)。

     

    十,尊(zuen )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大,有圓的,也有方形的。

    1 圓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青銅棘刺紋尊

     

    西周,鎮(zhèn)江博物館藏。197612月,丹陽司徒公社發(fā)現(xiàn)一處青銅器窖藏,共出26件青銅器,其中有2件棘刺紋尊,一件高27.8厘米,一件高23.2厘米,皆為侈口、高圈足、扁鼓腹,頸、足飾密集的鋸齒紋、幾何紋,腹飾帶有纖細而密集的青銅墻鐵壁芒刺的棘刺紋,頸、腹、足間界以圈點紋。

    2,方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國家博物館收藏。屬于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xiàn)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村月山鋪轉(zhuǎn)耳侖的山腰上。

     

    十一,犧尊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金銀錯鑲嵌牛犧尊

     

    戰(zhàn)國,山東齊國歷史博物館,金銀錯鑲嵌戰(zhàn)國銅犧尊長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仿牛形,昂首豎耳,偶蹄,由頭顱、體、蓋分鑄而成。首體接合處,合縫痕被項圈巧妙遮掩,項圈寬1厘米,嵌16枚橢圓形銀珠(失10枚),突起如鈴。口角左右錯銀絲兩道,各嵌8枚銀質(zhì)星點,以示胡須,頭頂及雙目間至鼻梁上端鑲嵌綠松石,眼球里是墨精石,眼上眉毛是各嵌7枚長方形綠松石塊。牛背上有一蓋,蓋為一個扁嘴長頸禽,禽頸反折,嘴緊貼背上,巧成半環(huán)形蓋鈕。兩翅平展,羽翎均以綠松石鋪填。通體以粗細相間的金、銀絲嵌飾的幾何云紋。

     

    十二,卣(you )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為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青銅提梁卣

     

    西周,鎮(zhèn)江博物館收藏。卣帶梁通高34.5厘米,口徑17.7厘米13.5厘米19829月丹徒大港母子墩西周墓出土。器橫截面為橢圓形,有蓋,腹傾垂,圈足有直裙,蓋面斜直,蓋紐為一小立鳥,扁提梁,兩端有牛頭形獸首。器頸部及蓋頂面均飾以平行細繩紋相間的小圈點紋帶,圈足飾斜三角云紋,提梁飾兩行圈點紋。

     

    十三,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1,西周時期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珙從盉

     

    珙從盉商代。山東博物館收藏。 尺寸:通蓋高28.4、口徑11.3厘米 出土?xí)r間.地點:1930.益都蘇埠屯商墓出土 珙從盉 詳細描述調(diào)味器。子母口,深腹,圜底,前有管狀流,后有獸形鋬,下承三柱足。蓋紐作菌形。蓋側(cè)與鋬頂有用來栓系的半環(huán)紐相對應(yīng),器頸與蓋各飾一周獸面紋。銘文內(nèi)容 蓋與柄下對銘“作珙從彝”四字。

    2,戰(zhàn)國時期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螭梁盉

     

    戰(zhàn)國,故宮博物圓收藏。高24.2cm,寬24.2cm,重3.52kg

      短頸,廣肩,有提梁,肩部有流,圓體,鼓腹,腹底圓,下有三異獸形足。提梁整體作鏤空螭形,螭首扁平,尾下垂,有四爪,螭身弓起,呈橋狀,首、尾分別置于器口兩側(cè)肩部,這種鏤空螭梁在青銅器中是比較少見的。蓋頂正中有一猴形鈕,猴曲腿蹲坐,頸上套一環(huán),環(huán)上有鏈,猴單爪握鏈,鏈的另一端與梁上的環(huán)鈕相連。猴的神態(tài)自然生動。流作鳥首形,鳥首頂上伏臥一小虎。三足為站立的怪獸,人面鳥咀,額上有雙角,身側(cè)有兩翼,前爪左右各抓一蛇,形象古怪。盉通體滿飾花紋,蓋頂飾云紋,蓋邊飾蟠螭紋,肩及腹下飾勾連云紋,腹中部飾蟠螭紋,流飾羽紋。

        3,變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人面盉

     

    西周,美國費利爾美術(shù)館收藏,河南安陽市殷墟出土。大口寬腹圈圓足式,有蓋,為具有龍角的人面形,兩耳有孔,人面仰天朝上。器蓋與器身連起來看,如同一個仰臥的人頭,形態(tài)甚為奇異。器身顯得較矮,在兩旁近額處有兩只獸面狀貫耳,恰與人面雙耳巧妙相對;另一個流(出水管);器底圈足邊鏤三孔,一孔在流之下,其他兩孔分別在蓋耳和貫耳之下,可用系深以系繩提攜。在腹部和器蓋的兩角之間,主要飾有商代常見的龍紋,圈足上則鑄飾云雷紋。

     

    十四,方彝(yi 乙)

    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彝上還帶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

    1,標準件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方 

     

    西周,紐約私人博物館收藏

    2,連體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婦好長體有肩附耳式方彝

     

    西周,河南博物館收藏。彝本是青銅禮器的通稱,宋人始稱這類器物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長方形器身,帶蓋,直口,直腹,圈足。器蓋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頂形,圈足上往往每邊都有一個缺口。也有少數(shù)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狀。方彝的蓋與器身往往鑄有4條或8條凸起的扉棱,全器滿飾云雷紋地,上凸雕出獸面、動物等紋樣,給人以莊重華麗的感覺。商代晚期的方彝一般多是直壁,上口大于底部。在河南安陽婦好墓曾出土一件長體有肩附耳式的方彝,器身橫長兩倍。

     

    十五,罍(lei 雷)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cè)的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

    1,方罍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鴞鈕獸面紋方罍

     

    商後期 臺北故宮藏。

      帶蓋高27公分 器高20.5公分 口徑17.1×16.8公分 腹深17.3公分 足徑15.5×16公分圈足高2.9公分

      蓋徑15.2×15.5公分。頸、足上層皆飾弦紋,頸下層飾夔紋,足下層則飾小型獸面紋,腹上層飾蟬紋,下層則飾獸面紋,獸面紋張口裂牙,與四川一號祭祀坑罍近。紋飾的表現(xiàn)手法為羅越的第四種風(fēng)格。主體花紋獸首下顎呈尖角,肩上獸首下顎有兩個突起,獸首角下垂而上鉤,皆顯現(xiàn)帶有南方或西南方區(qū)域特性,與四川罍獸首近。 蓋與器紋飾滿裝,蓋紋飾部分為銹所掩,而不清楚。但X光片則清楚呈顯,其中間作夔紋圓形裝飾,并有四個分別面向四邊的獸面紋,并有夔紋作邊飾,未見有明顯的墊片。鳥為實心的,鳥爪則為平面的紋飾。范線系以立鳥中線為準,而分為四范的。蓋內(nèi)壁僅有立鳥部

    2,圓罍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戰(zhàn)國錯銀青銅罍

     

    戰(zhàn)國,廣東博物館收藏。

    22厘米,口徑14.9厘米,底徑14.8厘米,口平,沿寬厚、頸稍高、肩緩平,圓腹,平底,加圈足,蓋上有環(huán)鈕,肩上雙環(huán)耳,鋪首尾鳥頭形,蓋口沿、頸、肩、腹和圈足部份都有錯銀花紋,花紋由相勾連的飛鳥和云氣紋組成,輕快劉暢,變化多樣細線為錯銀,粗線填朱漆,出土?xí)r顏色紅艷。

     

    十六,壺

    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jīng)》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 壺與壘的區(qū)別主要是壺徑長。

    1,方壺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蓮鶴方壺

     

    春秋時期,河南博物院收藏。高126.5厘米

    2,圓壺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青銅錯金銀立鳥壺

     

    戰(zhàn)國,南京博物院藏。通高74、口徑19厘米1965年江蘇漣水三里墩西漢墓出土,此壺獨特之處是蓋上有蓋。蓋、底均飾立鳥,中部隆起的壺蓋邊緣,蹲踞三對展翅欲飛的雛鳥,口微開,似鳴叫。壺蓋中心有一圓孔,上加浮蓋,浮蓋上有五瓣梅花式鈕,鈕之頂端站一只雙翅舒張、引頸高鳴的鴻雁。壺底以三鳥作器足,鳥形象生動,鳥爪扣地,鳥身后傾,雙翅上揚。壺體表面飾錯金銀,間嵌綠松石。此壺為戰(zhàn)國晚期新出現(xiàn)的鏤刻、錯金銀、嵌玉鑲珠、鎏金銀等多種金屬工藝融為一器,華麗工整,美觀凝重,構(gòu)思之奇巧令人稱絕,充分顯示了我國青銅工藝水平的高超。

     3,提梁壺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春秋提梁壺

     

    十七,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祖柄青銅勺

     

    戰(zhàn)國:赤峰市寧城縣甸子鄉(xiāng)小黑石溝出土,原件藏內(nèi)蒙古博物館。

     

    十八,匜(yi,儀)

    深沿盤,開口成流。匜為盥洗器,《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

    1,有足與耳(鋬)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齊侯匜

     

    西周,上海博物館收藏。高24.7厘米48.1厘米 此器平蓋,龍首鋬,四獸形足。通體飾較密的橫條溝脊紋。腹內(nèi)底有銘文四行二十二字,記齊侯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為齊侯夫人。在青銅匜中,以此形制為最大、最重。

    2,無足或者無耳(戰(zhàn)國到漢)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楚王銀匜

     

    戰(zhàn)國,故宮博物院藏。建國前出土于安徽壽縣,銀盥器戰(zhàn)國高4.9厘米,口徑12.511.8厘米,重100

    早期西周到春秋一般是長形,后期戰(zhàn)國到漢為圓(方)形,有短腿或者無腿,耳演變成提梁或者無耳。

     

    十九,觚(gu,姑) 

    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直徑比尊細。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天 

     

    西周前期,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收藏。器通高26厘米,口徑15厘米,現(xiàn)藏于。敞口,束頸,厚方唇,腹部不顯,高圈足。頸飾仰葉紋,有鱗紋邊飾。腹飾對稱夔紋,圈足飾卷體鉤鼻獸紋。全器自頸至圈足有四道三棱形棱脊,上飾人形幾何紋。此觚紋飾奇麗,同類器形較為少見。

    觚是流行于商代至西周初的飲酒器。整個觚體分為三段,上部器口與細頸為容體,中間的腹部為實心,考古學(xué)上稱之為""腹,下面為圈足。這樣的造型設(shè)計符合力學(xué)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強了器物的穩(wěn)定性,顯得精巧別致而又不失沉穩(wěn)莊重。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飲;也有與斝成組合的。

     

    二十,斝(jia,甲)

    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鋬。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獸面渦紋斝

     

    西周,湖北省博物館藏。高15.1cm;流尾長16.7cm

    斝初見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西周時期。斝的侈口較同類的爵要寬。口沿有柱,一側(cè)置鋬,長足,有蓋和無蓋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形狀似爵而大,然無流無尾,僅在口緣上有兩柱。

     

    二十一,爵(jiu, )

    飲酒器。相當于后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兩柱,后有尾,旁有鋬(把手—)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婦好平底爵

     

    商,安陽殷虛博物館收藏。

    青銅爵是最早的青銅容器,青銅爵是古代飲酒器,兼可溫酒,商到春秋流行。青銅爵的一般形狀為前有流,后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雙柱。青銅爵形式獨特奇巧,是中國古酒具中的形象代表。

     

    二十二,角(jiao )

    與爵相比,無兩柱。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商后期,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21.4厘米,1990年河南省安陽市郭家莊一六O號墓出土.口有兩翼,作凹弧形分離,兩翼尾呈銳角;深腹,一側(cè)有鋬;卵形底,下有三棱形尖錐寶心足,足尖外撇。腹部飾饕餮紋、夔紋,兩翼下飾三角紋、夔紋、云雷紋作地。鋬內(nèi)有銘文“亞沚”。殷墓隨葬青銅器,一般以觚、爵相配,此墓無爵,代之以角,共出十件。

     

    二十三,觶(zhi,志)

    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shù)有蓋。 類似現(xiàn)在的小罐或者大杯。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庶 

     

      西周早期, 首都博物館收藏。高20徑厘米 11.5厘米,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此觶在銅觶中可謂形體較大者,蓋內(nèi)與器內(nèi)底鑄有相同銘文"乙丑,庶賜貝于公中,用作寶彝",意思是貴族""獲大貴族"公中"賜予貝幣,鑄觶為念。

     

    二十四,兕觥(sigong,四公)

    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下部形狀與大小類似匜,只是有蓋。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鳳鳥紋兕觥

     

    西周.南京博物院收藏。 21.221.81954年丹徒煙墩山出土。

     

    二十五,盤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

    1,圈足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青銅盤

     

    春秋,安徽博物館

    2,立足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龜魚紋方盤

     

    戰(zhàn)國早期,通故宮博物院收藏。高22.5厘米,長73.2厘米,寬45.2厘米。現(xiàn)藏于

    盤的通體內(nèi)外滿飾華麗的花紋和多種浮雕的動物。以四只蹲踞的臥虎為足。盤底浮雕排列有序的魚和龜,四側(cè)飾有十二只浮雕蛙,以蟠螭紋構(gòu)成水波流動的狀態(tài),畫面生動。盤外腹兩長邊各飾一對銜環(huán)鋪首,外腹四面鑄浮雕熊、鳥嘴帶翼怪獸吞食蜥蜴、獨角獸哺乳幼獸。

     

    二十六,碳爐

    類似盤,燒碳用,常有鏈,長方形為多。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青銅碳爐

     

    春秋,安徽博物館收藏。

     

    二十七,俎

    砧板,切肉用,宰割的工具。大多為木頭,青銅的很少見。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青銅俎

     

    春秋,安徽博物館收藏。

     

    二十八 缶(fou ,否

    (大)罐的意思,小的直徑有20厘米,大的直徑有一米多。

    1,小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蔡侯銅盥缶

     

    春秋 安徽博物館收藏。 通高36厘米、口徑21厘米

    1955年安徽省壽縣西門蔡侯墓出土。 蔡侯銅盥缶(guàn fǒu,音灌否),蓋頂作六柱環(huán)握。腹下內(nèi)收,底為假圈足。蓋和器均飾圓餅狀渦紋,蓋為6個,器為8個。器外壁嵌紅銅獸紋,紋飾精美。器、蓋同銘:“蔡侯申之盥缶”。出土?xí)r內(nèi)附有一小匜。原有雙鏈提梁,已殘。

    2,中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銅盥缶

     

    春秋,十堰市博物館藏。

    這尊盥缶腹部兩耳有環(huán),可以將缶提起置高,缶底生火加熱。這件盥缶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其缶身的紋飾立體感強,周身的小龍小蛇盤結(jié)而成的鏤空蟠螭紋清晰可見,有可能在鑄造的過程中用到了失蠟法。

    3,大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大銅尊缶

     

    戰(zhàn)國,湖北博物館收藏(另一在國家博物館)。酒器,用于祭祀,家宴等儀式活動,形體龐大,是目前所知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銅酒器。肩部有“曾候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

    大尊缶出土共2件,造型一樣,大小相近,花紋相同,兩件大尊缶分別高125126厘米,腹徑100102厘米,分別重292327.5公斤。此為兩周時期已出土的最大的兩件酒器,應(yīng)為儲酒器。器體采用兩次鑄接,內(nèi)壁上可見兩模合接處有凸起的箍帶。器表有縱范痕四條,每截為四塊范合鑄,兩次鑄的范痕不在一直線上。蓋鈕和腹鈕均為鑄接。這種分鑄法如同聯(lián)禁對壺一樣,技術(shù)水平相當高超,是大型器具采用分鑄法的精品。

     

    二十九,禁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戰(zhàn)國云紋銅禁

     

    春秋中期 河南博物院藏。

    宮廷盛酒器具。形制:通高28.8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 出土?xí)r間,1978年出土地點,河南淅川下寺(子庚墓)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起于西周初年,滅于戰(zhàn)國時代。之所以稱“禁”,蓋因周人總結(jié)夏、商兩代滅亡之因,均在嗜酒無度。在中國歷史上,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傳“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夏、商兩代末君,都因沉湎于酒而國家破亡。周鑒于此,發(fā)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其中規(guī)定:王公諸侯不準非禮飲酒,只有祭祀時方能飲酒;民眾聚飲,押解京城處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執(zhí)法者,同樣治以死罪,在這種情況下,王公諸侯雖在祭祀時可以飲酒,甚至違法飲酒,但承置酒器的案具卻烙下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的印痕——名曰“酒禁”。

     

    三十,鑒缶

    以冰酒、溫酒的器具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曾侯乙青銅鑒缶

     

    戰(zhàn)國,湖北博物館收藏。

    該鑒缶通高63.3厘米,重170公斤,由方鑒與方尊缶兩部分組成,外部為鑒,鑒內(nèi)置一尊缶。方鑒口沿外折,方唇、短頸、深腹,四獸形足,有鏤空方蓋。四角、四邊各有一龍耳。方尊缶直口、方唇、溜肩,下折內(nèi)收,圈足有蓋,并有與器口扣接的子母榫。鑒與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塊,使酒變涼或防止酒變質(zhì),冬天則貯存溫水,尊缶內(nèi)盛酒,這樣就可以喝到“冬暖夏涼”的酒。

    鑒和尊缶均飾以變形蟠螭紋、勾連紋和蕉葉紋等,并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

     

    下面介紹的是樂器中的打擊樂器。

    鐘口兩角稱為 “銑” shian3;銑間的鐘口稱為 “于”;于上面鐘下部位置稱為 “鼓”;鐘上部稱為“鉦”jeng2,;鐘頂叫做“舞”,用來掛鐘的扁環(huán)稱為“鈕”,柱狀的鐘柄稱為“甬”,鉦上的紋飾叫做“鐘帶”;凸起的乳釘就稱為“枚”;而在鐘的內(nèi)壁,有一些經(jīng)過打磨的條狀坑紋,稱為“音脊”。

     

    三十一,銅鈴

    體形較小,一般在5厘米直徑,器壁較薄,鈴體上窄下寬,橫斷面為合瓦形鈴體,一側(cè)有扉棱,舞面為平面,內(nèi)有鈴舌,搖動使鈴舌頂部打擊鈴壁內(nèi)側(cè)發(fā)出聲音,上設(shè)有橋形鈕。

    銅鈴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有舌青銅樂器,各式樣的鈴一直被使用至今。1981-1986年在洛陽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的挖掘中,先后有4只銅鈴出土。這些銅鈴出土?xí)r,鈴體皆被數(shù)層織物包裹,鈴舌為玉質(zhì),保存完好,有的尚被置于銅鈴腔內(nèi)。鈴、舌金玉相配,可見在當時為極其珍貴的物品。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銅  鈴(外觀)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銅  鈴(內(nèi))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銅  鈴(側(cè)面)

     

    三十二,鐃(鉦)

    作為中國最早的青銅樂器,夏二里頭銅鈴為商、周青銅樂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在中國青銅文化大發(fā)展的商代,青銅樂器大為增多,出現(xiàn)了鐃、鉦、鼓等不同的種類。其中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當屬商代銅鐃的出現(xiàn)。考古資料表明,“商鐃”的基本形制似鈴,但有圓柱形空甬與體腔相通,使用時鐃口朝上,將空甬植于木架之上,這時的銅鐃已是早期青銅鐘類樂器發(fā)展成熟時期的產(chǎn)物,其不僅確立了合瓦形的結(jié)構(gòu),出現(xiàn)了系列性的成組編鐃,同時也奠定了青銅樂鐘“一鐘二音”的基礎(chǔ),成為專用于音樂,有固定音高,能夠演奏六聲甚至完整七聲

    鐃與鐘的區(qū)別:甬下為鐃,甬上為鐘;甬中空為鐃,實心為鐘;無枚為鐃,有枚為鐘。

    鐃與鉦的區(qū)別:小為鐃,大為鉦;宮殿使用為鐃,戰(zhàn)爭使用為鉦;甬無突起環(huán)或者孔鐃,為有鉦。

     

    三十三,鐘(編鐘)

    1,甬鐘

    與鐃相比,甬制的變化。這些甬鐘的甬部均為上細下粗的帶有錐度的圓柱形,并且旋、斡具備,因而使其具有牢固的懸掛演奏的結(jié)構(gòu)。另一個特征是這些鐘體鉦部設(shè)置了“枚”,這些枚通常對稱排列,每面六組,每組3枚,正反兩面共36枚。由于枚的作用,使甬鐘的音響、音色比無枚的商鐃有了較大的改進。第三個特征是甬鐘在音樂、音響性能的“一種二音”的突出表現(xiàn)。洛陽出土的甬鐘大多為形制相同、大小相次、8件一組的編甬鐘,比之商編鐃,早期編甬鐘三件一套的組合已擴大了許多,并且非常明確地具備了第二基音。其中一個音在鼓的中心,另一個音在鼓側(cè)。

        2,鎛鐘

    鎛鐘特征是合瓦形,鎛口平齊,扁鈕,體大。早在殷商末期已有出現(xiàn),洛陽出土的洛陽解放路一組4件編鎛,陜縣后川2040號墓一組9件編鎛均屬戰(zhàn)國時期的鎛鐘。據(jù)測音資料看,解放路編鎛音質(zhì)較好,后川2040號墓編鎛除第九鐘無側(cè)鼓音外,其他均為雙音鐘。兩例編鎛鐘體皆為合瓦形,鎛口平齊,舞上有雙龍或雙蛇相對組成的扁鈕,鉦部有圓形短枚,整個形制近似于鈴。這個時期的鎛鐘已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與編鐘相類似的具有旋律性能的樂器,其原有的僅奏骨干低音的和聲性能也因鎛數(shù)的增加和音域的擴展而大大增強。

    3,鈕鐘

    鈕鐘特點是合瓦形,平舞,平腹,銑侈,于口微凹,舞上有一圓條形的長圓鈕,體小。與甬鐘相比最大的差別是改變了甬鐘側(cè)懸的甬。以鈕代甬,使鐘由側(cè)懸改為直懸,從而可以更加保持鐘的穩(wěn)定性,提高和改善演奏的音質(zhì)。

    4,編鐘

    甬鐘、鎛鐘 、鈕鐘都可以單獨組成編鐘,也可以相互組成編鐘,目前組合完整數(shù)量最全的是曾侯乙編鐘它數(shù)量巨大,完整無缺。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鐘架上。最上層319件為鈕鐘,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注音名。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鐘,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鐘共65枚。鐘上有錯金銘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關(guān)于音樂方面的。

     

     

    青銅器的分類及圖釋
    曾侯乙編鐘

     

    3層鐘架上。最上層319件為鈕鐘,形體較小,有方形鈕;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鐘,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致;中間那個是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鐘共65枚。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同桌上课脱裙子让我帮他自慰 |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人妻有码| 十八禁午夜福利免费网站| A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99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噜噜久久噜噜久久鬼88|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成本人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少妇私密推油呻吟在线播放|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亚洲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天天澡日日澡狠狠欧美老妇|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电影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做暖暖视频在线看片免费| 中文字幕结果国产精品| 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0|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州少妇无套内射激情视频| 福利一区二区1000|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人妻经典|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AA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