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消渴病” (糖尿病)中后期必然氣血兩虛,氣虛則運血無力,血虛則血行艱澀而成“久病多瘀”、 “久病人絡”。清名醫王清任說: “無氣即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這也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和慢性病變過程。 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會給人帶來多種危害,比如: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失明、下肢潰瘍等等。 以上病變的發生,均符合中醫:血瘀證”;在治療中當補攻并行;驅邪當重除濕、清熱、化蝕、解毒,尤其重視“補氣活血”,“逐瘀活血”,即可使補益藥物活潑暢榮和充分發揮,也符合“氣行則血行,血行則瘀自去”的治療理論。 目前,中醫常用活血化瘀的中藥來調治糖尿病。經藥理研究證實,此類藥物具有改善微循環,抑制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擴張血管、加強脂質代謝、減少脂質在血管壁沉著等藥理作用。 筆者有一則經驗處方,對于糖尿病的輔助治療效果甚佳,介紹如下。選用中藥葛根、丹參各10克,研為細末,每次5克,每日2次。若服西藥降糖藥可間隔半小時服用。若服中成藥降糖藥時可隨中藥一起服下。 中醫認為,葛根升胃氣生津、擴張血管、改善血行。丹參活血化瘀,通行血脈。二藥合用,化瘀生新助胃津之生化,升胃氣助瘀之行化,相輔相成,共奏活血化瘀生津之功,治陰虛血瘀體質的糖尿病患者十分適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