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這樣時間就有了遲早之分。因經度的不同而產生時刻之差,就是地方時差,因經度而不同的鐘表時刻就是地方時。地方時與經線度數關系很大,計算地方時往往用到下列規律: A.同經度地方時相等; B.東早西遲; C.經度相差15°的兩地,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的兩地,地方時相差4分鐘; D.南北極點是所有經線的交匯點,不能計算地方時; E.地方時的計算公式是: 某地地方時=已知時間±4分鐘*經度差/1° 公式中“±”的選用,依兩地相對的東西方向而言,若所求某地位于已知地方時一地的東方,選用“+”號;若所求某地位于已知地方時一地的西方,則選用“-”號;即東“十”西“—”。公式中的經度差計算,若兩地位于0°經線的同一側,兩地的經度數相減即為它們的經度差。如東經120°與東經90°的經度差為30°。若兩地位于0°經線的兩側,兩地的經度數相加即為它們的經度差。如東經30°與西經30°的經度差為60°?<蜓災?0°經線為界,經度差計算是“同(側)減異(側)加”。 可根據上述規律、公式計算:已知位于東經50°的A地為10點整,求位于東經105°30′的B地的地方時為幾點幾分?位于西經30°50′的C地的地方時為幾點幾分? 地方時因經度而不同,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人們創立了標準時制度,其中的一種標準時制度就是理論區時:按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嚀謇此擔蚍治?24個時區,以0°經線——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至東經7.5°,劃分為中時區或叫零時區;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東1區至東12區;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1區至西12區,東12區與西12區合為一個時區。每個時區跨15個經度,其中央經線的經度數為15°的整數倍 。如東八區的中央經線為東經120°,東10區的中央經線為東經150°,正好是15°的8倍、10倍。區時就是指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地方時。同一時區內區時相同。相鄰的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1小時。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早西遲,從中時區向東,每增加1時區,時間增加1小時;從中時區向西,每增加1時區,時間減少1小時。這樣,東12區比西12區的時間整整快24小時即日期相差1天,但鐘點相同,東西12時區的中央經線180°經線被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實際上,世界各國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在理論區時的基礎上采用一些特別的計時方法以統一本國的時間,如我國領土跨5個理論時區,全國卻采用東八區的區時,即“北京時間”。 區時的計算公式是:
(1)時區數的計算 某地時區數=某地經度÷15度(商可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數,四舍五入的整數商即為時區數。) (2)區時的計算 某地的區時=已知時間±時區差(“±”號的選用類似于地方時計算中的東“+”西“—”;時區差的計算,以中時區為界,同側減異側加)×1小時 可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已知A點(東經120°)的區時為12點,位于東經31°的B點、位于東經156°的C點、位于西經29°的D點的區時各是幾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