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玉川,1923年出生,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1943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首都國醫名師。2009年,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王玉川行醫、教學60余年,他主要有以下的養生心得:
其藏在心靜以養神
王玉川說,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來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養神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即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清靜養神原則的運用歸納起來,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靜為本,二是少思少慮,三是常樂觀,別生氣,無邪念妄想。
修節止欲順氣調神
王玉川說,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七情調攝,歸納起來可分為四法,節制法:就是調和、節制情感,防止七情過極;疏泄法:是把積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方式宣達、發泄,以盡快恢復心理平衡;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人的思想焦點或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或轉移到另外的事物上;情志制約法:用互相制約、互相克制的情志來轉移和干擾原來對機體有害的情志,以達到協調情志的目的。
立志健魄大德增壽
王玉川說,正確的精神調養,必須要有正確的人生觀。養生首先要立志,要樹立起生活的信念,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樂趣。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充滿信心,量力而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一環。
王玉川說,養生必須從整體出發,注意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要著眼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要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欲、調情志、動形體。從各個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統一。 (綜 合)來源: 2012-08-08 廣東<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