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肝系理論與臨床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位居腹腔,橫膈之下,右脅之內。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肝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為陰中之陽。故《素問‘靈蘭秘典論篇》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是人體重要的功能調節臟器,其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在肝與膽之間相互絡屬,故肝與膽相互為表里。 二、肝的病理變化 肝的病理表現,有虛實之別,而以實證為多見。因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由于情志所傷,致肝氣不得疏泄,郁而化火,火動則陽失潛藏,陽亢則風自內生,風火相煽,上升巔頂,或橫竄脈絡,以致血不歸藏,隨氣火并走于上,這就是肝風發生的病機。根據其病情輕重之不同,又可分為肝氣郁結、肝火上炎、肝陽妄動等實熱癥候。若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肝失濡養,則成肝陰不足、虛陽上擾的虛證。 三、理論闡要與臨床應用 (一)肝主疏泄 理論闡要疏,即疏通,泄即發散。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的作用。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臟主升、主動、主散的生理特點,其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血液運行的影響 人體血液的運行,有賴于氣機的調暢。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能使其他臟腑的氣機調暢,從而促進血液運行。若肝失疏泄,氣升太過,則血隨氣逆,可導致吐血、咯血等病癥;氣機郁結,則血行不暢,可以形成瘀血。 (2)對水液代謝的影響 人體水液是肺、脾、腎、三焦等臟腑的共同作用所完成的。而肝的疏泄功能,對于水液代謝過程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這是由于水液的代謝,也有賴于氣機的調暢,即“氣行則水行”之意。若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可以導致津液代謝失常,從而產生痰飲、水腫、水臌、梅核氣等病癥。 (3)對脾胃運化功能的影響 肝的疏泄,對脾胃的消化吸收起著促進作用。若肝疏泄功能異常,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現腹脹腹泄瀉,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癥狀,形成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之證,臨床上統稱為“木不疏土”。 (4)對膽的影響 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取決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排泄通暢,有助于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則可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就可出現脅下脹痛、口苦、納食不化,甚至黃疸等癥。 (5)對情志的影響 情志活動主要是心神的生理功能,但亦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主要依賴于氣血的正常運行,而氣血的正常運行與肝疏泄關系密切。肝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心情亦開朗。若肝疏泄功能減退,則肝氣郁結,出現郁郁寡歡,悲傷欲哭,胸脅、乳房、少腹脹痛不適等病理現象。若肝升泄太過,導致肝氣上逆或肝風內動,則可出現急躁易怒、頭痛、目赤、吐血、咯血,甚則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癥。 (6)對生殖機能的影響 生殖機能雖由腎所主,但又與肝的疏泄調節作用相關。其主要機理在于沖、任二脈與足厥陰肝經相通,在功能上隸屬于肝。肝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任脈通,沖脈盛,月經應時而下,孕育分娩順利,在男子則媾精排精活動正常。反之,肝失疏泄,就可導致沖任失調,氣血失和,在女子則出現經、帶、胎、產諸疾;在男子則出現陽痿、早泄或陽強、射精不能等病癥。 臨床應用:凡上述由肝失疏泄而導致的一切病癥,均可從肝講行論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