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廣西博物館藏金器 青銅器

     書樓尋蹤館 2012-08-27


    廣西博物館藏金器 青銅器

    • 1、名稱:腰鼓形金飾品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尺寸:長2厘米 時代:東漢來源:廣西貴港市新賣牛嶺八號墓出土

    腰鼓形,一頭大,一頭小,兩端均鑲嵌有乳狀突起,并飾一周連珠紋。此器為佩飾品,色澤金黃,保存完整。

    2、名稱:“大”銘金餅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尺寸:直徑6.3厘米 時代:西漢1971年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

    圓形,正面凹陷,內刻一“大”字,在“大”字下方又細刻“太史”二字。背面隆起、粗糙。此金餅為大形金餅,有銘文,對研究漢代幣制有重要意義。

    3、名稱:“阮”銘金餅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尺寸:直徑6.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1年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

    圓形,正面凹陷,內刻一“阮”字,在“阮”字上方又細刻“位”字。背面隆起、粗糙。重量為244.9克。

    黃金在西漢時期使用較多,不僅用于帝王給臣民的賞賜,還用于對外貿易貨幣支付。西漢法定黃金鑄幣形式主要有金餅、馬蹄金、麟趾金及金五銖等。金餅均作不規則圓餅狀,形體有大小之別,大形金餅重約250克,相當于當時的一斤,小形金餅輕小,其重約為大形金餅的十六分之一,即代表當時的一兩。此金餅為大形金餅。

    4、名稱:“一××川”金餅

    •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尺寸:直徑5.4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9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2號墓

    圓形,正面凹陷,內豎刻“一××川”符號。背面隆起、粗糙。重量為239克。

    金餅為漢代國家上幣,有大小形之分。此金餅為大形金餅,有刻劃符號,可能表示自身重量或者鑄造序號,對研究漢代鑄幣制度及經濟貿易有重要意義。

    5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鋪首銜環銅匜
    尺寸:通高19.5厘米,口徑42.2厘米,底徑25.3厘米,

    流長16厘米

    時代:西漢 來源:197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水器。器作瓢形,壁薄,形體較大。橢圓形口,微斂,有子口階,流作長槽狀,腹上部左、右、后三面均有鎏金的鋪首銜環,腹部下部收折成小平底。此匜來自中原地區,反映了這一時期南北文化的交流。

    銅匜最早出現于西周中晚期,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戰國時期,戰國以后,逐漸消失。銅匜在商周時期是一種禮器,與盤配合,在盥洗禮時使用。

    6、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銅跽坐俑 尺寸:高9~9.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2年出土于廣西西林縣普馱糧站

    男俑,戴冠,著長袍,跽坐。姿態各不相同:一俑左掌交舉于右肩前,右掌撫膝;一俑右掌高舉于耳際,左掌貼膝;一俑右掌心向上置于膝上,左掌貼膝;一俑雙手撫膝。此四俑與六博棋盤相伴出土,似和下棋有關。

    7

    • 名稱:獸面紋提梁銅卣 尺寸:通高40厘米,口徑17×12.8厘米,底徑19×15.5厘米 時代:商代 來源:1974年出土于廣西武鳴縣馬頭鄉全蘇免嶺

    盛酒器。卣身及蓋四面有棱背,提梁置于正背面脊上。蓋面、腹部飾以浮雕式的獸面紋,眉、目凸起。蓋面上兩獸面紋向左右,腹部兩獸面紋向前后,互不相望。蓋緣、頸、圈足均飾夔紋,蓋鈕飾六只蟬紋。提梁飾夔紋和蟬紋,兩端作牛頭形。蓋內有標志著做器奴隸主族徽的銘文。此為典型的中原器物,至于為何出現在甌駱地區,有專家猜測,其可能是通過賞賜、購買或交換而來,也有可能是戰利品。

    8、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銅六博棋盤 尺寸:通高9厘米,盤邊長29.2~30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2年出土于廣西西林縣普馱糧站

    棋盤面近正方形,邊沿下折,下附四只高足。盤面光平,有清晰的六博棋局紋。

            六博是戰國至漢代中原流行的一種娛樂活動,如今已經失傳。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稱為六博,以吃子為勝。其中的古玩法大博,是與象棋一樣要殺掉特定棋子為獲勝,是我國早期的一種兵種棋戲,被推論象棋類游戲可能從大博演變而來。此棋盤在地處云貴高原邊緣的地區出土,反映了中原文化向周邊地區的傳播與影響。

    9、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羽人劃船紋小銅鼓 尺寸:通高24.4厘米,面徑29.3厘米,足徑39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鼓面小于鼓胸,胸部膨大凸出,腰部收縮為圓柱形,足部擴張,大于腰,四只扁耳等距離地跨附于胸腰之間。鼓面飾十芒太陽紋、斜線紋和櫛紋;胸上部和腰下部飾櫛紋;胸下部飾兩組裸體羽人劃船紋;腰上部由豎行櫛紋帶分隔成六格,格內空白;耳下方飾網紋。

    該銅鼓屬石寨山型銅鼓。石寨山型銅鼓的特點是:鼓面大于鼓腰,胸部突出,足部較高;紋飾多為寫實性紋樣,鼓面主紋為旋飛鷺鳥,胸部主暈飾人物或劃船圖像,腰部常有豎直紋帶縱分成方格,內以牛或剽牛儀式及羽衣人跳舞圖像為裝飾。這類銅鼓分布中心在云南,北延至四川南部,東北到貴州畢節,東南到廣西貴港,南達印度尼西亞。流行時代始于戰國初期至東漢初期,前后延續五百多年。歷史上鑄造和使用此類銅鼓的民族有滇、勞浸、靡莫、夜郎、句町和駱越等。

    10、

    •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翔鷺紋銅鼓 尺寸:通高52厘米,面徑77.5厘米,足徑90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2年出土于廣西西林縣普馱糧站

    入土時胸腰已截開。鼓面中心太陽紋十六芒,芒間飾斜線三角紋;十三暈,第二、三、四暈飾勾連點紋帶,第五暈飾勾連云紋,第六暈素面,第七暈為主紋飾二十只翔鷺,第八至第十三暈飾勾連點紋、鋸齒紋和勾連圓圈紋。胸部飾羽人劃船紋六組,船形兩頭高翹,每船各有羽人九或十一人,多帶長羽冠,其中一人跨坐船頭,一人在船尾掌舵,一人高坐于靠背臺上,二人執“羽儀”舞于臺前,船間飾鸕鶿和魚紋。胸上部與腰下部飾點紋、鋸齒紋和勾連圓圈紋。腰部分為十二組,每組又分上、下兩層,上層飾鹿紋,其中二鹿的九組,三鹿的三組;下層飾羽人紋十二組,每組皆二人,戴長羽冠,著羽吊巾產,翩翩起舞。皆陰紋。屬石寨山型銅鼓。

    該墓是西漢時期一種葬式隆重的“二次葬”。以銅鼓作為葬具的“二次葬”墓,此為廣西地區首次發現。墓坑呈橢圓形,上蓋石板,用四面銅鼓套合作為葬具,類似內棺外槨。人骨用數以萬計的綠松石和料珠連綴成的“珠襦”裹殮。這種葬式與夜郎地區盛行的將墓主頭骨置于銅鼓內下葬的葬俗相似。墓內隨葬品有銅器、鐵器、玉石器等400余件。西林縣在漢初為句町屬地,漢武帝時設句町縣。墓主人可能是句町的統治者。該墓部分器物帶有明顯的滇文化色彩,同時出土的還有中原漢式器物,如六博棋盤和銅跽坐俑等,既反映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的創造才能,也體現了當時他們與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密切聯系。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11、名稱:翔鷺紋銅鼓 尺寸:高36.8厘米,面徑56.4厘米,足徑67.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鼓面中心為太陽紋,十二芒,芒外七暈圈,主暈為銜魚翔鷺紋,其余飾櫛紋、勾連雷紋和鋸齒紋。鼓身九暈圈,飾鋸齒紋、圓圈紋、羽人劃船紋和羽人舞蹈紋。鼓胸為六組羽人劃船紋,每船六人,其中三船的劃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體人,船頭下方有銜魚站立的鷺鷥或花身水鳥,水中有游魚。鼓腰飾八組羽人舞蹈紋,每組二至三人,頭戴羽飾,下身系展開的羽裙,兩臂外展,雙腿叉開作舞蹈狀。舞上空有銜魚的翔鷺。足部一側臥刻篆文“百廿斤”。銅鼓實測重30750克。

    銅鼓是一種平面曲腰、中空無底的敲擊體鳴樂器,流行于滇、黔、川、粵、桂、湘、瓊等省區,使用于民族生活的不同領域。銅鼓由面、胸、腰、足、耳五部分組成。鼓面圓而平,是敲擊發音的部分,下接鼓身,連接部分略外凸,形成球狀弧度為胸。腰部略細,內收如束腰。往下鼓身又擴大,呈喇叭口部分為足。鼓身兩側各有兩個半環形的耳。鼓面主體為太陽紋,周圍有許多層稱為“弦”的同心線條,弦數多少不等,弦與弦之間由寬窄不等的圖案組成,稱為暈圈。鼓身四周的表面,也有多數平行的暈圈,暈圈中鑄出的紋飾圖案絢麗多彩,有蟲魚、鳥獸、花卉、舟船和人物等。銅鼓制作工藝考究,用以銅為主要成分的銅、錫、鋁合金等鑄造而成。按不同形制和花紋,銅鼓可分為八個類型: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和西盟型。

    該鼓屬石寨山型銅鼓。銅鼓是西甌、駱越的重器,甌駱人不僅用作伴舞節樂,還曾把它作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征。銅鼓集冶煉、鑄造、繪畫、雕塑、音樂、舞蹈于一身,是南方古代民族特有的綜合藝術精品。銅鼓文化源遠流長,融政治、經濟、文化于一體,兩千余年綿延不絕。直到今天,我們仍可在許多民族村寨領略到它的奇異風采。

    12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孷”(lí) 銘銅鈁 尺寸:通高49.5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13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帶蓋,平唇,直口,方頸,鼓腹平底,方足。蓋為盝頂,頂上有四只相背而立的鳳鳥形立鈕。腹部有一對鋪首銜環。器表原涂黑漆,畫有圖案。頸部三角齒紋。足部刻“孷”字。孷是地名,在今陜西武縣境內。盛酒器。

    13、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廣西忠烈祠獸耳銅香爐 尺寸:高33厘米,口徑46.3厘米,底徑40厘米 時代:1944年7月7日
    • 銅質,微敞口、束頸、圓體鼓腹、雙獸耳、圈足外撇。

      腹部正面橫書“馨香百世”,直書上款“廣西省忠烈祠落成紀念”,下款“陸軍一級上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廣西綏靖主任李宗仁陸軍一級上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廣西綏靖副主任白崇禧敬獻”。腹部背面橫書“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七日”。足部橫書“廣州天平街”、直書“鉅成造”。銘文均為楷書。

      忠烈祠,為歷代褒揚忠義精神、建祠追祀為國殉難忠臣烈士之處,祠名“忠烈”。該銅香爐原置于桂林市象鼻山下的廣西忠烈祠內,1954年由桂林市政府撥交我館。

      李宗仁(1891-1969年),字德鄰。廣西臨桂人,漢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人,回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曾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部長。兩人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并稱“李白”。

      14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獸面紋提梁銅卣 尺寸:通高40厘米,口徑17×12.8厘米,底徑19×15.5厘米 時代:商代 來源:1974年出土于廣西武鳴縣馬頭鄉全蘇免嶺

      盛酒器。卣身及蓋四面有棱背,提梁置于正背面脊上。蓋面、腹部飾以浮雕式的獸面紋,眉、目凸起。蓋面上兩獸面紋向左右,腹部兩獸面紋向前后,互不相望。蓋緣、頸、圈足均飾夔紋,蓋鈕飾六只蟬紋。提梁飾夔紋和蟬紋,兩端作牛頭形。蓋內有標志著做器奴隸主族徽的銘文。此為典型的中原器物,至于為何出現在甌駱地區,有專家猜測,其可能是通過賞賜、購買或交換而來,也有可能是戰利品。

      15、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銅鋪首銜環 尺寸:高24厘米,環直徑14.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1年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

      鋪首略呈方形,正中飾大眼、寬鼻、彎眉上翹的獸面紋;面額處飾凸起人面紋;鼻中有一穿孔,銜活環;背面鑄有長條楔形扁釘。

      鋪首銜環是中國古代一些器物上的附件,主要用于裝飾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瓷器、畫像石、墓門、墓葬棺槨以及建筑的大門等。其產生于商晚期,漢代開始普遍使用。

      16、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龍首三眼長方形銅灶
      尺寸:灶,縱72厘米,橫上23厘米、下27厘米,高18厘米

      釜(1/3),口徑17.8厘米,高12厘米

      釜(2/3),口徑15.8厘米,高13厘米

      甑(3/3),口徑15.3厘米,高11.4厘米

      時代:西漢 來源:1971年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
    • 灶為長方形,后端有龍首形煙突,中空。灶面有三火眼,置兩釜一甑。前后火眼內置釜,大小相同。釜作圓鼓腹,口沿外折,圜底,肩飾凸弦紋一道,有雙環耳。中火眼內置甑,甑口沿內斂,有兩鈕,腹上部有凸沿,腹內有圓鼻,作長方形孔,腹壁內收,平底。冥器。

      17、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龍鳳象猴紋銅鏡 尺寸:直徑11 厘米,緣厚0.4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5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震塘鄉11號墓

      圓形、橋鈕、十二孫紋鈕座。鈕座外一周高凸寬圈,圈外兩周短斜線紋帶之間的主紋為線條式的龍、鳳、象、猴、野豬、小鳥等禽獸環列。動物的種類多,線條粗放,構圖簡練,形態憨拙。其中大象、猴子是漢鏡中較少見到的。素寬平緣。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鳥獸紋銅鏡是漢代銅鏡流行種類之一,此鏡保存完整,紋飾清晰,具有重要價值。

      18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黃龍元年”重列式神獸紋銅鏡 尺寸:直徑10.9厘米,緣厚0.4厘米 時代:三國吳來源:196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高中水利工地

      圓形,扁圓鈕、圓鈕座。座外一周三十個外向連弧紋,近緣處一雙弦凸圈分內外兩區。內區主紋自上而下分為五段,階段線明確。第一段為神人,兩側有朱雀和龍;第二段四個神人;第三段鈕兩側為東王公和西王母;二、三段兩側有青龍和白虎;第四段一神四獸;第五段一神,左右兩側為朱雀玄武。外區銘文由右旋的三十七個篆書反體字組成:“黃龍元年太歲在丁酉七月壬子(朔)十三日甲子(師)陳(世)口(造)作三(涷)明鏡其有(服)者令人富貴”。緣上飾交錯連續的小矩形幾何紋。

      三國時期銅鏡的形制主要沿襲漢代銅鏡的樣式,略為變化的是一般為圓形、半球形大圓鈕,鈕頂上略顯扁平;鏡體偏小,邊緣多斜形。主題紋飾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相組合,表現手法多采用浮雕式。三國時期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此銅鏡有“黃龍元年”(公元229年)紀年,時代確切。日本曾出土此類銅鏡,對研究此時期的宗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

      19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四瑞獸葡萄紋銅方鏡 尺寸:邊長11.3厘米,緣厚1.3厘米 時代:唐來源:1973年出土于廣西藤縣城關三合村
    • 方形、伏獸鈕。鈕外一凸起的齒形高方格將鏡背分為內外區。內區高浮雕四瑞獸作重列式四角形配置。若以獸鈕的頭部作為上方的話,鈕上兩獸的頭部同向左前方,鈕下兩獸同向右前方。獸間布以葡萄串及枝蔓。方格外四角與四只覆羽外向的禽鳥相對,將外區分成四區,每區有八串葡萄枝蔓花葉和兩禽。其中一區內為頭向右前方、前后相隨的兩鴛鴦與另一區同向相隨的二鳥相對;另外相對的兩區為各一對頭向鏡緣展翅飛翔的鳥。窄高緣。

      在古代,銅鏡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隋唐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唐代初期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為主,瑞獸葡萄紋鏡是唐代最著名的銅鏡之一,它揭開了唐代銅鏡主題紋飾的序幕。唐代銅鏡的成就,除了創造出菱花、葵花、亞字形等新的鏡形,紋飾的構圖和總體布局還擺脫了唐以前多圈布置和內區主紋、外區銘文結構,紋飾不分區,環繞對稱布置,構圖靈活,主題突出,空間疏密有序,紋飾流暢華麗,給人清新明朗、活潑自由感。

      20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鎏金嵌寶石雀鈕銅飾件 尺寸:高7.7 厘米,足徑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廣西合浦縣望牛嶺出土

      此金屬飾件材質為銅,圓座,下有兩足鉚,鉚有穿孔,座上四周飾一圈凸起物,中立一只孔雀。孔雀兩翅并攏于身,尾羽及冠豎立,昂首睜目張嘴,嘴含一珠,孔雀身及羽上鑲有黃、綠色寶石,鎏金。

      21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人面紋羊角鈕銅鐘 尺寸:通高19厘米,縱徑8.1厘米,橫徑4厘米,底寬14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 鐘呈半截橄欖形,上小下大,頂有羊角形扳鈕,上端開長方形孔。鼓部正面鑄有浮雕式的人面紋:人面呈桃子形,臉龐輪廓及眼、鼻、口突起,清晰顯現;頭頂一對倒八字形外撇的彎角,形若羊角;人面的兩眼平視、雙唇閉合,神態威嚴肅穆。合模鑄成。

      羊角鈕鐘流行于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是一種極富地方特色的青銅打擊樂器。已知最早的羊角鈕鐘出土于云南楚雄萬家壩的春秋晚期墓,但以嶺南發現最多,如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湖南等省區及越南北部。在廣西,除貴縣外,浦北、西林、容縣也有出土,形制大致相同。

      與銅鼓一樣,羊角鈕鐘作為古越人使用的重要的打擊樂器,其在戰國至漢代甌駱文化遺跡——左江崖壁畫中有描繪:在首領的帶領下,伴隨著敲擊羊角鈕鐘、銅鼓等發出的節奏和音律,祭祀人群翩翩起舞。

      經測音,此人面紋羊角鈕銅鐘正鼓音為#C5-27、側鼓音為E5-4。音高、律制與同墓共出的“布”字銘鈕銅鐘、銅鑼、銅鼓完全相同,可與這些樂器合奏本地特有的音樂旋律,廣泛應用于各種祭祀等活動。

      除了實用功能外,羊角鈕鐘還被賦予了作為權力和財富象征的社會功能。

      馬承源先生主編的《中國青銅器》指出,“人面紋是一種半人半獸的怪神,有的僅有面部,有得還有獸的身軀,面部雖為人形,但還包含獸類的特點,如頭上長角,口中有獠牙”。裝飾人面紋的器物,多是專用于祭祀活動的青銅禮器或巫術祭祀中的用品。裝飾人面紋的羊角鈕鐘,被賦予了“天神”的威嚴和法力,占有它的人變為可以與天上神仙溝通、傳遞各種世俗愿望的“人神”。“通天達地”、“人神合一”,也是統治者用來顯耀其權力和財富、神化自身以鞏固其統治地位的工具。

      羊是古越人所尊崇的圖騰神之一。羊角鈕鐘上的人面頭頂飾有一對外撇的羊角,應是古越人對羊圖騰崇拜的體現。

      22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羽紋銅鳳燈 尺寸:通高33厘米,長42厘米,寬1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1年出土于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

      燈作鳳鳥形,顧首回望,雙足分立,尾羽下垂及地。足與尾形成鼎立之勢以支撐燈身。頭、冠、頸、翅、尾、足各部位輪廓清晰,比例勻稱。通體細刻羽毛,精致美觀。鳳鳥背部有一圓孔,用以放置長柄燈盞。鳳鳥口內銜喇叭形燈罩,垂直對準燈盞蠟錐柱上方。鳳鳥頸部由兩段套管銜接,可以自由轉動和拆卸,便于調節燈光和沖洗體內煙塵。燈罩與頸部及腹腔相通,腹腔中空,可以貯水。當燈盞中的蠟燭點燃時,煙灰經燈罩納入頸管,再由頸管導入腹腔,最后溶入水中。

      此羽紋銅鳳燈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造型獨特。該燈鳳鳥造型,靈巧優美、活潑可愛,寓意吉祥,富于濃郁的生活氣息。

      二是工藝先進。該燈的鑄造采用了漢代分鑄法;紋飾采用西漢時期流行于我國南方,特別是嶺南地區的一種新興鏨刻花紋工藝。

      三是構思巧妙。在油燈上加裝導煙管,將環保思想應用于燈具的設計制作中,是漢代首創,在世界燈具史上也處于領先地位。類似功能的漢代燈具不斷被考古發掘,如河北出土的長信宮燈、山西出土的彩繪雁魚銅燈等,說明利用清水凈化煙塵的科學思想在西漢時期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23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人面弓形格云雷紋銅短劍 尺寸:通長23.6厘米,刃寬4.2厘米 時代:戰國來源:捐贈

      兵器。無劍首。扁狀莖,中部束收,近格處加寬。劍格兩端微上翹。劍身起脊,最寬處在中部,平緩向前收束,前端聚收成鋒。近格處飾人面紋。

      24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 名稱:三足銅案 尺寸:高11厘米,面徑60.5厘米 時代西漢來源:1976年出土于廣西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
    • 此器系用銅鼓改制而成,鼓胸部以下被截除,面焊三蹄足。直口,淺腹,直壁,平底,腹側有四只鋪首,腹外壁飾蟠虺紋。鼓面中心為太陽紋,共十二芒,芒間有套疊人字紋和圓圈紋,主暈為四只翔鷺,另有櫛紋及勾連雷紋。

      25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蟠虺紋銅鼎 尺寸:通高55.5厘米,口徑58厘米,足高20厘米 時代:春秋來源:1971年出土于廣西恭城縣加會鄉秧家村

      炊器,也是商周時代重要的禮器之一。圓口,附耳,深腹,圜底,馬蹄形足。耳內外、口下及腹部各飾一周蟠虺紋,腹部間以二周繩索紋,腹下部飾一周三角紋,膝飾饕餮紋。整器渾厚凝重,紋飾纖細,是典型的“楚式鼎”。

      26

      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告”銘提梁銅鼎 尺寸:高14.5厘米,口徑17.2厘米,足高7.2 時代:春秋來源:廣西恭城縣加會鄉秧家村出土

      炊器。半環耳,有提梁,淺腹,圜底,三足細長外撇。器內底鑄一“告”字。此鼎器形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器身卻有漢字銘文,由此可見,先秦時期漢字已傳入嶺南。

      27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獸面紋銅甬鐘 尺寸:通高45厘米,甬長13厘米,銑間22.5厘米,舞17.5×14.5厘米 時代:春秋來源:1971年出土于廣西恭城縣加會秧家村

      打擊樂器。銅鐘分為甬鐘和鈕鐘,斜掛的是“甬鐘”,直懸的為“鈕鐘”。此鐘直圓甬式,甬上有旋,鉦側有凸枚六組,每組各三枚,枚長有景。篆飾斜角云紋,鉦飾三角紋,隧飾竊曲紋,背面有凸枚共十八枚,每組三枚共六組,但無紋飾。此類甬鐘為兩周時期常見器物。廣西地區的青銅文化是在中原文化影響下出現的,自出現之初即伴隨著中原青銅器的輸入。因此,中原青銅器在甌駱青銅文化中占有相當比重。

      28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獸耳變形蟬紋銅罍 尺寸:通高54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28.2厘米 時代:春秋來源:1974年出土于廣西荔浦縣馬嶺鎮錳礦場

      此罍呈亞字形,圓體,喇叭形口,斜肩斜腹,下附雙層高圈足。肩部焊接一對相背向的獸耳。耳飾云雷紋,頸下部飾圈點紋和弦紋,肩部以耳分界,每邊飾兩組對稱的饕餮紋。過耳處飾一周重環紋,重環紋上下各飾一道突出的繩紋,腹部飾三角形變形蟬紋,圈足上部飾環帶紋,下部飾云雷紋。

      罍,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造型有圓形、方形兩種。罍的器身一般都滿飾花紋,常見紋飾有饕餮紋、龍紋與蕉葉紋等。繁縟的花紋配以厚重的胎體,顯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29廣西博物館金銅器

      名稱:垂珠金耳墜 尺寸:長4.2厘米 時代:清代來源:1975年出土于廣西天等縣龍茗鄉百啄小學趙昆墓

      耳墜造型精美,由掛環和垂珠兩部分組成。垂珠呈橄欖形,保存完整。
    •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国产成人综合95精品视频|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手机版| 欧美成人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 97人妻中文字幕总站|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小说|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好看电影| 欧美孕妇变态孕交粗暴| 好深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 国产边摸边吃奶边叫做激情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疯狂做受XXXX高潮国产|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影视|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日韩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色窝窝免费播放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 日韩免费无砖专区2020狼| 2020中文字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亚洲AV旡码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幕无线码一区中文| 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6080| 成人久久免费网站|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亚州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内高清|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