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毓秀,綠水鐘靈。走進白山市,就走進了長白山。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邊境線長458.1公里,轄渾江區、江源區、臨江市、撫松縣、靖宇縣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6個縣(市、區),幅員面積17485平方公里,人口130萬。白山地處長白山森林生態系統核心區,自然概況可歸結為“四個三分之二”: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三分之二的面積在白山境內;長白山天池發源的三條江(圖們江、鴨綠江、松花江),有兩條(鴨綠江、松花江)流經白山;國內登天池的三條主要線路,有兩條(西坡、南坡)在白山境內;長白山周圍三個縣(安圖、撫松、長白),有兩個(撫松、長白)屬白山市管轄。因此,白山市有長白山第一市之稱。白山先后被國家列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循環經濟試點市、可持續發展綜合實驗區和主體功能規劃區。
白山市自然資源豐饒富足,山水風光旖旎多姿,人文景觀獨具魅力,承長白山之雄渾,傳鴨綠江、松花江之靈性,屹立于中朝邊境,歷經滄海桑田,而今生機勃發。
生態大市 蘊藏巨大開發潛力
白山市因山而名。白山市坐落在中華十大名山之一——長白山的懷抱中,它依山而建、因山而名、順山而興,與長白山融為一體。這里是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重點保護區、國家5A級風景區。這里有“吉林八景”之首的長白山飛瀑、神奇壯觀的雪山天池、鬼斧神工的錦江峽谷、蒼莽浩瀚的林海雪原,是國際公認的地球同一緯度帶原始狀態保存最好、生物物種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種基因庫。以長白山為龍頭,環長白山、沿鴨綠江和松花江的生態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構建出了“春觀山花、夏覽碧水、秋賞紅葉、冬游冰雪”和“環山、沿江、跨國”的旅游格局,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邊境跨國、溫泉康體、冰雪健身、美食購物、紅色旅游、工農業科普旅游八大系列旅游產品已自成體系,形成了以唐朝渤海國靈光塔為代表的古跡游、以抗聯遺址為代表的紅色游、以長白山自然風光為代表的生態游,以中朝邊境、望天鵝風景區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游。2012年7月28日,投資達230億元的長白山國際度假區盛裝啟航,長白山國際會議中心將作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發展論壇”的永久會址。長白山旅游必將開啟長白山旅游由觀光型向休閑型邁進的新里程,必將締造國際頂級休閑旅游度假的新品牌,必將樹立國內生態旅游發展的新標桿!
白山市因林而秀。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3.2%,有“長白林海”之稱。活立木蓄積量1.87億立方米,占吉林省的21%,人均林木蓄積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倍,是東北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和最大的野生動物園、天然藥材庫,是我國最大的人參產區,素有“立體資源寶庫”之美譽。白山是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的故鄉。白山境內有野生動物350多種,野生植物2300多種,其中人參、靈芝、高山紅景天等藥用植物900多種,是全國中草藥三大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北藥的集中產地。特別是人參產量分別占吉林省的68%和全國的50%,出口量占全國的80%,被列入WTO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范圍。先后被國家命名為全國首家全幅員森林旅游城、綠色食品城、特產名城,是“中國人參之鄉”、“中國西洋
參之鄉”、“中國林蛙之鄉”、“中國黑木耳之鄉”、“中國高
山紅景天之鄉”、“中國北五味子之鄉”。目前,實木復合
地板加工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全國最大的實木復合
地板出口基地。
白山因水而美。境內有鴨綠江、松花江、渾江三大
水系,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較大河流就有55
條,全市水資源總量為8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是全國
人均水平的2.7倍,水能理論蘊藏量280萬千瓦,可開發
利用量220萬千瓦,約占全省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的
38.3%。有“神水”之稱的長白山溫泉星羅棋布,是關外
溫泉養生旅游的最佳去處。白山市有世界最好的天然
礦泉水,是世界三大礦泉水富集地之一,被國際飲水組
織命名為“中國·白山國際礦泉城”。區域內查明的天然
礦泉水水源地130處,日允許開采量26萬立方米。天
然礦泉水水源地植被繁茂、無污染,以泉的形式自然涌
出,清澈透明、口感獨特。白山優質的礦泉水資源還蘊
藏著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按現行礦泉水產品的市場價
格理論上推算,長白山天然礦泉水資源具有每年近千億
元的潛在價值。
白山因礦而興。現已發現礦產100種,探明儲量的
有36種,占吉林省儲量30%以上的礦種有12種,其中
硅藻土、煉鎂用白云巖、鐵礦石儲量分別居亞洲、中國和
吉林省首位,大橫路鈷礦是全國唯一的獨立鈷礦床,被
專家稱為煤、鐵、鈷、鎂、硅藻土“五礦之都”。
白山因文而盛。這里是滿清王朝的“龍興之地”,肅慎、女真等眾多少數民族先后在此
留下過足跡。長白山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邊疆文化和現代文化交相輝映,筑就了深
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魅力,是“中國松花石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松花硯
之都”和“中國松花石文化產業基地”。
產業強市 資源開發成果凸顯
白山優勢在資源,所長在特色,出路在開放。作為人口小市、資源大市,白山最具建設產業強市的基礎和條件。
近年來,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堅持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打資源牌、走特色路,實施“三動”戰略,推進“三化”統籌,壯大能源、礦產冶金、旅游三大支柱產業,發展礦泉水、人參、醫藥、林產品加工、特色農產品五大特色產業,培育新材料、現代物流兩大新興產業,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打造吉林東部新的經濟增長極,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過去5年,白山經濟實現持續高增長,地區生產總值躍升2.8倍,5年再造了兩個“白山”;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各項人均指標全省領先,綜合增長競爭力在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中位列第三,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依托特色資源稟賦、現有產業基礎和未來發展態勢,白山先后被國家確定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資源性經濟轉型試點市、循環經濟試點市和主體功能規劃區。
堅持項目是信心、投資是保障、創新是源泉,圍繞構建“三五二”產業格局,按照鏈條向兩端延伸、產品向系列轉變、技術向高端發展、產業向規模推進要求,白山著力培育技術先進、關聯度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做強生態旅游、礦泉水、人參等產業,強化上下游配套,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產業競爭力。
突出長白山國際度假區的龍頭作用,提升旅游配套建設及服務水平,建設長白山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預計到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數、旅游總收入將分別突破1000萬人次、150億元,白山成為國際生態旅游城。
堅持“打水牌、興水業、吃水飯、建水都”,深化和推進同萬達、泛海、一方、聯想以及農夫山泉、康師傅、娃哈哈等戰略合作,打造千萬噸礦泉水產業基地。預計到2016年,全市
天然礦泉水及飲品產能將達到1500萬噸,中高端水產值占50%以上,白山成為國際礦泉城。
推進長白山人參產業振興,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規范生產及流通秩序,開發人參藥品、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系列產品,打響“長白山人參”品牌。預計到2016年,全市人參、西洋參產量將分別穩定在10000噸、2000噸,精深加工轉化率達到70%,白山成為長白山人參之都。
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再造提升能源、礦產冶金、林產品加工等產業,變粗放開發為集約利用,變初級產品輸出為精深產品加工。預計到2016年,全市煤炭產量將穩定在1500萬噸,就地轉化率60%以上,電力裝機達到366萬千瓦以上。
隨著十大產業的發展壯大,力爭到2016年,“三五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80%以上,吸納就業占全社會就業比重將達到80%以上,確立區域經濟中的支撐地位,“綠色經濟”成為白山振興的顯著特征。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53:40,服務業跨越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白山,這座充滿魅力和商機的城市,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眼界開闊、實力強大的創業者投資興業。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等17個國家與這座城市建立了經濟合作關系;萬達、泛海、一方、億利、聯想、用友等近百家國內知名企業進駐白山投資創業,廣袤的土地涌動著投資潮和開發潮。
如今,白山正向著建設吉林省“較發達城市”奮斗目標,開啟科學發展、加速崛起的新征程。一個全省“綜合實力靠前、人均指標領先、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文明”為基本特征的新興現代化城市——白山,正和著時代的主旋律,鏗鏘而來!
投資沃土 活力白山充滿希望
白山地理位置獨特,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區位優勢明顯。地處中朝邊境,位于圖們江和鴨綠江兩大出海口、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兩大經濟帶之間的重要連接點上,域內有兩個貿易口岸、六個過貨通道,是我國對朝開放的前沿地區和鴨綠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潛力巨大。
政策條件優越。白山是國家綜合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主體功能規劃區,在項目審批、資金扶持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政策優惠。在項目建設上,國家安排國債資金和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扶持充分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接續產業項目;在礦產資源勘探上,優先支持礦產開發,允許勘探費計入礦產品成本;在發展循環經濟項目上,給予企業投資補貼和政策支持;在金融服務方面,設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專項貸款,重點支持資源型企業發展;在城市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上,中央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
這是一片充滿誘惑和希望的土地,愿每一個走進這方土地的投資者都成為新時期的放山人。相信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您一定能采掘到財富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