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崛起新白山(暫名) 中國起步時,你是歷史走廊;中國輝煌時,你是半個大唐;中國蒙難時,你是冰雪戰場。完成了這一切,突然發現,你還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態天堂。 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用詩一樣的語言,把素有長白山下第一市之稱的白山市,再一次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山巒是隆起的骨骼,江河是奔流的血脈,綠色是鮮活的色彩。在白山174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市委、市政府全面實施“生態立市、產業強市、特色興市”發展戰略,凝聚起130萬人民的強大合力,以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為動力,加快建設魅力白山、綠色白山、幸福白山、活力白山、實力白山,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 (魅力白山) 白山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滿族先民曾在此三度立國、兩創盛世,這里是雄振大荒的“肅慎之國”,這里是滿清王朝的龍興之地,這里是史稱“單單大嶺”的雪域明珠。 歷史人文薈萃,山光水色競輝。走進白山市,風鈴作響之中可以領略渤海國時期靈光古塔的綺韻風姿,榛棘林莽中可以感受戰國古墓的神奇神秘,皚皚冰雪間可以飽覽木屋村落、雪村松嶺的古樸典雅,高山峻嶺下可以尋訪東北抗聯的英雄壯舉和聆聽“四保臨江”的嘹亮戰歌……著名的長白山文化、闖關東文化和抗聯精神、“四保臨江”精神在這里薪火相傳,生態文化、特產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在這里交融迸發,成為白山建設發展的硬支撐和軟實力。 白山是國內五大淡水風光旅游區、全國首家全幅員森林旅游區,是聞名中外的度假勝地、冰雪天堂。厚重的文化元素在這里匯聚,使白山形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康體養生、冰雪娛樂、科考探險、邊境跨國、民俗風情、紅色旅游為一體,以“環山、沿江、跨國”為特色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背靠大山,面朝綠水,白山這個最早看到太陽的城市,向世界敞開了胸懷。 (綠色白山)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綠水青山是白山的天然底色,藍天白云是白山的純凈表情,長白林海、人參之鄉、立體資源寶庫,是白山的生動寫照。 83.2%的森林覆蓋率,渾江、松花江、鴨綠江三大水系,100多種礦產資源、1500多種珍貴野生動植物品種,使白山富甲天下、物阜民豐。同時也使這里成為地球同一緯度帶保護最好、生物物種最多、空氣最清新的自然生態帶,被列入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 白山市秉承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改造提升“煤、林、鐵”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礦產新材料、礦泉水、醫藥健康、旅游和現代服務業”等五大新興產業。2016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貢獻值首次超越了傳統產業,白山產業結構發生蝶變,展現美好的發展前景。 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親商、愛商、富商環境,吸引萬達、魯能、廣澤、吉視傳媒、泛華、中展創投、山東水務等一批戰略投資者前來投資興業,推動白山經濟實現跨越式、爆發式增長。 (幸福白山) 笑聲在大山里回蕩,溫暖在群眾心里升騰。 白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傾力打造幸福白山,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市政府堅持把新增財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每年都公開向社會征集群眾最需要解決的20件民生實事。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做出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 從群眾最關心、最需要、最困難的地方做起。幾年來,全市上下廣泛籌集資金,重點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道路、飲水、城市環境等問題,取得了豐碩成果。 遍布城鄉的居民棚戶區、采煤沉陷區、林業棚戶區、農村泥草房,已被一片片高樓大廈和美麗鄉村所取代,企業和地方20萬戶居民喜遷新居; 凸凹不平的城市道路、農村公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大道通衢,為年輕的城市增添了靚麗的風景; 總投資近4億元、日供水能力達到8萬噸的西北岔新水源工程,為市區幾十萬群眾送來了甘甜爽口的礦泉水; 城市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相繼展開,保護母親河、修復生態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生活質量,美麗的山城越發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住上明亮的取暖樓、喝著清澈的礦泉水、走在寬廣的大街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白山市民充滿了自豪感,“幸福像花開放”的歌聲在大街小巷里回蕩…… (活力白山) 白山,一座浸潤在原生態文化中的魅力邊城,一座蓄勢在鴨綠江開發開放經濟帶上的希望之都,以其秀美的風光、豐富的資源、巨大的潛力,吸引著各方面人士到此旅游觀光、度假避暑、投資置業。 炎炎夏日,彩旗飛舞。“百所高校進白山”活動如火如荼,上千名莘莘學子光彩照人。他們走進城市鄉村,考察民風民俗、觸摸神山圣水,對接綠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一時間白山市在大學校園里、在互聯網上、在朋友圈中成為點擊率最高的城市,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地方。 為綠色產業崛起插上騰飛的翅膀,為大山里的企業家請來第一流的專家學者。市委、市政府與國內一批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一批科研最新成果下沉到生產一線,8個院士專家工作站釋放出強大的輻射力、影響力、創新力。 從此,城市不再偏遠,信息不再閉塞,白山走在春風里,行在大道上。 與山里人一樣厚重和熱情的是寬廣的胸襟和開放的勇氣。近年來,白山市大力實施向東向南開放戰略,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長吉圖”、“白通丹”等對外開放的大格局。曾長期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已被打破,兩條最美高速舞起了絢麗的長虹,全國首家森林旅游機場連接世界各地,“五高速、兩高鐵、三機場”的大交通格局,讓白山成為北京的后花園,旅游的目的地,開放的大前沿。 (實力白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白山不只在《山海經》的娓娓描述中,不只在“鵲銜朱果、叩拜天鵝”的美妙傳說中。借助文化的浸潤滋養,憑借資源的獨特優勢,在2015年全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中,白山市主要經濟指標位居上游,成為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 白山市第七次黨代會描繪了加快建設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先行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藍圖,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凝聚力量,白山大地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熱潮。 搶占礦產新材料產業的制高點,打響長白山礦泉水的大品牌,提升醫藥健康產業的知名度,打造長白山核心區域旅游的目的地,激活現代服務業的新引擎。白山人只爭朝夕,不息自強。 規劃500公里的鴨綠江開發開放經濟帶將成為展示白山開發開放成果的經濟文化長廊; 建設白山靖宇東北抗聯教育中心,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偉大的抗聯精神不斷發揚光大,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經吉林省政府批準建立的白山經濟開發區新區,將成為吸引更多的中外高新技術企業紛至沓來、競相發展的平臺; 一批創投基金和金融機構的入駐和加盟,為白山經濟建設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保障; 一批創新成果投入產業轉化,不僅拉動就業,也提升了白山產業轉型的速度和質量…… 白山是神奇的,白山是富于聯想和創造的。來白山吧,來聽北方的粗獷、豁達、蓬勃,再聽北方是怎樣以它獨特的方式唱英雄和松柏,唱文明與濤聲……
|
|
來自: 弘凈 > 《林業信息宣傳及義務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