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杜聿明將軍回憶中國遠征軍史(下)

     xiaoboyunzhe 2012-09-15

    杜聿明將軍回憶中國遠征軍史(下)

     

    四慘敗后的總退卻

    當四月二十七日羅卓英下達曼德勒會戰命令的時候,西路英軍已全部退至伊洛瓦底江以西,正準備向印度英普哈爾撤退中、我新三十八師直接擔任英印軍的撤退掩護。中路我新二十二師的一部在他希以北三十公里處的溫丁與敵對峙。

    東路我第二百師正向羅列姆攻擊前進中,第六軍已全部離開公路向薩爾溫江以東撤退中。敵人先頭已到達細包以南大橋附近,臘戍十分危急。

    羅卓英當時的兵力部署,以新二十八師四個營守曼德勒核心,以新三十八師守瓦城以西伊洛瓦底江的北岸(彎曲部),以新二十二師及九十六師分防瓦城以南小河之線。

    敵二十八日占領臘戍后,二十九日敵一部附戰車由細包回竄曼德勒。這時羅卓英張皇失措,再不叫嚷“曼德勒會戰”了。三十日,他急令瓦城各部隊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因東岸道路不良),續向八莫、密支那后撤。從此我中國遠征軍走上慘絕人寰的慘敗境地。

    西路我軍自四月二十七日前后即由孟尼瓦(曼德勒西,鐵路終點)向印度英普哈爾撤退,所有武器車輛全部遺棄。至五月三日前后,在孟尼瓦附近與敵小有接觸后即無消息。

    東路第六軍二十五日以后,即向景東方向撤退。敵先頭卡車百輛已到臘戍南一百一十英里之孔海坪,二十六日午后六時即到達細胞東南之南海附近,與新二十二師八十二團接觸。二十七日,我放棄細包,二十八日,敵向臘戍新二十九師攻擊,當晚臘戍失守。三十日,新二十九師在新威布防,五月一日即失守。五月二日,貴街失守,一○五英里通密支那、八莫的公路開放。三日,敵攻陷畹町,分兵進占八莫。四日,敵向惠通橋急進,當時參謀團控制著戰車部隊,竟不知使用戰車逐次抵抗,阻擊敵人,反令與敵戰斗,又在芒市附近破壞一連戰車以阻塞道路。他們對于武器運用毫無常識,可以想見。五日上午,敵進至惠通橋,與我三十六師先頭部隊接觸。當時惠通橋已破壞,敵由上游渡河,與三十六師后續部隊發生激戰。六、七、八日這三天,敵我仍在惠通橋東岸激戰。八莫之敵于八日進占密支那。九日,惠通橋東岸之敵被擊回西岸。十日,敵占騰沖。在潰退中沿途狼狽情況及破壞惠通橋時的慘狀,我將在另文敘述。

    中路我軍于五月一日全部撤完,并將伊江大橋破壞。史、羅原計劃退過伊江后利用火車由密曼鐵路向八莫撤退,不料史、羅乘第一列火車從斯威堡開出二里即碰車,竟日修通后,開至坎巴拉車站,以后再無車可開。此后第五軍直屬部隊二百師、九十六師及六十六軍新三十八師,即徒步輪流掩護撤退;部分以汽車分段利用牛車道轉運。八日到卡薩南印島時,始悉史、羅已于三日前丟下部隊只身逃往印度,我派參謀長羅又倫追趕亦未追到。羅并來電令全部向英普哈爾東一五○公里之溫藻撤退;同時又奉蔣介石七日令向密支那、片馬轉進,勿再猶豫停頓。我召集各部隊長及參謀長商討后,決心仍照蔣介石命令向國境撤退,當時各將領均無異議。

    九日卡薩發現敵人,這時僅有孫師先到卡薩掩護的一個團,余師雖到而廖師、孫師主力尚須一天半始可從正面撤下。

    我判斷敵人企圖從南北包圍殲滅我軍,如不能將部隊集中掌握,即有被敵各個擊破之虞。卡薩地形負山帶河,形勢險要,如果將敵擊退通過,深恐曠日持久,不能達成先占密支那的任務;若以一團掩護主力,安全轉進,尚可希望達成任務。正在決策間,又收到敵人三日占八莫、八日占密支那的廣播。于是我決心先遣九十三師在右翼掩護,并于孟拱附近占領掩護陣地,使主力經孟拱以西以北進入國境,與敵作游擊戰。命令下達后,各部隊均遵令轉進,獨新三十八師未照命令,而是照史、羅命令一直向西,經英普哈爾入印度。

    至此,我中路軍即分為四條道路,以不同的方向撤退:第五軍直屬部隊之一部、新二十二師及長官部所屬各單位如交通部處長唐文悌、鐵道兵團團附張學逸所率的交通員工,暫編團運輸大隊及英聯絡官二人等由曼西北后轉打洛到新平陽,因雨季延時二月余又奉令改道入櫻至七月底到印度列多。八月初我奉命返國。第九十六師及炮工兵各一部經孟拱孟英、葡萄、高黎貢山返國。第二百師及新兵訓練處補充一、二兩團自棠吉開始攻羅列姆,以后沿途突破敵人封鎖線經南盤江、梅苗、南坎以西返國。

    各部隊經過之處,多是崇山峻嶺、山巒重疊的野人山及高黎貢山,森林蔽天,蚊蚋成群,人煙稱少,給養困難。本來預計在大雨季前可以到達緬北片馬附近,可是由于沿途可行之道多為敵人封鎖,不得不以小部隊牽制敵人,使主力得以安全轉進。因此曲折迂回,費時曠日。至六月一日前后,軍直屬部隊的一部及新二十二師到達打洛;九十六師到達孟關(孟拱西北)附近;二百師到達中緬邊境南坎附近;黃翔部到達國境滬水附近與國內宋希濂部取得聯系。

    自六月一日以后至七月中,緬甸雨水特大,整天傾盆大雨。原來旱季作為交通道路的河溝小渠,此時皆洪水洶涌,既不能徒涉,也無法架橋擺渡。我工兵扎制的無數木筏皆被洪水沖走,有的連人也沖沒。加以原始森林內潮濕特甚,螞蝗、蚊蟲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蟲到處皆是。螞蝗叮咬,破傷風病隨之而來,瘧疾、回歸熱及其他傳染病也大為流行。一個發高熱的人一經昏迷不醒,加上螞蝗吸血,螞蟻侵蝕,大雨沖洗,數小時內就變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繼,沿途尸骨遍野,慘絕人寰。我自己也曾在打洛患了回歸熱,昏迷兩天,不省人事。全體官兵曾因此暫停行軍,等我被救治清醒過來時,已延誤了二日路程。我急令各部隊繼續北進,而沿途護理我的常連長卻因受傳染反而不治。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因重傷殉國,團長柳樹人陣亡,第九十六師副師長胡義賓、團長凌則民為掩護主力安全而犧牲。

    至八月初,各部先后集結于印度和滇西。據當時初步統計,由于指揮錯亂,致各部隊被敵殺傷、落伍、染病死亡的,比在戰場上與敵戰斗而死傷的還多數倍。計中國遠征軍動員總數約十萬人,至此僅余四萬人左右。以第五軍一個軍來作比較,情況如下:

    番號        動員人數  戰斗死傷  撤退死傷  現有人數

    第五軍直屬隊  15000     1300     3700      10000

    二百師         9000     1800     3200      4000

    新二十二師     9000     2000     4000      3000

    九十六師       9000     2200     3800      3000

    合計          42000     7300     14700     20000

     

    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在撤退中損失人數比正式作戰傷亡的大得很多,尤其在正式作戰中未損失團長以上將領,而在撤退中竟損失四員之多。其情況之慘可想而知。至其他兩軍,除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之役外,其余損失也都是潰退中的損失。喪師辱國,罪無可耍五遠征軍失敗的原因中英戰略矛盾,美方別有陰謀從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這一協定來說,中國遠征軍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滇緬路這條國際交通線。而只有保衛滇緬路的咽喉——仰光海港的安全,才能保全滇緬路,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可是自從中國緬印馬考察團提出中英共同防御意見草案,于一九四一年五、六月間正式送交英方后,在半年多時間內,英方對中英共同防御計劃既未著手準備,亦未同意中國遠征軍事先入緬布防。多次中英會報中,英國方面一直堅持它的錯誤判斷,著重要求中國在車里、佛海布防,而不愿討論中國遠征軍入緬布防問題,以致中英共同防御計劃未能及早準備。這是中國遠征軍失敗的根本原因。

    當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寇對英宣戰后,我第五事、第六軍即行動員入緬遠征。同月十一日先遣一個團到畹町,車里方面也作了部署。十六日第五軍即行出發,二十六日先頭部隊到達保山附近時,即因“英方表示第五軍及第六軍主力暫時毋庸入緬而停止”,一直延誤到一九四二年二月十六日再行動員入緬。英方為什么這樣呢?此中內幕,當時誰也猜不透。后來終于被一個比較善良的英國人(只能這樣說)揭穿了:中國遠征軍再度動員入緬遠征時,英國駐緬甸總司令胡敦不充分供給中國遠征軍的油料。我第五軍有一個技術員陳乃能當時當我的代表,在曼德勒領油,會到他認識的一個英國老朋友。這個英國人拉著手對他說:“你不要聽英格蘭人的鬼話,我給你每月發一百萬加侖油,再多點也行。”這個英國人氣憤地說:“沒有汽油怎么能打仗呢?英格蘭人的國策是:遠東殖民地寧可丟給敵人,不愿讓與友邦,你懂么?”并指著伊洛瓦底江的兩岸堆積的汽油說:“這許多油,你們幾年也用不完。”原來英國是寧愿把緬甸丟給日寇,而不愿讓給中國。

    其實中國只是為了戰勝日寇,需要借重緬甸仰光海港而已。這是中英間的主要矛盾,未能及時揭露,合理解決。所以英國始而不同意中國遠征軍預先入緬布防,繼而戰爭爆發,又阻止中國軍隊入緬;及仰光危急,英國才要求中國一個團、一個師;及我先頭部隊到同古后,它即對中國遠征軍實行緩運。

    這樣,英國政府的陰謀就暴露出來,它是利用中國軍隊來掩護它的安全撤退,并不希望中英并肩與敵決戰,更不是為了保全仰光這個海口。

    中國遷就英美,放棄指揮權

    蔣介石當時是中國戰區總司令,可是聯合軍統帥部并未賦予蔣介石在緬甸作戰的指揮權,中英雙方亦未就此點達成協議。可是蔣本人企圖以這個頭銜來指揮中英雙方在緬甸作戰的部隊。他的做法是:“若要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說他要取得指揮權,必先讓英國指揮一些中國的部隊,然后在重要關頭他自己親自來指揮。在第三章里,我已舉出一些事例。

    但英方并不歡迎蔣介石,所以他不得已才下令中國遠征軍歸英方指揮。蔣介石對此自不甘心,曾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令侯騰飛返臘戍提出七項條件通知胡敦,大意是鐵道由我方守備,派副司令主持運輸,劃清中英作戰地境。我派聯絡員到英軍司令部,要胡敦將軍答復上項照辦后,我第五軍始入緬。英國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國家,只要與它有利,它是什么也承認的。胡敦除了關于設置聯絡官一點怕暴露其不可告人之企圖,因而未予承認外,其余都接受了。三月一日,蔣介石親到臘戍指揮部署,企圖對胡敦施加壓力,取得指揮權。

    英方另派魏菲爾來見,他們會談情況我雖不知,可是指揮權的問題仍未取得協議。因為以后蔣介石召集五、六兩軍長指示說,魏菲爾判斷日寇遲遲不攻仰光,系因渡色當河困難,但他判斷是由于調查我軍行動;并說,如敵人兵力在一個師以內,我應對其攻擊,若有三師,則五軍主力集中后方(按此系指他希、曼德勒以東以北地區)。由這些情形看來,蔣介石仍未取得指揮權。

    蔣介石另來一手,在他離臘戍前又調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來臘戍,指揮中國遠征軍,并面命我“要絕對服從史迪威,對于英方有關問題由史迪威去辦”。這就是在中國遠征軍之上,再加上一層重復機構。

    史迪威一出頭,英方看到胡敦經不起中美雙方的壓力,就改派亞歷山大來繼任英緬軍總司令(當然英國還另有用意)。

    亞歷山大一到任,便下令放棄仰光。這時美國將軍的氣焰很高,史迪威雖然沒有指揮聯合軍的名義,卻以中英聯合軍指揮自居,指手劃腳,不可一世,尤其史迪威派出的人員對英方人員十分傲慢。蔣介石以英方不通知中國即放棄仰光,非常憤怒,三月九日令第五軍未入緬部隊暫緩入緬。十一日正式令第五、第六兩軍歸史迪威指揮,十二日又令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十二日,英方正式提出意見說:“史迪威與亞歷山大間指揮系統不明”。史迪威日益感到亞歷山大比胡敦更狡猾難纏,于十八日由臘戍飛渝,向蔣介石報告與亞歷山大會商結果,并“請示將第五軍主力集中于平滿納”。史迪威希望借中國遠征軍之力,在同古擊滅敵人一部,以張大他的聲威,從中取得中英軍在緬聯合作戰的指揮權。史迪威由渝返緬后,因為二百師撤離同古問題和我鬧翻,他就返梅苗向亞歷山大報到,表示歸英方指揮(據劉耀漢對我說,亞歷山大在重慶返緬后,蔣介石曾給史迪威一封親筆信要史歸亞歷山大指揮)。從此史迪威就以中國戰區參謀長的身份,卑躬屈膝于亞歷山大之前,把中國遠征軍完全任令亞歷山大宰割,并派出他的嘍羅到中國部隊中監督執行亞歷山大的錯誤指示。

    最后他和羅卓英兩人丟下大軍,只身逃往印度,造成中國遠征軍的慘敗。就中國方面說,蔣介石過分遷就英美,應負最大的責任。

    史迪威逃往印度,還幻想湊合一部分兵力打通滇緬公路,一九四二年七月間曾草擬了一個“反攻緬甸計劃”,作為他在緬甸指揮無方遭到慘敵的“遮羞布”。此案在當時國民黨政府中一直醞釀到十二月間,因英國自顧不暇,美國也不同意,并未實行。以后一九四四年間,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也不是照這個計劃從仰光登陸而是從緬甸北部密支那方面攻擊。這也說明史迪威只憑主觀愿望,不顧當時中美英三方具體條件,在失敗后還寫了一紙廢文。

    中國遠征將領的失職

    中國遠征軍慘敗,羅卓英和我都有責任,羅卓英的責任更大。尤其羅卓英對于喬克巴當的行動(根本無敵人,談不到戰役),更是慘敗的關鍵。他把軍隊的“生地”(占領梅苗、棠吉門戶;依據湯彭山脈為根據地與敵作持久戰)變到“死地”(向喬克巴當址亂軍隊主力,又失守棠吉),一意孤行,以致一敗涂地,喪師辱國。

    羅卓英為什么這樣糊涂呢?不,羅卓英不是一個糊涂人。

    他明知我遠征軍作戰的目的,其所以背道而馳,是他太“聰明”了。他覺得依靠美軍可以拿到美國裝備(在遠征軍反動集團中就在爭這一問題),可以掌握美國裝備的軍隊,以謀升官發財。所以他到緬甸后就投到美國主子史迪威的懷抱,俯首貼耳,唯命是聽,甘心做美國的走狗。最后他丟開臘戍門戶而不顧,坐視臘戍危亡而不救,并且同史迪威一道丟下部隊,只身逃往印度。當蔣介石聽到羅卓英逃印時曾電我追回,但因他逃得太快,追也來不及了。以后史迪威在印度掌握中國軍隊的目的達到了,就控告羅卓英十大無能,把他趕回中國。這就是做走狗的下場,我的最大責任是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九日未與史迪威、羅卓英徹底鬧翻,未能獨斷專行下令讓第五軍全部向棠吉集中,反而委曲求全,先遣了一個團到喬克巴當去。對于史迪威的命令,我并不在乎(因為可以向蔣介石請示),而對羅卓英應服從到如何程度,卻未曾得到蔣的指示,心中無底,未敢斷行,以致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以后又未料到敵人先我侵占八莫、密支那,丟車上山的決心太晚,又造成雨季困于野人山的慘境。

    至于其他某些將領的無能,如甘麗初逐次使用兵力,對當面之敵始終不明;陳勉吾放開正面,回避戰斗;新二十八師、新二十九師均系康澤的別動隊改編成師,毫無戰力,一觸即垮等等,也是慘敗的局部原因。

    我這篇述略,主要是揭露中英美三方的一些表面化的矛盾,說明慘敗原因的關鍵,材料極不充分,分析也限于個人的認識水平,對與不對,留待史家加以批判。

    (選自《文史資料選輯》第八輯P313—357,中華書局1960年版)

     

    附錄1:中國遠征軍反攻之戰

    緬甸作戰失利后,中國遠征軍一部分退入英屬印度。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姆伽訓練營受訓并進行整編,并于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斗力大為提高。

    同時,中國鑒于緬甸的重要性,積極醞釀反攻緬甸,在滇西重新組編并整訓第2批遠征軍,于1943年2月設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與英美軍隊協同反攻緬甸。

    1943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代號為“安納吉姆”,以保障開辟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設輸油管。計劃從印緬邊境小鎮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占領新平洋等塔奈河以東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后勤供應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戰術,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終連通云南境內的滇緬公路。

    1944年3月,我駐印軍新編第22師新編和第38師占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18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占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

    此前,由國內于1944年春先后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30師、第14師、第50師先后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新38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后,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8月初密支那終于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后開出蘭姆伽后,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斗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后,向日寇發動了最后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密支那休整后,新1軍、新6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隨后,新1軍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云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國駐印軍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于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

    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余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余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余人。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筆。

     

    附錄2:中國遠征軍反攻之戰

    1943年,經過刻苦訓練并接受了先進裝備的中國駐印軍和中國滇西遠征軍,于10月發動了緬北、滇西反攻戰。遠征軍似兩把尖刀,左右夾擊,血戰17個月,解放緬北大小城鎮50余座,收復云南西部失地83000平方公里,擊斃日軍48000余人,緬北、滇西從此不見敵蹤。

    反攻緬北

    為了反攻緬北,我軍于1943年11月仍循來印時路線開赴雷多附近的的山麓營地,準備反攻,這里是正在艱巨趕筑的中印公路(通車后,中國政府為紀念史迪威將軍的功勛改稱“史迪威公路”)之起點,駐印軍總部及其直屬團也陸續遷移到此。當火車駛近雷多時,鐵路兩旁帳蓬林立,軍用物資堆積如山,機場內飛機不時起落,呈現出一派緊張的備戰氣氛。先頭由中國工兵團修筑便道,繼之便是一支龐大的美軍機械化筑路部隊,加寬加固,修筑橋梁,輸油管和電話線同時敷設。

    為什么中國軍隊會從這里反攻?花費這么大的工程修一條通往中國的公路呢?因此地距中國邊境最近,從這里反攻,可以與滇西隔怒江與日軍對峙的我國內遠征軍左右夾擊敵人,使其腹背受敵。

    1944年1月,我軍對胡康河谷之敵展開攻擊。從新平洋至孟拱長約200公里的胡康河谷(其南端又稱孟拱河谷)蜿蜒其間,森林覆蓋,地形復雜。尤以河谷北部兩旁大小崖坎對峙,大奈河從谷中流過,隘路狹窄,丘陵起伏,部隊運動十分困難,其中孟關最為險要,是入緬咽喉。敵第18師團在大奈河畔構筑半永久性子母堡堅固陣地,層層設伏,拼死頑抗,我軍不惜犧牲,奮勇戰斗,步步為營,寸土必爭。此時敵在孟關、瓦拉本集結兵力,準備反攻。但形勢已變,敵不僅被我軍地面強大火力所制壓,制空權已操之于我手,我戰略機隊飛往敵后進行轟炸,戰斗機三五成群協同地面部隊攻擊敵陣地。我師與當面之敵曾于1942年在緬南作過殊死拼斗,仇人又見面,分外眼紅,攻勢兇猛異常,戰況極為激烈。

    我軍第一線部隊先在后方炮兵火力,集中猛烈轟擊,然后發起沖鋒。一次不成,即向后撤,再進行第二次炮轟,對敵堅固縱深陣地有時須經反復多次炮轟與多次沖鋒才能攻下。

    敵人處在劣勢,多在夜間才敢增援反撲,密林之中雙方陣地犬牙交錯,短兵相接,戰況至為劇烈。敵第18師團損失慘重,我軍在瓦拉本之戰還繳獲了其師團長的關防大印。

    我師經3個月的連續作戰,先后攻克于邦、孟關、瓦拉本、丁高沙坎等敵大小堅固陣地十余座,終于掃清胡康河谷敵陣地帶,進入孟拱河谷,為我軍攻取孟拱、密支那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此關鍵時刻,日寇集中5個師團的兵力進攻印度東北重鎮“英伐爾”,企圖截斷加爾各答至雷多的鐵路運輸線。廖耀湘等將領恐孤軍深入重蹈緬南戰役的覆轍,躊躇不前,蔣介石也來電阻止繼續深入推進。唯史迪威將軍力排眾議,主張乘緬甸日軍后方空虛之機,正好掃蕩孟拱河谷之敵直下孟拱。他說服廖、孫等人,并將新30師投入戰場,分兵進攻密支那。事實證明史迪威將軍對敵情判斷和果斷處置是完全正確的。印度當時系英國最大殖民地,蒙巴頓將軍集中全印兵力10多個師,在英伐爾用坦克、裝甲車筑成鋼鐵長城,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全力阻擊入侵之敵,孟拱河谷的我軍才得以進展順利。

    4月間,當面之敵第18師團在其第56師團、第2師團各一部的支援下,兵力有所加強,利用孟拱河谷險要地段構筑陣地,妄圖逐次抵抗以挽救其覆滅之命運。我軍在飛機、坦克掩護下,以強大的炮火挾雷霆萬鈞之勢,逐次擊破堅布山等地之敵,占據孟拱河谷之大部,全殲守敵,敵遺尸遍野。

    攻克加邁,孟拱之敵已暴露在我軍炮火之下。我師與新38師分進合擊,包圍孟拱城鎮,在強大的陸空火力配合下,在城郊激戰數日,6月上旬突入該城,經過巷戰,最后完全占領。此役,除敵第18師團長田中新一及早率領數百人突圍外,該師團殘余及第2師團,第53、第56師團等各一部,悉數被我軍完全殲滅。

    4月底從胡康河谷出發的新30師一個團配合美軍兩個營及重炮一個連組成的突擊支隊,劈道前進。堅苦月余,出敵不意,在奇襲下占領密支那城外飛機場。

    敵第56師團步兵指揮官水上源藏率兩個大隊及山野炮數門增援,企圖死守。戰況激烈,我軍初戰由于輕敵,第50師一個營全軍覆沒,團長黃春城被撤職。以后逐步縮小包圍圈,經月余激戰,我軍終于攻克這座扼據中印緬交通的陸空戰略要地的密支那,除敵丸山大佐率百余人向八莫逃逸外,其余全部被殲,敵水上源藏大佐自殺。

    至此,我駐印軍利用雨季在盂拱、密支那附近休整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軍長孫立人),新6軍(軍長廖耀湘),經過修整補充后,我駐印軍各部戰斗力十分充沛,已處于絕對優勢之地位。9月中旬起即展開大兵團戰斗行動,從密支那、孟拱分兵數路,掃蕩緬北平原之各據點。新6軍沿伊洛瓦底江右岸直下八莫,新1軍從卡薩(雞打)分兵兩路,一部份攻占南坎,與從滇西怒江西岸反攻的國內遠征軍在芒友勝利會師。

    945年12月份,中印公路全線打通。至此,中國遠征軍反攻緬北打通滇緬路之戰勝利結束。殲敵包括其王牌軍第18師團在內共計5萬余眾,生俘敵軍數百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滇西反攻

    1944年5月,軍部命228團進攻平戛,并調副師長陳濟光協助團長段國杰。師政治部命先頭部隊渡怒江,發動群眾,組織軍民合作站支援部隊作戰,部隊開到怒江兩岸。這里是云南的橫斷山脈,兩岸山頂用肉眼就能看見,但一下一上就要走大半天。怒江河面只有幾十米寬,水深不能徒涉。河內沒有船支,鄰近有兩個渡口,漢拐渡和上游的龍潭渡。

    部隊在漢拐渡西面山上,就派工兵連在漢拐渡扎木排。平戛的日軍知道了,就在渡口東面山上的南奔構筑工事,以圖待我部隊渡江跑上山精疲力竭時消滅我們。第二天部隊找著兩個對道路了解的山民,利用夜間將部隊領到龍潭渡,由工兵將幾十只橡皮艇、木排放在河內,將部隊渡到對岸,在拂曉前將部隊帶到敵人陣地的后面占領位置,向日軍陣地襲擊,打得鬼子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連軍旗都丟掉了。段團長率團追擊,到平戛最高的“大尖山”將敵人消滅,命工兵連占守,一口氣地攻占了平戛街子。段團長未經全部搜索即發電“占領平戛”,軍部、師部一齊渡江過來。這時殘存的部份敵人又迂回將“大尖山”奪去。段團長慌了,急忙率三個營回轉攻“大尖山”。他說若攻不下“大尖山”,我便自殺在“大尖山”。官兵聽了士氣高昂,一鼓作氣,猛沖猛打,將敵消滅大部,剩余殘兵逃到拱石洞內,利用夜間開辟一條小道跑掉,平戛收復。9師隨即又攻克了象達。

    1944年8月,228團由副團長馮心齋任團長,奉命攻擊紅巖山,這時正是雨季,每天每夜都在下雨,部隊補給困難,便在“三村”成立軍民合作站,由平安鄉楊鄉長任站長,發動群眾賣糧支援部隊。山區群眾儲存的糧食不多,所收集到的玉米也不能滿足部隊的需要,部隊在山上找野菜充饑,有的士兵腳都被雨水泡腫了,合作站又發動群眾剝棕樹的棕與士兵包腳。

    日軍在象達、平戛失敗后,在紅巖山構筑了堅強的工事:一道簏柴,三道鐵絲網,又在地堡前面地上布滿了很多竹簽。28團攻了8次。犧牲很大,3營營長受傷,8連連長犧牲,副連長受傷,6連連長犧牲。這時,軍部準備進攻芒市,為解決糧食問題。經11集團軍司令宋希濂電告第2軍,等71軍攻下龍陵,再攻芒市,并令第2軍派部份人在桐果園阻止芒市鬼子增援龍陵。

    一直到雨季結束,遠征軍長官部衛立煌調派飛機前來助攻,共進行了9次攻擊。第1架飛機在日軍的主陣地丟了一個燃燒彈,陣地上成了一片火海,另外兩架飛機投下來的炸彈摧毀了日軍工事,3架飛機成剪刀式的俯沖下來向日軍掃射,228團勇猛地攻擊并占領了紅巖山陣地,日軍傷亡慘重,只剩下少數狼狽逃竄。

    師227團1944年10月奉命開赴桐果園,會同200師的1個團共同阻止芒市鬼子向龍陵的增援。敵人利用夜間瘋狂的攻擊,激戰幾個小時,200師不支撤退,1營營長向團長楊慶孚電報,“敵人不惜戰死,蜂擁猛撲,200師已經撤退,我右翼陣地受到威脅,是否撤退?”團長楊慶孚說:“我就在這里,堅決不退卻。”官兵在團長的感召下應用戰斗,當日軍進攻到陣地前時,沖鋒槍、手榴彈一陣齊射猛投,打得鬼子尸首遍地,最后鬼子只有抱著尸體后退。

    1945年2月第2軍進攻芒市,這時敵人已經損失慘重,沒有多大的抵抗力,一經接觸,就向后潰退,丟下遍地的物資。部隊占領芒市后,第2軍繼續前進,經過猛嘎、遮方、畹町,進入緬甸的九谷南坎,一直到芒友與新1軍會師都未再發現敵人,滇西反攻取得了全面勝利。

    1945年1月,中國滇西遠征軍、中國駐印軍和盟軍終于在滇西芒友勝利會師召開會師典禮。

    緬北、滇西反攻戰,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唯一獲得徹底勝利的大規模進攻作戰。這次勝利不僅打通了中國與盟國間的陸上交通線,而且揭開了亞洲戰場盟軍向日軍反攻的序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欧美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国产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少妇厨房愉情理9仑片视频| 男人扒开女人腿桶到爽免费| 高大丰满熟妇丰满的大白屁股|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99视频30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免费视频|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小妖精又紧又湿高潮H视频69| 欧美在线人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无码专区视频网站|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免费av深夜在线观看|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AV|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爽|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观看| 日本大胆欧美人术艺术| 久久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