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吳縣人,童髻入學,才氣奔放,與所善張靈縱酒放懷。諸生或笑之,慨然曰:“閉戶經年,取解元如反掌耳。”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國人,后用以借指處境窘迫的人。)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吳縣人。幼年入學,才氣奔放,與交好的朋友張靈縱情飲酒暢抒胸懷。有的讀書人譏笑他倆,唐寅就豪氣十足地說:“我要關門讀書一年,考取解元易如反掌。” 弘治戊午年,唐寅考取了鄉試第一名。主考洗馬梁儲回到朝廷,把他的文章帶給詹事程敏政看,兩人都很贊賞,于是程敏政招納唐寅為門生。梁儲奉命出使外地,唐寅求程敏政的詩文為他餞行。已未會試,程敏政為主考官,同鄉考生徐經,用錢賄賂和敏政的家人,被給事華昶彈劾,牽涉到唐寅,一起被打入到監牢,拷問沒有找到具體根據,最后因求詩文的事,唐寅判發到浙藩為役吏。唐寅沒有到任,放浪形骸,遠游祝融、匡廬、天臺、武夷等地,到東南觀大海,又乘船游洞庭、彭蠡,歸來后在桃花塢建了一座房子,與朋友每天暢飲其中。曾經因為妻子去世,唐寅放浪傷懷,不再想在功名上有所建樹,以梧桐樹打了一層嚴霜為喻,常自問茍延殘喘還有什么作為呢?過了一陣又感嘆說:“大丈夫即使不成就功名,也應該慷慨激昂,為何效仿那些困頓之人。”于是刻了一枚圖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又作了一首《倀倀》詩,讀過的人都覺得悲傷。 寧王朱宸濠仰慕他的大名,用重金聘請他前往。唐寅見了一面后知道他有謀反的心思,于時裝瘋賣傻,寧王只好放他回鄉。他學習務必追本窮源,達到化境,研究歷法,探求揚馬、元虛、邵氏的音韻文字之理,去肯定和訂正它,旁及山川蟲魚鳥獸和天文星宿,出入于自然人世之間。他對于官樣應景的詩文,沒有特別用心去做,說后來人會知道我的才能不在這方面。胸中常有奇氣噴發,有時寄情于畫,下筆描繪頗有唐宋名家筆法;(別人)飽經艱苦,拼命追求,也不能完全達到他的那種境界。晚年后皈依佛門,自號“六如”,死時才五十四歲。 張靈,生卒年不詳。生于成化,約卒于正德初,年四十左右。字夢晉,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家貧,與唐寅為鄰,兩人志趣相投,茂才相埒。又同為府學生員,故交誼最深。畫作受唐寅影響極大。工詩文,祝允明弟子。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齊名,并稱“吳中四子”,性落拓嗜酒,好交游,醉即使酒作狂。所畫人物冠服玄古,形色清真,無卑庸之氣。間作山水,筆生墨勁,斬然絕塵。并善竹石、花鳥,清新可喜,書法亦佳。
唐白虎從小就是個神童。不好好學習卻能每次考試都是100分,所以從小就名聲在外。連他爸爸走在路上別人也說,你看這是唐寅他爸。卻從來沒有人說唐寅是他老子的兒子。聰明是個好東西,成事的基礎東西。但聰明有時候也會壞事,唐寅就過來這樣的一段生活,老是被人表揚,不能不飄飄然起來。唐寅有個同學叫張靈,機靈紈绔,兩人常常在一起游玩縱酒,學習當然是放在一邊去了。多虧了祝枝山,祝枝山是江南四大才子的老大,字寫的好,狂草,一般人認不出來,以為是鬼畫符。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珠聯璧合。祝枝山知道了唐寅的表現很是痛心,覺得要是不拉一把,這個小弟就毀了。于是找到唐寅的家進行了一番正面教育,義正詞嚴字字珠璣。說的唐寅大汗淋漓,羞愧的抬不起頭來。末了,祝枝山還采取了組織措施,隔開了張靈和唐寅的聯系,收張靈為自己的學生。當然也有賞識張靈的機靈。后來在祝枝山的教育下,張靈也很有進步。 思想教育和組織措施的力量是強大的,從此唐寅刻苦讀書。弘治11年。唐寅要上場檢閱自己的成績了。 明朝的科舉是這樣的:首先是縣試,考試通過了,你就是童生。不要以為童生都是小孩子,白發蒼蒼的童生在當時一抓一大把,沒有年齡限制。就那個才,再往上怎么也考不上。但是不服氣,還想考,想考就得學,白發蒼蒼的老頭子和孩子在一起上學,很正常。考上童生就可以享受政府的教育資源,進官辦的縣學上學。縣學的頭叫教諭。相當于現在的縣教育局長加學校校長,科級,九品,不入流。海瑞進政府的第一個官,就是教諭。哪里都有干的和混的,縣學也一樣,反正不要學費,只要家里有錢,生活不成問題,就在里面混,想混就要賄賂教諭,所以教諭一般都不窮。海瑞不一樣,不收錢。想在海瑞手里混,沒門。童生就可以參加省里的考試了,叫院試,由朝廷派人下來考。考上了,就是秀才。恭喜你,現在你進入公務員的預備隊,見了縣官你可以不跪了,并且,不用服勞役。過去的稅分兩種,出錢和出勞力。這些都是地方的考試。下面就要進入中央的考試,鄉試。鄉試考上了就是舉人,舉人有兩種出路,去吏部報道,等待分配一個小官,比方海瑞。再就是參加后面的考試,會試和殿試。會試考上就是進士。殿試是分名次的考試。大概皇帝要給自己的這些高級打工仔分配工作了,當然要面試一下。面試以后就要按名次分配工作了,有的進翰林院繼續深造。翰林院是什么?中央黨校,高級干部培訓班,有指望進入中樞機構。最次的也可以分配個縣長,七品,處級。連中三元是讀書人的最高追求,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解元會元和狀元。有科考以來,連中三元的不上十人。拿到今天來比較,沒有那一種考試的難度能和科舉比。三年一考,比方進士,錄取名額才150多個。都說科考怎么怎么不好,但科考最公平。范進中舉最能說明公平,范進平頭百姓一個,家里最有錢的是他岳父,也不過是個殺豬的,卻也可以中舉。現在也說學生都被培養成考試機器,高分低能。要我說,你一個學生連考試都不能考的好。能有什么用? 鄉試對唐寅來說毫無懸念,第一名,解元。考試結束,弟兄們喝酒慶祝。唐寅有才很狂。在酒桌上放言解元舍我其誰。做人要低調。唐寅很快就要吃不低調的虧了。 說起來也許是命,另一件事加上唐寅的狂,決定了唐寅止步科考,唐寅的學歷最高只能是舉人了。 唐寅的主考官是梁儲。看了唐寅的卷子很是欣賞。就拿給禮部右侍郎程敏政看。禮部分管教育,程敏政將是今年會試的主考官。應該說明的是這兩人都不認識唐寅。梁儲是惜才,給程敏政看有推薦人才的意思。就好比學生總想找好 老師,但同樣老師也想找好學生教,學生好老師的工作成績也就能體現出來。官場都是盤根錯節的關系。大家都是考上去的,所以同年(一年考上的),座師(錄取自己的考官),門生(考官錄取的學生)的關系都很厚。梁儲推薦唐寅,也可以說是送個潛力股給梁敏政。這在當時叫預約門生。也就是老師在尋找好學生。 唐寅收拾行李要進京趕考了。一個帶累唐寅的人物出場了。這個人叫徐經,非要和唐寅一同進京。徐經是個富二代,有錢,講明路上花銷都是徐經的。這樣的好事情沒有理由拒絕。徐經不能說沒有本事,能參加會試的都是各地的尖子。但尖子也不能說就考上進士,進士是尖子里面的尖子。 考試結束的活動是一樣的,喝酒慶祝。唐寅的狂勁在酒精的刺激下很是高漲。今年會元舍我其誰。唐寅忘記了地方。北京不是南京。一同吃飯喝酒的也不再是同學同鄉那樣的熟人,而是同時考試的競爭對手,偏偏程敏政覺得就一部四書五經題目都出爛了,不足于考出水平來。找了個偏之又偏的題目。很多沒有考好的考生本來就很郁悶,現在有考生還沒有出榜就放言自己是會元。有問題,一定有問題。不告狀是不正常的。告狀是正常的。 明朝的科考制度是很嚴格的。對于作弊的處理也是不留情的。萬歷年代有個首輔叫王錫爵,他的兒子很聰明,鄉試考的是解元。立即人言洶洶,說是王首輔開了后門。王首輔為了證明沒有這個事情,不給自己的兒子參加會試,直到首輔不做了,王錫爵的兒子才參加會試,考上進士。張居正也是首輔,首輔和首輔就是不一樣,張居正就給自己兒子開了后門,主持殿試的時候告訴自己兒子題目。兒子考上狀元,卻很為滿朝所不齒。 有個給事中,這個職位大概相當于今天部里面的司長。叫華脈的就這個事情奏了一本。皇帝很氣憤。我要選拔人才,你在底下開后門。調查的情況是考的好的叫徐經和唐寅,都是江蘇的。唐寅的鄉試的卷子程儲還推薦給梁敏政了,對唐寅,就算沒作弊也不能說沒有問題。結論是徐經買通了梁敏政的家人(不是家里人,而是仆人)。偷來了題目。處理意見是唐寅不能為官,只能為吏。吏的社會地位很低,干的好,是你的應該的,干的不好,找抽。相當于今天的機關借用人員。福利沒你的,活要干的好。徐經是直接取消資格,回家。程儲和梁敏政革職,你也回家吧。這件科考作弊案到今天也只能是迷案,因為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 科舉考試在形式上是好的,公平。在內容上卻是不好的,只靠一門語文而且呆板怎么寫,怎么開頭怎么結尾都規定的死死的,就像今天的政府公文,有它的形式一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只要語文學好了,就能做官。考上舉人你就是科級干部,考上進士你就是處級干部。其余的科學都是鬼吹燈。 朝廷不要,只好回家,徐經回家第一件事情是燒書,不考了,再也不考了。自己安心在家開公司,賺錢。第二件事情是教育后代,不參加科舉,找別的事情干,90年后徐經的教育出了成果,徐家出了個驢友,徐霞客,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寫出中國第一部地理書,徐霞客游記。 唐寅比較慘,家里沒有多少錢,沒有本錢開公司。沒有能依靠的人,相反,別人還要依靠他。比方他的老婆。唐寅有三個老婆,結發老婆和唐寅感情很深,早死。說感情深是有詩為證的:凄凄白露零,百卉謝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擾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這詩是唐寅為紀念亡妻寫的。要是不死,唐寅的生活也許好些,最起碼在落難的時候有人能做到有難同當,感情上有個寄托。再娶的老婆是把唐寅當潛力股投資的,沒想到公司經營不善,潛力股變垃圾股。第二個老婆當然不能容忍,割肉清倉。和唐寅離婚了。這一次不再傻傻乎的投資潛力股,投資一個上揚的實力股,和中了進士的都穆結婚。
但唐寅到底和徐經不一樣,是個真書生,讀書就是為了跟朝廷混,朝廷不要,退而求其次,跟王爺混。到南昌投靠寧王朱宸濠。沒想到寧王朱宸濠謀反。唐寅這時候還算清醒,裝瘋才得以離開南昌,回家。這時候江西一帶已經戰火紛飛,,九死一生,終于回到蘇州。想想一生,少年神童,科考被陷,妻離子散,跟王爺混,王爺又造反,只落的孓然一身,窮困潦倒。就破罐子破摔,今朝有酒今朝醉,這時候,唐寅認識了蘇州名妓沈九娘。 唐白虎點秋香其實是后人杜撰的,華太師就是華脈,那是后人同樣唐寅蒙冤,作弄華脈這個唐寅科考案的始作俑者。 唐寅科考案也可見明朝科考制度的嚴格,即使證據不足也要處理。但是到了明朝后期,隨著潛規則流行,腐敗蔓延,制度就慢慢松弛下來。有個名人,錢謙益的就是作弊考上進士,也許還是個狀元。在做禮部尚書的時候,又幫別人開后門,這次事情鬧大了。被罷官。錢謙益很有名,是東林黨領袖,東林黨還是比較清廉的,就是偏激,全天下就他是名門正派,其他的都是邪派。錢謙益60歲的時候娶了金陵名妓柳如是為小妾。到今天,你去南京還能看到柳如是的浮雕像刻在秦淮河岸邊。清兵入關,柳如是約錢謙益投秦淮河自盡以明志。錢謙益用手試試,說,水涼。柳如是憤而獨自投河自盡。堂堂以正派自居的東林黨領袖還不如一個妓女。錢謙益后來投靠清廷就不奇怪了。 唐寅(1470-1524),字子畏,號伯虎,又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南京解元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書畫家、文學家。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與沈周、文征明、仇英齊名,稱“明四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切磋詩文,蜚聲吳中,世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生平簡介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祝允明規之,乃閉戶浹歲.舉弘治十一年鄉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筑室桃花塢,與客日般飲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言懷】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警世】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警世】 萬事由天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閶門即事】 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
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 【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 其一
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 其二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其三
血染冠頭錦做翎,昂昂氣象羽毛新;大明門外朝天客,立馬先聽第一聲。 【題畫師周東村之郊秋圖】
鯉魚風急系輕舟,兩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陽歸雁盡,白萍紅蓼野塘秋。 【伯虎扮乞兒,作詩騙酒】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傷內】
凄凄白露零,百卉謝芬芳;槿花易衰歇,桂枝就銷亡;迷途無往駕,款款何從將; 曉月麗塵梁,白日照春陽;擾景念疇昔,肝裂魂飄揚。 【夜讀】
夜來欹枕細思量,獨臥殘燈漏夜長。深慮鬢毛隨世白,不知腰帶幾時黃。 人言死后還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場。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
【七律詩贈恩師梁儲以表奪魁之志】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劍貴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揚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題沈石田壑舟圖】
|
|
來自: 昵稱503199 > 《其它綜合+洞心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