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一輪科學發展新跨越的強力引擎
大伙房水庫輸水入連工程是我市有史以來投資最大、難度最高、施工線路最長的引水工程。 本報記者 王華攝 編者按:關乎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能否化為不斷增強發展后勁的實際引擎,能否讓城鄉廣大群眾共享發展碩果,關鍵在于踐行,更在于清醒認識機遇與挑戰,不斷研究新情況、及時推出新舉措,攻堅克難,砥礪奮進。 昨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工作會議,《關于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實施方案》和《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相關政策》等一系列匯聚民意、凝聚民智的政策措施同時出臺。“百年大連”,站在了向全域城市化再一次出發的新的歷史起點上。 日前,本報對近三年來全域城市化取得的喜人成果進行了全景式、多維度報道,從今日起,本報關于加快全域城市化的報道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將在《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新起點上“再出發”》專欄中,對《若干意見》、《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中的“要點”、“看點”和“熱點”進行細致解讀,再現全市上下對“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即時反響,追蹤各城市組團、先導區及各行各業的“加速進行時”。 昨日,我市召開了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工作會議,對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為全面了解我市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部署,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市發改委主任劉維木。 記者: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樣的背景下,我市召開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會議有何特殊意義? 劉維木: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市經濟發展與資源、空間相制約矛盾日益凸顯。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市經濟走勢也不容樂觀。目前,大連已進入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發展新階段,處于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和提升城市功能的加速期、深化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期、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的突破期、加快城市轉型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期。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拉動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就必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和創新點,而這個突破口和創新點就是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是突破資源、空間制約,拉開城市發展框架的必然選擇;是建設區域核心城市的重要載體;是調結構、擴內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之舉。這次會議的召開必將在我市掀起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對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持續改善民生將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全域城市化發展戰略是2009年8月在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的,但這些年各界對全域城市化的認識還有差異,通過這次會議,我們對全域城市化理解取得哪些共識?如何把握推進全域城市化的深刻內涵? 劉維木: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絕不是把大連全域都建成城市,而是要讓全體市民享受現代化的文明成果,實現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觀念、文化教育素質等全方位的進步,達到城鄉全方位融合,使城市與農村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大連的全域城市化決不能離開農業,更不能失去鄉村。把握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內涵,就是要理解和處理好“四個方面”的統籌,即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統籌城鄉社會管理、統籌城鄉收入分配。 記者:為籌備這次會議,市發改委主持起草了三個重要文件,即《關于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實施方案》和《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相關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廣大市民對這幾個文件都非常關注。您能否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這三個文件相互的關系?以及這些文件的起草過程? 劉維木:《若干意見》、《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作為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三個重要文件,它們之間既一脈相承、相互關聯,在內容上又各有側重,在功能上也各有差異。因此,我們在研究起草這三個文件之初,就要準確把握處理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若干意見》側重“要點”,強調宏觀性,要確立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發展方向;《實施方案》側重“看點”,強調可操作性,要明確指出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相關政策》側重“熱點”,強調適用性,要重點提出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一些關鍵性政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從2月中旬開始,發改委就開始了《若干意見》、《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等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先后召開5次市政府專題會議,15次全域城市化政策研究協調會議,多次征求14個區市縣、先導區和38個市政府相關部門意見,組織召開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座談會,多層次、多領域聽取各界意見建議,對三個文件進行反復修改和多次補充完善。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這三個文件的起草工作。5月10日,這些文件經市政府十四屆第五十三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7月2日,經市委十一屆二十次常委會討論通過。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若干意見》、《實施方案》和《相關政策》充分吸納了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各區市縣、先導區的意見建議,是全市上下集體智慧的結晶。 記者:這次會議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見》,作為我市為推進全域城市化的行動指南,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若干意見》的主體框架? 劉維木:《若干意見》作為綱領性文件,主要回答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要“干什么”,突出戰略性、規范性和指導性。《若干意見》提出10個方面46條意見。這10個方面包括:優化空間布局、促進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拓展城市功能、開發重點城鎮、統籌城鄉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拓寬融資渠道、注重環境友好、統籌創新驅動等。 記者:這次會議出臺另一個重要文件就是《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對未來8年我市全域城市化的發展目標、實施路徑、具體措施,做了詳盡的闡述。您認為這部《實施方案》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劉維木:《實施方案》是貫徹落實《若干意見》,細化《若干意見》所提出要求,主要解決推進全域城市化“怎么干”的問題。本著“突出重點、兼顧各方、注重實效”的原則,突出強調具體任務和措施的可操作性。 這次制定的《實施方案》有這樣幾個突出特點:一是構筑更加清晰的全域城市化發展路徑。《方案》提出在以“四大城市組團”為依托、以“兩核七區九節點”為支撐的城鎮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城鎮體系和人口布局,指出四大組團和農村地區城鎮化目標和實現路徑,突出強調各區域在推進全域城市化過程中的不同功能和主要任務。二是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差距。根據各區域發展水平,重點加強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文化體育、就業服務等領域的統籌協調,突出了涉農地區的公共服務建設。三是以新市區為核心,統籌布局一體化基礎設施。按照全域城市化布局要求,重點建設以新市區為核心覆蓋城鄉全域的綜合交通、能源、供水和環保等重大設施。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向“七區”、“九節點”及農村地區拓展,構建國際化、現代化和一體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四是努力構建產業與城鎮一體化互動產業發展新格局。要進一步發揮產業化對全域城市化的拉動作用,按照各區域不同發展階段,提出產業發展方向,確立發展不同產業的主要著力點。同時,提出繼續深化“三個中心、一個聚集區”建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產業、城鎮互動與一體化發展。五是協調推進全域城市化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統一。推進全域城市化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在全域范圍內實施統籌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通過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進一步理順重大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通過加大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力度,有效控制全社會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增強我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記者: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過程中政策的引導很關鍵,本次《相關政策》的出臺備受各界關注,您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次出臺的政策有哪些突破? 劉維木:《相關政策》主要圍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土地保障、戶籍管理、融資支持、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城鎮改革等與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緊密相關的8個方面,提出了24條針對性和操作性比較強的具體政策。 這次《相關政策》制定,在不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比如,在加大各級政府投資力度方面,提出市本級每年安排政府投資總額的7%用于重點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按照2012年市本級政府投資額計算,今后每年就要安排超過20億元資金,用于重點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相當于“十一五”以來市本級政府投入鄉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的總和。在城鎮改革方面,在積極推進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的同時,提出在北三市各選擇一個重點鎮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戶籍政策方面,首次推出長期在大連務工和經商人員的城鎮落戶政策,進一步放寬了投資納稅、購房和結婚年限的落戶標準,大幅放寬了引進人才的落戶條件,對異地在連人員落戶作出較大程度的突破。 《相關政策》既有大膽突破,又充分考慮現階段市和區(市、縣)兩級政府財政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對涉農地區的政府直接投資,明確了兩級政府具體的投資額度和補助比例,對政策的覆蓋范圍和執行條件作出了明確的界定。推進全域城市化是個長期過程,考慮到政策的時效性,為更好與《實施方案》第一階段目標相銜接,政策截止期暫定為2015年底,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效能。屆時將根據全域城市化推進情況,作出政策調整,或制定新政策。 記者: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事關全市城鄉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對大連城市未來的發展走向產生巨大影響。您能否給廣大市民簡要描述一下,大連實現全域城市化的美好愿景? 劉維木:全域城市化是新時期大連推動科學發展新跨越的創造性戰略舉措。通過實施全域城市化,可以構建比較完備的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使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城鄉生態環境質量能夠得到全面改善,能夠基本實現全域交通快捷化,產業布局最優化,工業園區新型化,農業生產現代化,城鄉風貌田園化,城鄉生活便利化、城鄉文明同步化,最終實現建設富庶美麗文明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宏偉藍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