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壽氣功養生家李慶遠,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國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歲。據報道是世界最長壽者。李慶遠原籍云南省,90多歲時到四川省開縣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開縣籍的劉成勛曾于1925年專程拜訪過這位老人,劉的采訪回憶文章發表在1986年第六期《氣功》雜志上,同時刊登的還有壽星李慶遠口述的“長生不老決”約1000多字。老人去世后,北京的一些報紙曾以“地球上最長壽的人”為題予以報道,但當時卻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懷疑和否認,后來經多方考證,才得到證實。
![[轉載]地球上最長壽人李慶遠口述的鈥湷ど煥暇鱺 [轉載]地球上最長壽人李慶遠口述的鈥湷ど煥暇鱺](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10/0312/27296515_1)
《長生不老訣》是李慶遠給后人流下一本書,大概是民國時期出版的。附文如下: 長生之術其道有十曰
打坐,降心,煉性,超界,敬信,
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 能解此十道,始足于言延齡。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于言長生。卻病延年之法,返老還童之機,皆系于是。 打坐之道
行體端莊,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打坐之道者,二六時中,行往坐臥,心似泰山,不動不搖,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貴行于富貴,素貧賤行于貧賤。無遇不安,無入不得。能如此,則不必參禪入定,便是肉身仙 降心之法
湛然不動,昏昏默默,不見萬物,杳杳冥冥,不分內外,絲毫欲念不生。此乃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馳,有所感念,覓頭尋尾,或靜有所見聞,現出無數幻象,則心生敗壞,道德有損,不可不降。 至于 如理搖琴。慢則不應,促則玄斷,。緊慢得中,則琴調美。又如鑄劍,鋼多易折,鐵多易錈。鋼鐵得中,則劍利矣。真旨如此。煉真性者,宜深體而善解之也。 界有三界
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私欲渾忘,即超欲界。塵境葷忘,即超色界。不著空相,即超無色界。超此三界,則煩惱不生,邪魔遠避。 敬者道之根
主一無適之謂。信者決然無疑、真實不虛之謂也。能手敬信,即是圣賢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親信。可見圣人亦從次下手。 斷緣者
斷塵緣也。塵緣不斷,最足蔽心,萬般聰明,皆為所蒙。凡人不能無榮辱得喪之心,則機械之念生。機械之心生,則萬種干時求利事作。于是乎紛紛擾擾,塵緣擾人,心無片刻安,神無片刻定,以致促其壽命。此大忌也。古人曰: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勿顯德而露能,勿彰己而抑人。一切榮辱得喪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老病死之事,不蒙于心,則塵緣自斷矣。古人修長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
則又進一層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靜則生慧,動則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為真實,甘受污染,不加洗濯,蒙蔽日深,離道愈遠。若日新又新,絕塵離境,虛靈空洞,不著一物,心與道合,名曰歸根,歸根不離,名曰定靜,歸根定靜之后,其心泰然,內無所看,外似無為,不垢不凈,毀譽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各守其中,各行其常,與時常息,此為上智。夫心猶眼也,纖塵入眼,眼常不安,小事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愈深,易隨起隨治,勿令不動,調和純熟,自得安閑。無晝無夜,行往坐臥,應事接物,著意安之,心若得定,繼續安養,勿令煩惱,少得安逸,漸漸訓狎,惟益清遠,此乃收心之道也。 簡 事
即凡事不宜求過之謂也。如食中珍錯,衣中綾羅,財中金玉,身中名位,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亂我心神者,宜遠避之。簡事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損益寄之。一言一動,福禍隨之。能先見者,時刻防微杜漸,而消之于無形。然事有不可費,物有不可棄者,亦虛懷受之。勿以妨心,生煩躁,自病其心。最難除者,莫過色欲。當知色有想生,想若不生,終無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已冰冷,何事不除。有真見者,早已看破,不受其害。 故曰觀真者
達人之先覺。夫定者,出俗之極地,至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者事畢。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無心于定,而心無不定。故稱之為
泰 定
心乃載道之器,靜極則道居而慧自生。慧生于本性之固有,故曰天光。因心亂而昏,心靜而明。慧即明矣,勿以多智而傷定,生慧非慧,生而不用者難。自古忘形者多,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莊子曰: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養,而和理出其性。恬知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知不用而安其恬,而道成德備矣。知此十道,則長生之訣盡其秘。能如此,則陸地神仙不難致矣。
李慶遠談《道德經》 《道德經》是道教經典之首,讀懂一部道德經,其他百經皆通,成仙得道,只此一部經就足夠了,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千百年來,由于它用隱語寫成,后人都想弄懂它,翻譯此經的人真是汗牛充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弄得后人無所適從,不知此經從何入門。 欲知前面三叉路,問路需問過來人。那些沒有得道的人的翻譯,是妄加猜測,只有得道的高人的解釋才是真正的解釋。 中醫氣功養生家李慶遠,活了257歲,而動作不衰,上山采藥,趕集賣藥,形同壯年,被人們譽為神仙。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打坐練功,還經常的練練拳術,活動四肢。他練功悟道修道二百多年,總結出大道《道德經》五千言,只不過
《道德經》“慈、儉、和、靜四個字也
善養生者,必須以慈儉和靜為根本也。 慈:人心能慈,即不害物,不損人。慈祥之氣,養其天年也。 儉:老子以儉為寶,所謂儉者,非止財用。儉于飲食則不傷脾胃,儉于嗜欲則聚其精神,儉于言語則養其氣。
息:儉于郊游則潔身寡過,儉于酒色則清心寡欲,儉于思慮則消除煩惱。凡事省得一分,即得一分之益。
和:君臣和則國家興盛,父子和則家宅安樂,兄弟和則手足提攜,夫妻和則閨房靜好,朋友和則互相維護。故易曰:和氣致鄉祥,乖氣致戾也。 靜:身不過勞,心不妄動也。蘇志全所謂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變,糜鹿行于左右而目不瞬。此靜之致也。(就是財色不動心)
附:夏吃生姜七大好處
![[轉載]地球上最長壽人李慶遠口述的鈥湷ど煥暇鱺 [轉載]地球上最長壽人李慶遠口述的鈥湷ど煥暇鱺](http://image55.360doc.com/DownloadImg/2012/10/0312/27296515_2)
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欲不振。鮮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粘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汗毛孔張開,隨著汗液排泄,帶走體內的余熱,對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處。因此“冬吃蘿卜夏吃姜”是有科學依據的。
夏吃生姜七大好處
1.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腫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2.開胃健脾,促進食欲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欲,如果飯前吃幾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卜,夏吃姜”,“飯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3.防暑、降溫、提神
在炎熱的時候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作用。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胸悶惡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姜湯大有裨益。我國傳統的防暑中成藥——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腦。
4.殺菌解毒
科學研究發現,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對沙門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熱的夏季,食品容易受到細菌的污染,而且生長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適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顯著抑制皮膚真菌和殺來頭陰道滴蟲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癰腫瘡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療口臭和牙周炎。
5.防暈車,止惡心嘔吐
有研究證明,生姜干粉對運動病之頭痛、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有效率達90%,且藥效可持續4小時以上。民間用吃生姜防暈車、暈船,或貼內關穴,有明顯的效果,因此而有“嘔家圣藥”之譽。
6.促進血行,驅散寒邪
由于著涼,引起感冒,喝些姜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使全身發熱,有助于驅逐體內風寒。
7.減少動脈硬化發生
有研究表明,生姜提取物能阻礙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
夏天食用生姜應注意四點
我國傳統中醫以為,生姜性溫而味辛,能健脾胃、散風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謂之姜”之說。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人體輕易內生干燥之氣。生姜不僅能夠刺激人體發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驅風、散寒解毒等功效。
生姜的好處的確很大,但夏季服用同樣要注意適可而止。由于生姜中含有大量姜辣素,如果空腹服用,或者一次性服用過多,往往輕易給消化系統引起很大的吸收壓力,還輕易刺激腎臟,引起口感、喉痛、便秘虛火上升等諸多癥狀。因此夏天食用生姜應注意以下四點:
一、并非多多益善。
夏季天熱,人們容易出現口干、煩渴、咽痛、汗多等熱癥。生姜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的原則,不宜多吃。
二、凡屬陰虛火旺者,
或患有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以及夏季好發的癤瘡、痱子等病人,都不宜長期食用生姜。
三、從治病的角度看,
生姜紅糖水只適宜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的畏寒、發熱,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更不能用來治療中暑。服用鮮姜汁可治受寒引起的嘔吐,其它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四、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黃樟素,
它能使肝細胞變性,并會誘發癌癥。所以,有人認為爛姜可以吃,“爛姜不爛味”,其實是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