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家常,是人們交流情感、胡同訊息的一種最為普遍的方式。而干群之間“拉家?!眲t包含有更深層次的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干部了解群眾疾苦所需,更是連接干群關系之間的橋梁、促進干群關系的催化劑。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親切的問候最能夠體現出干部對于群眾的關懷與責任,再大的隔閡也會消失于無形之中,將彼此的距離拉近。 時下,有些干部或是不愿、不屑和百姓拉家常,而是習慣在辦公室看新聞、讀報紙,生怕找麻煩;或是不懂、不會同百姓交心拉呱,而是習慣于發號施令,做法令者,想說卻說不到一塊。這些干部聽不到百姓心里話,摸不著基層真實情,反而感嘆百姓難于接近,抱怨“刁民”不好接觸。若長此以往,同群眾的距離恐怕只會越來越遠。 同群眾拉不起家常,究其原因是沒有擺正身份。拉家常實質上是一種感情投入、平等交流,一些干部把自己當成“主人”,把群眾當成“仆人”,人為地設置了交流障礙、溝通鴻溝。只有去掉“身份觀”,放下身段,擺正心態,回歸公仆本位,讓群眾對你心里不設防線,真正將你當成自己人、親人,從而才能打開話匣子,無話不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同群眾拉家常、說知心話只是一種交流的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改進工作,實現善治。拉家常,無論是炒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還是看病住房就學的大事難事,都要用心傾聽,務實辦理,感受民之苦,辦理民之需。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到為民的正確方向。所以,家常要唱拉,話語要交心,使得干群關系緊密相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