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領導班子工作中常常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有些副職對正職作出的決議或工作安排不論正確與否,不假思索,一律照辦。或者明知正職的決策不切合實際,也不提醒、不報告,聽之任之,甚至對正職的錯誤乃至違法行為也一味遷就。從近幾年發(fā)生的領導干部職務犯罪的案例來看,往往在查處正職的同時,副職也“同根相連”,副職成了名副其實的“附職”。 副職成為“附職”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人身依附意識在作怪。有些正職家長制作風嚴重,搞“一言堂”,什么事都要自己說了算,副職只有干活的份兒,沒有監(jiān)督制約的權力。少數(shù)副職本身政治素質較低,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只要正職發(fā)的話,不管對錯都堅決擁護、立馬行動,仿佛只有這樣才是與正職保持一致,才是和諧與團結的表現(xiàn)。有的副職采取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明知正職說的不正確,卻害怕引起矛盾、承擔責任,于是明哲保身、漠然視之。 副職變成“附職”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是嚴重損害了領導班子的整體戰(zhàn)斗力。在一個單位,如果副職單純依賴正職,自己的能力得不到發(fā)揮,那么班子的整體戰(zhàn)斗力就難以形成。一個部門的工作要搞好,還得靠包括副職在內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二是既害人又害己,副職明明知道正職的做法是錯誤的,甚至是違紀違法的,該勸說的不勸說,該制止的不制止,長此以往,既容易養(yǎng)成正職驕傲自大,專橫跋扈的“家長制”作風,也容易使自己喪失頭腦,在班子中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擺設”。 副職干部是單位的高層領導之一,他既是一個決策者,也是一個執(zhí)行者;既是一個領導者,也是一個被領導者;既是主角,也是配角。正、副職的設置是源于工作的需要,是為了整個單位有序有效的運行而進行的分工與協(xié)作。正、副職不代表能力的高低,不意味著角色的輕重。與一把手所具有的“抓大事、謀大局、善決策”的角色定位相對,副職干部所應具備的是當好參謀、添空補缺、協(xié)調關系、化解矛盾的素質。 “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要當好副職,必須明確自己的配角身份,找準站位,到位而不越位。自覺服從“一把手”的領導,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認真組織完成分管的工作任務,行應行之權,盡應盡之責。要對全局性的工作進行積極思考、積極參與,主動出謀劃策,當好參謀,充分發(fā)揮參謀助手作用。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多思考問題,時時提醒正職,糾正其不當之處。當正職出現(xiàn)失誤時,應當為正職分擔壓力,排憂解難,打開工作局面,樹立正職權威。自覺維護領導班子的團結,努力做到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 總之,作為一名副職,心態(tài)上要胸懷寬廣,淡薄名利,不搶鏡頭,不出風頭,不爭功,保持一顆平常心;行動上要以身作則,埋頭苦干,做無名英雄,當鋪路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