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屬于中醫學的“咳嗽”、“痰飲”、“哮證”、“喘證”等范疇。病因病機復雜,其內在因素與臟腑有關。“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但其中與脾、肺、腎關系密切。因為肺氣虛弱,衛陽不固,腠理疏松,容易出汗,常易感冒而誘發支氣管炎。脾虛失運,津液不布,聚而成痰,痰濕上泛而為病。腎虛精虧,腎元不固,納氣無權,而為咳喘。且“痰之原,本于腎,痰之動,主于脾,痰之成,貯于肺”。肺、脾、腎三臟中,尤以腎為重要。且腎為先天之本,寓真陰真陽,全身之陽賴腎陽供給,全身之陰靠腎陰滋養。若腎之陰陽失調,可加速或加重慢性支氣管炎的發展,故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補腎是很重要的法則。 處方一 熟地20克,山萸12克,山藥30克,制附片(先熬)20~30克,淫羊藿30克,核桃仁30克,補骨脂12克,麻黃10克,地龍12克,款冬花12克。水煎服。 處方二 菌靈芝30克(先熬),丹參30克,黨參30克,麥冬20克,五味子20克,枸杞20克,肉桂6克,川貝6克,甘草6克。水煎服。加減:虛寒者加附片、熟地。痰熱者去肉桂,加銀花、桔梗。肺燥者加黃精、熟地。瘀血癥狀明顯者,加赤芍、莪術。 處方三 蛞蝓(即無殼蝸牛,浙江民間稱為蜒蚰螺,四川民間稱為漩巴蟲),洗凈,加熱致死,斬成肉醬,拌以炒熟面粉,搓成丸藥,口服,每丸重10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2丸。連服2~6月。本方能增加患者之抗病能力。 處方四 蛤蚧60克,紫河車60克,肉桂20克,制附片60克,補骨脂60克,巴戟60克,仙茅60克,仙靈脾120克,菟絲子60克,雞血藤6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2丸,開水吞服。最好在夏季開始服用。此為冬病夏治,療效良好。 慢性支氣管炎復發的主要誘因是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要預防慢性支氣管炎,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抵抗力,戒煙,改善環境衛生,平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得了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應及時而徹底地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