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順:古今中外第一長壽女詩人
郭真順
郭真順(1312~1436) 庵埠郭隴村人,教授郭宗文之女,自幼承父教,
通經學,旁及史百家,能詩,尤擅古體。嫁潮陽周伯玉,夫妻隱居鄉間。為人有見識,善論斷世事是非得失。元末明初,世道多艱,潮陽一帶,常有騷亂。明洪武四年(1371)明政府派指揮俞良輔出兵征剿潮陽未歸順諸寨,兵臨溪頭,真順出而當道,呈上《頌俞將軍引》詩篇,陳請改征剿為安撫。全詩三十二句,言詞懇切,句句肺腑之言,果然打動指揮俞良輔,終于化干戈為玉帛,潮陽一帶才免遭兵禍。一個人活到100歲本來就很少見,
活到120歲還能寫詩,在文學史上可說絕無僅有。郭真順于120歲從潮陽回母家省親,寫下了《歸寧自敘》。正統元年(1436)卒,享年125歲。真順不迷信,臨終遺囑“勿修佛用,勿燒紙錢”。著有《梅花詩集》。
【 題 】:歸寧自敘
天甲年來度二周,暮桑榆景雪盈頭。
五經立業儒家雅,三子成名壯成酬。
喬梓有光聯俎豆,柏舟無憾泛橫流。
階前蘭玉森森秀,斑采扶來到首邱。
【 題 】:頌俞將軍引
將軍開國之武臣,早附鳳翼攀龍鱗。
煙云慘淡遍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輪。
前年引兵下南粵,眼底群雄盡流血。
馬蹄帶得淮河冰,灑向江南作晴雪。
潮陽僻在南海濱,十載不斷干戈塵。
仁風溥被萬里外,天子亦念遐方民。
將軍高名邁千古,五千健兒猛如虎。
輕裘緩轡踏地來,不減襄陽晉羊祜。
此時待奉明主恩,金印斗大龜龍紋。
大開藩衛制方面,期以忠義酬明君。
宣威布德民大悅,把菜一笠誰敢奪。
黃犢春耕萬隴云,牦龍夜眠千江月。
去歲壺陽戍守時,下車愛民如愛兒。
壺山蒼蒼壺水碧,父老至今歌詠之。
欲為將軍紀勛績,天家自有如椽筆。
但囑壺民歌太平,磨崖勒盡寒山石。
詩人郭真順死于125歲,是史上最長壽的詩人。郭真順120歲的時候,由于懷念娘家,就命令她的孫子們(丈夫兒子均已不在人世)陪她回鄉探望。她瘦小顫抖的身體站在故鄉的土地時,眼前景象一如往昔:水牛晃著腦袋行走在鄉間小路上,遠處池塘里傳來此起彼伏的蛙鳴,老槐樹依然屹立在村口,孩童裸露著黝黑的上身,奔跑在暮色之中……看到熟悉的景色,郭真順不禁詩意盎然,現場創作一首《歸寧自序》:“天甲年來度二周,桑榆暮景雪盈頭。五經立業儒家雅,三子成名壯志酬。橋梓有光聯俎豆,柏舟無憾泛橫流。階前蘭玉森森秀,斑彩扶來到首丘。”這首詩寫的超然。這位“大齡詩人”先是回顧過去:活了120年了非常幸福,子孫們均已成家立業,算是放心了。展望未來:我希望還能再多活幾年,看燦爛的朝霞和明亮的太陽,它們也像我一樣充滿詩意。由此可見,這位郭真順真是知天樂命、活出了境界。如她所言,她又活了5年,于明正統元年(1456年),以125歲高齡辭世。
郭真順60歲時,做了人生中最漂亮的一件事。明洪武四年(1371年),大明王朝派兵馬指揮俞良輔率數千官兵到潮陽徵伐尚未歸順明朝的鄉村,兵至峽山都溪頭寨。郭真順得知這個消息后,深恐當地百姓遭受屠殺,就決定會會這個俞良輔。郭真順心想,論刀槍棍棒肯定不是人家的對手,干脆比詩吧,詩歌也是投槍和匕首啊。于是她絞盡腦汁,創作了一首長詩。在俞良輔騎馬經過的時候,上前將詩稿呈上。此詩題為《上指揮俞良輔引》:“將軍開國之武臣,早附鳳翼攀龍麟。煙云慘淡蔽九野,半夜捧出扶桑輪。前年領兵下南粵,眼底群雄盡流血。馬蹄帶得淮河水,灑向江南作晴雪。潮陽僻處南海瀕,十載不斷干戈塵。客星移處萬里外,天子也念遐方民。將軍高名邁前古,五千健兒猛如虎。輕裘緩轡踏地來,不減襄陽晉羊祜。此時特奉圣主恩,金印頭大龜龍紋。大開藩衛制方面,期以忠義酬明君。宣威布德民大悅,把菜一笠誰敢奪。黃犢春耕萬隴云,牦龍夜臥千村月。去歲壺陽戍守時,下車愛民如愛兒。壺山蒼蒼壺水碧,父老至今歌詠之。欲為將軍紀勛績,天家自有麒麟筆。愿續壺民歌太平,磨崖勒盡韓山石?!?/span>
郭真順寫此詩的目的,是想表明溪頭寨人沒有反對朝廷的意思,所謂“騷亂”純屬子虛烏有。細讀這首七言古體律詩,不得不佩服郭真順的“拍馬”功夫已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她先是贊揚俞良輔勞苦功高,不愧是大明王朝的棟梁。后說俞良輔愛民如子高風亮節,深受百姓愛戴。接著又說當地百姓飽受戰亂、民不聊生,他們堅決表承認“只有一個明朝”的事實,并對那些試圖搞分裂的不軌分子表示強烈譴責。最后再次贊揚俞良輔給深受當地百姓愛戴,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的功德值得當地人代代銘記,永世不忘。郭真順不愧是個詩壇高手,在白色恐怖下不慌不忙,愣是寫出了如此“應景”的作品。只能說她臨危不懼、綽而不群,不是一般人。
俞良輔閱罷此詩,先是臉一沉,但很快就喜形于色。就對手下說:“這里都是良民,并無謀反之心,撤退?!敝笥崃驾o還邀請郭真順喝了幾杯,了解了一下當地民情,這事就算了結。如此說來,說俞良輔深明大義,倒不如說郭真順技高一籌。以一首詩平息了一場屠殺,古今也是罕見。后清朝著名詩歌評論家沈德潛在《說詩語》中評價此詩:“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
此詩被選入多種版本,郭真順也由此一躍成為為著名女詩人。歷史上的郭真順除了詩人身份之外,還是一名成功的家庭教師。
她的兒子周礦考上榜眼,主考官看完他的答卷后告訴皇帝:“這個周礦有些奇異,雖然是個大老爺們,但寫出的文章卻是秀逸飛揚,帶有濃重的女人味兒?!?/span>
皇帝很感興趣,就找來周礦問:“你的老師是誰?”
周礦答:“我自由家貧,沒錢上學,平生所學都是我媽教的?!?/span>
皇帝聞聽龍顏大悅,就說:“你媽真是個賢母也?!?/span>
就封郭真順為“郭氏賢母”,并立了牌坊。
現存郭真順作品僅有《歸寧自序》二首,《漁樵耕牧四詠》,《悼冢婦死難》二
首,《勸家雍睦》、《松竹梅蘭四詠》、《贛州十八灘》18首。但郭真順最著名的還是
那首《上指揮俞良輔引》,因為詩歌背后的故事,讓很多男性詩人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