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腸癌發病增長5倍 最好定期做隱血、腸鏡核心提示:據媒體報道,上海地區大腸癌發病已占所有腫瘤第二位 (肺癌為首位),近50年來,大腸癌發病增長5倍多。 據媒體報道,上海地區大腸癌發病已占所有腫瘤第二位 (肺癌為首位),近50年來,大腸癌發病增長5倍多。 首先,發病率明顯上升。1962年大腸癌發病率為8.7/十萬人,至2008年這一數字已上升至48.4/十萬人。其次,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結腸癌比直腸癌的增長速度更快,目前大腸癌病人中,結腸癌約占六成,直腸癌約占四成。再者,大腸癌發病年齡日漸老化,過去發病中位年齡段為45歲,最新調查顯示,中位年齡段已延后至70歲。此外,早期發現病人比例仍偏低,Ⅰ期病人僅為11.8%,明顯低于發達國家25%的水平。 有專家建議,最好定期進行大便隱血檢查,發現呈陽性后再做腸鏡,這種簡便的方法就能及時發現大腸癌與癌前病變,為早日治療贏得寶貴時間。 4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糞便隱血試驗(OBT) 糞便隱血試驗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時,肉眼不能見到糞便中帶血,并且糞便中有少量紅細胞被破壞。現在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診斷的一個篩選指標。如果試驗呈陽性,可分為幾種情況。在消化道潰瘍性出血時呈間斷性陽性,而消化道癌癥時呈持續性陽性,可作為良、惡性出血的一種鑒別。陽性還見于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鉤蟲病、腎出血綜合征等。 一般要求40歲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隱血試驗,作為健康篩檢。女性做糞便檢查最好避開經期,以免血絲混入。同時避免攝入引起胃腸出血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炎藥,可造成化學法隱血試驗假陽性。而攝入大量維生素C,則可造成隱血試驗假陰性。 腸鏡:發現腸道腫瘤的最安全有效方法 腸鏡檢查是目前發現腸道腫瘤及癌前病變最簡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但畢竟內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方式,有一定的不適和并發癥,因此,有不少人畏懼這種檢查,致使一些大腸病變甚至腫瘤不能早期確診,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近年來,隨著麻醉藥品和醫療監護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無痛腸鏡檢查,就是在檢查前經靜脈注射一種起效快、有效時間短、作用確切的麻醉藥物,使患者在數秒鐘內入睡,完成全部檢查后早期即能蘇醒,檢查過程中不會有任何的不適和痛苦感覺。 一般來說,結腸炎、腸息肉、直腸癌等腸道疾病的患者,是需要進行腸鏡檢查的人群。但是腹膜炎、腸穿孔等情況下,不宜進行腸鏡檢查;婦女妊娠期,也要慎重進行。腸鏡檢查結果異常的表現是,持續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或脹痛,貧血,經常伴隨著疲勞和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