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四合院

     茶香飄萬里 2012-11-17
    四合院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合院式建筑,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 wanghui6438四合院是北京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根基。市政協委員唐兢多年來一直關注北京舊城保護,幾十年來,她眼看著身邊的四合院在慢慢消失,心痛不已。唐兢呼吁,應再加大保護四合院力度,考慮制定“零拆除”的剛性政策。
    • 我來點評

    四合院 - 簡介

    四合院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二進一院;“日”字形的稱為三進二院;“目”字形的稱為四進三院。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后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建筑的規劃布局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干線、社區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絡系統,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符合人的心理、保持傳統文化和鄰里融洽關系的居住環境。

    四合院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通常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對外界比較隱密的庭院空間,其建筑和格局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尊卑等級思想以及陰陽五行學說。

    在現代,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觀念的變遷,傳統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戰。而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傳統四合院也面臨著保護和發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有一些被拆除。[1]

    四合院 - 歷史

    四合院四合院

    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陜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筑遺跡,是中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2]

    漢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發展,受到風水學說的影響,四合院從選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陰陽五行的說法。唐代四合院上承兩漢,下啟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軸線為主體建筑,周圍為回廊鏈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晚唐出現具有廊廡的四合院,逐漸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漸減少,到明清逐漸絕跡。

    元明清時期四合院逐漸成熟。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員建造住宅,由此開始了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時期。1970年代初,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元代四合院遺址,可視為北京四合院的雛形。后經明、清完善,逐漸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風格。[3]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淪為了大雜院,而改革開放后隨著城市改造的開展,很多傳統四合院被拆毀,如1998年拆除康有為的粵東新館,2000年拆除趙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號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紹儀故居。與此同時,一些四合院被列入北京市和各區縣級的保護院落。

    北京現存的四合院院門在古代,四合院基本上滿足了一家人生活的需要,那時兩進四合院以及更大的四合院通常是官宦和士紳的住所。而到了現代,一方面上下水、暖氣等衛生設施沒有進入四合院,淪為大雜院的四合院也未繼續改進以適應汽車、空調等設備的需要,另一方面,像四世同堂那樣的大家庭也比較少見,有錢的人家通常愿意在交通方便的郊外購置別墅,而不是生活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市區。因此作為民居的四合院是否還存在價值,也是近代以來,一個爭論的問題。

    隨著老城區保護的開展,對原有四合院進行了改造,例如1990年由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主持的對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的危改項目,在保留院落結構的基礎上,將原有四合院的平房改為樓房,增加了廚房、衛生間等設施。該改造工程獲得了聯合國的世界人居獎。北京南池子危改中,也將部分四合院房屋改成兩層,并修建了地下車庫。2006年,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圖》,作為對四合院保護、修繕、翻建、改建的參考依據。2012年北京市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唐兢提案建議,對舊城保護區四合院制定“零拆除,百分百保護”的剛性政策,同時,把保護區外所有未被拆毀的胡同全部劃為保護區,把舊城作為一片完整的保護區,以真正落實整體保護。[1]

    四合院 - 建筑格局

    四合院四合院

    正式的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據土地面積的大小、家中人數的多少來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進,大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寬的帶跨院的。小者,房間為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為25間到40間。廂房的后墻為院墻,拐角處再砌磚墻。大四合院從外邊用墻包圍,墻壁高大,不開窗戶,以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王府和寺廟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進行設計和建造的。

    一進四合院

    最小的一進院,進了街門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軸線貫穿,房屋都是單層,由倒座房、正房、廂房圍成院落,其中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個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故稱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兩進四合院

    三進四合院的結構圖三進四合院的結構圖

    分為前院和后院,后院又叫做內宅。前院由門樓、倒座房組成,連接前后院的一般為垂花門,一些相對樸素的住宅則用月亮門,后院由東西廂房、正房、游廊組成。也有的兩進四合院,例如北京茅盾故居,并沒有垂花門隔出前院,而是在正房后加后院,建專供女眷居住的后罩房。

    三進四合院

    完整的四合院為三進院落,第一進院是垂花門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第二進院是廂房、正房、游廊組成,正房和廂房旁還可加耳房,第三進院為正房后的后罩房,在正房東側耳房開一道門,連通第二和第三進院。在整個院落中,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后院,互不影響。這其中也有反映“男外女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影響。

    四、五進院

    組合方式較多,通常為“前堂后寢”式。第一進院與三進院相同,第二進院是對外使用的廳房和東西廂房,之后再設一道垂花門,在廳房和這道垂花門之間形成第三進院,垂花門之后為正房和廂房所在的第四進院,是主院。如果后面還有后罩房,就構成了第五進院。還有的在倒座房北側再建一排南房,而組成四進或五進院的。

    北京四合院最大的進深為兩個胡同之間的距離,約77米左右,一些比較奢華的院落甚至還有花園和假山。規格高一些的四合院還設有廁所,這些內設的廁所一般都被安排到西南角,按風水的說法,西南為“五鬼之地”,建廁所可以用穢物將白虎鎮住,從實用的角度看,廁所建在西南方適應了西北-東南風向,可防臭味在院內擴散,但大多數居民如廁大多在胡同里的“官廁”即現在說的公共廁所。  

    四合院 - 院落布局

    四合院是由許多單體建筑組合而成,包括大門、正房、廂房等等。

    大門

    四合院的布局四合院的布局

    大門又叫街門、宅門,是北京四合院與外界溝通的通道,一般都修筑在整個院落的東南側,以取“紫氣東來”之意,也有說法是占據八卦中的巽位,即風位,是和風、潤風吹進的位置,以引進東南風,擋住冬天的西北風,是吉祥之位,體現“坎宅巽門”的原則。

    1、大門的形制

    根據主人的地位等級不同四合院的街門分為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墻垣式門(門樓)等幾種不同的形制,隨著西洋式建筑圓明園的修建,在民間也出現了大量的中西合壁式的門樓,被百姓形象地稱為“圓明園式”門樓。

    (1)、王府大門:顧名思義是用于王府,通常是三間房開門一間,大門上有門釘。按照不同的等級最多有63顆門釘。 

    (2)、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都是有官的人家使用。廣亮大門通常寬一開間,門設于中柱的位置;金柱大門規格上略小,門設于金柱的位置。

    (3)、蠻子門和如意門:是一般人家使用的。蠻子門的門更為靠前,設于檐柱位置;如意門通常在檐柱的位置砌一堵墻,門很小。如意門上面的門頭通常是磚雕,也有用瓦片堆成鏈形,砂鍋形圖案。最簡單的大門是直接在墻上用磚砌筑一個入口門洞,安裝門扇,沒有內部空間,稱為門樓。

    2、大門的構件 

    王府大門王府大門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占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等,四合院的大門就由這些零部件組成。門樓的屋頂通常鋪瓦有筒瓦和仰合瓦兩種方式。屋頂有清水脊和卷棚(又稱元寶脊)等幾種。

    (1)、清水脊:通常在兩邊有兩塊向上的瓦,稱為蝎子尾,鴟尾,朝天笏,在蝎子尾下面有花磚。房檐位于墀頭的位置通常裝有博風起到保護墀頭墻的作用,博風也可以有磚雕。

    (2)、雀替:是位于檐柱和檐枋之間的木構件,在力學上有一定的作用,但雀替和三幅云更多地是官品的象征。只有王府大門、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才有雀替,而蠻子門和如意門由于大門設在檐柱上,因此沒有雀替的位置。

    (3)、門簪:是把楹固定在門中門檻上的木結構,大門用四顆門簪,小門用兩顆門簪。門簪露于門外的部分用門簪帽來裝飾,門簪帽一般是帶有曲線的六角形。門簪帽上雕通常刻有跡象的圖樣和文字。

    (4)、門板:大門的門板有很多種,在門板上的通常還雕刻有門聯,比較講究一些的街門都雕刻有門心,一般比較常見的聯句是“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之類。 門上在中間裝有門鈸,用于叩門,門下方有護門鐵。

    (5)、墀頭:是指山墻突出檐柱以外的部分,墀頭墻上的盤頭(又稱為戧檐和拔檐)以及如意門的門頭的磚雕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墀頭墻叢上往下是戧檐,兩層拔檐,蓮花墩,貼花等部件。如意門門頭從上往下是欄板和望柱、冰盤檐、梟混、連珠、掛落板等部件。

    (6)、門墩:是指門枕石位于門外部的部分,通常有箱形和抱鼓形(抱鼓石)兩種,門枕石的內部有一石窩用于插入門樞。門墩是門樓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組成部件,通常由須彌座,抱鼓或箱形,以及獸吻或獅子(有說是狻猊)幾部分組成。根據門樓的形制不同門墩的形制也有差異,出現在門墩上的雕刻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化重要的資料,也是精美的石刻藝術品。

    (7)、在門旁通常還有上馬石和拴馬樁等設施,有的還有泰山石敢當。 

    影壁

    主條目:影壁 

    影壁影壁

    影壁在四合院中通常用于遮擋視線、美化實現和突出大門的作用,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也有簡單的沒有座。四合院的大門有時候向后退后幾步在大門左右修建八字墻,稱為燕翅影壁,撇子影壁。四合院大門內一般也有一個影壁,一般鑲嵌在東廂房盝頂的山墻上,也有規格高一些的院落,采用獨立影壁。影壁也有置于四合院大門外的街道中正對大門的位置。

    影壁墻身的中心區域稱為影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簡單一點的影壁可能沒有什么裝飾,但也必須磨磚對縫非常整齊,豪華的影壁通常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的磚雕。影壁墻上的磚雕主要有中心區域的中央和四角,在與屋頂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梟和連珠。 中心方磚上面一邊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墻的中央還鑲嵌有福壽字的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意味的磚雕。

    影壁墻的頂一般和屋頂一樣,雖然是磚砌,影壁的頂也用磚雕出椽子,并在上設清水脊或卷棚脊的屋頂。

    倒座房

    主條目:倒座房

    倒座房是整個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排房子,其檐墻臨胡同,一般不開窗。由于門窗都向北,因此采光不好。其最東為私塾,最西為廁所,其間的房子一般為仆人居住。

    南側的街門、倒座房、北側的垂花門和游廊共同圍成四合院的前院,前院是主人會客辦公的場所,通過垂花門之后才是內宅,即四合院的生活區。[4]

    屏門

    主條目:屏門

    進入大門后影壁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一道屏門,向東通向“塾”的小院,向西通往有倒座房的外院。在內外院之間的垂花門內也有屏門。

    垂花門

    主條目:垂花門

    垂花門垂花門

    垂花門又稱二門,開在內外院之間的隔墻上,位于院落的中軸線上。舊時說的大戶人家的閨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指不邁垂花門。垂花門的外檐柱不是從地上立起的,而是懸在中柱的橫木上,稱為垂柱,垂柱的下端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因此稱為垂花門。垂花門是四合院中裝飾富麗的建筑。

    垂花門的屋頂通常是卷棚式,或一殿一卷式,即門外為清水脊式,門內為卷棚式。垂花門的門有兩道,一道是在中柱位置上,白天開啟,夜間關閉;另一道是屏門,在內檐柱位置上,平時關閉,起到隔絕內院視線的作用。垂花門進入內院是通過垂花門兩側內檐柱與中柱之間空間進出,通常與抄手游廊相銜接。

    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正房

    主條目:正房

    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三間,大四合院的正房可以為五至七間,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所。正房的明間(即中間一間)稱為堂屋,也稱為中堂,三開間的正房堂屋兩側是臥室和書房,正房的特點是冬天太陽能夠照進屋里,冬暖夏涼。通常在明間正中排放一八仙桌,桌子兩旁設兩把椅子,在墻上掛著一幅畫和兩副條幅,或掛四幅中堂畫。

    廂房

    廂房廂房

    主條目:廂房

    東西廂房是子孫們的住房,也常是三間。以東廂房為尊西廂房為卑,北京四合院東廂房一般住長子長媳,因此在建筑上東西廂房的高度有著細微的差別,東廂房略高西廂房略低,但由于差別非常細微因此很難用肉眼看出來。例如石家莊四合院的東廂房比西廂房高二寸。 然而,在華北地區,東廂房夏季西曬,冬季直接受到西北冷風吹襲,所以不宜居住,陜西四合院東廂房多被富戶用來存儲糧物,或作廚房、馬廄。

    耳房

    主條目:耳房 

    正房兩側的兩間房間高度低于堂屋,且布局頗似人的雙耳,故而被稱作耳房。如果院子狹長,廂房通常也會有耳房,通常是平頂的,因此廂房的耳房被稱為盝頂。

    后罩房

    主條目:后罩房

    后罩房通常是最里一進院子的,靠近院落邊界的房子,通常主人的女兒居住。后罩房和正房朝向一致,坐北朝南,其間數一般是和倒座房相同,以盡量添滿住宅基地的寬度。 后罩房的等級低于正房和廂房,其房屋尺度及質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群房

    群房,又稱裙房,通常在院子的東側或西側的一排房子,作為廚房和仆人住宅。

    爬山廊爬山廊

    主條目:廊

    四合院里的廊是有頂的建筑,用于下雨雪時行走,分為檐廊和游廊兩種,前者是指正房和廂房前面有頂的走廊,頂通常是屋檐延長出來的;后者是指沿墻的廊(抄手游廊)和連接正房與廂房的走廊(穿山游廊)。有的檐廊和抄手游廊用窗戶封起來,成為室內環境,稱為暖廊。

    庭院

    四合院除了內宅、外宅的主要院落之外,還會形成一些小的院子,如正房兩旁耳房前的小院,以及外院兩側被屏門隔開的小院。

    內宅的院落中有正南北十字形的甬道,老北京的住戶大多會在院子里栽上樹,除了松樹、柏樹和楊樹等因為多種在墳地而不能栽種外,其他各種樹木都有種植,過去北京有民諺:“桑松柏梨槐,不進府王宅”,說的就是在庭院種樹的禁忌。比較常見的樹木有棗樹、柿樹等,花木主要有牡丹、芍藥、玉蘭、丁香、海棠、紫藤、石榴等,在四合院內種棗樹、石榴樹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種柿樹表示事事如意,種丁香、海棠,表示主人有身份和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此外民間還有養魚的習俗,多用直徑為60到70厘米的魚缸養著各色的魚并種著荷花,冬天魚缸還能用來存放食品。

    夏天時分,天氣炎熱,還可在庭院中搭設天棚遮陽,老北京有“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的俗語,就是家住北京的書吏人家的生活寫照。

    四合院 - 構造材料

    四合院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筑,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扇等等均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墻。

    梁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

    墻習慣用磨磚、碎磚壘墻,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墻墻不倒”。

    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窗戶和檻墻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視外則明,自外視內則暗,既防止寒氣內侵,又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戶。 

    四合院 - 裝修雕飾

    裝修

    四合院四合院

    除梁柱等支持建筑整體的關鍵部件外,起輔助修飾作用的構件稱作裝修。按室內外的不同,分為外檐裝修和內檐裝修。

    1、外檐裝修:包括吊掛楣子、坐凳欄桿、隔扇門、支摘窗等。

    2、內檐裝修:包括天花、隔斷。其中隔斷又有板壁、花罩、博古架、碧紗櫥四種形式。

    雕飾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合院 - 各地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國的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建造得較多,以北京的四合院為代表。

    北京四合院

    主條目: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平遙古城四合院

    北京是四合院最常見也最有特色的城市,提起四合院,常常就是指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特點是,絕大多數為單層建筑,當中圍成的院落接近正方形,四面各房屋獨立,以廊相連,院門多開在東南方位。

    從空中俯瞰北京城,可以看到一片灰瓦的房屋圍著一個四方的院子。院子里綠蔥蔥的樹木給灰色的房屋做點綴,也給四合院院里的人們提供了樹蔭。北京的四合院現在已經和北京胡同一起,成為北京傳統文化和民俗的代表,成為北京城市建筑形象的標志。

    其他地方的四合院

    除北京外,中國北方其他地方也以四合院為主要的民居形式。由于氣候、建筑材料、文化傳統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四合院也有不同的特色。

    著名的山西省平遙的喬家大院就是山西風格的四合院。更廣義地說,黃土高原上由窯洞圍合而成下沉式“地坑窯”的院落也是四合院的一種。另外,云南省大理白族的“三坊一明壁”式民居,也是由正房、廂房和三坊房屋及明壁圍成的四合院。

    不同之處是,山西南部以及陜西、河南等地,由于夏季有嚴重的西曬,因此為減少日曬而把院子南北向加長,不像北京四合院為接近正方形,而是長方形。而安徽徽州的四合院則南北窄而東西長,以接受更多日照。西北甘肅、青海風沙大,因此加高了院墻,稱為莊窠。[5] 南方的庭院則較小,四周以樓圍成,中央稱為天井。

    此外,云貴的“一顆印”和東北的大院與四合院也有相似之處,不過又有著本質的不同。東北土地遼闊而氣候寒冷,因此院子面積很大,院內空地多,以便接納更多陽光。

    四合院 - 著名四合院

    高級四合院

    閱微草堂閱微草堂

    崇禮住宅
    張之洞宅
    婉容故居
    喬家大院

    名人故居

    閱微草堂
    茅盾故居,位于北京市交道口后圓恩寺胡同13號。
    魯迅故居,位于北京市阜成門內西三條21號魯迅紀念館院內。
    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郭沫若故居,位于北京市什剎海前海西街。
    梅蘭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九號

    四合院酒店

    竹園賓館
    呂松園賓館
    北京閱微莊四合院賓館
    好園賓館
    中堂客桟[6] 
     
    四合院內設施的作用
        窗戶和檻墻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視外則明,自外視內則暗,既防止寒氣內侵,又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戶。
         北京冬季和春季風沙較多,居民住宅多用門簾。一般人家,冬季要掛有夾板的棉門簾,春、秋要掛有夾板的夾門簾,夏季要掛有夾板的竹門簾。貧苦人家則可用稻草簾或破氈簾。門簾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裝夾板的目的是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風掀起。后來,門簾被風門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簾,涼快透亮而實用。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內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個陷入地下的煤爐,爐中生火。土炕內空,火進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熱,人睡熱炕上,頓覺暖融融的。燒炕用煤多產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區別,煤末與黃土搖與煤球,供燒炕或做飯使用。
      室內取暖多用火爐,火爐以質地可分為泥、鐵、銅三種,泥爐以北京出產的鍋盔木制造,透熱力極強,輕而易搬,富貴之家常常備有幾個爐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崐前爐火做飯煮菜,不另燒火灶,所謂“鍋臺連著爐”,生活起居很難分開。爐子可將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經年不熄,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熄滅,則以干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婦每天早晨起床就將爐子提至屋外(為防煤氣中毒)生火,成為北京一景。
            四合院內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滲坑的形式,俗稱“滲井”、“滲溝”。四合院內一般不設廁所,廁所多設于胡同之中,稱“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小姐、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
     
     
     
    地形地貌對四合院門窗的影響
      空間環境和人文風俗總會對建筑及其元素造成影響,北京四合院的門窗就是受到地形地貌、氣候、政治變革和風俗習慣等的影響,呈現出本土化的特征。這些本土化特征是需要注重和延續的,它對我們的設計具有深遠的影響。 
      四合院是中國古代建筑群體組合的基本單元,也是中國古建筑的基本形式。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合院建筑一般有南方和北方之分,而在北方地區,北京四合院的種類最全、形式最典型,門窗的本土化也最明顯。
      北京歷來被風水學家稱為“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想都城。西部的西山為太行山脈,北部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都屬昆侖山系。兩個山脈在北京的南口匯合形成東南方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環繞北京平原。綜觀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在地理格局上,利于發展和戰略的控制。因此,許多統治者都看重這塊風水寶地,北京在中國歷史上曾為五代都城。
      長期處于天子腳下的北京城,居住建筑極其重視封建秩序和家庭生活的私密性,統治者對等級的限制體現在屋頂、宅門、院墻、臺階、上馬石、油飾、彩繪等許多方面。
     
     四合院的建筑特色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時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來說北方平原地區農業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離式的,房屋的凈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較寬敞。這是因為北方氣候寒冷,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寬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中國四合式居住的院落大小與緯度變化成正比,隨著緯度的增加,氣候越來越炎熱,院落的進深卻越來越狹小。這種狀況的形成與太陽的直射角有關。北方寒冷,冬天需要日照充足,而北方日照高度角小,房屋之間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獲得較好的采光效果。南方地區炎熱,夏季需要遮陽,由于太陽高度角大,為了防止過多的日曬,房屋之間的距離必須減小。據統計吉林、北京、江浙、福建四合院院落進深與房高的平均比例為15∶3、10∶3、5∶3、6∶5。[2]例如東北吉林的民居大院呈縱長方形,房房相距較遠,房屋在院子中間布局散,廂房布置躲開正房,而不遮擋正房的光線,因而院子較為寬大、空曠,一般的面積在1500平方米(m[2])左右(圖2)。之所以它采取這樣松散的布置,一是因為東北地區土地廣大人煙稀少,建宅時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為冬季寒冷,廂房躲開正房可以使正房多納陽光。相對于北京四合院而言,吉林四合院的缺點是明顯的。宅內的房屋互相都不連接,每個房屋都作為一個單體出現,布局松散,每戶住宅的用地面積過大,土地利用率較低,特別是住宅的后部空余地過多,有些未能利用的人家早已使之荒廢無用了。另外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廂房過長、過多,使院子形成很長的長方形,這些房屋光線不足而不適用。
            而南方炎熱,防暑降溫是頭等大事,因此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天井式四合院成為當地民居的主要形式。天井式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是用數目不等的小天井組織住宅空間,民間稱之為“四水歸堂”,所謂四水是指四面屋頂的排水,歸堂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種住宅的特點是基本上以樓房為主,房屋凈高大,屋內比較寬敞通透,四面的房屋或高墻皆連成一體,院落進深很淺,呈扁長形,廂房也淺,形成一個狹窄而高深的空間,舉頭仰視,有如坐井觀天,因此稱之為天井。天井是一宅中的采光通風口,較小的天井有利于防止夏天陽光直射,天井高深,則風產生的吸力增強,有如煙囪,將熱空氣向上拔,通風量大,形成住宅內部的小循環。因此,即使在炎炎夏日,居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也會有陰涼的感覺。這種住宅的缺點是采光不好,狹窄的院落常給人以局促、壓抑的感覺。正所謂凡事不能兩全,兩害相權取其輕,要想涼爽,就不能曬太陽。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其院落的圍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墻為主,斷開處以短墻相接,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院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都拉開一定的距離,再由轉角處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將其串連起來,顯得疏朗而不松散,貌離神合,富于變化。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為平房,高度較低,就更顯得院落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庭院中植樹栽花、養魚喂鳥,生機盎然,形成安靜閑適的居住環境。
    北京作為古都,建筑經過多次興衰,碎磚數量極多,用拳頭大小的碎磚就可以砌成高墻,是北京老工匠師傅的絕活兒,老北京最高級的住宅應該是磨磚對縫的青磚到頂,但這只有達官顯貴、富商大賈才做得到。北京平民住房用磚一般多為整條磚加碎磚。整條磚長九寸(30cm)、寬四寸五(15cm)、厚一寸二(4cm),磚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溝貫穿整個長度。磚為深灰色,比現在機制紅磚大而寬,但略薄。除條型磚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關鍵的部位則多用碎磚頭或半頭磚。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缺面少角的轉頭瓦塊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會派上用場。具體的砌法是先用條磚砌出四角,中間用碎磚頭與泥填充,略向里縮,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觀。這種墻稱軟心墻,我們常見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墻、后檐墻、院墻多是這種軟心砌法。這也算是北京地區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之所以碎磚砌墻墻不塌,是因為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構架承載的,墻體并不承重,只起分隔與保溫的作用。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環境的因素
            各地降水量的大小,是影響傳統民居的構筑形態的重要因素。反映最明顯的是主要用于排水功能的建筑屋頂形式。有人對歇山式屋頂的形成過程作過一種解釋,就是在多雨地區懸山屋頂未能遮全山墻面上的雨水,對土墻不利,便創造出一種懸山梯形屋頂作為改進。但若房屋較大,這種懸山梯形屋頂的結構強度就不夠了,因此出現了雙層屋頂或稱附棚,這正是歇山屋頂的原形。所以這種屋頂形式是與多雨地區的防水需要密切相關的。而在南方多雨地區,許多傳統民居的構件形式如挑檐、腰檐、披檐等都是以防雨水淋濕墻面為基本功能的,因此多雨地區有其特有的構筑形態。另外,各地區降水量的大小還反映在屋頂坡度上。傳統民居在當時屋面材料的限制下,如果屋頂沒有一定的傾斜度,雨水下降速度慢。難以避免垂直滲透。而選擇屋頂坡度的大小,則常常與降水量的大小緊緊聯系。一般說來,降水量多的地方屋頂坡度大,以利泄水,反之屋頂坡度小,這在大量的民居實例中可得以驗證。而在氣候特別干旱的地區,甚至屋頂全是平的,用做屋頂活動平臺或曝曬糧食等。北京地區相對比較干旱,因此普遍使用出檐較淺的硬山頂,屋頂坡度適中。此外前面所述的庭院裝飾中少水多綠化的特點也與此相關。
            各地氣溫的差異也是影響傳統民居構筑形態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的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長,防寒、保溫是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所以北方民居外墻及屋面要求厚實封緊,外形顯得敦實。在東北地區民間建房有這樣一個口訣:“寬寬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即:開間要寬大,陽光要充足;進深要淺些,室內光線好,后側不潮濕;宅地要高一些,高出周圍地坪,便于防水防潮;室內墻高要矮些,便于保溫。這是北方居民在防寒保暖方面總結的寶貴經驗。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北方民居的代表,這個口訣也適用于北京地區。而我國南方地處亞熱帶與熱帶,氣候濕熱,故民居建筑主要按夏季氣候條件設計的,以隔熱遮陽及通風為主要功能。所采用的一系列適應這種濕熱氣候的構筑措施有:閣樓、雙層屋面隔熱;出檐、出廊遮陽;廳堂、大井及構件通風等等。這些構筑措施也成為南方民居形態的主要特點。
    2 受城市整體規劃的制約
            元大都曾經是世界上規劃最整齊、最完美的城市之一。現在我們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齊、對稱、中軸分明的布局特點。其規劃思想卻來自儒家經典——《周禮·考工記》。書中說:“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這種追求秩序、皇權至上的設計思想,在我國很多古都都有表現,但這些杰作大多不可復睹,唯有北京基本上保存了這種格局。當時的元大都,長方形的宮城位居中央,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左邊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廟,右邊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壇(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分別是明清時的太廟、社稷壇),宮城前是各衙門,后面是交易市場;城內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形成規整的“棋盤”,而一座座四合院就像這棋盤中的一顆顆棋子,其朝向、縱深、高矮、大小都要受到城市整體規劃的制約。比如北京四合院很少有五進以上的院落,因為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只有70多米(m),不可能讓胡同從自己家的院子中通過。明清對北京城做了擴建,城市中心向南移動,城市形狀也從“口”形變成“凸”形,但元大都的城市規制仍延用下來。至今,二環路內四方整齊的格局,寬窄有致的街道,都能令人對當年的完美設計贊嘆不已。
    3 天子腳下建筑形制不得僭越
            北京四合院是明清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筑,必然受到等級制度的嚴格約束。特別是北京在天子腳下,任何僭越的舉動都逃不過最高統治者的法眼,連王府也不例外。如清代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在建府時正殿地基高了一點,又用了只有皇宮才能用的銅獅、龜、鶴等裝飾品,因此被“罷輔政”,還罰銀2000兩(1兩=1/32kg)。所以一般人都不會冒這個風險,寧可不達標,也不敢超標。統治者對等級的限制體現在屋頂、宅門、院墻、臺階、上馬石、油飾、彩繪等許多方面。諸多的限制就使得北京四合院難免千篇一律,顯得呆板而缺乏創意。
    4 儒教經典的影響
            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社會,儒教經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由此也影響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舉例來說,北京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東西兩側的臥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居住形式在儒教經典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自然條件
     1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1 “坎宅巽門”的方位追求

      標準的北京四合院應該是南北略長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東西向的胡同之間,大門開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門與宅門的方向一致。為什么一定要將宅門開在南邊呢?首先,這是元代建大都時的城市規劃所框定的。元大都為棋盤式結構,南北為街,東西為巷,街的主要功能為交通和貿易,巷才是我們所說的胡同,是串連住家的通道。因此,宅院的大門自然是開在南邊最為合適。其次,與傳統的建筑風水學有關。北京地區的陽宅風水術講究的是“坎宅巽門”,“坎”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開火災;“巽”即東南,在“五行”中為風,進出順利,門開在這里圖個吉利。而在山西和安徽的民居中,卻很少有將大門向南開的。因為山西和安徽的富戶大都是商人,商屬金,而南主火,火克金,克金則不能發財,所以商戶的大門大多是朝東開,或朝西開。而北京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北京內城大戶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屬火,門開在南邊,自然會官運亨通。再次,華北地區風大,冬天寒風從西北來,夏天風從東南來,門開在南邊,冬天可避開凜冽的寒風,夏天則可迎風納涼,符合居住衛生。

      北京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為最好,其次為坐西朝東的西房,東房和南房的朝向較差,不是理想的居住方位。北京人有“有錢不住東南房,東不暖來夏不涼”的民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只要條件允許,人們建宅時,一般都要將主房定在坐北朝南的位置,然后再按次序安排廂房和倒座房。在坐北朝南的院落中,正房很自然地處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不用進行人為調整;但是,在一些不太規范的街區,尤其是缺乏規劃屬自然形成的南城居住區,有些四合院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得不將大門向東開或向西開,甚至向北開。在這種情況下,為取得正房朝南的效果,就要采取一定的調整措施。馬炳堅先生主編的《北京四合院建筑》對以下幾種情況作了比較詳盡的圖說:

      圖1是表示四合院四種基本方位的示意圖。圖中街北的二進院落是標準的“坎宅巽門”,街東南角的四合院是一座比較標準的二進院落,院子的最南端為倒座房,向北依次為外院、垂花門、內院、正房(北房)。由于這種四合院的宅門開在西北角,所以,進入宅門后,要經過院子西側一條狹長的通道才能走到院子西南角,再由西南角的側門進入外院,之后,再進入垂花門、內院。這種調整辦法,無疑要浪費一定面積的宅基地,且使用起來也不十分方便。當然,同類情況下也有將宅門置于東北角的例子。前公用庫某宅宅門即位于院東北角,進入宅門后,經過院東側一條狹長通道,達于東南角的側門,進側門后再向西進前院,向北進垂花門,進內院。可見,同樣方位的院落,調整的方法可以不同。圖中還有兩座分別向東和向西開門的小院,調整起來要相對容易一些。總之,不管街門開向何方,垂花門和正房的位置都應保持南向。至于調整的方法,要根據宅院位置、環境等情況而定,并無僵死模式。[1]

      1.2 房房相離、寬敞舒適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北方四合式民居的代表,同時又有自己的特色。一般來說北方平原地區農業民族的民居基本上都是房房相離式的,房屋的凈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較寬敞。這是因為北方氣候寒冷,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寬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中國四合式居住的院落大小與緯度變化成正比,隨著緯度的增加,氣候越來越炎熱,院落的進深卻越來越狹小。這種狀況的形成與太陽的直射角有關。北方寒冷,冬天需要日照充足,而北方日照高度角小,房屋之間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獲得較好的采光效果。南方地區炎熱,夏季需要遮陽,由于太陽高度角大,為了防止過多的日曬,房屋之間的距離必須減小。據統計吉林、北京、江浙、福建四合院院落進深與房高的平均比例為15∶3、10∶3、5∶3、6∶5。[2]例如東北吉林的民居大院呈縱長方形,房房相距較遠,房屋在院子中間布局散,廂房布置躲開正房,而不遮擋正房的光線,因而院子較為寬大、空曠,一般的面積在1500平方米(m[2])左右(圖2)。之所以它采取這樣松散的布置,一是因為東北地區土地廣大人煙稀少,建宅時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為冬季寒冷,廂房躲開正房可以使正房多納陽光。相對于北京四合院而言,吉林四合院的缺點是明顯的。宅內的房屋互相都不連接,每個房屋都作為一個單體出現,布局松散,每戶住宅的用地面積過大,土地利用率較低,特別是住宅的后部空余地過多,有些未能利用的人家早已使之荒廢無用了。另外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廂房過長、過多,使院子形成很長的長方形,這些房屋光線不足而不適用。

      圖1 北京四合院的方位調整[1](P12)

      而南方炎熱,防暑降溫是頭等大事,因此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天井式四合院成為當地民居的主要形式。天井式四合院的基本特征是用數目不等的小天井組織住宅空間,民間稱之為“四水歸堂”,所謂四水是指四面屋頂的排水,歸堂指排水的方向朝向天井,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種住宅的特點是基本上以樓房為主,房屋凈高大,屋內比較寬敞通透,四面的房屋或高墻皆連成一體,院落進深很淺,呈扁長形,廂房也淺,形成一個狹窄而高深的空間,舉頭仰視,有如坐井觀天,因此稱之為天井。天井是一宅中的采光通風口,較小的天井有利于防止夏天陽光直射,天井高深,則風產生的吸力增強,有如煙囪,將熱空氣向上拔,通風量大,形成住宅內部的小循環。因此,即使在炎炎夏日,居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也會有陰涼的感覺。這種住宅的缺點是采光不好,狹窄的院落常給人以局促、壓抑的感覺。正所謂凡事不能兩全,兩害相權取其輕,要想涼爽,就不能曬太陽。

      圖2 吉林民居[3]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其院落的圍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墻為主,斷開處以短墻相接,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院中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都拉開一定的距離,再由轉角處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將其串連起來,顯得疏朗而不松散,貌離神合,富于變化。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為平房,高度較低,就更顯得院落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庭院中植樹栽花、養魚喂鳥,生機盎然,形成安靜閑適的居住環境。

      1.3 碎磚砌墻墻不塌的建筑工藝

      北京作為古都,建筑經過多次興衰,碎磚數量極多,用拳頭大小的碎磚就可以砌成高墻,是北京老工匠師傅的絕活兒,老北京最高級的住宅應該是磨磚對縫的青磚到頂,但這只有達官顯貴、富商大賈才做得到。北京平民住房用磚一般多為整條磚加碎磚。整條磚長九寸(30cm)、寬四寸五(15cm)、厚一寸二(4cm),磚的正面正中有一深溝貫穿整個長度。磚為深灰色,比現在機制紅磚大而寬,但略薄。除條型磚外,北京房屋建筑在不是關鍵的部位則多用碎磚頭或半頭磚。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缺面少角的轉頭瓦塊在北京泥瓦匠手中都會派上用場。具體的砌法是先用條磚砌出四角,中間用碎磚頭與泥填充,略向里縮,外面再刷上白灰,即省材料又美觀。這種墻稱軟心墻,我們常見的北京居民小院的山墻、后檐墻、院墻多是這種軟心砌法。這也算是北京地區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之所以碎磚砌墻墻不塌,是因為房屋的重量是由梁柱等木構架承載的,墻體并不承重,只起分隔與保溫的作用。

      1.4 少水多綠化的庭院裝飾

      老北京的庭院非常重視綠化,規模較大的四合院往往還另辟有花園。明代比較有名的私家園林有李園(今清華園的前身)、勺園、定園、梁家園等,這些名噪一時的園林大都以水取勝。到了清代,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北京的水源也越來越不足,清朝廷公布了不準民間私引活水造園的規定,故北京清代的私園,除少數王府花園之外,極少鑿池引水,再加上北京宅基地相對緊張,私園的規模也比較小。因此,與蘇州的私家園林相比,北京的私園無疑是遜色不少。由于缺乏活水,老北京四合院中央,常常擺上一只或數只很大的魚缸,一是為了觀賞,二是能夠調節空氣,第三還有防火的功能。這是北京四合院中非常典型的一景。在較大的私家花園中,偶爾有人工砌成的水池,一般也都是死水,功能和魚缸差不多,但觀賞性無疑提高了許多。如位于北京東城區帽兒胡同的可園,花園主體的中心便砌有一形態自然的水池,面積雖然不大,但池水蜿蜒通向南邊的假山山腳,似有源頭活水一般,假山、游廊、亭、橋、花廳皆圍繞水池布置,使可園具有了幾分江南園林的秀色,成為北京現存私家園林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北京庭院、私園則以建筑物和疊石為主題,輔以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藤蔓。老北京院中最常見的樹種有:石榴,春華秋實,既美觀又寓意吉祥,是子孫昌盛的象征;海棠,春華秋實,與玉蘭共稱玉棠富貴;丁香,芬芳馥郁;葡萄,既可遮陽納涼,又是果品中的美味。以上這些樹種樹型大都比較美觀,高矮適度。夏天枝繁葉茂,可防止陽光直射室內;秋天果實累累,可以嘗鮮;冬天落葉,使室內陽光充足。此外槐樹和棗樹也是老北京人家常見的樹種,不僅因為槐花香、紅棗甜,而且還有封侯拜相的美意。《周禮》中記載有三槐九棘的制度:“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注:見:《周禮·朝士》。)也就是說在朝庭中種上左右兩列各九棵棗樹(古稱棘),正面種上三顆槐樹,作為公侯將相群吏列位的標志。后人便以棘和槐代指朝廷高位。如“位極三槐”(注:《陳書·侯安都傳》:“位極三槐,任居四岳。”)、“將登槐棘”(注:任fǎng@①《桓宣城碑》:“將登槐棘,宏振綱網。”)等等。更有人在自家庭院中種上三顆槐樹,并預言自己的后人將有位列三公者(注:《宋書·王旦傳》:“王旦父祜為兵部侍郎,……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 )。因此,老北京人家槐樹幾乎是必種的,俗諺曰:“有老槐,必有老宅。”由于槐樹樹型過于高大,大都種在外庭或大門之外。北京的棗樹以郎家園產的最為有名,是貢果,這兩年開始有人開發這一品種,一斤郎棗要賣到二三十元。至于草花,常見的有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串紅等。但是老北京的庭院綠化也有些忌諱,老北京人從不將松樹、柏樹、桑樹、梨樹種進四合院,因為松柏是陰宅種的樹,桑與“喪”同音,而梨則意味著分離。解放以后,破除迷信,許多宅院也引種了松柏,雖然四季常青,但冬日遮擋室內陽光,實非上佳選擇。

      1.5 等級分明、色彩鮮艷的油飾彩繪

      在江南的青山綠水中,一座座白墻黑瓦的民居建筑顯得格外雅致,高低錯落的馬頭墻如回旋婉約的江南小調……。江南的樓居以精細的木雕見長,許多地方民居不施彩繪,只刷桐油,保留原木的質感。而在北京四合院中,油飾與彩繪成為建筑裝飾的重要手段。為了烘托出紅墻黃瓦的皇家建筑的壯麗雄偉,北京民居的外表是最樸素無華的,千篇一律的平房灰墻與灰瓦構成了城市的基調。在這呆板單調的環境中,北京四合院的內部卻選擇了以紅色和綠色為主調的亮麗的裝飾色彩。

      北京位于天子腳下,建筑形式與裝飾都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彩繪也不例外。明代自皇家到士民的建筑裝飾,至少劃分了五個檔次。明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員營造房屋不許……繪藻井,惟樓居重檐不禁,公侯前廳……用金漆及獸面錫環。家廟……梁棟斗拱檐角彩繪飾,門窗枋柱金漆飾。一品二品廳堂梁棟斗拱檐角青碧繪飾,門……黑油錫環。六品九品廳堂,梁棟飾以土黃,門……黑油鐵環。”“三品六品廳堂梁棟只用粉青飾之……。”“庶民廬舌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注:見:明《輿服制》。轉引自文獻[1]。)至清代,對官民房屋油飾彩畫裝飾的規定比明代有了較明顯的放寬。據《大清會典》載:“順治九年定親王府……正門殿寢……凡有正屋正樓門柱均紅青油飾,……梁棟貼金,繪五爪金龍及各色花草……凡房廡樓屋均丹檻朱戶,……門柱黑油。”公侯以下官民房屋……梁棟許畫五彩雜花,柱用素油,門用黑飾,官員住屋,中梁貼金,……余不得擅用。”[4]

      北京四合院中所使用的紅色油有紫朱油、朱紅油和紅土煙子油、紅土刷膠罩油,其中亮麗的紫朱油和朱紅油只有在王府中才可以大面積使用,顯示出王侯家“丹檻朱戶”的尊貴氣派。而一般官員和庶民百姓則以使用紅土煙子油為主,點綴以紫朱油或朱紅油。與紅色相配的是大面積的綠色,常用的有三綠油和大綠油兩種。如此強烈的色彩搭配,非常適合于北方的居住環境。因為北方冬季較長,寒冷的日子里花木凋謝,環境色彩單調,特別是城區。而綠色和紅色能較好地調劑單調蕭瑟的氣氛,賦予宅院勃勃生機。講究的人家在紅色或綠色的梁枋上還要飾以色調明快的彩畫。當然,彩面也是分等級的,莊重華貴的旋子彩畫只有在王府中才能見到,活潑絢麗的蘇式彩畫則隨處可見。蘇式彩畫又分三個等級:金琢墨蘇畫、金線蘇畫、墨線(或黃線)蘇畫。蘇畫所表現的題材非常豐富,有花鳥、山水、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神仙逸事等等。而在南方的民居中,這些題材通常都是通過木雕或磚雕的形式表現的。相比之下,北京的彩繪裝飾手法比較經濟,給人的視覺感受也更強烈,但不易長久保存;南方的雕刻工藝繁難,色彩單調,但立體感強,更值得玩味,且能傳之久遠。

      2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

      2.1 自然環境的因素

      各地降水量的大小,是影響傳統民居的構筑形態的重要因素。反映最明顯的是主要用于排水功能的建筑屋頂形式。有人對歇山式屋頂的形成過程作過一種解釋,就是在多雨地區懸山屋頂未能遮全山墻面上的雨水,對土墻不利,便創造出一種懸山梯形屋頂作為改進。但若房屋較大,這種懸山梯形屋頂的結構強度就不夠了,因此出現了雙層屋頂或稱附棚,這正是歇山屋頂的原形。所以這種屋頂形式是與多雨地區的防水需要密切相關的。而在南方多雨地區,許多傳統民居的構件形式如挑檐、腰檐、披檐等都是以防雨水淋濕墻面為基本功能的,因此多雨地區有其特有的構筑形態。另外,各地區降水量的大小還反映在屋頂坡度上。傳統民居在當時屋面材料的限制下,如果屋頂沒有一定的傾斜度,雨水下降速度慢。難以避免垂直滲透。而選擇屋頂坡度的大小,則常常與降水量的大小緊緊聯系。一般說來,降水量多的地方屋頂坡度大,以利泄水,反之屋頂坡度小,這在大量的民居實例中可得以驗證。而在氣候特別干旱的地區,甚至屋頂全是平的,用做屋頂活動平臺或曝曬糧食等。北京地區相對比較干旱,因此普遍使用出檐較淺的硬山頂,屋頂坡度適中。此外前面所述的庭院裝飾中少水多綠化的特點也與此相關。

      各地氣溫的差異也是影響傳統民居構筑形態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的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長,防寒、保溫是民居的最主要功能。所以北方民居外墻及屋面要求厚實封緊,外形顯得敦實。在東北地區民間建房有這樣一個口訣:“寬寬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即:開間要寬大,陽光要充足;進深要淺些,室內光線好,后側不潮濕;宅地要高一些,高出周圍地坪,便于防水防潮;室內墻高要矮些,便于保溫。這是北方居民在防寒保暖方面總結的寶貴經驗。北京四合院是我國北方民居的代表,這個口訣也適用于北京地區。而我國南方地處亞熱帶與熱帶,氣候濕熱,故民居建筑主要按夏季氣候條件設計的,以隔熱遮陽及通風為主要功能。所采用的一系列適應這種濕熱氣候的構筑措施有:閣樓、雙層屋面隔熱;出檐、出廊遮陽;廳堂、大井及構件通風等等。這些構筑措施也成為南方民居形態的主要特點。

      2.2 受城市整體規劃的制約

      元大都曾經是世界上規劃最整齊、最完美的城市之一。現在我們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齊、對稱、中軸分明的布局特點。其規劃思想卻來自儒家經典——《周禮·考工記》。書中說:“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這種追求秩序、皇權至上的設計思想,在我國很多古都都有表現,但這些杰作大多不可復睹,唯有北京基本上保存了這種格局。當時的元大都,長方形的宮城位居中央,一條中軸線貫穿南北。左邊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廟,右邊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壇(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分別是明清時的太廟、社稷壇),宮城前是各衙門,后面是交易市場;城內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形成規整的“棋盤”,而一座座四合院就像這棋盤中的一顆顆棋子,其朝向、縱深、高矮、大小都要受到城市整體規劃的制約。比如北京四合院很少有五進以上的院落,因為胡同與胡同之間的距離只有70多米(m),不可能讓胡同從自己家的院子中通過。明清對北京城做了擴建,城市中心向南移動,城市形狀也從“口”形變成“凸”形,但元大都的城市規制仍延用下來。至今,二環路內四方整齊的格局,寬窄有致的街道,都能令人對當年的完美設計贊嘆不已。

      2.3 天子腳下建筑形制不得僭越

      北京四合院是明清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筑,必然受到等級制度的嚴格約束。特別是北京在天子腳下,任何僭越的舉動都逃不過最高統治者的法眼,連王府也不例外。如清代的鄭親王濟爾哈朗在建府時正殿地基高了一點,又用了只有皇宮才能用的銅獅、龜、鶴等裝飾品,因此被“罷輔政”,還罰銀2000兩(1兩=1/32kg)。所以一般人都不會冒這個風險,寧可不達標,也不敢超標。統治者對等級的限制體現在屋頂、宅門、院墻、臺階、上馬石、油飾、彩繪等許多方面。諸多的限制就使得北京四合院難免千篇一律,顯得呆板而缺乏創意。

      2.4 儒教經典的影響

      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社會,儒教經典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由此也影響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舉例來說,北京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東西兩側的臥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而后罩房主要是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北京四合院的居住形式在儒教經典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

    延伸閱讀:四合院的結構


    四合院規模不同,大小相差懸殊。但無論大小,都是由基本單元組成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個庭院,為四合院的基本單元,稱為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即為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為三進四合院,依此類推。

    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達七進、九進院落,除中路主院外,兩側還有東西跨院,可謂"深宅大院"。由于日照的影響,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為最好,所以,四合院都以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次之,為廂房,與北房相對的南房稱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正房為后罩房。

    后罩房有時建成二層樓房,稱為后罩樓。兩進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為內宅和外宅,由二門--垂花門或屏門聯接溝通。四合院的正房、廂房之間,一般由抄手游廊聯接溝通。抄手游廊是開敞式附屬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觀賞院內景致。

    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顏色,青磚灰瓦,玉階丹楹,墻體磨磚對縫,工藝考究,雖為泥水之作,猶如工藝佳品。

    延伸閱讀:四合院格局

    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自元大都城建成之后,街巷的分部為現在奠定了基礎。城內的主干道為南北走向,所以派生出的小街和胡同皆為東西走向。在小街與小街之間的70多米的跨度中,分布著各種類型的四合院。一般四合院住宅為坐北朝南。街門開在全宅院的東南角,即八卦的"巽"位上。幾進院落之后,在另一條小街的路南,即為本宅后門。如果是中、小型宅院,路南也為正門,但其方位在全宅院的西北角方向。不過宅內"正房"仍是坐北朝南。

    (一)小四合院

    小型四合院的布局是較為簡單的。一進街門,順著"門道",亦即南屋的東墻外,然后左拐,就到了院中。南房也稱"倒坐"房,門窗北向,后山墻臨街。院內東西廂房各兩間或三間,上房三間,一般是一明兩暗式。院子中有磚墁十字型小甬路,直對東西南北各屋的屋門。一家人二三輩、十來口人,住在這樣的小院中極為合適。

    (二)中四合院

    這類住宅屬發展了的小四合院,一般為二三進院落,其規模、建制雖比不上大宅院,比小四合院要氣派得多,進了街門之后,門道內左側(實際上是南屋的東間)有一間門房,過了門房左面即是以倒坐房為主的外院。南房一般是外客廳或仆人居住。房西端有車庫(另向街開門)或貯藏室。外院北側是一堵花墻,花墻當中是月洞門,通向中院,即全部用磚墁地的正庭院。庭院當中一般設有太湖石或大魚缸,周圍擺一圈花盆,如夾竹桃、石榴花之類。上房三間或五間(三間者帶二間小耳房)。東西廂房三間。在正房的一側有過道通往后院。后院有罩房和東西廂房。

    (三)大四合院

    大型四合院的范疇比較廣了,從宅第到王府都可看成是大型四合院的布局。在占地規模、房屋數量、裝飾情況、設施配備、庭院布置、室內陳設等各方面,都與中、小型四合院懸殊甚大。從布局方面看,除了中軸線上的院落增加為幾進之外,還有了橫向的跨院和花園。一般布局,花園在跨院,稱為西花園或東花園。但由于地方的原因,花園也可能建在中軸線主建筑群之后,就稱為后花園了。

    從規制方面著眼,等級提高了。一般院落之間相隔的粉垣建成漏窗;月洞門建成垂花門;東西廂房與上房之間有游廊相連;后罩房建成二層的后罩樓;至于房間之高大、數量之眾多、房間隔斷之形式更是一般中小型四合院所不及的。

    王府雖然也可以看成是四合院的連綴和組合,但有許多特別之處,又不符合一般四合院的規范。如王府大門的位置不在東南方的"巽"位上,而在中軸線的南端;東西廂房可建成廡殿,等級高的還可建成二層樓;正層即是王府中的銀安殿;臺階建成漢白玉陛;硬山頂可建成懸山頂;庭院甬路上可陳設銅鼎等等。這些內容,是一般四合院絕對不許建造的。

    四合院的規制也隨著社會條件而變化,在歷次修繕過程中,建筑物也摻進了時代的因素。如清代的磚雕、民國初年的西洋式門樓、門窗等。
    氣候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傳統民居,從遼代起已初步形成規模,經歷代逐漸完善,最終成為近代的民居形式。四合院是由于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觀念所決定的,中國人居住的空間里,必須包含著一部分沒有房頂的所謂院子,所以生活中人與大自然非常親近。  

       四合是指東、西、南、北四面的房屋合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即“院”,當然經濟情況稍差的,也有不建南房的,也被看著四合院。

    北京的主導風向,冬季是西北風,為了御寒,主要房屋 的朝向向南,是必然的。而且中國的文化傳統,也是以面南為上。北京有句老話,“有錢不住東南房”,四合院中的東南房,一般就是身份較低的人使用的。

    北京是平原,在帝都規劃時,基本上就是劃定了整南北的中軸線,街區基本上就是正東西南北的分布,這就為四合院的取向,創造了條件。

    四合院的大門的朝向,是根據街區的街道而定,不一定都朝南,但是有檔次的四合院,從大門是看不見里面的,大門朝南的,里面有“影壁”遮擋,其它方向的大門,看見的就是其中一個朝向的房屋的山墻,有可能裝飾成“影壁”狀。

    過去四合院的檔次是身份的象征,其實北京市的各類建筑,大多數都是不同層次的四合院,王公貴族也沒有脫離這個套路。 
     
     
    北京冬季、春季多大風,四合院四面圍墻的布局可以充分阻擋冬季的寒風和春季的風沙。厚厚的墻壁冬天驅寒,夏天驅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伊人色AV天堂九九小黄鸭|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午夜福利|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狠狠亚洲色一日本高清色|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动漫|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日产一二三四乱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小草 | 放荡的美妇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丁香五月|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成人网站WWW污污污网站|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 黄色A级国产免费大片视频|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av|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成年女人片免费视频播放A|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果冻传媒MV国产推荐视频|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疯狂做受XXXX高潮国产| 日韩高清国产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