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以里,二門之外”是作家鄧友梅一篇講述北京四合院散文的題名,這一空間雖然不是四合院的主體,但其中的文化內涵并不比宅院內部少。 1.影壁 ![]() 北京四合院中最常見的影壁是一面獨立的墻體,這叫獨立影壁。獨立影壁的下部常常設須彌座,頂部采用清水脊或元寶脊,并上覆筒瓦頂。墻體的中部叫做影壁心,影壁心分為硬心、軟心兩種,硬心磨磚對縫,軟心為素面白墻,且繪有壁畫或浮雕。用于影壁的花紋圖案有多種變化,磚雕花色有鉤子蓮、鳳凰牡丹、荷葉蓮花、松竹梅等。還有整面影壁為磚雕的一幅畫面,內容為花卉、松鶴等吉祥圖案。影壁雖然是四合院的附件,但也顯示出與四合院氛圍完全吻合的文化特征,無論是雕刻精美的磚雕,還是鑲在上面的吉詞頌語,都寄托著主人祈祝祥和、平安的愿望。 2.外宅 ![]() 3.二門 ![]() 垂花門的建筑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北方四合院中多為一殿一卷式,所謂一殿一卷是指垂花門的屋頂是由一個尖型頂與一個卷棚頂組合而成,外形很像英文字母M。也有的垂花門是由單卷棚頂構成。傳統四合院用色講究協調、淡雅,整個院落大多建筑都為材料本色,唯有二門裝飾得五彩繽紛, 門旁兩側的垂花柱更是形態各異。蓮瓣、串珠、花萼或石榴頭等形狀是垂花柱最多的表現形式。此外聯結兩垂柱的部件也有很美的雕飾,題材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這些雕刻寄予著宅主對美好生活的心愿。 垂花門外邊像一座華麗的門樓。從院內看卻似一座亭榭建筑的方形小屋。四扇綠色的木屏門因為經常關著,恰似一面墻,成為外宅、內宅之間的又一道影壁,除紅白喜事、貴客光臨這樣的大事,這道屏門平日是不開的,人們過往出入都走側面。 (四) 內宅的利用與禮序 進入二門就是四合院的內宅,由于日照的影響,四面的房子以坐北朝南最好,所以四合院無論將宅門開在哪個方向,都以北房為正房,東西房稱為廂房。四合院正房、廂房之間,一般由抄手游廊溝通。內宅是四合院的主體,北面正房是院內最大的建筑物。清朝對于親王、貝勒的府第除規定了大門的型制外,也詳細規定了正殿的開間、基高、顏色、脊飾等。與王府相比,普通四合院的正房自然要小的多,但在一家之中的地位仍然最高,臺基和房屋的尺寸都比較高大,一般是三間或五間,正房兩側還有進深、高度都較小的房間,稱為“耳房”。如果正房每側一間耳房,兩側共兩間即稱“三正兩耳”,如果每側兩間,兩側共四間耳房則稱“三正四耳”。小型四合院多為“三正兩耳”,中型四合院則為“三正四耳”。如果四合院的規模較大,在東西廂房的南側,還會出現廂耳房。 四合院中上下尊卑、內外親疏,一切都井然有序。這里有著中國人的傳統,中國人的觀念。鑒于《周禮》記載,早在幾千年前所形成的“前朝后寢”的居舍布局觀念,不僅體現在帝王宮殿的功用安排上,而且也反映在民居的利用中。大型四合院一進院落中的北房多做接待貴客的廳堂,小型四合院沒有多余的房間,只好將這一功能安排在北屋的中廳,兩側套房中仍然住人。舊時內宅的居住分配是十分嚴格的,如果一家祖孫數代,那么輩分最高的多住在北房,東西廂房是后輩兒孫居住的地方。廚房往往設在東院,東廂房后墻另開扇門與廚房相通,以往灶王爺有“東廚司命”之稱,大概就源于此了。 大一些的四合院最后一排正房稱為后罩房,也有的人家在這里蓋起樓房,稱后罩樓,后罩樓多作小姐的繡樓。后罩樓深藏于宅院的后部,這就使小說家有了充分的想象余地,由此而編纂了數不清的鴛鴦蝴蝶故事。 大型四合院正房、廂房與垂花門之間,通常都有游廊連接。凡有游廊連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在廊子兩盡端的山墻部分留有洞口,通向游廊,叫做廊門筒子。游廊是四合院開暢式附屬建筑,既可供人行走,躲風避雨,也可休息小坐,實用之處外,游廊的彩繪雕飾又為宅院增添了一道風景線,亮麗多彩。 講究的四合院屋墻與院墻之間都有一條更道,供更夫巡夜、打更之用。更道對于大多數人很陌生,但看過《紅樓夢》的人都能想起王熙鳳喚使賈蓉、賈薔在夾道內戲弄賈瑞之事,這里的夾道就應是更道。 (五)北京四合院的裝飾 北京四合院不僅建筑格局講究,裝修上的花紋與雕飾也頗具特色。人們采用象形、會意、諧音、借喻、比擬等手法,創造出豐富的圖案、雕飾,憑借圖案所包容的文化內涵來寄托對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北京四合院中最普通常見的圖案是“步步錦”,這種圖案由按一定規律組合在一起的橫線、豎線構成,周圍嵌以簡單的雕飾,多用于窗欞。將這種裝修花紋冠以"步步錦"的美稱,反映出人們渴望不斷進取,一步步走上錦繡前程的美好愿望。燈籠框是又一種常見的傳統窗格圖案,它是簡單化、抽象化了的燈籠形象,周圍點綴團花、卡子花等雕飾,圖案簡潔舒朗。燈籠框窗格中間留有較大面積的空白,可題詩作畫于其上,或繪梅蘭竹菊,或點山水花鳥,清新而典雅。古代燈籠是光明和喜慶的象征,以抽象的燈籠圖案作為裝修窗格圖案,寄寓了人們對美好光明生活的向往。以八角或六角幾何圖形為基調的窗欞條,稱為“龜錦紋”。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征,用龜背紋作裝修圖案,有希冀健康長壽之寓意。傳統裝修圖案中,還常采用一些自然的紋理,如梅花紋、竹紋、冰裂紋等,用這種采自于大自然的紋樣來裝飾窗格,反映出人們對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 除上述幾何圖案外,北京四合院中的磚雕、木雕也會出現動物、植物以及人物形象,并通過諧音、會意表達吉祥、美滿的愿望。如蝙蝠取其音象征幸福,壽字或桃子圖案寓意長壽,罄則暗含喜慶,梅、蘭、竹、菊清高且超凡脫俗,寓意君子,牡丹、玉蘭表現高雅富貴,葫蘆、石榴、葡萄比喻多子多孫。若將幾種圖騰圖案組合在一起,可表現各種各樣的題材,如蝙蝠、萬字壽字組成“萬福萬壽”;蝙蝠、石榴、桃組成“多子、多福、多壽”;蘭花、靈芝表現“君子之交”;萬字、柿子、如意組成“萬事如意”;花瓶內插上月季花加上鵪鶉,表示“四季平安”;芙蓉、牡丹表現“榮華富貴”;葫蘆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纏枝繞葉,表現“子孫萬代”。影壁、門楣上的雕花之外,戧檐雕刻題材也同樣廣泛,如鶴鹿同春、子孫萬代、麒麟臥松、太師少師、博古爐瓶、鴛鴦荷花、玉棠富貴等,這些圖案不但構圖秀美,裝飾性強,而且寓意豐富。 (六) 北京四合院的忌諱 房屋建筑之外,與四合院整體環境配套的還有院中的花草、屋內的家具以及檐頭、屋脊的磚雕、彩繪。可以說庭院之中,一草一木都有說不盡的學問,說不盡的講究。拿院中的花草來說吧,舊時人家大多種石榴、夾竹桃等象征吉祥的植物,大概“桑”與“喪”,“梨”與“離”諧音的緣故,松柏又是栽種在墳上的樹木,北京人留下了“桑松柏梨槐,不進府王宅”的俗話。 中國人傳統一般喜歡成雙成對,左右對稱。但在北京四合院房屋的間架上卻選取了單數,正房三間或五間,如果有四間的地方也要蓋三大間,每邊再蓋半間,美名其曰:“四破五”。至于東西廂房,也多以三間為準,目的是在院中建筑組合里產生一條中軸線,如同人身上的脊梁,構成院落中風水源頭。正因如此,北京出現了“四六不成材”的俗語。 四合院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也是北京地域人文風貌的象征。風雨的更造,歲月的剝蝕,雖然使大多四合院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院落中的一磚一石仍能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追憶,對中華文化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