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星德山魏詠柏星德山地處湖南慈利、桃源、石門三縣交界處,其主峰海拔843.5米,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道教名山。 擇一條小路上山,濃濃的秋意撲面而來:在陣陣秋風中,金黃的樹葉紛紛飄落,踩在腳下發出沙沙的聲響。山中霧氣很重,山巒、樹影皆顯得朦朧難辨,我們聽得見鳥啼,卻看不到鳥影。山路崎嶇,一重重“之”字拐考驗著我們的耐心和體力。 剛到山頂,眼前的風景把我們一下驚呆了:在一面絕壁上,一座石亭巍然挺立,四周奇石林立,數株古松點綴其間,主干傲岸,虬枝錯落,和奇巧的山崖交相輝映。此時恰有云霧從松濤間洶涌穿過,構成一道絕妙的景觀。 同伴們在百子堂“摸了鞋”,在集云崖發過感嘆,在舍身巖留了影……最后,我們將目光鎖定星德山的核心景點——星子宮。很快,一座與周圍山嶺隔開的紫砂巖形成的山峰聳立于眼前,孤山四面全是懸崖峭壁,峭壁上生長著各種樹木,將赭紅色的山體及石亭映襯得生機盎然,讓人賞心悅目。一條石徑自下而上,直通金頂。石級兩邊奇石突兀,怪石嶙峋,左側兩株碩大的古松扎根于奇石之間,枝繁葉茂,古樸天成。 興沖沖地登上金頂,但見一塊巨石矗立眼前,傳說此石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從天庭穿云破霧掉落下來的一顆巨星,所以此山原名星子山。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道教名師張道會慧眼獨具,在此潛心修行,修筑了三元宮,并將星子山改名星德山。后經幾代道人數度擴建,形成了以星子宮為主體的古建筑群,皆為石結構,石墻、石階、石門、石瓦、石柱、石梁雕刻精美,珠聯璧合。星德山現存的星子宮、寢宿殿、火工殿、王爺殿、南天門等建筑,風格統一,結構嚴謹,為湖南乃至國內所罕見,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筑藝術和道教發展脈絡的活化石。 星德山香火鼎盛。香客有的鳴炮,有的吆喝,有的從很遠的地方一步步走上山來,將一碗香油添加在神像前的油燈里。那幾尊一動不動的菩薩,神情詭異地傾聽著香客口中吐出的一圈圈祈禱。香爐青煙淡淡,明晃晃的燭火在神壇上越躥越高,鐘罄之聲響徹耳鼓…… 站在星子宮前,輕聲吟誦宮門兩側鐫刻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抱柱對聯,正思考著,漫天云霧忽然向星德山主峰聚攏。霎時,群山隱沒于霧海之中,接著狂風陡起,虬枝高揚,松濤一浪浪從遠山滾來,如獅吼,如虎嘯,如雷鳴,如鶴舞長空……眼觀奇景,我們就像置身天宮一般,竟一時失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