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藥用價值
冠心病屬于中醫“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疇,氣滯血瘀是其基本病理機制,氣機不暢,瘀血阻滯,不通則痛,治療當以理氣活血,通行血脈為主。黃芪是中醫補氣要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主要成分為黃芪總黃酮、黃芪總多糖、黃芪總皂苷和氨基酸等,具有利尿降壓、消炎鎮痛、強心、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多種藥理作用。大量的文獻報道,黃芪可從多方面作用于機體,改善心血管、腦血管、糖尿病、腎病等相關血管性病變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和血管內皮細胞等功能。因此,黃芪被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其作用機制已引起廣泛關注。在此,僅對其在心血管方面的藥用價值和作用機制綜述如下。
1 黃芪對血壓的影響 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的嚴重危險因素。大量的臨床觀察證明,黃芪治療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明顯下降。黃芪對血壓的影響包括有急性與慢性作用,它控制血壓是從幾個方面起作用的。 111 擴張血管降低動脈壓 黃芪具有增加鈉排出量,利尿降壓、降低肺動脈壓及右心前負荷,擴張周圍阻力血管,降低動脈壓,從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同時對冠狀動脈有直接擴張作用1 ,2 。 112 易化壓力反射敏感性( BRS) BRS 是迷走神經反應性指標,可以評價動脈壓力感受器反射活動,各種類型的高血壓中均發生有BRS 衰減,它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猝死的一個危險預測因素。黃芪具有易化BRS 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黃芪治療組的大鼠血壓下降幅度在(811) mmHg ,對壓力反射敏感性也有明顯提高,且黃芪抗高血壓效果應和改善BRS能力與用藥劑量呈正相關3 。 113 調節血管舒張因子和收縮因子的釋放失衡內皮素(ET) 和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是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的血管收縮因子,C - 型利肽為血管舒張因子。這些生物活性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維持血管張力。冠心病患者體內的血管舒張和收縮因子的合成釋放紊亂,應用黃芪注射液治療后患者體內血管活性因子的失衡狀態得到明顯改善,血壓也由此得到改善。 114 黃芪具有雙向調節血壓作用 研究表明黃芪對氣虛型血壓變化,通過補氣功能,具有雙向調節血壓作用。黃芪能增加人體總蛋白和白蛋白量,降低尿蛋白,并通過強心增加心搏出量和擴張血管達到降血壓或升血壓作用5 。
2 對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作用 211 黃芪注射液對冠狀動脈有直接擴張作用,可使離體的豚鼠心臟和豬冠脈流量增加,呈量效依賴關系,并使心肌收縮力增強2 。已觀察到黃芪治療后,左心功能改善,心排出量增加20 % ,心電圖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為90 % ,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和射心分數等均有所改變6 。 212 黃芪能改善血液流變學的多項指標,已觀察到用黃芪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凝固性,具有顯著抗血栓形成用,能使優球蛋白溶解時間(euglobulin lysis time , EL T) 縮短,提高機體纖溶性,增加纖溶酶活性,亦能延長APTT、PT、TT而影響凝血過程,產生抗凝作用,松馳平滑肌,擴張冠狀血管,降低血液循環阻力,改善血液循環,尤其是微循環,達到心功能改善6 ,7 。此外,黃芪注射液與溶栓藥并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可明顯降低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及梗死后心絞痛的產生率,休克及死亡率也低于對照組8 。 213 黃芪中多糖和黃酮均有降脂作用 許艷等報道黃芪多糖與常規藥物相結合治療后,患者血漿粘度、膽固醇、甘油三醇、纖維蛋白原含量、過氧化脂質均顯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顯著升高,與常規治療組比差異十分顯著9 。
3 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
急性冠心病時患者血管內皮炎癥病灶中由于炎癥細胞的直接(浸潤、聚集) 或間接(產生細胞因子) 作用,引起血管內皮受損,使一氧化氮(NO) 功能降低失活,NO 很快被分解并釋放,大量自由基引起血管痙攣,脂質代謝異常,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缺血、缺氧,而使心肌缺血事件發生10 。 311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擴張血管,降低區域血管阻力的作用,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改善微循環 黃芪能夠不同程度地促進血管內皮細胞游走與增生,提高內皮細胞表面整合素活性,具有較好地促進血管生成的作用11 。 312 對NO和氧自由基的作用 NO 是由內皮細胞合成的具有舒張血管、松馳血管平滑肌、抑制內皮細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的作用12 。冠心病患者存在NO 合成酶缺陷,NO 生成或釋放減少,NO 活性降低這是內皮細胞受損的機理之一。黃芪提取液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具有誘導NO 合酶產生、刺激NO 生成的作用3 。黃芪的主要成分黃芪總皂苷、總黃酮、總多糖均有抗自由基損傷作用,它能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并促進其清除。 313 對血管內皮細胞因子的作用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 、ET - 1 等均視為血管內皮功能的標志物,vWF 升高反應了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狀況,它是冠心病形成發展的一個危險因素,降鈣基因相關肽可恢復因急性缺血缺氧而導致的細胞內鈣濃度降低,冠心病時在患者血中明顯下降。已證實通過黃芪注射液的治療能明顯改善冠心病患者血中NO、降鈣基因相關肽、vWF 和ET - 1 濃度4 ,13 ,促進血管內皮細胞修復,降低血管張力,從而改善冠狀動脈供血。
4 對心肌細胞的作用 黃芪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冠狀動脈,改變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謝,清除氧自由基,能抑制缺血缺氧的脂質過氧化損傷,減少氧自由基對心肌細胞的損害,保護心肌細胞功能,改善微循環的作用8 。 411 黃芪能降低機體耗氧量 心臟是絕對需氧器官,其活動所需的能量幾乎全部來自有氧氧化。心肌缺血時,其代謝功能,形態結構都可發生異常變化,甚至使心肌變形壞死,同時自由基生成增多,而組織中清除氧自由基的SOD 活性降低,導致氧自由基堆積,使膜脂質過氧化而致細胞損傷,引起細胞凋亡,心肌細胞數量減少。已有實驗證明,黃芪注射液明顯降低小鼠整體氧耗量和心肌耗氧量,其分鐘氧耗曲線特征與阿替洛爾410mg/ kg 相似,但其作用強度稍遜于后者14 。 412 黃芪能保護心肌細胞 在心肌缺血時,黃芪減輕心肌缺血損傷的重要機制之一,是保護心肌細胞外部- 5′- 核苷酸酶的活性,使內源性腺苷釋放明顯增加,丙二醛含量和肌鈣蛋白- T 釋放均明顯減少,而冠狀動脈流量明顯增加,冠狀循環阻力降低。研究表明,黃芪注射液治療可以提高SOD活性,提高NO 及NO 合酶活力,減少心肌酶的釋放,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和同工酶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黃芪治療后24 小時即可使組織線粒體SOD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丙二醛水平則明顯低于對照組15 ,16 。電鏡下觀察到使用黃芪保護的心肌細胞的形態、細胞膜、細胞核、線粒體等超微結構的改變明顯輕于對照組17 。大量實驗證明,黃芪能穩定缺血心肌膜,通過對線粒體和溶酶體的保護,對心肌細胞缺血 缺氧有直接保護作用1 。 413 黃芪有明顯的強心作用 大劑量黃芪注射液靜滴治療心絞痛療效與硝酸甘油相近,且無副作用。與常規藥合用能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和硝酸酯類藥物用量,心絞痛癥狀明顯改善,總有效率8715 % ,心電圖ST - T 改善,總有效率8413 。黃芪注射液尚可通過利水消腫,提高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率等功能,促進心臟病患者體內陸戈辛代謝,預防和減少蓄積中毒18 。
5 消炎鎮痛作用 冠心病患者多有炎癥浸潤,炎癥與免疫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癥反應的激活可能是導致斑塊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冠狀動脈內脂斑破裂、血栓形成被認為是急性冠狀動脈事件,包括不穩定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發病機制。黃芪總皂苷具有抗炎鎮痛作用,黃芪多糖以調節免疫作用為主,能促進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黃芪中黃酮具有降脂、抗血栓、抗氧化、降糖等多種生理活性19 。 511 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并釋放出一系列炎癥介質。黃芪總皂苷能減輕組胺造成的血管內皮單層通透性增加,可顯著減少炎癥時滲出液量、中性白細胞游出數、蛋白質含量,降低滲出液中白細胞介素- 8 和NO 含量。黃芪總皂苷的抗炎作用機理與其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對于血細胞、白細胞介素- 8 和NO 等炎癥介質的作用,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關20 。 512 黃芪多糖是理想的免疫增強劑,它能促進T 細胞、B 細胞、NK細胞、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并促進分泌各種細胞因子的產生,如白細胞介素- 2 、干擾素、TNF 等,以及抗體的產生,調節神經- 內分泌- 免疫網絡的平衡,影響免疫細胞過氧化物酶系統等19 。黃芪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使機體從免疫低下狀況中恢復,也可使處于免疫亢進狀態的機體恢復正常21 。 513 黃芪總皂苷有鎮痛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黃芪總皂苷可明顯抑制小鼠福爾馬林致痛后第二時相的疼痛反應。黃芪總皂苷的鎮痛作用不受納洛酮影響,L - 精氨酶也僅拮抗其部分鎮痛作用,抑制NO 的生成可能是其鎮痛機制之一19 。
6 結語 大量臨床實踐與實驗研究已證實,黃芪能改善心臟循環系統及心肌功能,用黃芪注射液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電圖均獲良好改善,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黃芪制劑現有多種,口服液、沖劑、注射液,以黃芪注射液使用最為廣泛,與西藥相結合能明顯提高對疾病的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