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幾篇文章會寫寫“乾隆燕寢怡情”圖冊,這套圖準確地說不是春宮圖,是清代上流社會日常生活的描繪,并無露點的性行為描畫。 本系列博文圖片由微博網友劉宇JackLiuy提供,特此鳴謝! 乾隆燕寢怡情圖冊很久以前我在網上就看過,當時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主要原因是像素的問題,像素小很多細節就看不出來。直到我看過新浪共享里的那套6兆大圖,才知道為什么這套圖會是宮廷內藏的,真是精美,細節處無一不精。 乾隆燕寢怡情圖冊原藏內廷,后散出,整套共24幅,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12幅,2010年上海拍賣了12幅,為無錫秦氏所藏。我們現在能找到的就是拍賣的那12幅圖片。這套圖是研究清代生活習俗,服飾,家具的好資料。 下圖中的家具已經有很明顯的清式家具風格,大家注意看畫桌,這張畫桌的牙條是清式的簡化螭龍造型,足部的馬蹄也是清式的方馬蹄,畫桌本身的比例還是不錯的,面寬,面長與桌高的比例都很合適,我不喜歡清式的牙條牙角,每次看見都有把它們敲掉的沖動。 左后方的花幾色澤深沉,不知道是不是紫檀的?配大理石面,牙板下方有變體羅鍋棖,整體造型雖為清式,看上去倒也清雅。 畫中人物坐的羅漢床為三圍屏式,圍屏中間嵌的似是竹簧,不是大理石,圖案是竹子。該床造型簡約,看色澤有可能是紫檀,這幅圖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古人使用羅漢床的例子,我們現在一般喜歡在羅漢床上放個炕桌,然后兩個人隔著炕桌坐。當然,或許大的羅漢床上可以放個炕桌用。 男主人腳下的腳踏很特別,為樹根隨形而制,很寫意。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在乾隆時期,清式家具已經完全成熟了,在當時的上流社會當中已經大量使用清式家具,清人入關百多年后,一代一代匠人在社會文化的不斷演變中把清式家具定型了。家具風格的演變過程相當漫長,換句話說,一個時代的文化形成需要很長很長時間。真不知道現今的我們會創造出怎么樣的文化怪胎,上帝保佑。 如果看大像素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男主人在臨摹女人舉起的扇子上的圖案,桌上的扇面上有一只沒有畫完的小鳥。畫桌上的紫檀筆筒里有斑竹毛筆,竹扇。男女主人公的指甲都很長,但算不上夸張。 強烈推薦大家去下載這套圖的大像素文件,非常非常精彩。色澤也很鮮艷,小像素的圖給我們錯覺,似乎這套圖色調晦暗,不是這樣的,看了大圖就知道真相了。 以前看這幅圖的時候,我一直不知道圖中的女人在做什么,給男的在涂口紅,描唇線?夠香艷,紅樓夢的范兒。最近看了大像素的圖片才知道那是在用鑷子拔汗毛,或者胡須,小像素的圖片害死人啊。 圖中男人做的是張軟屜斑竹凳子。清雅不俗。 其身后是張架幾案,看不出木質,有可能是髹漆的,案面為整塊石頭所制。架幾案是清式家具,明代沒有出現過,算是清式家具的原創。寬窄高低的架幾案都有,很好看的還沒見過,包括圖中的這張也不是很好看。清代那些零碎的牙角真是難看,簡單粗糙。這種石頭面的架幾案實物以前在高碑店見過,沒這么寬,但是高,常見的架幾案形式,談不上好看,就是少見,放陳設品用的。圖中的案子寬,應該是書桌,這么寬的大石頭面倒是真難得。 女人坐的是張朱漆描金的圓凳,腿足之間似有十字棖,應該是張挺講究的凳子。 這套寫實的圖畫,真是研究清代上流社會生活的好資料。有趣的是畫中人物都是明代衣飾打扮,清人對明代還是挺向往的,故宮里有些清代皇帝的行樂圖,圖中的皇帝也是明代服飾。 下圖的長椅不多見,應該是訂制家具,剛好能兩個人做,它與現在常見的廟椅又不同。這只椅子用方材,造型簡約,通體沒有多余的裝飾,素凈典雅。 畫左側的案子是很典型的清式案子,束腰以變形龍紋代替,牙角也是如此,清代追求裝飾變化,為裝飾而裝飾的特點已經開始出現了。童子踩的方凳與案子是同類型的家具,現在還能見到相同風格的遺存。 乏味的兩件家具。倒是古人的情趣可以看看,打開窗戶,卷起竹簾,觀賞花園的風景。總看不煩呀? 這幅圖描繪的男女之間的調情,男人手里拿著的是女人的一只鞋,女人揪住了男人的衣袖。依然是明式衣冠服飾。 屋里的家具也不錯。案子雖然是清式的,倒也端莊,不難看,擋板處這樣的處理現在還能見到遺存,視覺上滯漲。面芯看不出來是什么,不是石頭,不是櫻子木,有可能是漆面。一般市場上把這樣的案子叫板足案。 案面上左面是青銅尊,當花瓶使。右面是一盆水果,像是柚子,看樣子是聞味用的,盤子下是朱紅漆木座,倒是明式風格,保不齊就是明代的遺存。 p.s :經微博網友veris指點:盆里的水果是大個頭的香櫞吧。香櫞和佛手同屬一類,只是外形不一樣,佛手長得像一只手似的。南方至今還有放家里當香熏用的,放一段日子再切片泡茶或制成蜜餞。紅樓夢里元春的判詞畫冊是“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屋子里的床用的是木結構,露出的迎面部分用的是斑竹,漂亮。帷幔青色底上翻飛各色蝴蝶。古人穿衣服很少用大紅大綠,多用中間色,這與我們的想象是不同的,不過如果認真讀讀“紅樓夢”中關于衣飾的描寫,再看這些古畫,一定會有感悟。 案子左下方的鼓墩也很典雅精致,完全的明式風格,注意底部牙板向上翻的如意頭,與案子上的朱紅木座是同一個風格,同一個造型,這就是講究——家具之間的呼應。 靠近觀眾的地方是一張樹根臺子,像是個幾座。現在做樹根雕的那些廠家應該好好看看古畫,別把樹根的東西弄的張牙舞爪的,還雞巴說那叫有霸氣,要霸氣有個蛋用啊?!窮人乍富的品位,恨不能蹦天上去才好呢。做東西安靜一點,沉靜一點。 男的牽著女的手說:“走,咱倆玩跳房子去。”呵呵。 屋子里的布置,場景多風雅,多富貴。花園里大朵的牡丹花開著,屋里(應該是個敞軒)大屏風,二屏風手繪的。女子繡個花吧,還訂制個架子。一切都是那么精心,一切又都是那么隨意,根本不在主人眼里的感覺。這樣的富貴太牛逼了,過了幾百年好日子的感覺。這么精明的布置,不過是主人的一個敞軒而已,這就是講究了。用達芬奇家具的富豪們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畫面里正面的大隔斷繪的是喜鵲梅花,常見的題材,周邊用錦緞包邊,下面的底座簡單明了;左側是紫檀屏風,很大,畫面是溪山行旅圖;屏風下的桌子沒什么特別,但是面板下有個襯層,這不多見,一般這樣的桌子都沒有襯層,看大圖襯層里放著的是圖冊,保不齊是春宮圖。 女人用的繡花架子是訂制的,女人繡的是蕃枝蓮,上流社會用的圖案,也可能是供佛的。繡架下面有個斑竹綁的鼓墩,很漂亮。 風輕云淡,暖洋洋的,女人在敞軒里繡花,花園里牡丹盛開,周圍那么安靜,日子就這么一天天地過去,不知道怎么打發。這時候,家里的那個他起性了。 竹子尤其是斑竹在古代家居中是經常使用的符號,前面的博文里我們見到過竹制的鼓墩,床,榻等等。這幅圖中斑竹被用在了窗戶上,配以窗外的牡丹花,不俗氣。 這幅圖中的家具乏善可陳,清式帶抽屜的翻馬蹄條桌,很平常的東西,現在還能見到類似的桌子。里屋有一張箱式木炕,似是因地訂制的。桌旁的蠟燭臺倒是不俗,石質蓮花形底座,朱紅桿子,銅鎏金燭承臺。 兩人身后的月亮門的裝飾為云紋,類似云紋在故宮的木質炕上見過,屬于比較晚的云紋了。 房間里雕梁畫棟,現在很多古建屋內的彩繪可以借鑒本圖,古人在家裝的時候不是一味地使用紅色,綠色,藍色都有大量使用。 通過這張圖我們能知道“燕寢怡情”圖冊描繪的是親王這個層次的家居生活場景,左邊墻上刻的是四爪龍紋,男主人的衣服上也是四爪龍紋,房內的漢白玉礎基都顯示出這戶人家是親王的等級。如此我們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這一系列圖中人物的服飾,家居裝潢,使用器皿都極其講究了。在北京現在還有些王府的遺存,里面的裝飾大都面目全非,以后再整修的時候不妨參照這個圖冊。這套圖原為清宮內藏,上有乾隆皇帝,道光皇帝的收藏印鑒。皇帝看看兄弟們怎么生活也屬應當,總不能畫一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圖冊給皇帝看看,然后讓皇帝存起來,那沒品了。 圖中的須彌座式炕是個亮點,應該是根據房間大小制作的,不可移動。這樣的打造方式是清代的習俗,我們可以翻翻“紅樓夢”,那里有很詳細的介紹。明代很難見到如此不可移動的家具,明人更喜歡可搬動的。這張炕制作精細,木料似為紫檀。炕上有墊子,主人還嫌不夠講究,屁股下面有加了個蕃枝蓮鳳凰圖案的墊子,手邊有一木雕隨形如意,如意旁有菊瓣紋剔紅盒子,這兩樣東西也是那個層次的人使用的器物。別說老百姓家里,即使是大官僚家里也未必會有剔紅。 前幾年有一場拍賣,香港蘇富比拍的,忘記叫什么了,拍品是賞石與隨形木如意,那場拍賣成交并不理想,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我沒寫博客,大家不知道親王們才用木雕隨形如意。現在看看,那場拍賣有個大漏啊。 男女主人公用的是紫檀有束腰花芽腿嵌大理石面香幾。我剛玩家具的時候總以為香幾都有托泥,沒托泥就是殘的,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托泥在古家具中確實普遍使用,尤其是香幾類的家具,但不是絕對的,圖中的香幾就沒有托泥,而且這樣的香幾現在還能見到遺存,當然不一定是紫檀的。這樣的造型比較常見,基本是從明式家具脫胎而來,如果觀察足部的花芽部分,貫穿腿足的陽線是清代風格,花芽方正,也是清代家具的裝飾特征之一。 現代人提到香幾就會想到供佛,這是個認識誤區,古代香幾的使用很廣泛,不單單是宗教場合用,日常生活中也會使用,在花園里使用也很常見,明代的版畫里有體現。祭天,祭月都可以使用,未必是非常正式的祭拜。古人比現代國人有信仰,對自然有敬畏,拜祭的機會就多些,不像現在碰到廟了才會進去拜拜。古人用香也不一定就是拜佛,室內熏香,衣服熏香都很常見。 香幾上擺放的是銅香爐,不是獅耳爐,是連環耳,有底座。香爐旁邊是插香具的瓶子,還有剔紅香盒,女子從香盒里捻了香料準備放進香爐中。沒玩過香爐的朋友可能會問,香爐里怎么沒生火?沒看到火。這是因為香爐熏香用炭塊,把炭塊引燃之后要埋在香灰中,讓炭塊慢慢燃燒,用這個熱量來把香料的香味熏出來,而不是把香料直接放火上燒了,那太浪費了,香味也不能充分發揮,香料很快就碳化了。香爐里的香灰非常白, 說明香灰質量很好,應該是專門為熏香制作的,現在我們燒不出來這樣白的香灰,基本都帶灰色,這不單單是碳沒有充分燃燒的問題,在燒制時間,工藝,添加料上都有問題。日本的炭灰好,雪白,能做到像紙一樣白,專門用來放到香爐中做鋪墊用。當然,圖中的香灰比現在國內燒的香灰還是好很多的,基本不含灰色。在精致生活上,現代國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一幅“行樂圖”,花園里男主人與女主人們坐在墊子上,在喝酒,酒戲是擊鼓傳花。 四個人中間有一張朱紅小幾,方腿起陽線,沒有其它裝飾,純明式的家具,簡約耐看,幾上有幾碟小菜,幾周圍有三個高腳杯,看也是銅鎏金,或者純金的,酒杯的裝飾花紋是蓮瓣。 圖的左下角有個童子在敲鼓,鼓架子髹朱漆,柱頭雕龍紋。這架子如果留到現在準得被賣家具的忽悠成文房用品,一準兒說這朱紅架子是卷缸架,如果您沒看過我的博客,還保不齊就信了賣家具的話,多掏個大幾萬。 畫面里又出現了斑竹,這次是斑竹圍欄,古畫里用斑竹做圍欄的情景挺多,各朝各代都有,見過很多次。古代上流社會還是非常喜歡斑竹的。裝飾效果確實也很好,雅氣。 我估計“紅樓夢”里那些場景,富貴氣也就不過如此,或許還比不上這個系列圖上描繪的,“燕寢怡情”圖冊描繪的是親王級的人物家庭生活場景,而“紅樓夢”里賈家不是王侯,得是北海靜王家有可能是如此的做派。 圖中只有一件家具——南官帽椅。 典型的明式家具,觀察顏色其材質有可能是紫檀,標準造型沒過多的可說,現在還能見到。軟屜;冰盤沿素面;扶手位置比較高,胳膊架在上面舒服;鵝脖退后安裝,不是由腿足向上直接延長出來形成鵝脖,這樣的做法早期家具多些;足間的棖子安裝的方式是“步步高”,也不稀奇。靠背板,牙板都厚實,挺講究,目測在1.5-2厘米之間,不惜用料,是富貴人家的做派。 男人身后的竹林,女人身后的丁香布局巧妙。男人手里似乎攥著個香囊,應該是跟女人逗著玩呢。 在這幅圖中,我們又看到了竹子造型的床,但不是竹子做的,是木仿竹,這種情況很常見,用木來仿竹。各種木料仿竹都有,常見的有櫸木,黃花梨,紫檀也有。竹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無可比擬,尤其是在士大夫階層,甭管自己是不是文天祥,在當叛徒之前對竹子的人文性格的向往總還是有的。
乾隆“燕寢怡情”圖冊中的家具都非常寫實,而且極具時代特點,看女人右邊的案子,這樣的平頭案現在還能見到,一般是蘇做,牙頭為簡化螭龍,圖中的牙頭似是靈芝。案子上的青花瓷瓶上描繪的是五爪龍紋,了不得的東西,只可能是御賜的玩意兒,這家主人的身份我前面推測過是親王,從這件青花瓷器看,我的推測還是靠譜的。瓷瓶的旁邊是件青銅鼎,紫檀蓋子,紫檀底座,也是了不得的玩意兒。前面的博文我見過,古代中國的上流社會的家具擺設中,青銅器,瓷器都是必不可少的。這幅畫證實了這個上流社會的品味到乾隆時期還沒有變化。 也不知道她聽到點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