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這一稱謂來自錢仲陽所著的《小兒藥證直訣》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這六味中藥組成。最早是“八味地黃丸”,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后來,宋代名醫、兒科專家錢乙把八味地黃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這種溫補的藥物去掉了,變成了現在的六味地黃丸,并用它來治療小兒先天不足,發育遲緩等病癥。
1.熟地黃--滋陰補腎,生血生精。
2.山茱萸--溫肝逐風,濇精秘氣。
3.牡丹皮--瀉君相之伏火,涼血退蒸。
4.山藥--清虛熱于肺脾,補脾固腎。
5.茯苓--滲脾中濕熱,而通腎交心。
6.澤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
7.六經備治。而功專腎肝,寒燥不偏,而補兼氣血,茍能常服,其功未易殫述也。
《中國藥典》
【處方】熟地黃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與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與主治】滋陰補腎。用于頭痛,瘋狂,性欲特旺或沒有。
【作用類別】本品為生殖類非處方藥藥品。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g其余劑型尊醫囑。
【貯藏】密封。[1]
《小兒藥證直訣》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藥物】熟地黃 240克,山茱萸 120克,山藥120克,澤瀉90克。
【方歌】六味地黃益腎肝,茱薯丹澤地苓專,更滋陰都氣五味先,肺腎兩調金水生,麥冬加入長壽丸。
【功效】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頭目眩暈,骨蒸勞熱,,齒齦出血,贏瘦骨蒸。
【用量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克,每日3次,空腹淡鹽湯送下。每次8粒,每日2次。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現代研究】本方具有抗腫瘤和抗細胞突變作用,能減輕和對抗化療藥物的副作用,有改善血流動力學、抗應激反應作用。
【應用變化】
1.血虛陰衰--熟地為君。
2.精滑頭昏--山茱為君。
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為君。
4.小便淋瀝--澤瀉為君。
5.心虛火盛及有瘀血--丹皮為君。
6.脾胃虛弱,皮膚干濇--山藥為君。言為君者,其分用八兩,地黃只用臣分兩。
【進補應用】
本方源自宋代兒科專著《小兒藥證直訣》,原治小兒發育不良,表現為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的“五遲”證。
1.高血壓病:用本方加減: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澤瀉9克,牛膝9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心律失常:用本方加味: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澤瀉9克,苦參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糖尿病:用本方丸劑,每次6~9克,每日2~3次,同時結合飲食控制。
4.慢性腎功能衰竭:本方連用l~2個月,作為輔助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5.消化系統腫瘤:用本方丸劑,每日2次;同時配合維生素C200毫克,每日 3次,連服 6個月到1年,對甲胎蛋白轉陰和防止轉癌有較好的作用。
6.化療不良反應:在胃癌化療和惡性淋巴癌化療的同時,加服六味地黃口服液。可減輕化療藥的不良反應,改善造血功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7.慢性前列腺炎:用本方: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山藥12克,牡丹皮9克,白茯苓9克,澤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8.黃褐斑:用本方九劑或配合逍遙九,早晚各服1次,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本方還可用于治療周期性麻痹、小兒水師(睪九鞘膜積液)、更年期綜合征、男性不育癥、前列腺增生癥、慢性失音、視神經或視網膜病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注意事項】本方藥性平穩,適宜長服,但脾虛腹脹,食少便溏者應慎用。
【附注】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黃湯,治同。
《準繩·女科》
【名稱】六味地黃丸
【別名】加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4兩,山茱萸肉2兩,山藥2兩,牡丹皮1兩5錢,白茯苓1兩5錢,澤瀉1兩,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兩,蘄艾葉(去筋,醋煮)5錢。
【來源】《準繩·女科》卷四。
【主治】婦人經事不調,即非受孕,縱使受之,亦不全美;腎經虛火致妊娠吐衄。
【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70丸,白沸湯送下。
【附注】加味地黃丸(《濟陰綱目》卷六)。
1、知柏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知母12 黃柏10 ,功用: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遺精盜汗之證。
2、麥味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麥冬10 五味子8 ,功用:滋腎斂肺。適用于肺腎陰虛之喘咳。
3、杞菊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枸杞子15 菊花12 ,功用:滋腎養肝。適用于因肝腎陰虛而致的兩眼昏花,視力不清,或有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癥狀。
4、都氣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入五味子10 ,功用:滋腎納氣,適用于腎陰虛之氣喘。
5、桂附地黃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添加肉桂、附子。功用:溫補腎陽,適用于腎陽虛怕冷者。
三補三瀉
六味地黃丸重用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茱萸補養肝腎,并能澀精,取肝腎同源之意,山藥補益脾陰,亦能固腎,共為臣藥。三藥配合,腎肝脾三陰并補,是為三補,但熟地黃用量是山萸肉和山藥之和,故仍以補腎為主。澤瀉利濕而泄腎濁,并能減熟地黃之滋膩,茯苓淡滲脾濕,并助山藥之健運,與澤瀉共瀉腎濁,助真陰得復其位,丹皮清泄虛熱,并制山茱萸之溫澀。三藥稱為三瀉,均為佐藥。六味合用,三補三瀉,其中補藥用量重于瀉藥,是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并補,以補腎陰為主。同時補藥的用量大于瀉藥的用量,以補為主。主要用于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手腳心發熱、遺精盜汗等癥狀,經過歷代醫家的驗證,臨床療效顯著,從而留傳,被譽為“補陰方藥之祖”。
六味地黃丸主要是治療那些腎陰虛而陽盛的人,陽亢乃至強陽不倒,堅持服用六味地黃丸能收到理想效果,但是現代人一般都是陰盛陽虛的體質,如果再服用六味地黃丸,只能使陰邪更盛,而陽氣更虛,外在表現是越發沒有力氣,做事情沒有精神。所以,使用六味地黃丸重要的是辨清腎陰虛還是腎陽虛,腎陽虛的人絕不可用,腎陰虛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用后收到效果為準,食用過多也會傷害身體。
六味地黃丸具有顯著的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較強的強壯作用。
1、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作用與人參相似。
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能激活細胞免疫及抗體生成反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促進扁桃體細胞誘生干擾素,提高血清干擾素水平。
3、擴張血管,對動脈狹窄性高血壓有明顯的降壓和改善腎功能作用。
4、減少心肌膠原的沉著,防治高血壓心血管損害。
5、改善血液流變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纖維蛋白原,抑制梗死心臟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縮小梗死面積,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
6、對血脂的影響,可明顯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提高HDL-C/TC的比值,促進脂質代謝,長期服用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7、改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8、改善性腺功能障礙,通過作用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進精子生成,提高精子活動率,增強性功能。
9、促進腎臟對體內代謝產物尿素的排泄,保護腎排泄功能。
10、對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對正常的ALT活性無明顯影響,但對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及強的松龍所致的ALT活性升高有顯著的降低作用。
11、增加小鼠體重,增強體力,延長游泳時間,使接受化學致癌物的動物脾臟淋巴小結發生中心活躍。
12、增強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活性,提高存活時間,提高腹水型宮頸癌U14細胞內的cAMP,提高癌細胞增殖抑制率。
13、能抑制氨基甲酸乙酯、亞硝胺的腫瘤誘發率。
14、對于食道上皮細胞增生證,有阻斷癌變作用,可預防食道癌發生,減低發病率。
15、六味地黃丸中澤瀉含鋅量高,山茱萸含鉻量高,對動脈粥樣硬化和糖尿病有預防作用,故六味地黃丸對預防老化和早衰有一定作用。
16、使紅細胞代謝恢復正常。
17、抗化療藥物毒副作用,延長生存率,保護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肝、腎功能的損害,保護NK細胞活性,增強T、B淋巴細胞轉化功能。
六味地黃丸為滋陰補劑的代表方劑,常用于肝腎陰虧所致的各種疾病。醫療界用這種藥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和疑難病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1、治療糖尿病: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9克,每日服2-3次,治療輕(中)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對重型糖尿病也有一定療效。
2、消除腎炎蛋白尿:急性腎炎患者,經治療水腫消失,但尿蛋白仍存在,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6-9克,每日服2-3次,服1-2個月后可消失。
3、治療甲胎蛋白低濃度持續陽性: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9克,一日服2次,連續服半年至一年,可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病率。
4、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本病常伴有潮紅、潮熱、出汗、焦急、心悸、急躁、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癥。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6-9克,每日服2-3次,連服3個月,可明顯改善上述癥狀。
5、治療五更瀉: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10克,每日服3次。
6、治療復發性口瘡: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6-9克,每日服2-3次,一般服3-5天可見效,且愈后很少復發。如復發再服本藥仍有效。
7、治療牙周膿腫: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10克,每日服3次,服3-5天可減輕癥狀。
8、治療慢性鼻炎:每次服用六味地黃丸9克,早晚各服1次,連服2-3個月,可有明顯療效。
六味地黃丸對因肝腎陰虛引起的下列病癥,均有明顯的治療和改善癥狀作用,主要包括:
1、內科類:肺結核、肺心病、支氣管哮喘、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性高血壓、冠心病、室性早搏、腦血栓形成、腦出血后遺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及輸尿管結石、慢性前列腺疾病、腫瘤、白細胞減少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早期食管上皮細胞增生證、腎陰虧損性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神經衰弱以及老年性癡呆、頑固性失眠、慢性食管炎、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手術后頑固性呃逆、萎軟(格林巴里綜合癥)等見六味地黃丸癥候者。
2、外科類:骨結核、血栓性脈管炎、男子乳房發育、腸風下血(痔瘡)、食道癌手術后復發、脫發、皮膚皸裂、鵝掌風、陰囊濕冷、小便不快等。
4、兒科:小兒發育不良、小兒疳積、小兒呼吸道反復感染、小兒尿頻、抽動-穢語綜合癥、遺尿癥等。
5、眼科: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青光眼、老年性白內障、玻璃體積血、老年性黃斑盤狀變性、外傷性角膜潰瘍、睫狀體炎、慢性葡萄膜炎等。
6、五官科:復發性口瘡、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體炎、牙周膿腫、冠周炎、喉痹等。
7、使用六味地黃丸還可增強化療效果,輔助治療腫瘤、癌癥,減少化療毒副反應。
1、健康人群。
對于正常人群,如果沒有明顯腎陰虛的癥狀,不適宜于自行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
2、明顯是陽虛(包括腎陽虛、脾陽虛)的人不宜服用。
腎陽虛的人面色偏白,體質虛弱,喜夏不喜冬,這樣的人不適于吃六味地黃丸。許多因腎陽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還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黃丸,病癥就會“雪上加霜”。應該選擇治療腎陽虛的藥物,比如金匱腎氣丸。
3、腎陰虛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黃丸是偏于補陰的藥,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吃了后會妨礙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強,服用更要謹慎。間斷吃,影響不大;不能長期連續服用。
六味地黃丸屬甘溫性,偏于補陰的藥,主治腎陰虛。由于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所以吃后有時候會妨礙消化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者慎吃。服用兩周后如果效果不明顯,可能是選藥不對癥,可以找一位中醫大夫對身體的癥狀進行診斷,對癥選藥。與六味地黃丸相同功效的知柏地黃丸,治療火旺,如手心和腳心煩熱、口燥咽干,舌尖紅,有清熱作用。服藥之前應該先去咨詢醫生。[2]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
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直徑4-6μm。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草酸鈣簇晶存在于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
(2)取本品小蜜丸或大蜜丸9g,切碎,加硅藻土4g,研勻;或取水蜜丸6g,研碎,加乙醚40ml,低溫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醋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
1、任何藥物、食物都存在過敏人群。六味地黃丸也有相關報道。
2、很多食物、藥物都不可以無限量服用。比如食鹽過量服用會引起中毒;山楂過量服用會引起胃腸反應。藥典或經典著作中說明無毒的藥物,在超量服用的時候也可能出現副作用。再比如,六味地黃丸如果超大劑量服用也應被禁止。
3、有的藥理研究者,把六味地黃丸相關成分提純后進行動物實驗,也引起動物中毒。不代表六味地黃丸有這樣的副作用。六味地黃丸的毒性很低,遠遠低于我們生活中很多常見的調料。
六味地黃益腎肝,山藥丹澤萸苓摻;
更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可煎餐;
養陰明目加杞菊,滋陰都氣五味研;
肺腎兩條金水生,麥冬加入長壽丸;
再入磁柴可潛陽,耳鳴耳聾具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