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祛火講究多 冬季天寒,人們喜歡呆在開著暖氣的燥熱室內,致使鼻腔、咽喉部位發干,導致上火;加之冬天人們喜歡進食牛羊肉來御寒,這些食物本身偏溫,加上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可謂是“熱上加熱”,人食用后體內容易積熱,造成上火。那么,冬季上火之后該如何祛火呢? 看火生部位 胃火:胃火分虛實。實火表現為多食善饑、上腹不適、口苦口干、大便干硬。胃有實火,可用梔子、淡竹葉泡水喝。虛火表現為輕微咳、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可吃些有滋陰作用的梨汁、甘蔗汁、蜂蜜等。 肝火:常表現為血壓高、頭痛劇烈、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易怒、兩肋脹痛、煩躁、舌邊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龍膽瀉肝湯或丸。 心火: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有低熱、盜汗、心悸、心煩、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紅,有虛火的人可常喝點蓮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麥冬等泡水喝。實火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小便短赤、心煩易怒、舌尖紅,有實火者可用導赤散或牛黃清胃丸降火。 肺火: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有時痰中帶少量血,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兩顴紅、口干舌燥、聲音嘶啞、舌紅嫩。有肺火者可用紅棗、大米適量煮粥吃,或用沙參、麥冬泡水喝。 此外,除給予藥物治療外,有“內火”者應多飲水,以清熱降火調節體溫,多吃水果抗炎消火;保持心情舒暢,不急不躁,抑怒熄火,以達到“心靜自然涼”的效果,防止“內火”自生。 辨火性虛實 中醫所說的“上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多是因為氣候原因所致,如氣候突然變化、空氣干燥、沙塵等;其次是因為飲食引起,如吃火鍋、辛辣食物、過量飲酒等。“實火”一般表現為牙疼、喉痛、口舌生瘡、口渴、便秘等。而“虛火”一般多因急躁、疲勞過度等原因引起,如果感覺燥熱,或冒虛汗、口干、心煩、失眠、耳鳴、頭暈等,就屬于“虛火”。“虛火”是陰陽失調,但不是因為陽氣絕對過剩,而是因為陰虛而造成了陽盛假象。“實火”自然需要清熱瀉火,牛黃類藥物可降“實火”。“虛火”則應該以“養陰”為主,需服用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等養陰潤燥的藥物。如果不分“虛實”,而簡單地讓“虛火”患者也服用牛黃類藥物來降火,反而會使陰虛更甚。如有些女性的“上火”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一般在月經來臨前就有心煩、失眠、長痘、生瘡的現象。還有些女性常常手腳冰涼,吃了冷食或是受涼后會腹痛腹瀉,看上去像是“受涼”,卻偏偏又患有口腔潰瘍。這些都是典型的“虛火”表現,需要“養陰”才能真正“敗火”。 降火應有度 生活中,人們往往習慣用菊花、胖大海、金銀花等泡水喝來驅走“內火”。其實,這種自以為是的“健康生活方式”卻不一定健康。因為根據中藥理論,藥物有寒、熱、溫、涼等藥性的分類,野菊花、胖大海、金銀花等,都屬于寒涼類藥物,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尿涼肝等功效,但藥物的搭配、禁忌、劑量和用法都有講究。若過度飲用,很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食欲低下、神疲乏力、腹痛腹瀉等癥狀。正確的辦法是如果“內火”已經導致口腔潰瘍等癥狀出現,則一定要在中醫指導下搭配“降火”方劑;而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這些“降火”飲料的飲用量,則不要超過一天總飲水量的一半。 祛火分人群 嬰幼兒絕對不能盲目“降火”,因為嬰幼兒的脾胃調節功能尚處在建立和完善階段,對于外來藥物的寒涼刺激不能及時調整和適應,反而會因為藥物直接作用于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出現腹瀉、腹痛、咽痛、咳嗽等癥狀,還會誘發扁桃體炎、咽炎。 月經期的女性和一些患有婦科疾病的女性體質一般都偏寒,過度飲用“降火飲料”容易引起痛經、虛脫等現象。 孕產期婦女隨意“降火”對胎兒不利,甚至可引起流產。 體質虛寒的慢性病患者脾胃功能差,常喜溫畏寒,更應該避免“降火”。 *口苦口干,上火了 北京讀者劉先生問:最近,我經常感覺嘴里面發苦發干,尤其是一覺醒來之后,喝水也不管用,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急診內科副主任醫師楊保林答:口苦咽干,中醫稱之為少陽病,通俗說就是上火、濕熱,屬肝膽之火。中醫說,肝膽相表里,口苦屬膽氣上溢,因為膽汁是苦的,所以肝膽火易引起口苦。而膽經屬于中醫所說的少陽經,有火,火又容易傷耗津液,所以同時口也會發干。 另外,一些疾病也能引起口苦,比如患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患口腔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也可能出現口苦;其他如疲勞、過度吸煙、酗酒等也會引起口苦口干。 人體“上火”時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用藥不當,盲目“敗火”可能適得其反。此外,由于“上火”證虛實不同,部位不同,臟腑不同,服用中藥“降火”最好由中醫師來辨證用藥。特別是女性,更不能亂用“降火”的寒涼性藥物,如藥不對癥,不僅不能“敗火”,反而對身體有害。 服用維生素C片能緩解口苦。每天3次,每次2—3片,放舌下含服,一般說來,輕度口苦只要服藥2—3次就可消失。但這治標不治本,最好還是找醫生確定病因,進行相應調理,才能根治。 *心火肺火肝火“滅火”方式不同 春天氣候干燥,人體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再加上天氣變化反復無常,不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引起“上火”癥候。 中醫借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癥狀,并認為“火”的病理可分虛、實兩大類。實火很多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是用補法。怎樣來分辨是實火還是虛火呢?其實通過看二便和發熱情況就可做出初步判斷:小便顏色黃、氣味重,同時舌質紅,為實火;小便顏色淡、清,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大便干結,舌質紅的為實火;大便干結,舌質淡,舌苔白的為虛火;大便稀軟或腹瀉說明體內有寒,是虛火。如果體溫在37.5℃時,全身燥熱、口渴,這是內熱大,是實火;發熱時手腳冰涼,身體忽冷忽然,不想喝水,是體內有寒為虛火。 具體常見的“火”有以下幾種: 心火:分虛實。虛火主要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干等,可喝點蓮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麥冬等泡茶喝;實火則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干、心煩易怒等,可服用牛黃清心丸以降火。 肺火:表現為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可用百合、紅棗、大米適量煮粥吃,或用天冬、麥冬泡茶。 胃火:胃火也分虛實,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可用梔子、淡竹葉泡茶喝。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可吃些有滋養作用的梨、甘蔗、蜂蜜等。 肝火 常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可服用龍膽瀉肝丸或龍膽瀉肝湯。 腎火:常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牙齒過早松動、煩躁、腰酸腿痛,可服用六味地黃丸。 春天防治“上火”,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注意勞逸結合,按時休息。其次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或喝清熱飲料,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春季是身體各臟器“火癥”的多發季節。無論是哪種內臟器官出現的“火”都和心理狀態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系。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是人們抵御疾病的重要“滅火劑”。 *“上火”一共分四種 為什么節日期間更易上火呢?這是因為假期人們油膩食物吃得太多;天氣寒冷人們往往運動減少,消耗下降;天氣干燥,室溫偏高。 心火 1.主要表現:心煩急躁、口舌糜爛、生瘡、舌尖紅等;兒童可表現多動、煩、急、不安等。心臟在中醫五行中屬火,掌管血脈運行,心火可表現口舌糜爛、生瘡。 2.預防: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態。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運動。兒童要多飲水,最好是溫開水。 3.食療: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服時加少許紅糖,每日二次早晚服用。燈芯草柿餅湯:燈芯草6克,柿餅2個,水300毫升共煮至水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適量,溫服,柿餅可吃,每日2次。 肝火 1.主要表現:急躁易怒、頭痛眩暈、目赤耳鳴、面紅耳赤、口苦咽干。 2.預防:養肝的關鍵在于制怒,同時要注意休息,防止過度疲勞。要少食辛辣、勿過勞、禁酒等。 3.食療:菊花茶:選菊花10克,加開水泡代茶飲,可加少許冰糖,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肺火: 1.主要表現:咽喉干疼、嘔吐黃痰、口干而渴喜冷飲等。兒童肺熱較為多見,如經常咳嗽等。肺屬五行中之金,火克金,故肺怕火。當外感溫熱之邪或風寒犯肺均可化熱,出現口干、咳嗽等肺熱之癥。 2.預防:冬季,注意保暖的同時,室內要通風,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忌食橘子;適當運動。 3.食療:冰糖梨水:梨切塊,加水500毫升,煮開20分鐘即可,加冰糖少許,飲之,有潤肺止咳之功效。 胃火 1.主要表現:胃脘灼痛、渴喜涼飲、口臭、牙齦腫痛,兒童表現為口腔潰瘍,大便秘結等,此多因胃熱偏盛,與情志郁火、過食辛辣有關。 2.預防:在平時應少食辛辣、過熱之品,如火鍋、辣椒、生蔥、姜、蒜等。多飲水,適當運動,少吃肥甘厚味,多食蔬菜水果之類。 *“上火”要選對“滅火器”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人說:“我上火了!”人們所說的“上火”,其實是中醫特指的一種病癥,是由人體的陰陽失衡造成的。在藥店的日常工作中,常會遇到來買治“上火”藥的顧客,因此,藥師應熟悉各種治“上火”的中成藥,以便為患者對癥薦藥。那么,“火”燒起來,該選用哪種“滅火器”來滅火呢?根據中醫理論,“上火”也分陰陽虛實,而“滅”這些“火”,用藥有不同。 ■滅實火 實火癥狀重、來勢猛。一般來說,感染性疾病,如各種炎癥——熱性肺炎、闌尾炎等,都屬此類。發熱重、惡冷輕、出汗多、咽發干、小便黃赤等,是上述熱性疾病的共性,但都會隨著病情的好轉而迅速消失。 牛黃解毒片:可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用于肺胃蘊熱引起的頭目眩暈,口鼻生瘡。 牛黃清火丸:清熱、散風、解毒,可用于肝、胃、肺蘊熱引起的頭暈目眩、口鼻生瘡、風火牙疼、咽喉腫痛、痄腮紅腫、耳鳴腫痛。 ■滅肝火 肝開竅于目,肝有火主要表現在眼干、眼癢、結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氣暴躁易沖動,感覺壓不住火,總想發脾氣,有時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黃連羊肝丸:有瀉火明目的作用,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腫痛、視物昏暗等。 龍膽瀉肝丸:清肝膽之火,用于肝膽濕熱(對腎有損害,用前需咨詢醫生)。 ■滅肺火 肺有火主要表現為鼻及鼻腔干燥、生瘡;干咳、痰粘黃、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覺憋悶等。 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止咳嗽。可用于肺熱盛、因氣候變化導致的邪氣入侵、身體發熱、頭暈、嗓子腫痛等。
清肺抑火丸:具有清肺止咳、化痰通便作用。可用于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 梔子金花丸: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功效。可用于肺胃熱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大便秘結。 板藍根顆粒: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腫痛。 雙黃蓮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用于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滅心火 心有火主要表現在舌、舌邊尖發紅,心煩意亂、多夢或睡不著覺、小便黃甚至有熱辣刺痛感,口渴、想大量飲水等。 同仁牛黃清心丸:具有益氣養血、鎮靜安神、化痰息風作用。用于痰熱上擾引起的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等。 安宮牛黃丸:主要用于高熱昏迷、熱入心包、痰迷心竅、肝昏迷、中風、病毒性感冒、小兒高熱等。 ■滅脾胃之火 脾有火主要表現在口舌、舌苔黃膩,口苦口干、口唇生瘡、想大量飲水。胃有火主要表現在牙及牙齦痛、牙齦紅腫、牙根發炎、口臭、大便干燥。 牛黃清胃丸:具有清胃瀉火、潤燥通便功效。可用于胃火盛、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秘尿赤。 牛黃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瘡、眼睛腫痛、牙齦腫痛等。 三黃片:用于咽喉腫痛、牙齦出血、心煩口渴等。 新清寧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腫、眼睛痛、便秘等。 *人身上的五個去火點 牙疼:俗語云:“牙疼不算病,疼起來要人命。”牙疼的去火點在哪里?在足背,足背的2、3趾間縫處是足陽明胃經去火點。每天按摩該處2~3次,每次1~2分鐘,可緩解牙疼癥狀。 眼屎多:去火點在無名指。在無名指指甲旁靠近小指側,可用拇指指尖按摩此處,每日2~3次。每次一分鐘左右。 鼻火:去火點在手上。拇指根部肌肉明顯突出部位為手太陰肺經去火點,可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鐘。 爛嘴:去火點在足第2趾。按摩2趾末節指甲靠近第3趾側,每天一次,一次100下。 尿黃:治療尿黃的去火點在足小趾外側的趾甲角旁,最好選擇在下午3~5點進行,此為膀胱最活躍的時刻,每天按摩2次,每次1~2分鐘。 (珊文) *莫把牙齦炎當“上火” *初夏清“火”四款湯 初夏時節,有些人出現雙目紅赤、喉嚨腫痛、口腔潰湯、便秘、尿黃等“上火”癥狀。現介紹幾款美味靚湯,對清“火”大有幫助。 菠菜銀耳湯 菠菜150克,銀耳20克,香蔥15克,鹽、味精、香油各少許。菠菜洗凈切段,用開水氽一下;銀耳用溫水泡軟,洗去泥沙,摘成小朵;香蔥去根須洗凈,切成細末。鍋內放入銀耳,倒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加菠菜煮沸,加入鹽、味精、香蔥末,淋上香油即成。此湯具有生津潤燥、通便去火的功效。 甘藍寧心湯:甘藍150克,百合干、蓮子肉各20克,紅棗、冰糖各15克,蔥、姜、鹽、香油少許。甘藍洗凈,切成小塊;百合干、蓮子肉、紅棗洗凈,清水浸泡1小時。百合干、蓮子肉、紅棗、蔥絲、姜片、冰糖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沸至熟軟,加入甘藍塊煮沸,淋入香油即可食用。此湯有潤肺化痰、消除疲勞的功效。 洋蔥赤豆湯:洋蔥、核桃仁各50克,赤豆100克,食油25克,面粉、紅辣椒、精鹽、味精、香菜各適量。洋蔥、紅辣椒洗凈,切絲;香菜洗凈切碎;赤豆煮酥。將鍋燒熱加食油,待油燒至五成熱時,倒入洋蔥煸香,再放入紅辣椒、面粉拌炒2分鐘,然后倒入煮好的赤豆,加核桃仁、精鹽,再煮片刻,加味精、撒上香菜末即成。此湯具有祛脂降壓、清熱解毒等功效。 胡蘿卜菜湯:胡蘿卜1根,白蘿卜、香芹各100克,洋蔥、香菜各50克,鹽、味精、胡椒粉、香油各少許。將胡蘿卜、白蘿卜、洋蔥、香芹、香菜洗凈,放入鍋內加水煮熟。將煮熟的各種蔬菜切成細絲,放入鍋內,加入適量鮮湯煮沸,再加入鹽、味精、胡椒粉,淋上香油即成。此湯可強身健體,增強機體抵抗力。 (馬云) *長口瘡不一定就是上火 每年到這個時節,很多人會被口腔潰瘍所困擾,嚴重的連喝水、吃東西都有困難。長輩們總習慣解釋為“秋冬天,火氣大”。現在看來,這種解釋不完全對,因為醫學界已經有了新發現。 病毒感染才是病原最近,醫學界已確定其病原為病毒感染,而導致口腔潰瘍的有兩種病毒。人們一旦感冒、壓力大、身體疲倦或精力不足時,這兩種病毒就會發作。 精神壓力和荷爾蒙都會刺激根據醫生的臨床觀察,口腔潰瘍患者有許多是在過度疲勞后發病的。此外,口腔潰瘍也被認為與遺傳、荷爾蒙等因素有關,如女性月經前口腔潰瘍會有惡化情形,更年期婦女口腔潰瘍的發病有升高現象,但懷孕期婦女則發病率較低,這些現象都顯示潰瘍的發生受荷爾蒙變化影響。 解除便秘、充足睡眠也很關鍵口腔潰瘍多數發生在20歲至50歲之間。發病時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現象。一般人認為,口腔潰瘍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愈。可問題是許多病人的病情往往表現得反反復復,時好時壞。中醫認為,要改善復發性口腔潰瘍應注意排便通暢、睡眠充足。而自然療法治療師則認為,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以清理腸胃,同時由于口腔潰瘍也可能因缺乏維生素B2引起,可多吃蔬菜和小麥胚芽,并補充維生素C和鋅。 口腔潰瘍是身體變弱的信號口腔潰瘍也被認為是身體變弱的信號,所以患者要加強身體健康,改善體質。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若同時感到身體疲乏,就應檢查及了解營養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夠,并適量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口角炎不是“上火” 口角炎,俗稱爛嘴角,常發生在口角黏膜的一側或兩側。因病因不同而分為營養不良性口角炎、球菌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其中營養不良性口角炎最為普遍。 營養不良性口角炎在營養缺乏和維生素B族缺乏者中常有發生,以維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口角炎最常見。最初表現為口角上發紅、發癢,接著上皮脫落,形成糜爛、浸漬或裂痕,張嘴時拉裂而易出血,吃飯說話等都受到影響。此病并非是人們所說“上火”,特別是孩子飲食搭配不好或有偏食習慣,或在慢性腹瀉痢疾時易發生。秋冬季節干燥的空氣往往會加重口角發干而皸裂。嘴唇干燥后,人們就喜歡用舌頭去舐它,目的是想使嘴唇和口角區潮潤些,可以得到一時的舒服。然而唾液碰到干燥空氣很快地被蒸發,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干燥的問題,相反會使唾液中的微生物帶至裂口中,引起細菌感染,加重口角的炎癥。 秋冬季是口角炎的高發季節,應該采取必要措施積極預防。一是要加強營養,注意膳食平衡,不偏食,不挑食,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蘿卜、新鮮綠葉蔬菜等。做飯時要注意防止維生素流失,米不要過度淘洗,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后盡快下鍋,炒菜時可加點醋。二是保護好面部皮膚,保持口唇清潔衛生,進食后注意潔凈口唇。口唇發干時,不妨涂少許甘油、油膏或食用油,防止干裂發生,注意不要用舌頭去舔;如果用舌頭去舔,唾液中的鈉氯、淀粉酶、溶菌酶等在嘴角處殘留,形成一種高滲環境,導致局部越發干燥,從而發生糜爛。一旦患了口角炎,可服復合維生素B,局部可涂用硼砂末加蜂蜜調勻制成的藥糊也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