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數碼相機使用教程大全
理解光圈1
光圈是位于鏡頭內部的小葉片的集合。這些葉片互相重疊,構成光圈。雖然體積非常小,但在決定照片的最終效果方面卻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光圈的作用和效果
光圈全開的示例
全開光圈拍攝時,合焦范圍縮小,其結果是使背景有效虛化。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 (F2.8,1/160秒) |
在調整光量的同時 對背景虛化進行控制 |
|
鏡頭內置的光圈可根據其開閉程度調整圖像感應器的受光量,是非常重要的部件。如光圈打開,則使大量光線通過,如光圈縮小,則可限制通光量。其打開比例被稱為光圈值,該數值與光圈的開合關系如下圖所示。光圈不僅起到調節光量的作用,而且還具有調整合焦范圍的功能。受光圈和鏡頭的結構影響,當光圈開得較大時可合焦于主被攝體,當光圈開得較小時可對更廣范圍合焦。這個合焦范圍被稱為“景深”,在拍攝照片時,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總是在以一定的形式利用光圈的效果。相機內置的各種場景模式就利用了該特性,人像模式采用擴大光圈的方法以使背景虛化,而風光模式則縮小光圈以對畫面整體對焦。如果掌握了光圈的使用方法,照片的質量會得到飛躍性的提高。這充分證明了光圈所具備功能的重要性。 |
縮小光圈的示例
縮小光圈拍攝時,對由近及遠的大范圍進行合焦。如果配合使用廣角鏡頭,效果會更好。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 (F8,1/100秒)
光圈變化對景深的影響
合焦范圍隨光圈值變化
掌握快門速度 1 |
快門速度表示光線通過快門單元的時間。通過時間的長短會造成曝光時間變化,所以可自由表現被攝體的動與靜。 | |
 | |
|
快門速度的作用和效果 |
|
采用高速快門拍攝 |
|
 | |
|
快門速度不同 被攝體的表現方式也不同 |
|
簡單說的話,快門速度表示光線照射圖像感應器的時間長短。根據快門結構的不同,其動作及系統也有很大差異。數碼單反相機所采用的快門形式為焦平面快門,通過2片具有遮光性的快門簾幕的動作來調節曝光時間。在成像方面,當快門速度提高時,可以將高速運動的被攝體凝固于畫面,而當快門速度降低時,將產生被攝體抖動。被攝體抖動是因快門速度相對于被攝體的運動速度過低所產生的現象。被攝體運動之所以能夠凝固于畫面,是因為在圖像感應器曝光時,快門速度比被攝體的運動速度更快。 快門速度在影響被攝體運動的同時,還通過控制圖像感應器受光時間長短來精確控制曝光量。當圖像感應器表面受光一定時,如果快門的開放時間延長了,需要相應縮小光圈,相反,當采用高速快門時,應打開光圈以便獲得更多光量。快門速度與光圈值相互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快門速度對照片最終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
|
采用1/1000秒的快門速度,不僅抓拍到海豚的運動,甚至將飛濺的水花也凝固于畫面中。
快門速度優先自動曝光 (F4,1/1000秒) | | | | |
|
采用低速快門拍攝 |
|
采用2秒的低速快門拍攝的示例。汽車的大燈和尾燈延長為流動的光束。 |
|
快門速度優先曝光(F8,2秒) | |
|
 | |
| |
快門速度對照片效果的影響 |
|
采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被攝體,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右圖為瀑布照片。采用高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富有活力,而采用低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則充分表現出水的流動感,創造出了寧靜的氣氛。由此可見快門速度不同會導致照片的最終效果有極大的區別。 |
|
對于運動被攝體,可通過快門速度來控制表現效果。可采用高速快門以凝固被攝體,或采用低速快門使被攝體出現抖動,對動態加以恰當的表現。 | | |
|
■快門速度1/400秒 |
|
■快門速度0.5秒 |
|
 |
|
 | | |
| |
|
高速快門擅長于拍攝高速運動的被攝體。下圖是在采用高速快門的同時,使用連拍模式拍攝完成的,利用連續照片來表現出躍動感。在高速快門捕捉游艇動作的同時,水花的飛濺也具有連續性,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拍攝過程時間僅持續了1秒左右。 | | | |
|
|
| | |
理解對焦及自動對焦功能 1 |
對焦是拍攝照片的基礎之一,它左右著照片的好壞。雖然操作很簡單,但也應掌握其基礎知識,勤加練習以便保證對焦效果。 | |
 | |
|
了解自動對焦的功能和操作 進行正確對焦 |
|
現有幾乎所有的數碼單反相機都采用了“自動對焦”機構。自動對焦是對過去采用手動方式合焦的操作進行了自動化,因此僅需按下快門按鈕就能夠完成對焦,是非常方便的功能。但對焦本身還需要依靠拍攝者的“意識”來決定,相機并不能自動對焦于理想的部分。在理解這一前提的基礎上,我們來嘗試練習對焦操作吧。 | |
|
■自動對焦點 / 自動對焦時合焦的部分 |
|
 |
|
用于對焦的感應器用四方形標記。在對焦點自動選擇模式下,當聽到“噼噼”的提示音的同時,合焦位置將閃爍。另外,還可以從自動對焦點中選擇任意位置進行對焦。 | | | |
|
嘗試選擇不同的對焦位置 |
|
①瞄準被攝體,半按下快門按鈕 |
|
 |
|
半按下快門按鈕后,自動對焦功能將啟動,開始進行自動對焦。 |
| |
|
②未合焦于希望合焦的位置 |
|
 |
|
發出“噼噼”音,提示已經合焦。但在對焦點自動選擇模式下,無法得知到底會在哪個位置合焦。 |
| | |
|
③按下自動對焦點選擇按鈕 |
|
 |
|
如果清楚自己希望對焦的位置,可按下自動對焦點選擇按鈕,啟動該功能。 |
| |
|
④自動對焦點發出紅光 |
|
 |
|
按下自動對焦點選擇按鈕后, 所有的自動對焦點都將閃亮一下。然后選擇其中一點進行對焦操作。 |
| | |
|
⑤旋轉主撥盤 |
|
 |
|
旋轉主撥盤進行選擇,選擇順序將循環變化,可從所有點亮的對焦點中選擇任意1點。 |
| |
|
⑥移動自動對焦點的紅框 |
|
 |
|
在觀察取景器的同時,旋轉主撥盤,選擇自動對焦點。在選好適當的對焦點后停止操作。 |
| | |
|
⑦再次半按快門按鈕 |
|
 |
|
再次半按快門按鈕進行合焦,通過電子提示音及取景器內成像進行確認后,按下快門按鈕。 |
|
*圖例中的自動對焦點為了便于查看進行了放大,與相機實際略有不同 | |
| |
|
|
小提示 |
|
|
|
在完成拍攝后恢復設置 |
|
在手動選擇對焦點進行拍攝后,應恢復自動對焦點設置。當所有的自動對焦點都點亮一下后,表示成為對焦點自動選擇模式。也可選擇中央對焦點等,以方便進行下次拍攝。基本位置的選擇要看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 |
|
 |
|
也可通過液晶監視器畫面進行選擇,使用十字鍵或主拔盤進行變更。 | |
|
 |
|
選擇自動對焦點時,轉動主撥盤,選擇框將按箭頭所示方向移動。中心對焦點到上面的對焦點之間為對焦點自動選擇模式。 | |
|
 |
|
所有的自動對焦點點亮時,就表示成為對焦點自動選擇模式。 | | | | |
據被攝體運動情況改變自動對焦模式 |
|
采用自動對焦時,最重要的是要對準被攝體、選擇最佳的自動對焦模式。EOS 系列數碼單反相機根據被攝體的運動和速度等條件,具有3種自動對焦模式。 |
|
 |
ONE SHOT |
 | |
|
單次自動對焦 |
單次自動對焦模式是將手動對焦自動化了的功能。合焦后相機暫時停止動作,使合焦位置暫時固定。適于拍攝運動較少的被攝體。 |
|
 |
|
 |
■適用被攝體 ○ 人像 ○ 風光 |
 | | |
|
 |
AI SERVO |
 | |
|
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 |
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是相機自動進行連續對焦直至按下快門按鈕的自動對焦模式。適于拍攝運動被攝體,而且還能夠追蹤高速靠近的被攝體。 |
|
 |
|
 |
■適用被攝體 ○ 運動 ○ 動物 |
 | | |
|
 |
AI FOCUS |
 | |
|
人工智能自動對焦 |
人工智能自動對焦的特點是能夠同時使用多個自動對焦點進行合焦。同時還可以根據被攝體的動作自動切換至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模式,所以適于拍攝無法預測其動作的被攝體。 |
|
 |
|
 |
■適用被攝體 ○ 抓拍 ○ 兒童 |
 | | | | |
|
掌握對焦鎖定 |
|
①自動對焦點固定于中央 |
|
 |
|
按下自動對焦點選擇按鈕,旋轉主撥盤,使中央部分的對焦點處于被選中的狀態。 |
| |
②合焦于被攝體 |
|
 |
|
首先將中央對焦點對準希望合焦 的位置,半按快門按鈕進行對焦。 |
| | |
|
③保持半按快門按鈕調整構圖 |
|
 |
|
確認合焦后,保持半按快門按鈕,移動相機調整構圖。 | |
④拍攝 |
|
 |
|
確認合焦位置不變后,平穩按下快門按鈕,完成拍攝。 |
| | |
|
*圖例中的自動對焦點為了便于查看進行了放大,與相機實際略有不同 |
|
分別進行對焦和構圖 |
|
對焦鎖定是使用單次自動對焦模式進行自動對焦拍攝的一種拍攝技巧。在單次自動對焦模式下,首先確定合焦位置,然后自由移動相機,重新調整構圖后進行拍攝。采用這種方法時,通常僅使用眾多自動對焦點中的中央對焦點,其特征是將對焦操作與構圖調整分別進行。可以避免每次選擇對焦點的麻煩,適合于喜歡簡便操作的人士。由于對焦鎖定需要在暫時固定焦點后移動畫面(相機),如果相機移動角度過大,特別是上下移動的時候,則可能因相機移動而導致對焦位置偏移。因此需要注意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保持一定,這一點非常重要。 | |
| |
|
|
當對風景等遠方的被攝體進行對焦時,可以將對焦環對準距離刻度標記為無限遠的位置。但根據鏡頭種類不同,有些鏡頭沒有該距離刻度,還有些鏡頭考慮到熱膨脹等因素,相對無限遠的位置而言,為對焦環保留了一定的調整空間。因此要想對遠處實現良好對焦,最穩妥的辦法是通過取景器或使用“實時顯示功能”等,用自己的眼睛來進行確認。 |
|
 |
|
由于不同的焦距其無限遠指標的位置也會略有不同,因此,為了能夠獲得準確的焦點,在手動對焦時需要特別注意。 | | |
什么是ISO感光度? |
ISO感光度是表示對亮度敏感程度的數值。數值越大表示可以在昏暗環境下進行更明亮的成像。不過,ISO感光度的使用方法可不僅僅只有這一種。 | |
 | |
|
提高ISO感光度可提高快門速度 |
|
對亮度更加敏感 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門速度 |
|
ISO感光度作為相機術語,得到了廣泛使用。ISO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縮寫,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英文簡稱。此組織規定的膠片(圖像感應器)對亮度的敏感程度,用ISO 100、ISO 400這樣的數值進行表示。大家都知道采用高ISO感光度可在昏暗場景下更好地進行拍攝,不過如果將高ISO感光度用于明亮的場景,由于圖像感應器在短時間內讀入了更多的光信號,所以可以使用比低ISO感光度更高的快門速度。在要求超高快門速度的運動攝影領域,即使在白天,使用ISO 400的情形也并不少見。 | |
■ISO 200 快門速度 1/50秒 |
|
■ISO 800 快門速度 1/200秒 |
|
 |
|
 |
|
由于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門速度,右圖得以將模特跳躍的瞬間凝固于畫面中。ISO感光度的1級相當于快門速度的1級。 | | | |
|
|
|
當采用高ISO感光度時,有時會發現圖像上有往常沒有的斑點出現。這些斑點就是噪點。提高了ISO感光度,必須對信號進行電子放大增幅。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雜質信號就是噪點。數碼相機天生就會產生噪點,至于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忍受噪點,這完全取決于個人的想法了。 |
|
 |
|
從同一位置進行拍攝,僅改變ISO感光度,并對紅框部分進行放大顯示。在ISO 1600的圖像中墻壁的部分出現的粗糙點就是噪點。 | |
|
■ISO 200 |
|
 |
|
■ISO 1600 |
|
 | | | |
|
■采用ISO 1600進行拍攝 |
|
由于采用了ISO 1600的高ISO感光度,在昏暗場景內拍攝也未出現抖動,得到了銳利的照片。當身處室內而又不能使用閃光燈時,高ISO感光度可以發揮出莫大的威力。 |
|
 |
|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F4,1/30秒)/ ISO 1600 | | | |
了解白平衡 |
光線具有顏色,例如熒光燈的光偏綠、鎢絲燈的光偏紅或偏桔色。白平衡的功能就是對光線顏色的影響進行補償。在這里,讓我們來看看白平衡的種類和效果。。 | |
 | |
|
 |
|
日光 | |
 |
|
陰影 | |
 |
|
陰天 | |
 |
|
鎢絲燈 | |
|
 |
 |
 |
 |
|
在晴天日光下進行正確顯色。是可用于室外拍攝的用途廣泛的白平衡。 | |
在晴天室外日光陰影下進行正確顯色。在晴天日光下使用時,色調會略微偏紅。 | |
用于沒有太陽的陰天天氣。比陰影模式的補償力度稍小一些。 | |
對鎢絲燈的色調進行補償的白平衡。可抑制鎢絲燈光線偏紅的特性。 | |
|
 |
|
白色熒光燈 | |
 |
|
閃光燈 | |
■其他的白平衡模式 |
|
 |
 |
 |
自動白平衡 |
可對所有光源的特有顏色進行自動補償。對多種混合光源也有補償效果。 |
|
|
|
 |
用戶自定義 |
事先對現場的光線進行測量(拍攝),然后用該數值進行補償的白平衡。沒有特定的補償傾向。 |
|
|
|
 |
色溫 |
色溫是用數值來表示顏色的波長。色溫模式是將色溫數值輸入相機的白平衡。采用色溫模式需要使用專用的色溫表。 | |
|
對白色熒光燈的色調進行補償的白平衡。可抑制白色熒光燈光線偏綠的特性。 | |
對偏藍色的閃光燈光線進行補償。補償的傾向與“陰天”非常近似。 | |
|
| |
| |
了解白平衡的用途 并熟練應用 |
|
與膠片相機不同,數碼相機具有不管在何種光源下都能以正確的色調進行拍攝的特征,而白平衡就是用于實現色調調節的。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將白色物體還原為白色”,對在特定光源下拍攝時出現的偏色現象,通過加強對應的補色來進行補償。上圖照片均是在日光下拍攝,僅改變了白平衡的設置。各種白平衡下的照片所產生的偏色顯示出補償時的補色。使用膠片相機時,為了對這些偏色進行補償,拍攝時要用各種彩色濾鏡。數碼相機的基本原理與其類似,白平衡功能就相當于彩色濾鏡。但在彩色濾鏡中并沒有類似“自動白平衡”的濾鏡,在這一點上兩者有很大區別。一般使用時選擇自動白平衡(AWB)就足夠了,但在特定條件下如果色調不理想,可以選擇使用其他的各種白平衡選項。 | |
|
|
|
小提示 |
|
|
|
利用白平衡的偏移進行特殊表現 |
|
白平衡本身總是力圖實現正確的色調再現,但作為照片來說,數據上正確的色調并不總是我們所需要的。有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對白平衡進行偏移以獲得希望的表現效果,其具體做法各種各樣。 | | | |
| |
靈活運用曝光補償 |
曝光補償是指拍攝者根據個人的喜好對由相機測光后所得到的亮度進行調節。性能再好的相機也不是萬能的,測光值并不總是與拍攝者的構思完全一致。 | |
 | |
|
使人物更加明亮、美麗——正曝光補償 |
|
■相機自動曝光拍攝 |
 |
|
相機的測光表受肌膚亮度的影響,拍出來的比實際觀察時要暗一些,因此導致皮膚略欠光澤。 | |
■+2/3級曝光補償拍攝 |
 |
|
將曝光補償向正向移動進行拍攝,人物的肌膚具有與實際效果相同的亮度,色調也得到了忠實再現。 | |
了解相機的特性 獲得滿意的亮度 |
|
曝光補償是指拍攝者根據自己的構思對相機所計算的亮度進行調整。相機內置的測光表將自然界內被攝體的平均反射率規定為濃度18%的灰色,并以該值作為確定曝光的基礎數據。因此,如果被攝體非常白或非常黑時,相機將自動使其接近濃度18%的灰色,白色物體會出現曝光不足,而黑色物體則會出現曝光過度。很多場景都需要進行曝光補償,它是使用數碼單反相機時除基本相機操作之外最頻繁使用的功能。例如在逆光下進行的各種拍攝以及拍攝穿著白色服裝的人物等等,需要曝光補償的例子數不勝數。如果理解了曝光補償的意義與操作,攝影將變得更富樂趣,最終的照片效果也會完全不同。所以最好能夠根據各相機的操作步驟,掌握進行補償的方法。需注意的是曝光補償不能在基本拍攝區模式中使用,只能在創意拍攝區模式中使用。 | |
| |
對黑色進行厚重的表現——負曝光補償 |
|
■相機自動曝光拍攝 |
|
|
|
■-2級曝光補償拍攝 |
|
|
 |
|
畫面整體較暗,所以相機反應過度,使圖像略微偏白。喪失了被攝體本身具有的厚重感。 |
|
 |
|
將曝光補償向負向移動。黑色非常純凈,被攝體成像具有厚重感。 | | |
|
曝光補償的操作方法 |
|
■EOS 450D、EOS 400D |
|
■EOS 40D等中級以上機型 |
|
■確認補償量 |
按住曝光補償按鈕,旋轉主撥盤進行操作。 向右為正補償,向左為負補償。 |
|
將電源開關置于照片中位置,此時速控轉盤處于可操作狀態。速控轉盤順時針為正補償,逆時針為負補償。 |
|
可通過取景器內顯示或液晶監視器內顯示內容對補償情況進行確認。 |
|
|
|
|
 | | | |
包圍曝光的運用 |
包圍曝光是能通過相機設置,使相機自動按階段改變照片明亮程度或者白平衡的便捷功能。在光線條件復雜,難以決定適當曝光值時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 |
 | |
|
自動包圍曝光 |
|
和連拍模式組合使用能讓拍攝過程變得更輕松 |
|
自動包圍曝光功能是通過相機設置,使相機實現分段進行曝光補償的功能。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半自動化的調節照片明暗度的曝光補償功能。使用自動包圍曝光時我們沒有必要一張一張地設置曝光補償值。設置該功能之后,將分別以“無曝光補償”、“正曝光補償”、“負曝光補償”的順序拍攝1組3張照片。我們還可以更改這3張照片的拍攝順序。另外它還可以和相機的驅動模式配合使用,在選擇連拍時,持續按下一次快門按鈕,我們可以拍攝得到1組3張具有不同補償量的照片。當環境光線復雜難以判斷合適曝光參數時,就能通過使用該功能簡單地得到合適曝光。 | |
|
■設置自動包圍曝光的方法 |
|
 |
|
從拍攝菜單中選擇“自動包圍曝光”,按下SET按鈕,之后按十字鍵的左右鍵或轉動速控轉盤進行調整,再按下SET按鈕就能按照屏幕標尺下方標出的3個點進行自動包圍曝光拍攝了。 | | | |
|
|
|
■-2/3級曝光補償 |
|
■無曝光補償 |
|
■+2/3級曝光補償 |
|
我們嘗試著使用自動包圍曝光功能,將補償量設置為0.7級(2/3)進行連拍。它對于在環境光線復雜的情況下拍攝很有效。當選擇單拍模式時需連續按下3次快門按鈕。 | |
|
 |
|
 |
|
 | |
|
白平衡包圍曝光 |
|
即使在混合光源下也能再現真實色調 |
|
所謂的白平衡包圍曝光和自動包圍曝光一樣,是指按照意圖偏移白平衡連續拍攝多張照片的功能。其補償量最大偏移3級,可以以基準值為中心實現從紅色系到藍色系或從綠色系到洋紅色系的色調補償。用戶可以自定義基準值,并且適用于自動白平衡下。但是,在使用該功能時,拍攝者并沒有必要像使用自動包圍曝光那樣一次拍攝3張照片,只需拍攝一張照片就能自動生成3張不同白平衡的照片。該功能在拍攝環境中存在多種光源,很難拍出自己想要的色調時非常有效。 | |
|
■白平衡包圍曝光的設置方法 |
|
 |
|
 |
|
從拍攝菜單中選擇“白平衡偏移/包圍”,按下SET按鈕,就會顯示調整白平衡的設置畫面。 |
|
轉動主撥盤或速控轉盤就能顯示出如圖的3個點,從而進行白平衡包圍的設置。 | | |
|
|
|
■藍色+1 |
|
■無補償 |
|
■琥珀色+1 |
|
我們將補償量設置為1級,按照藍色系~紅色系進行了白平衡包圍曝光。雖然窗邊射進的自然光和室內光源混雜,但是仍然表現出了那種微妙的色調。如果將補償量設得更大,效果將會更加明顯。 | |
|
 |
|
 |
|
 | | |
了解測光模式的區別 |
測光模式是測定被攝體亮度的功能。測光模式根據其測光范圍不同,具有各種特征。為了獲得正確的曝光,需要了解其各自的特征,進行區分使用。 | |
 | |
|
根據測光范圍大小不同 分為各種模式 |
|
測光模式根據其種類不同,測光范圍和適應性也有所區別。最常見的是評價測光模式,對畫面整體進行分割測光,根據其測光值采用高級算法計算,轉換得到曝光值。測光范圍最狹窄的是點測光模式,只對限定部分的亮度進行反應。可以根據以哪部分的亮度為標準來區別使用各種測光模式。如果是一般的風光攝影,選擇評價測光模式拍攝比較方便。但如果是光影復雜交錯的場景使用點測光模式是比較好的選擇。使用哪種測光模式完全取決于拍攝者本人,只要是能夠獲得自己希望的亮度,那么,這種方法就可以說是自己的最佳選擇。 | |
|
 |
|
評價測光 | |
|
 |
|
局部測光 | |
 |
|
 |
|
最常用的測光模式,廣泛用于從風景到抓拍的多種場景。對畫面整體的亮度進行平均測定。 |
|
測量灰色圓形部分的光亮。測光范圍相對較窄。可用于拍攝人像特寫。 |
|
 |
|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 |
|
 |
|
點測光 | |
 |
|
 |
|
類似于局部測光模式,但對周圍的光線也做出一定反應。適用于當被攝體位于中央位置時。 |
|
僅對灰色圓形內的亮度進行測量。可用于強烈逆光等希望僅對人物面部亮度進行測光之類的場景。 | | |
|
■采用點測光模式進行拍攝 |
 | |
■采用評價測光模式進行拍攝 |
 |
|
評價測光由于是平均計算畫面整體的亮度,在本場景中人物變暗了。如采用測光范圍較小的測光模式僅對人物的亮度進行測光,將更容易得到恰當的曝光。 | |
測光模式的變更方法 |
|
拍攝模式選定為創意拍攝區中的任意一種模式,同時配合選擇一種測光模式。 (在基本拍攝區的各模式下無法進行變更) |
|
 |
|
|
|
 |
|
EOS 450D或EOS 400D使用十字鍵進行選擇、SET按鈕進行確定。EOS 40D等中級以上機型操作主撥盤進行變更。 | | | | |
清潔圖像感應器 |
由于數碼單反相機可更換鏡頭,結構上導致圖像感應器易于附著灰塵。所以應正確進行清潔,以保證拍攝效果。 | |
 | |
|
圖像感應器上的臟污是數碼單反相機的大敵! |
|
 圖像感應器上附著的灰塵在照片內成像的示例 |
|
拍攝天空 檢查是否有灰塵附著 |
|
圖像感應器上如果附著有灰塵,附著灰塵的部分將不會被曝光,在圖像內會顯示為黑點。采用廣角鏡頭時會更加明顯,如果縮小光圈,甚至連灰塵的形狀都能夠看清楚。利用這一特征,我們可以盡早發現難以注意到的灰塵。如圖所示,用廣角鏡頭或變焦鏡頭的廣角端拍攝天空,拍攝時將光圈收縮至最小,就能夠檢查出是否存在灰塵了。 | |
|
 |
|
焦點采用手動選擇無限遠或對焦于云團等易于合焦的部分。 | | | |
|
去除圖像感應器上的灰塵 |
|
■立即清潔感應器 |
|
①從“設置”菜單中選擇“清 潔感應器” |
|
②選擇“立即清潔感應器” |
|
③選擇“確定” |
|
④感應器前的濾鏡振動,以抖 落其上附著的灰塵 |
|
 |
|
 |
|
 |
|
 |
|
如果發現有灰塵,可以從“設置”菜單中選擇“清潔感應器”。 | |
|
旋轉主撥盤或操縱十字鍵等,從菜單中選擇“立即清潔感應器”。 | |
|
按下SET按鈕,將顯示確認提示信息,選擇“確定”,再次按下SET按鈕。 | |
|
液晶監視器顯示清潔感應器圖標,當聽到反光鏡的動作聲音時表示清潔完成。 | |
|
■“立即清潔感應器”也無法去除灰塵時 |
|
 |
|
※注意避免氣吹前部直接接觸圖像感應器。 | |
|
①選擇“手動清潔感應器” |
|
②選擇“確定”,反光鏡升起 |
|
③取下鏡頭,用氣吹吹除灰塵 |
|
 |
|
 |
|
 |
|
|
|
|
|
注意清潔完成后,安裝好鏡頭,關閉電源。如關閉電源,反光鏡將復位。 | |
|
■如果這樣還是無法除掉灰塵 |
|
如果采用手動方式仍無法清除掉灰塵的話,就不要再嘗試自行解決,最好是拿到佳能服務中心尋求幫助,由專業人員來處理。圖像感應器表面材質非常嬌嫩,不要用棉簽等進行盲目清潔。雖然統稱為灰塵,但有些灰塵粘度較高,僅靠氣吹的壓力是無法去除的。詳細信息請參閱書末的服務中心一覽。 |
| |
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 |
對數碼單反相機來說,閃光燈就像“第二個太陽”,與數碼單反相機的特性匹配非常良好。閃光燈在照亮被攝體的同時,還具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 |
| |
|
在明亮場景中閃光燈也很有效 |
|
■使用閃光燈 |
 |
|
使用閃光燈進行拍攝,不僅被攝體變得明亮了,還減少了出現被攝體抖動的可能,從而獲得更加銳利的成像。 程序自動曝光(F5.6,1/60秒)/白平衡:自動/ISO 200 | |
■不使用閃光燈 |
 |
|
經常會發現在本來感覺很明亮的室內所拍攝的照片卻是昏暗的。而且因為快門速度較低,出現被攝體抖動的可能性也更高。 程序自動曝光(F5.6,1/13秒)/白平衡:自動/ISO 200 | |
利用閃光燈的光線獲得正確的亮度和色調 |
|
如果想在昏暗環境把被攝體拍得明亮,使用閃光燈是最理想的拍攝方法。閃光燈的光線具有與日光類似的色調,在照亮被攝體的同時,還能憑借其純凈的光質來保證被攝體得到正確的色調。由于閃光燈閃光時間很短,還能起到凝固被攝體運動的作用。在室內拍攝時,即使人眼看上去足夠明亮,但實際拍攝到的照片經常會比較昏暗,有時候使用室內燈光很難調整出合適的色調。而使用閃光燈在輕松照亮被攝體的同時,還可省去繁雜的色調調整作業。如果掌握了閃光燈的特性和功能,室內攝影將變得更加富有樂趣。 | |
|
閃光攝影的操作 |
|
①選擇拍攝模式 |
 |
|
如果拍攝者是有意圖地想讓閃光燈閃光,應選擇創意拍攝區。 | |
②按下閃光燈彈出按鈕 |
 |
|
在創意拍攝區的各模式下,如果按下閃光燈彈出按鈕,閃光燈將彈出。 | |
|
③閃光攝影準備完成 |
 |
|
在閃光燈彈出狀態下,拍攝時將進行閃光。 | |
④結束閃光攝影 |
 |
|
要想結束閃光攝影,可按下閃光燈進行關閉。 | | |
|
|
進行閃光攝影時通常使用自動白平衡。但受光源種類影響,自動白平衡模式也可能無法正確工作。如果拍攝后發現色調異常,可選擇日光或閃光燈等其他白平衡,嘗試獲得正確的色調。 |
 | | | | |
| | |
在窗邊等逆光環境中充分利用閃光燈 |
|
在不改變背景亮度的同時照亮人物 |
|
閃光燈不僅可以作為室內攝影時的主要光線,還可以作為逆光或窗邊等場景下的輔助光源。在逆光條件下,曝光經常會受背景亮度影響,導致被攝體變暗。當然我們可以采用曝光補償來使被攝體變亮,但這樣可能會導致快門速度明顯降低。在這樣的場景下,與采用曝光補償來勉強獲得明亮效果的做法相比,使用與背景光線等同強度的輔助光(閃光燈)進行照射的拍攝方法更適合一些。這種方法在逆光的室外場景也很有效,在保持背景亮度的同時可對面前的被攝體進行完美成像。是適合在風景區等處拍攝紀念照的技巧之一。 | |
■使用閃光燈 |
 |
|
在窗邊拍攝時如使用閃光燈,人物將不會變暗。與背景光的平衡得到了自動計算。 程序自動曝光(F5.6,1/60秒)/白平衡:自動/ISO 200 | |
■不使用閃光燈 |
 |
|
因強逆光導致人物變暗。雖然可通過曝光補償提高亮度,但在明暗差較大的情況下背景會出現高光溢出。 程序自動曝光(F4,1/60秒)/白平衡:自動/ISO 200 | |
|
調整閃光燈亮度 |
|
調整閃光燈光量 會給畫面亮度帶來明顯變化 |
|
在將閃光燈作為主光源進行拍攝時,被攝體的亮度取決于閃光燈閃光量。如果試拍后回放時發現過于昏暗或明亮,不應使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對亮度進行調整,應通過對閃光燈光量進行增減(閃光曝光補償)來對被攝體受光量進行調整。曝光補償雖然也有一定的調整效果,但由于是與各種程序模式聯動,其效果不是很理想。調整閃光燈光量作用更直接,而且亮度變化更明顯。 | |
■EOS 450D、EOS 400D |
 |
從相機“拍攝”菜單中選擇“閃光曝光補償”,按下SET按鈕。 |
|
 |
使用十字鍵對補償量進行調整,按下SET按鈕。 | |
■EOS 40D等中級機型 |
 |
按下閃光曝光補償按鈕。在液晶顯示屏內將顯示閃光曝光補償標識。 |
|
 |
使用速控轉盤進行調整。順時針旋轉閃光量增大,逆時針旋轉閃光量減小。 | |
|
|
閃光攝影時的亮度調整應通過閃光曝光補償來進行。根據背景的反射和被攝體的亮度等情況選擇適當數值。 | | | |
照片風格 |
照片風格是讓用戶選擇各種圖像風格的功能,就像是選擇不同的膠卷一樣。這是數碼單反相機獨有的功能。在使用EOS系列數碼單反相機時,用戶可以從預設的6種照片風格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 | |
 | |
|
將膠片選擇數碼化 輕松選擇圖像風格 |
|
就像使用膠片相機時選擇膠卷一樣,在數碼單反相機內選擇各種色調的功能被稱作“照片風格”。以前的數碼單反相機都只能通過對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等進行單獨調節來決定成像風格。而有了“照片風格”這一功能,用戶就不必一一進行細微調節,只需從6種選項中選取一個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畫面風格。除了作為照片風格基礎的“標準”之外,照片還可以有如下幾種風格,它們的名稱和最終的效果一致,拍攝者可根據被攝體選擇自己想要的照片風格。 | |
|
標準 Standard |
|
 |
|
這是EOS系列數碼單反相機的基本色彩,能夠適應所有被攝體。因為其色彩濃度和銳度都稍高,不加工直接打印拍攝的照片時適用。 | | |
|
人像 Portrait |
|
 | |
|
中性 Neutral |
|
 |
該照片風格下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較低,和其他照片風格比起來不易產生高光溢出和色彩過飽和的情況。適合明暗對比強烈的所有拍攝。 |
這是能夠再現女性和兒童肌膚色彩以及質感的照片風格。比起標準來說,它能讓肌膚看起來更柔滑,還能讓肌膚呈現明亮的粉紅色。 | |
|
|
可靠設置 Faithful |
|
 | |
|
風光 Landscape |
|
 |
它是名符其實的最適合拍攝風景的照片風格。銳度和對比度都比較高,能鮮明地將綠色~藍色系色調表現得很濃。即使是遠景也能清晰呈現。 |
可以獲得在標準日光下被攝體的實測色彩。能適應從商品拍攝到忠實再現動物的毛色等,需要忠實再現物體色調的拍攝。 | |
|
|
| |
|
單色 Monochrome |
|
它和使用黑白膠卷拍出的色調類似。不單是把彩色照片灰度化,更有著和黑白膠片類似的深度,還有單色的褐色模式,也很有趣。在使用棕褐色等單色拍攝時,可在“拍攝”菜單的“照片風格”中選擇“單色”,通過色調調整來選擇“棕褐色”等自己中意的色調。 |
 |
 | |
|
■照片風格的設置方法 |
|
 |
 |
按下照片風格按鈕,顯示菜單,用十字鍵或速控轉盤變更照片風格。照片風格在使用創意拍攝區模式時可自由變更。 | |
如需使用琥珀色調等單色的話,可以在“拍攝”菜單的“照片風格”中選擇“單色”,通過色調調整選擇自己喜歡的琥珀色調等。 |
 | | |
|
|
| | | |
關于光線的知識 |
人們常說攝影是一門光和影的藝術,光線條件不同,照片效果也會有很大差異。在這里我們將會循序漸進地解說光線朝向對于照片的影響。 | |
| |
|
順光拍攝 |
|
背對太陽以順光狀態拍攝了這張照片。所有的細節都非常銳利,就連遠景也非常鮮明。太陽位于被攝體的正面斜上方,所以畫面中沒有出現被攝體的陰影。順光不僅僅適于拍攝風景,還是適用于所有拍攝場景的最基礎的光線條件。拍攝者首先應該掌握順光拍攝,這是所有攝影的基礎。然后再進一步掌握逆光和斜光的拍攝,拍攝者就能更深地理解光影的運用了。 |
|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F5.6,1/640秒)/ISO 100/曝光補償:-2/3級/白平衡:日光/照片風格:標準 | | |
| |
|
|
逆光拍攝 |
|
這張照片是采用逆光拍攝,也就是光從玻璃杯的對面射過來的狀態下拍攝的。在這種光照條件下,被攝體很容易被拍攝成剪影。對于透明的被攝體,逆光拍攝的效果很不錯,拍出的照片對比度很高,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逆光拍攝也不僅僅適用于透明物體,它的用途也是很廣泛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逆光拍攝時,決定曝光參數將會比較困難,最好使用曝光補償等來控制畫面的亮度。 |
|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F2.8,1/320秒)/ISO 400/曝光補償:-2/3級/白平衡:日光/照片風格:標準 | | | |
|
斜光拍攝 |
|
這是利用從小窗戶射進來的斜光拍攝的一張照片。斜射光不僅讓馬毛看上去更柔順,也能讓照片中的皮膚充滿立體感。斜光通常適合表現細致的事物,能夠讓被攝體看起來更有情感。在拍攝人物和風景時利用斜光效果也不錯,這樣拍攝者能夠拍出和順光不同的別有風味的照片。 |
|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F4.5,1/320秒)/ISO 200/曝光補償:-1/3級/白平衡:日光/照片風格:標準 | | |
|
| | | | |
在構圖上更上一層樓 |
就像光線一樣,構圖也會對照片給人的印象產生很大影響。所謂構圖包括畫面中被攝體的位置、拍攝時的高度和角度等要素。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構圖。 | |
| |
|
學習構圖理論 |
|
構圖方式當然是拍攝者的自由 但也存在幾種基本模式 |
|
人們在欣賞照片時首先會對照片有一個整體印象。特別是在被攝體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情況下,人們總是無意識地從畫面整體尋找出一種均衡感。一張照片究竟是平穩安定還是充滿著緊張感,是由構圖決定的。被攝體在畫面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說決定了它的位置,就決定了構圖的一半。如果學習構圖的基礎,首先應該明確被攝體在畫面中的位置。最一般的構圖就是將被攝體置于畫面的中央,這是所有構圖的基礎。還有衍生出來的將主被攝體放在對角線上以表現出動感的構圖以及將要素配置在S形上的構圖。究竟應該使用哪種構圖要視被攝體情況而定,沒有哪一種場景就一定要使用特定構圖的說法。根據被攝體選擇構圖方式是最理想的,可以說了解多少構圖方式決定了照片的表現優劣。大家最好平時能夠養成多看照片的習慣,多學習構圖方式。 | |
|
■中心點構圖 |
|
■對角線構圖 |
|
|
|
|
這是最基礎的構圖方式,將被攝體放在畫面中央。適于人物攝影等多種場合。 |
|
讓被攝體的一部分穿過畫面對角線的構圖方式,多用于拍攝風景照片,如果能讓山的輪廓線穿過對角線,拍攝效果將會非常理想。 |
|
■S形構圖 |
|
■九宮格構圖 |
|
|
|
|
這是在風光攝影中常常用到的構圖方法。在畫面中放進S形的被攝體(比如河流等)能讓畫面整體充滿動感。 |
|
這是一種將畫面分成9部分,將主被攝體放在交叉點上的構圖方式。這種構圖方式非常有效,是進行攝影構圖的常用方式。 | | |
|
風景——九宮格構圖 |
|
|
|
|
這是將畫面縱橫各分為3部分,在交叉點上安置被攝體的典型范例。因為樹木不在畫面中央所以照片有些許的不均衡感,從而讓畫面更具有動感。還有,因為畫面中的主被攝體橫向排列錯落有致,所以天空和云更加引人注目。 |
程序自動曝光(F10,1/200秒)/ISO 100/曝光補償:-1/3級/白平衡:日光/照片風格:標準 | | | | |
|
|
車輪——對角線構圖 |
|
 |
|
車輪沿畫面的對角線排列。畫面的縱深感得到強調,整張照片的氛圍非常獨特。如果只是橫著拍攝車輪的話,就只能拍出平庸的照片。通過改變拍攝位置整張照片的效果產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 |
|
光圈優先自動曝光(F10,1/100秒)/ISO 100/曝光補償:-1/3級/白平衡:日光/照片風格:標準 | | |
 | |
|
拍攝角度也會影響畫面效果 |
|
即使在同樣位置拍攝 拍攝角度不同照片給人的印象也會不同 |
|
決定構圖的要素不僅僅只有前面說過的被攝體的位置,拍攝角度也對構圖有很大影響。即使被攝體位置固定,相機角度不同,被攝體看起來也會完全不同。右邊的兩張照片就形象反映了拍攝高度的不同給照片視覺上帶來的變化。如圖所示,隨拍攝角度不同,被攝體和背景看起來都發生了改變。 |
|
 |
拍攝者站著,面向被攝體從正面拍攝的角度稱作眼平角度。而從下面向上仰角拍攝的角度稱為低角度,從上面向下俯視拍攝的角度稱為高角度。 | | |
■高角度拍攝 |
 |
|
用高角度拍攝時,很容易拍下全景,畫面縱深感不夠,看上去比較直接。 | |
■低角度拍攝 |
 |
|
以低角度拍攝時,畫面看上去更有沖擊力。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