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從青藏高原到太平洋

     茶香飄萬里 2013-01-09

     從204萬年前的巫山人、200萬年前的建始人、170萬年前的元謀人、100萬年前的鄖縣人……長江是東方人類的搖籃。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養(yǎng)育人口最多的大河。 長江文明、黃河文明與兩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尼羅河文明等古老的大河文明共同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互相影響、互相補充,推動著中華文明走向更高的文明境地。  

      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之間,大自然劃出一條美妙壯麗的連線,那就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國第一大河--長江。“長江文明展”是中國博物館界首次用展覽的形式集中向觀眾展示長江文明。展覽分為三章:母親之河、青銅之光、人文勝景看長江。長江是東方人類的搖籃。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養(yǎng)育人口最多的大河。這是首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與長江沿線14家博物館合作,展覽至10月14日,地點在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

    第一章 母親之河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早在200多萬年前這里便生活著目前所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巫山人。隨后元謀猿人、南京猿人、鄖縣人、長陽人、資陽人……先后在長江邊上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構筑了一個完整長江人類進化譜系。

      長江孕育了異彩紛呈的長江文化,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的長江文明,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這里,我們的先民人工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發(fā)明了最古老的舟船,他們巧奪天工的鹽業(yè)采集技術享譽中外,更孕育了精妙絕倫的玉石器文化,繁衍出輝煌燦爛的城市文明。

      一切始于200萬年前的江畔,長江流域以其獨具特色的文化與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

    一、母親河的饋贈--水稻

      水稻是長江獻給世界人類最寶貴的禮物。肥沃的長江流域不僅是水稻的發(fā)祥地,更是全球知名的水稻產地。從人類發(fā)現(xiàn)第一株野生稻,至人工栽培秈稻、粳稻,直至現(xiàn)在全球推廣雜交水稻,水稻已承擔起養(yǎng)育世界近一半人口的重任。幾千年來,以水稻為中心的生產勞動在長江流域培育出獨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萬余年來,水稻由長江流域走向了黃河,并且漂洋過海,傳遍全球,成為養(yǎng)活全人類的重要農作物,被世界各地廣泛種植栽培。


    河姆渡遺址水稻 / 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 浙江省博物館藏

      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7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谷,稻谷芒刺清晰,顆粒飽滿,令人嘆為觀止。河姆渡遺址普遍發(fā)現(xiàn)稻谷、稻殼、稻桿、稻葉等的堆積物,最厚處達70-80厘米,說明遠古時代這一地區(qū)已種植水稻。

    二、山水間的使者--舟船

      江水是聯(lián)系文化的紐帶,也是文化傳播的通道。三峽的峻險和江南的秀美給長江的舟船同時注入了陽剛與溫柔的秉性。古代先民沿長江而居,使用舟楫浮渡江河,探索未知,傳播文明,在與風雨的搏擊中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舟船文化。“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周易》


    宴飲起舞畫像磚 / 東漢(公元25-220年) / 長47.8厘米,寬43.2厘米,厚5.6厘米
    成都羊子山出土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畫像磚為陶質。畫面中間置樽、盂、杯、勺和飲食之器具。右后方有一男一女兩人共席,宴飲觀舞。右前方一舞者揮袖翩躚。左前方有一人屈身伸掌,拍鼓為節(jié)。左后方二人并排端坐,一人撫琴伴奏,另一人為舞者伴唱。根據(jù)舞者服飾姿態(tài),起舞者似為主人,因漢代有宴飲酒酣之時主人起舞助興的習俗。整個畫面形態(tài)逼真,主次分明,鮮活再現(xiàn)了東漢時期人們歡宴聚會的場景。

    三、天人吉祥物--玉器

      中國的玉文化歷史悠久,從原始社會開始,玉器就是人們心目中的神靈祥瑞之物。長江流域的史前玉器精巧秀麗,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含義,其精良的制玉工藝、神秘奇異的紋飾、濃郁的宗教氣息如同一個個靈動的音符點綴于長江文明的華彩樂章中。“天地相通”,神人溝通,天人合一。玉器表現(xiàn)出來的神人溝通“媒介”功能,使天地、自然、人類渾然一體,營造出濃濃的神秘氛圍。


    獸面紋鐲式玉琮 /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000)
    高3.4厘米,外徑10厘米 / 江蘇吳縣張陵山出土 / 南京博物院藏


    雙虎首玉璜 / 新石器時代凌家灘文化(距今約5500-5300)
    外徑11.9厘米,內徑7.1厘米,寬1.5厘米,厚0.5厘米,眼孔徑0.2厘米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灰白色,有黃色浸斑。扁圓弧形。兩面紋飾相同。表面琢磨光滑潤亮。璜的兩端各浮雕虎首,用陰線雕刻出鼻、嘴,眼為雙面管對鉆孔,面部淺浮雕耳、腦、吻部和皺皮紋。琢磨出向前奔的前爪,璜上陰線花紋表現(xiàn)虎身花紋。造型獨特,生龍活虎的形態(tài)似猛虎上山。


    玉觿 /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000年)
    長6厘米,寬1.2厘米 / 江蘇省吳縣張陵山遺址5號墓出土 / 南京博物院藏

      在原始宗教信仰活動中,主要以祭“天”或“天帝”為重點。古人相信與天上神靈的溝通,必須經由使者來傳達神意,史前玉器中的人形飾和玉人就是人與神之間溝通的媒介。他們既是原始生活的寫照,也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及風俗在藝術領域的折射,同時也反映了史前人濃厚的宗教信仰。

    四、國之大寶--鹽

      長江流域有著得天獨厚的鹽業(yè)資源。自古以來沿江地區(qū)制鹽業(yè)就非常發(fā)達,巖鹽、井鹽、海鹽等資源十分豐富,這一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不僅給當?shù)厝嗣駧砹烁皇泊龠M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鹽成為歷代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大寶”。


    陶雞籠 / 東漢(公元25-220年)/ 高15.6厘米,長20.7厘米,寬12厘米 湖南長沙出土 / 湖南省博物館藏

      漢代的肉畜主要是雞和豬,雞、豬的飼養(yǎng)地區(qū)很廣,一般以圈養(yǎng)為主,規(guī)模雖小,卻是人們肉食的主要來源。這個陶雞籠就是東漢時期家庭圈養(yǎng)雞一種反映。

    五、古城的出現(xiàn)

      史前時期稻作農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大量財富。由于占有土地和社會財富的多寡不一,形成了不同等級的社會結構層次,導致了階級的出現(xiàn)和國家的產生,長江流域的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在長江沿岸先后出現(xiàn)了規(guī)模不一的城池,這些城池的出現(xiàn)標志著文明時代的即將來臨。從長江上游的寶墩文化古城址群,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古城址到下游的良渚文化古城址,其宏偉的規(guī)模、完善的功能、豐富的出土文物,無一不表現(xiàn)出長江文明以豪邁的步伐邁進新的時代。


    巫山人牙齒和下頜骨化石 / 約201萬-204萬年前 / 2.3×3.3厘米 重慶巫山龍骨坡出土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204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化石。 1985年出土于巫山大廟龍骨坡遺址早更新世201萬年的地層中,現(xiàn)藏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伴隨這枚化石出土的還有一些具有人工痕跡的骨片。隨后在其附近又獲得了一枚直立人上門齒和幾件石制品。經研究,這批化石屬于較早的直立人,科學家將之命名為“巫山人”。巫山人化石所在地層經過孢粉分析、古地磁和氨基酸測定為距今201萬-204萬年,比云南元謀人還要早30萬年,是迄今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龍骨坡遺址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廟宇鎮(zhèn)龍坪村西南約200米的龍骨坡上,發(fā)現(xiàn)于1984年。科學家們經過兩個階段的發(fā)掘,先后發(fā)現(xiàn)了人類化石、近二十件石制品和120余種脊椎動物化石。巫山人化石的發(fā)現(xiàn),在國際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表明三峽地區(qū)是研究早期人類起源區(qū)。

      長江,世界著名大河之一,中國第一大河,橫貫于我國中部,奔流在世界的東方。她和黃河共同哺育了中華民族,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文化發(fā)祥地,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母親河。長江,發(fā)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全長6300余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十一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數(shù)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貴州、甘肅、陜西、河南、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八個省、自治區(qū)的部分地區(qū)。長江流域總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5,約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1/83。長江流域現(xiàn)有人口約4億人,約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1/3,約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的1/15。其流域分布著50多個民族,其中約94%為漢族。

      長江流域人口稠密,平均人口密度超過220人/平方公里 ,特別是長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和中下游平原區(qū),人口密度達600~900人/平方公里,上海達4600人/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

     長江流域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長江流域率先發(fā)展起來的稻作農業(yè),豐富了人類的飲食文化。迄今約50%以上的地球人口以稻米為主食;長江流域的音樂、藝術、思想達到了時代的高峰,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片土地無數(shù)的文學家、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藝術家為中華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將永遠為中華民族所牢記;長江流域的建筑、織繡、瓷器、漆器、茶、水利等方面的成就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并作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為各民族所景仰、繼承;長江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養(yǎng)育人口最多、最具現(xiàn)代文明的大河,她還必將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銅面具 / 商代后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 三星堆文化
    高25.5厘米,寬40.2厘米,厚0.4 厘米 / 四川廣漢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

    第二章 青銅之光

      青銅是紅銅和錫、鉛的合金,青銅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使用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青銅時代。長江流域古老民族創(chuàng)造的青銅文化猶如群星閃爍的夜空,異彩紛呈。巴蜀的神秘、古滇的淳樸、荊楚的浪漫、吳越的雋秀,都在一件件青銅器中凝聚成一種精神,一種文化,雖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沖刷,卻依舊氣韻非凡、光彩奪目。它們所呈現(xiàn)出的天人合一、生機盎然、融會貫通、剛毅自強,散發(fā)出多元文化交織所形成的獨特魅力,迸發(fā)出精神與力量碰撞下的激情。長江文明在青銅鑄造技術和藝術造詣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文化高峰。

    一、神人之間--遠古的對話

      古人祭天地、拜萬物。長江流域的先民將人與神的形象鑄造在青銅器上,在無數(shù)次的人神對話中融和了現(xiàn)實與期望,寄予了信仰與理想,演義出一個個精彩輝煌的青銅文化,書寫出一部部飽含嬗替興衰的悲壯史詩。在巫、儺文化傳統(tǒng)濃厚的長江流域,先民們用青銅器展示了他們崇神、禮神的精神世界,和充滿神秘宗教色彩的世俗生活。


    戴金面罩銅人頭像 / 商代后期(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 三星堆文化
    高41厘米,寬18.8厘米 / 四川廣漢三星堆二號祭祀坑出土 / 三星堆博物館藏

    二、鐘鼎禮樂--貴族的精致

      “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在中原禮樂制度的影響下,長江流域的先民們也開始用貴重的青銅器來彰顯自己的身份與地位。當王公貴族們的奢靡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升華為精美的藝術品,冰冷的青銅便被賦予了生命。于是,長江文明一面追趕著“潮流”,一面在時代的洪波中傾入極具個性的智慧源泉,和著古老的音韻描繪出一片豪彩勝景。


    虎鈕銅錞于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巴蜀文化 樂器
    高68厘米,上徑36厘米 / 重慶萬州出土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器身呈橢圓形,頂部立一虎形鈕,虎身陰線雕刻出斑紋,虎口半張,虎尾高翹,虎虎生威。在錞于頂面刻有一周魚、船、人頭等巴蜀紋飾。該器是同類器物中形體最大者,有“錞于王”之稱。

    三、干戈不息--歷史的寒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在王朝遞嬗的漫長歲月中,戰(zhàn)爭是亙古不變的主題。軍事上的迫切要求帶動了兵器制作的長足發(fā)展。從商周至秦漢,從車兵到騎兵、步兵的轉變,促使長江流域的兵器也由以戈、矛為主的長兵變?yōu)橐缘丁橹鞯亩瘫iL江文明的青銅兵器素以精良著稱。這些飽含滄桑的利器雖然經過了數(shù)千年的埋藏,但卻依然鋒刃尖利,閃爍著歷史的寒光。


    越王勾踐劍 / 春秋時期 吳越文化 兵器 /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出土時插于黑漆木鞘內,完好無銹蝕。劍身兩面滿飾黑色菱形幾何圖案。劍格上鑄獸面紋,紋飾正面鑲嵌藍色琉璃,背面鑲嵌綠松石。劍身近格處有兩行銘文,共8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制作工藝精湛,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最精良的越國兵器,尤其是劍身表面的鉻鹽氧化處理技術,西方直到近代才開始出現(xiàn)。

    四、銅礦與冶煉鑄造技術

      長江流域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銅礦資源占全國的50%以上。從商晚期開始開采的湖北大冶銅綠山古銅礦,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銅礦遺址。在青銅時代,這些銅礦不僅僅是財富,還是國家的戰(zhàn)略資源,是實力與繁榮的保障。


    鎏金騎士四牛蓋銅貯貝器 /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 石寨山文化
    高50厘米,蓋徑25厘米 / 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 云南省博物館藏

    第三章 人文勝景看長江

      長江--中華民族的第一大母親河,以她遼闊的土地和富饒的物產,滋潤著兩岸生靈,養(yǎng)育了兩岸人民。在這里,有醉人的音樂舞蹈、精美的書畫石刻、秀麗的建筑藝術,還有燦若群星的歷代名人。而織繡、瓷器、漆器、制茶、航運、水利諸業(yè)的發(fā)達,為長江流域的人文之韻增光添彩。

    一、音樂與藝術之水

      音樂,與長江有著不解之緣。長江流域的音樂以輕柔、秀麗、嫵媚、婉轉見長,具有典型的南國情調。14萬年前的“興隆洞石哨”堪稱人類最早的樂器,曾侯乙編鐘更是奏出天籟之音。昆曲、川劇、越劇、楚劇、蘇劇、滬劇、揚劇、蘇州評彈……使長江成為音樂與藝術之水。

    二、戲曲

      長江流域的各類戲曲,是中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川劇、昆曲、越劇、楚劇、蘇劇、滬劇、揚劇、黃梅戲、鳳陽花鼓、湖南花鼓戲、江西采茶戲、蘇州評彈及皮影等,它們都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都表現(xiàn)了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與民風民俗。

    三、江南園林

      明清北京園林追求氣派,以顯示政治地位。明清江浙經濟繁榮,嘉興、無錫、嘉定、昆山、南京、常熟、杭州、吳興、嘉興等地園林興盛,而以蘇州、揚州為最。江南園林淡雅、樸素,白墻黑瓦、假山紅柱、碧水翠竹、奇花異木,構成了一幅高雅、幽靜的畫面。

    四、織繡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養(yǎng)蠶繅絲的國家,輕柔華麗的中國絲綢經陸海“絲綢之路”享譽世界。湖南馬王堆漢墓出土了極為豐富的絲織品,顯示出漢代絲織印染工藝與紋樣藝術的高超水平。唐宋以來,織繡工藝綻放異彩,精致華美的宋錦、緙絲、飾金織物等尤具特色。至明清時期,絲織刺繡工藝更有長足發(fā)展,歷史悠久的湘繡、蜀繡、蘇繡以其卓越的技藝在中國傳統(tǒng)四大名繡中占有三席之位。


    蘇杭緙絲花蝶立幅 / 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長86厘米,寬38厘米 / 1958年原重慶總商會會長汪云松捐西南博物院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藍色底,彩色緙絲制成。幅面由奇石(即俗稱的鬼臉石)、虞美人花、菊花、彩蝶等組成。除常見的經緯繡外,另在葉脈、山石、花蝶等紋飾中,加上彩繪、彩繡,使色彩濃淡有致,幾如原物。圖上虞美人與翩翩起舞的彩蝶互為呼應,極富靈性。左有清乾隆嘉興人錢載跋一段,畫底還存何煒題跋一段。鈐錢載等人印多枚。

    五、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瓷器的國家,被譽為瓷器之國。東漢時期,真正的瓷器--青瓷,在浙江上虞誕生。其后,青翠秀麗的南方青瓷獲得迅速發(fā)展,隋唐以降,與北方白瓷并駕齊驅,并稱“南青北白”。北宋時期,浙江的越窯、龍泉窯、江西景德鎮(zhèn)窯等都是南方的制瓷名窯。到明代時,景德鎮(zhèn)“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發(fā)展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瓷都,所產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龍泉窯玉壺春瓶 / 宋(公元960-1279年)/ 高26.5厘米,口徑13厘米
    重慶忠縣出土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又名玉壺春壺。該作品在宋代大量出現(xiàn),多用作酒器。唐代司空圖《詩品.典雅》中:“玉壺買春,賞雨茆屋” 詩句,即用玉壺打“春”酒,故“玉壺春”是酒名。該瓶外形秀麗,線條柔和,曲線變化圓緩,敞口,細頸微收,頸部以下漸次擴寬,腹呈下垂瓶膽狀。通體施梅子青釉,釉層肥厚瑩潤,釉色類青玉。現(xiàn)藏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六、漆器

      中國很早就開始制漆用器,戰(zhàn)國和兩漢時期的漆器制造業(yè)已十分發(fā)達,楚、蜀等地是全國聞名的漆器產地。飛揚的紋飾,絢麗的色彩,別致的造型,堪稱實用功能與藝術追求的完美結合。唐宋以后發(fā)展起來的雕漆、螺鈿、金漆等創(chuàng)新品種也各具特色、各顯精妙。嘉興的雕漆、揚州的螺鈿,蘇州、寧波等地的金漆聞名遐邇。明代安徽著名漆藝家黃大成全面總結漆器創(chuàng)制經驗,所寫《髹漆錄》為我國現(xiàn)存惟一一部古代漆藝專著。


    秦代鳳魚紋漆盂

    七、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具有悠久的種茶、制茶和飲茶的歷史。飲茶在唐代已成時尚,到宋代已上升為一種高級精神享受,從烘、碾、煎、分茶等程序中演化出古代茶藝的最高境界--“斗茶”。南方的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均為重要產茶區(qū),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海外。中國栽茶、制茶和飲茶的方法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人們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魅力和品位。

    八、航運與水利

    (一)長江航運

      長江自古即為溝通我國東、中、西部交通運輸?shù)狞S金水道。尤其是明清以來,長江水運的大宗商品遠距離貿易快速發(fā)展,對國內商品經濟生產及商貿大市場的最終形成具有重大促進作用。長江既是重要的客運航道,也承擔著絲綢、棉布、糧食、食鹽、茶葉、瓷器及山貨等商貿物品的東傳西遞,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內河水運通道。長江下游地區(qū)的揚州、泉州、明州(寧波)、秀州(上海)等城市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國際港口。長江航運孕育出長江文明獨具魅力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智慧。對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促進國內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始鑿于春秋時期,形成于隋代,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它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它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800公里。這條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在唐宋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成為維持中國政治中心的生命線和經濟動脈,同時也促進了沿河城市的興起與繁榮。大運河綿延千里,溝通江河,促進南北交流,從而造就了特色鮮明的運河文化,為長江文明增添異彩。

    (三)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流,是我國古代農田水利工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農田灌溉史上的杰作。它以規(guī)模宏大、設計科學、布局合理、經久堅固等特點聞名于世,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很快成為“天府之國”,對川西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它充分顯示了古代巴蜀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改造自然的豪邁氣魄。

    九、群星璀璨耀長江

      在這片土地上,為中華文明進步做出過杰出貢獻的文學家、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藝術家不勝枚舉,我們耳熟能詳?shù)木陀星⑼豸酥⒗畎住⑻K軾、李時珍、齊白石……他們如燦爛的群星,輝映在長江流域的上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两个人的WWW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蜜TV|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不卡一区二区国产在线| 一二三四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天堂|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视频| 欧美变态另类zozo|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云霸高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A男人的天堂久久A毛片| 黑森林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喷水1区2区3区咪咪爱AV| 2021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军人妓女院BD高清片| 中文字幕少妇人妻精品|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A级孕妇高清免费毛片| 55大东北熟女啪啪嗷嗷叫|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 国产精品普通话国语对白露脸|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成人不卡无码免费视频 |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