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言:“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千步走,藥鋪不用找。”說明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勤于動腳、動腿,要經常活動,使腿腳的經絡暢通。古人認為,人有四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氣之根;耳根,神機之根;腳根,精氣之根”。說明鼻、耳、乳僅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而腳跟才是精氣的總集點。 腳位于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 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可見腳的健康狀況關系到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民間有句俗語,叫做“人老腳先老”。當你為家庭、為事業日夜奔波,漸漸發現上 樓不再輕松自在,長路步行腳軟腿酸時,衰老隨著精、神、氣的減少而逐漸逼近。腳部保健則是延緩衰老的好方法。7 X1 ]; g/ s' O$ F2 i. E+ C 在中醫的經脈學說中,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均起自于足部,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均止于足部。通過經脈在足底的交接會和,足底與全身臟腑器官密切相連。通過對足部的刺激能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和經脈運行,對全身進行調節。1 }3 |3 z/ W- e, ^ 步行是法寶 $ q; V& |* @5 L: Z# S 步行是惟一能堅持一生的有效鍛煉方法,是一種最安全、最柔和的鍛煉方式。步行鍛煉有利于精神放松,減少焦慮、壓抑情緒,提高身體兔疫力。步行鍛 煉能使人心血管系統保持最大的功能,比久坐少動者肺活量大。有益于預防或減輕肥胖。步行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有利睡眠。步行鍛煉還有利于防治關節炎。 , t2 Y1 b2 a& X7 F ![]() 天天按摩腳 0 \. j/ P/ x3 G& H4 v! k/ l 《八股雜錦歌》講:摩熱腳心能健步。中醫經絡學指出,腳心是腎經涌泉穴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經勞宮穴的部位,經常用手掌摩熱擦腳心,有健腎、理氣、益智的功效。8 _7 W$ j2 e8 W; W4 c 按揉涌泉 7 m0 M2 {: \& {2 j/ C 搓揉涌泉穴是足部保健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足心。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主張“足宜長擦”,長壽皇帝乾隆親身恭行的“十常”養生法中也有“足常摩”。古代學者陳書林記載了“擦涌泉”的養生術,并謂“先公每夜常自擦腳心至數千,是以晚年步履輕便”。蘇東坡每日睡前必行之事,閉目盤膝按揉腳心。3 z% j( w: j" e- \' n! z 涌泉穴為什么被如此重視,又具有什么保健功效呢?人之先天根于腎,涌泉為腎經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為精氣之所發。因此涌泉具有滋腎水、降虛火,鎮靜安神、健脾和胃、益腎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7 s( `0 ^+ y1 Q. G C 指擦涌泉:以左手拇指螺紋面,緊貼右足涌泉穴皮膚,稍用力下壓,持續作往返摩擦,以右手擦左足涌泉穴,每天睡前、醒后各一次,可反復摩擦30~50次,以足心感到發熱為度。此法用力專于涌泉穴,刺激量比較大,舒肝降壓、益腎利尿作用顯著。 ; P$ D- m0 ~. l8 k& p 按揉腳趾* _ _8 u6 e/ M; X 足趾部是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經氣交接的地方,按照全息理論,五足趾反應人的大腦及面部竅穴。用右手拇指、食指捏住左腳大趾,各個方向揉捏之后,輕輕拽拉。其余四趾同法。然后用左手揉捏右腳趾。 2 v& J( m. Q o5 \% C0 f 足趾距離心臟最遠,末梢循環差,揉捏腳趾有助于促進腳部血液循環,有助于全身經氣的順接運行,保證經氣運行通常。另外還有健腦益智,宣通鼻竅,聰耳明目的功效。可防治頭痛、感冒等病癥。 8 |8 Z# C. i- I8 j ![]() (腳部對照身體各器官圖,哪不舒服自己按按) 活動腳踝的方法在《老子按摩法》中就有記載:“舒左腳,右手承之左右捺腳,從上至下直腳二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后捩足,三遍。左捩足,右捩足,各三遍。前后捩足,三遍。”捺即按的意思。捩即扭轉之意。 $ c' c6 `3 M. Q 轉腳踝可以是站位或坐位。站立時,重心移向左腳,右腳尖點地,意足尖為支點旋轉腳踝。左腳亦然。. o! b3 N0 R' d! [* r 如坐位時,將左腳放于右腿上,左手輕扶左腳踝,右手握左腳五趾活動腳踝。然后左手活動右腳踝。7 e7 c" Z0 r! [5 z/ \( v& e7 o 無扭傷時,轉動腳踝,舒活筋脈,增加腳部活動的靈活性,預防扭傷。已扭傷,視情況輕輕幫助活動踝部,使氣血通行,幫助恢復。 ) I5 q0 H; ]! ~0 w 提示:扭傷后何時及如何活動,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損傷。4 |- G/ o. G% m# c 魚際對腳心 2 F, v* f# K( X6 m# _ 就是將手之魚際部位擦揉腳心,以緩解疲勞暢氣血。 0 k- Z0 d5 a! H( I, s 具體方法是,坐于凳子上,將右足放于左腿上,右手扶托右足腕。以左手小魚際處做上下推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另一足如法推擦。 * k$ v$ k" x" T7 @0 c; I 此法為推擦足心區域,搓足心可使足部血液通暢,進而通暢全身氣血,可有效地緩解疲勞,預防下肢酸軟。如睡前用熱水洗腳后擦腳心,效果更好,而且有利于睡眠,對于手足發涼也有很好的作用。 4 x9 K7 o! e3 x/ M7 j& h 足心對手心6 [# W2 |" R" X6 \$ r 此法即以手部的勞宮穴按揉足部的涌泉穴,以達水火既濟的效果。 - q' A" P8 ~1 |$ F 具體方法是,兩手掌搓熱,用左掌心對右足心,以全掌摩搓全腳,全腳發熱為度。再以同發摩搓左足。睡前搓熱兩腳,可同時配合叩齒咽津法。2 m: _( F, N) A 此法以勞宮穴對涌泉穴,從足跟到足心全面按摩,配合叩齒咽津,使濁氣下行,虛火下降。足部血脈經氣運行通暢,心火下降,腎水上行,可以防治高血壓、頭眩、耳鳴、失眠、頭頂痛、咽痛、足部痿弱酸疼、麻木浮腫及下肢攣疼等病癥。. Z" V, s# q6 E( r# b* @) I1 Y* b& w, i 足跟搓足心& b4 ~* B6 O' n+ Y/ Z5 \5 X 側臥或坐位,用左足跟搓右腳心,然后用右腳跟搓左腳心,以腳心發熱為度。本方法方便簡單,用腳跟搓腳心同樣可以起到滋腎降壓、安神之功效,同時還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可謂一舉兩得。 b$ I" K! g% G 按摩方法:晚上,熱水浴腳后,用左手握住左腳趾,用右手心搓左腳心,來回搓100次,然后再換右腳搓之。, M, P. n: O; ?/ w! h' O 常做下肢操4 x& \# m2 ] E6 R3 S9 F7 | O7 D% ^ 下肢操的準備姿勢是:身體直立,兩腳分開比肩稍寬,兩手叉腰,兩眼平視正前方。 . j3 e2 X: l& D' P& S( R/ Z 動作是:, q% f( P6 O t2 M* H) [# K 1、旋腳運動 右腳向前抬起,腳尖由里向外(順時針)旋轉16圈,再由外向里(逆時針)旋轉16圈;然后再換腳做同樣動作。 # d) E, `& l% h: G ] 2、轉膝運動 上體前屈,兩手扶膝,兩膝彎屈,先兩膝同時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6次,再按逆時針方向旋轉16次;兩膝分別同時由外向里轉16次,再分別由里向外轉16次。2 T- [; M$ i8 ^ 3、踢蹬運動 兩腳交替向前踢腳各16次,踢時腳趾下摳;兩腳交替向前蹬腳各16次,蹬時腳跟突出。 % R; S3 F6 W* V8 k2 H7 R- V 4、踢腿運動 兩腿交替向前高踢腿各16次;兩腿后踢,后腳跟踢至臀部,各踢16次。 ! ^0 p3 o! C/ C1 R5 u 5、下蹲運動 兩腳跟離地,松腰屈膝下蹲,蹲時上下顫動8次,慢慢起立,腳跟落地。如此,反復做5次。; s% n! r5 r. j9 v 6、壓腿運動 右腿屈膝成騎馬式,手扶同側膝,虎口向下,上體向右前方前俯深屈,臀部向左擺出,眼看左足尖,左手用力按壓左膝4次。然后臀部向右擺出,眼看右足尖,右手用力按壓右膝4次。左右交替各做4次。 % b$ O/ O" U5 M$ k& }$ c5 Z- R 7、跳躍運動 原地上下跳躍,共跳16次。跳動時,上肢可隨之上下擺動,上至頭高,下至小腹,手指并攏呈單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