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誰都想成就一番事業。然而,事業的成功,并非人人能如愿以償,問題何在呢?如何做才能使事業獲得成功呢?這是每個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在電視劇《城市女孩》中,李超是一位股市交易所的老總、資深股市分析師,王佳是一名旅游專科學校畢業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不愿意靠家人,就甘愿做了一名鐘點工。在全劇結尾時有這樣一段精彩的對白:當李超不辭辛勞終于找到了自己心儀的鐘點女工王佳時,問她:你為何有這樣一種胸懷大氣與自尊時?王佳的回答是:緣于一年前剛涉社會時,柏伯伯跟她說過的那句話:你想過沒有,明天、明年、十年后,你的生活將是什么樣子...的確,她的職業似乎微不足道,她的形象卻靚麗清純;她的工作看似誰都能干,她的精神卻無與比肩,一個城市女孩用自己的敬業和誠信,給我們提供了答案:大學生就業僅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它還需要具備一種職業精神。 一、職業精神:職業成功之必需 長期以來,人們以為,職業生涯的成功就是換了更好的工作,或是得到了職位的提升,或是增加了工資。但這只是職業生涯成功的部分形式。美國一所著名的經管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入學時都想追逐名利,但在擁有最多名利的校友中,有90%是入學時追逐理想,而非追逐名利的人。愛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以色列國會曾邀請他回國當總統,被他婉言謝絕。愛因斯坦認為:自己的性格適合當科學家,搞研究,不適合當總統,搞political。如果一定要讓他當總統,那可就總統當不好,科學研究也搞不出,因為誰也做不到又當總統又搞科研,兩邊都能干出成績來。愛因斯坦是偉人,偉人與常人的不同地方就在于他們比常人看得遠、看得深,絕不隨波逐流,絕不為塵世間的一點名利輕易地改變自己,去干對別人來說也許是夢寐以求的但卻是不適合自己的事。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愛因斯坦真的去當總統,結果會怎樣?極有可能是以色列多了一個無足輕重的總統,而人類卻少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給我們的啟示是,他熱愛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的名利是他的理想和激情帶來的。 為了進一步理解職業精神的內涵,有必要引入外職業生涯、內職業生涯和職業錨三個概念。 所謂外職業生涯是指從事職業時的工作單位、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作職務、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我們可理解為職業條件,因為它不屬于你自己的、內在的,而是你所從事的職業賦予你的;內職業生涯是指從事一項職業時所具備的知識、觀念、心理素質、經驗、能力、內心感受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盡管內職業生涯各項因素的取得,可以通過別人的幫助而實現,但主要的還是由自己的努力追求而得以實現,我們也可以將內職業生涯理解為職業精神,這是因為內職業生涯的各構成因素內容一旦取得,別人便不能收回或剝奪,它已融入到你的機體,成為你特有的品質。為了便于理解職業錨這個概念,我們做個形象的比喻:你駕駛著你的職業生涯之舟在人生社會的海洋中航行或漂泊。有一天早上,在明媚的陽光下,你突然發現一處風景秀麗的港灣,于是決定停船下錨,在此處創業發展。這個錨,就是你的職業錨,這個區域就是你職業生涯的最佳貢獻區,我們可以理解為職業匹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的成功應該表現在職業條件的改善,職業精神的形成及職業匹配合理三個方面,但是職業條件的改善,職業的匹配往往取決于人的職業精神。 有的人一生追求外職業生涯的成功,但內心世界極為痛苦。因為他們往往不了解,外職業生涯發展是以內職業生涯發展為基礎的。仍以《城市女孩》為例,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某些人只是計較錢,什么東西都只用錢來估算,結果是反而越抓不到錢。而王佳在工作時追求的是工作本身的內在價值,用心地去做,雖然許多鐘點工都被雇主辭退,但是她卻想辭都辭不了。這說明內職業生涯的發展是外職業生涯發展的前提,內職業生涯發展帶動外職業生涯的發展,它在人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成功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因而,在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應,視內職業生涯的發展,即職業精神的打造。 確立好自己的職業錨至關重要。我們大多數的人第一份職業往往不會是我們的終身職業。一個人的取業錨是經過若千年的實際工作后才被發現的。職業錨明確的人一開始就選準方向,就可以在一個地方,圍繞一個職業長期穩定發展,對自己的資歷和經驗都會有助益和長進,更有希望成為某一領域的資深人士。可是有的大學畢業生,頻繁更換職業崗位,今天在這,明天到那,對職業生涯成長肯定弊多利少。有這樣一個案例:在沈陽市的一次大型招聘會上,畢業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浙江一家汽車公司申請一個機械工程師的崗位。他學的是機械專業,在大學期間各門功課優秀,畢業后的五六年時間里,從事過醫藥、空調、摩托車等產品的銷售、主管,換了六七個工作,但是沒有機械方面的工作經歷。招聘者看了他的情況后認為,如果他畢業后穩定從事過機械方面工作,則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選,月薪3000元也不在話下,但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公司無法用他。一句話說得這名高材生后悔不已。那么,如何確立好自己的職業錨,主要也取決于一個人是否具備職業精神的一些基本要素:即能否全面地認識自己的興趣,個性,價值觀,能否學會選擇,懂得放棄等。 二、職業精神:需要個人精心打造 (一)目標明確,學會生涯設計確定目標可以成為追求成功的驅動力,俗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成功也就無從談起;沒有目標,如同駛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不知該走向何方。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及成就的大小。下面我們舉個例子,你會從中悟出些道理。假如,你現在住在平房,想在院內蓋個小廚房。當你確定蓋廚房這個目標后,就會注意收集磚塊、瓦片等材料。你走在街上就會注意哪里有磚塊、哪有瓦片,碰見磚頭撿塊瓦片,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把原料備全,小廚房蓋起來了。如果你沒有蓋廚房這個目標,走在街上就不會注意磚塊,也不會注意瓦片,甚至擺在你的面前,你也不會認為它有用。這就是說,兩個人在同一條街上走過,一個目標意識的人和一個無目標意識的人,其收獲大不相同。人生在世,要干一番事業,就如同蓋廚房一樣,只有樹立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向著目標的方向努力,才能有意識地收集有關素材,創造有利條件,使你的事業盡快獲得成功。 (二)職業可以平凡,但工作不可平庸 弗雷德是美國郵政的一名普通郵差,然而他實現了從平凡到時杰出的跨越, 他的故事改變了兩億美國人的觀念。一天,職業演說家桑布恩遷至新居,郵差弗雷德前來拜訪,當他得知桑先生經常出差旅行時,他向桑先生分析了由于他經常不在家,可能會造成的郵箱塞滿,一些竊賊由此會發現主人不在家而以為有機可趁。他告訴桑先生,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他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進去的郵件會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如果那里也放滿了就先把信留著直到桑先生回來。兩周后,演說家后出差回來,發現擦鞋墊跑到門廊一角了,下面還遮著什么東西。原來,美國聯合遞送公司把他的一個包裹送錯了地方,弗雷德把它撿回來,送回原處,還留了張紙條。演說家被弗雷德的行為所震動了!他四處演說,使成千上萬的人得到啟示:如果弗雷德賦予郵差以如此多的新意,那么你和我在工作中,難道不能更為奮發,有更多的創新嗎,無論你從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工作,每天早晨醒來,你都是一個全新的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來塑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三)潛心學習,構建合理知識結構 任何職業都離不開專業的知識,專門的技能和獨特的經驗。在這個職業化的社會里,一個人是否受到認可,是否受到重用,獲得發展,與他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經驗的保有程度密切相關。這里,我們所指的專業知識,不僅是你獲得學位的專業知識,更是指你所從事的那份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也許你不是那個專業畢業的,但是你通過自學,你掌握了那份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你就是專業的,你就具備了專業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從而具備了競爭力和戰斗力。 新世紀對未來人才的知識綜合性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學生既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又能充分體現個人特色,既能滿足專業要求,又有良好人文修養,既能發揮群體優勢,又能展現個人專長。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是學習和積累,采取適合自己的科學方法,持續不斷地付出艱辛的勞動,辛勤耕耘。 (四)立即行動,讓理想成為現實職業生涯規劃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立即行動。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因為只有行動,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只有從現在做起,才能完成你的人生規劃。可是有些人總是有拖延的毛病,對于今天應該做的事情,總是用種種借口拖著不辦,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今年拖明年,明年拖后年,最后直到把事情拖垮。歌德曾有一句名言:“僅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應用;僅有愿望也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行動。”
|
|
來自: 聯合參謀學院 > 《職場&職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