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斗法: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樣做“叛逆期”孩子的情商教練 ![]() 一對父子一正一反地拿著傘在雨中前行。 15歲的浩澤已經開始反抗爸爸媽媽的權威了。自從結識了一個年輕的架子鼓手,他也跟著迷上了架子鼓,每天放學就往訓練室跑,在鼓聲中找到了從未有過的舒暢和痛快。爸爸媽媽擔心兒子耽誤中考,無奈兒子正開始著迷,什么道理也聽不進去。時間緊迫,爸爸決定強行禁止兒子再學下去。為了一次見效,他不僅切斷了兒子的零花錢,還私下要求架子鼓手不再和兒子聯系。 兒子一言不發地接受了這個裁決,但對家人越來越冷淡。中考結束的那一天,兒子鄭重宣布:“我不念高中了,我要當架子鼓手。你們看著辦吧,不給生活費我自己想辦法。”爸爸媽媽震驚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那天,父子倆大吵了一架…… “好好一個孩子,怎么變得像刺猬一樣難以共處?”這是遭遇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父母們常問的問題。由于疲于應付接二連三的頂撞和一次比一次激烈的分歧,有些父母感嘆自己得了“青春期父母焦慮癥”。 成人后兩代人關系緊張 往往是父母青春期埋的雷 “青春期的孩子們身體加速發育,生理上接近成人,心理上同樣需要為獨立生活作準備。為此,他們急于拋掉童年的影子,擺脫家長的意志,追求個性和自我。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心智發展相對不成熟,他們又不得不依賴家長,也得不到絕對的平等和獨立,加之生理劇變帶來的躁動與不安,青春期就這樣成了反叛的代名詞?!薄队H子情商教練》的作者李雪梅說。 李雪梅認為,青春期的叛逆傾向既正常又健康。孩子亟須也必須完成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但是飛躍需要更大的空間,如果父母們還沿用對待兒童的教養方式,就像是非要給一個正在躥個頭兒的孩子穿舊衣服,結果可想而知。 她舉例,高洋因為青春期沒處理好與父親的關系,一上大學就發泄了壓抑已久的反叛沖動:他不回家,不打電話,甚至試圖改跟媽媽的姓。他說,自己是在父親的高壓管制下成長起來的,強勢的父親要求兒子絕對服從,動不動就以打罵恐嚇解決和孩子的分歧。 浩澤比高洋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善于反思的老爸。沖突后,爸爸模糊地感覺到自己的做法不妥,并后悔沒給孩子選擇的余地。 擁有中科院心理學碩士學歷的李雪梅分析,高洋的爸爸認為兒子應該只長身體,不長心智,保持弱小的自我意識,結果兒子不得不壓抑自我意志,直到大學離開父親后才爆發出來;也因為他的感受和看法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直到今天還沒能建立起積極的自信。 浩澤的爸爸,則是因為兒子沒能像大人一樣成熟考慮問題,干脆剝奪了他的自主權,結果使兒子感到自我受到威脅,激起了更強烈的自治要求。 兩位父親都沒能意識到青春期孩子所承擔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成長重任,反而對孩子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把他們推向反抗的極端??梢?,青春期的叛逆一旦撞上對孩子有不合理期待的父母,往往失去控制。更糟糕的是,親子矛盾越是激化,雙方就越容易忘記相互理解和解決問題,陷入爭奪控制權的怪圈。 后來,浩澤的爸爸放下架子,誠懇地找兒子一起聊他的新愛好,理解他對打擊樂的熱愛。見爸爸沒有改變自己的打算,浩澤也坦率地承認,“這樣就放棄學業,自己心里也打鼓,但是既然有喜歡的事情了,還是很想嘗試,否則恐怕會后悔?!?SPAN lang=EN-US> 爸爸意識到,這是兒子第一次選擇人生的道路,并為自己給兒子出了更大的難題表示道歉,并愿意和他一起想辦法。浩澤試探性地提出,只要爸爸支持,他可以做到學習和架子鼓兼顧,只是學習成績難免會受些影響。據兒子說,這是他最早想到的辦法,只是爸爸沒有給他機會提出來。這一次,父子倆沒有爭奪話語權,爸爸看到了浩澤在努力成熟起來,決心尊重他的自主意識,還他一個“健康的叛逆期”。 叛逆期孩子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父母反對的他就擁護,父母贊同的他一定反對?!焙芏喔改赴@:難道我們是上輩子的仇人嗎?孩子天真的童年過去了,是否親密也就過去了?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禁果效應,也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這是抵觸情緒在作怪。 叛逆期是客觀存在,躲是躲不了的,熬,是太痛苦了。怎樣讓孩子叛逆得更健康?李雪梅說了八個字原則:把握情緒、留出空間—— 家長首先要尊重孩子追求自我意志的需要,理解他們處在自我意志高漲但能力不足的矛盾中。 爭取主動,放出一些空間給孩子發展自我意識。當浩澤知道,爸爸支持自己追求新的愛好,只是對選擇什么樣的行動有異議,他會更樂于考慮爸爸的意見。畢竟,兩個人是在一個戰壕里。 做孩子的智囊團。給孩子設置不能觸犯的規則(如不傷害自己和他人),允許他們在規則內自由選擇,同時提供自己的建議,明確說明自己的反對意見。這既給予孩子需要的成長空間,又避免了出格的行為。 允許孩子犯錯,給他們機會接受自然懲罰,這才能引導他們心甘情愿地接納自己的局限性。 家長們常常不敢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實際上,如果能堅持做到前兩條,孩子會和家長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紐帶,相信家長是在真心幫助自己,也會認真考慮家長的建議。浩澤的叛逆故事就是這樣結尾的:有了爸爸支持自己的選擇,浩澤勤奮地在學習和音樂之間奔波,也更嚴格自律了。半年下來,爸爸發現,兒子精神頭更足了,學習也沒有受太大影響。不過,浩澤在架子鼓練到一個階段后,一直進步不明顯,漸漸擔心自己的天賦還不夠。他把這個擔心吐露給爸爸,得到的建議是:即便是作為單純的興趣,爸爸也會支持他繼續學,但是走專業道路事關重大,還需要更多的考察。吃了這顆定心丸,浩澤至今還在堅持學業,和爸爸一起期待著前景進一步明朗化。 李雪梅指出,鑒于青春期孩子在學習壓力、身體發育、情緒波動、自我意識等方面都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青春期之前作好情緒管理和自主決策的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應做好孩子的情商教練,給親子關系上個保險。 讓孩子內心強大 青春期是重要的時間窗口 遇到意見分歧時,怎樣既不傷害女兒的自主意識,又能引導她做家長認為對孩子有益的事?華爾街英語(中國)公共事務總監、《親子情商教練》的特邀嘉賓肖堰有很多心得。獲得過倫敦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她認為,要做孩子的情商教練,首先一定要獲得女兒的信任。 就拿一次英語大賽來說,由于女兒從小表現出很高的語言天分,肖堰很鼓勵她參賽。沒想到開始錄節目了,女兒卻打起了退堂鼓。原來她發現大部分參賽者都是大人,有的甚至是英語教師。女兒生怕當著自己的同學粉絲團出丑。肖堰沒有急著嘮叨,她對女兒說,只要你能夠說服我,我會尊重你的選擇。女兒欣然同意,和媽媽一起分析起放棄節目的利弊。 經過一晚上的反復考慮,女兒決定繼續參賽。以后的日子,女兒時常開心地說:“媽媽你是對的,幸虧我沒有放棄這個機會?!?SPAN lang=EN-US> 進入青春期后,女兒不像小時候那樣,什么都跟媽媽講了。這讓肖堰多少有些“失落”。但是,一次談到某個重要決定時,女兒對肖堰說:“媽媽,我還是覺得,你是唯一什么事都站在我的角度考慮的人。所以我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SPAN lang=EN-US> 肖堰承認,很多事情明明自己覺得有必要做,但是要說服女兒并不容易。她總結說:“當教練的首先要獲得隊員的信任。人家不相信你是為她好,就很難被你說服?!?SPAN lang=EN-US> 她認為,分歧并不可怕,在母女二人爭論探討的時候,女兒進步明顯?!耙尯⒆拥膬刃膹姶?,青春期是重要的時間窗口”。 女兒從人大附中的初中畢業后,自己決定到美國讀高中。盡管自己的很多朋友都反對孩子低齡出國,但提起女兒,他們都說她“足夠成熟,出國跟老外扛沒問題”。 在女兒上初中后,肖堰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她幫女兒列出了自己的“優勢清單”,里面清清楚楚地寫明了女兒的優勢所在,這個清單越拉越長,成了孩子自信的基礎。初中時,女兒雖然最不擅長物理課,卻從不沮喪,還自行安排了整個假期的時間來補習,獲得了老師“越挫越勇”的評價。問到她為什么屢敗屢戰,她說,我不需要和別人比物理成績,我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更何況,我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如果自己都放棄了,那就會徹底失敗了。 其次,肖堰常用“正話反說”的方式,把批評轉化成積極的建議,減少抵觸、鼓勵配合。例如,當她發現女兒因為不好好備考而考試失利時,她克制住自己責備的沖動,把“你太浪費時間”改成了“如果當初你把時間利用好,考試成績我想會更好”。 最后,不論遇到生活矛盾,還是工作挑戰,肖堰常常在女兒面前自我反省。事實證明,這樣的榜樣作用不可估量。女兒常常在給媽媽作出客觀評價后,加上一句:“其實我也有點馬虎”,或是“我的沖動沒你那么嚴重,但是也需要調整一下”。 在申請美國高中時,女兒在遞交的《自我陳述》中描述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我”。但是她的自信很快就受到了挑戰。出國讀高中的第一學期,一個平時和女兒關系不錯的美國同學在午餐時忽然用不屑的口氣對女兒說:“你從中國來的?我們都是美國人,你和我們坐在一起,有點奇怪?!边@時女兒剛剛開始享受新環境、新朋友,被朋友如此輕視,她一連好幾天情緒波動,在視頻對話中說,“我真懷念國內的同學!大家都一樣多好?。∵@個班里只有我一個國際學生,我不喜歡同學看我跟他們不同的眼神。” 肖堰沒有急于安慰女兒,而是提醒她再列一列“優勢清單”,回想一下自己為什么“獨一無二”。兩天后她收到了女兒的來信:“我現在不會為和別人不一樣難受了,因為我本來就因為不一樣才來的。我有我的特點,現在我是更加‘獨一無二’,對不對?” 肖堰知道,女兒今后的生活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拒絕和歧視,很慶幸女兒的自信再次通過了考驗,也相信經過這次,她的內心會更強大。 (韓天放 堵力) 《 中國青年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