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四逆湯
(方組、臨床參考用量)茯苓12g 人參3g 附子9g 炙 甘草6g 干姜4.5g 上5味,以水1000m[,煮取600ml,去滓,溫服140ml,日 服2次。 (功效)回陽益陰,兼顧利水. (主治) 主證: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煩躁,心悸,小便不利,舌質 淡,舌苔白滑。 副證:或見四逆湯證之“或然證”。 (臨證加減} L茯苓四逆湯的臨床應用:根據報道用本方治療“陽亡正 虛煩躁案”、“發熱不愈正虛亡陽案”、“三陰瘧疾案”、“虛寒眼疾 案”、“癲狂案”等均獲良效。本方具有溫腎燥濕,補陰回陽之 功。凡上述各證,只要具有四肢厥逆、脈沉微欲絕或浮弦、面青 黑無華、舌白多津等腎寒、脾濕、正虛、陽弱證候者,均可用本 方治之。但病有輕重,證有緩急,在用藥上必須靈活加減,方能 切中病機。.[中醫雜志,1965,(1):28] 2。茯苓四逆湯加減治療心衰等疾病:用本方加減治療風心 病、肺心病引起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傳導 阻滯、急性胃炎、慢性胃腸炎;震顫性麻痹等有一定療效。[浙江 中醫雜志,1981,(10):422] 3.論茯苓四逆湯中茯苓之功效;盡管張仲景在《傷寒論》中 用茯苓絕大多數是用來淡滲利水的,但這并不能說明張仲景在茯苓 四逆湯中使用茯苓就是用來利水。這不僅是因為茯苓四逆證的病 機是陰陽兩虛,并無水濕內阻,或者即使有也不嚴重,否則果真是 水濕并重的話,張仲景當用苓術附相配的真武湯一類,而且茯苓本 身確具有良好的寧心安神除煩躁之功效。如《名醫別錄》謂其 “開胸腹,調臟氣,伐腎邪,長陰,益氣力,保神安中”;《藥性論》 謂其“開胃,止呃逆,善安心神”;《藥證》謂其“主治悸及肉困筋 惕,旁治頭眩煩躁”;《千金方》婦女產后淡竹茹方注云:“若有人 參用一兩,若無加茯苓一兩半亦佳.”《千金翼方》有“人參、茯苓 皆治心煩悶及心驚悸,安定精神”的記載,可見茯苓四逆湯以茯苓 為君,重在寧心安神。正如《方函口訣》所云:“此方君茯苓,以 煩躁為目的。本草云,茯苓主煩滿。蓋古義也。凡四逆湯證,而汗 出煩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河北中醫,1996,《3,:Zol 4。重劑茯苓四逆湯加味治療急性心功能不全:云苓60g, 制附片、紅參、丹參各30g,干姜15g,炙甘草lOg,川芎24g, 澤瀉40g,紅花20g,制成口服液(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研制), 50ml/d,數次口服或鼻飼;并用150ml/d,2次直腸滴人。酌用 高流量吸氧、鎮靜、利尿及輸液等。舊醫論壇,1996,c6,: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