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淡淡秋意 一、 淡淡的雨簾中,秋天深了,秋色濃了。 秋,對于四季而言,或許只是一個過渡。 少了春的新,夏的濃,冬的寒。沒有春的花紅葉綠,夏的濃妝艷抹,冬的冰清玉潔,但多了一份淡淡的成熟,美麗的樸實。 這份淡淡的秋意,是值得去細細品味的。 二、 感覺迎面而至的季節,我尋一截小橋,一潺流水,和著秋風,細品秋天。 品秋,一要品秋色。秋天可謂繪畫大師,不點素紙,只染江山。它這一點,人間到處色彩斑斕,秋光一派。有道最是橙黃桔綠時,“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啊。 品秋,二要品秋聲。當第一片落葉從枝頭滑落時,秋聲便四起了。秋蟬聲、秋蟲聲、飛鳥聲、秋雨聲、落葉聲連成一片,合成了秋天的交響。聆聽,妙意隨之而來。 品秋,三要品秋香。“蟬聲咽,露白霜結,水冷風高,長天雁字斜,秋香次第開徹。”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這秋天的香,絲絲縷縷,清清淺淺,浮在空中,香得高雅,耐人尋味,讓人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 品秋,四要品秋韻。“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大概就是秋韻所在。這秋天的韻味,猶如成熟的女人,有點神秘,讓人遐思。品它,有一種淡淡的,淡淡的幸福縈繞。 秋風秋雨秋天涼,秋枝秋葉秋草黃。秋云秋月秋氣爽,秋菊秋雁秋收忙。秋情秋意秋纏綿,秋思秋念秋惆悵。這十八個秋字,可謂風雨過后滿眼秋。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秋天,每個人的秋天都不盡相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難怪人們面對秋天,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各有千秋。那是情由境生,觸景生情,人之常情。 或許,每個時代,自有一季別樣的秋天。 或許,每個人生,自有一季另類的秋天。 就看你自己如何去感受和品味。 秋之味,需要自己用眼睛、用情感、用心靈、用閱歷去品味和感知。 也許,當你努力調動味覺去感知時,卻只是淡茶一杯,清露一點。 這,便是你心頭的菩提,意中的明鏡。 品秋,其實是一種心境。
賞 秋 深秋,天高云淡,日麗風清,山川寂寥,佳木蔥蘢。 恰逢假日,心生高遠,逸趣賞秋。 觀寒山伏蒼翠,覽秋風竄松林,賞青藤攀石浪,嗅秋風攜桂香。 聆聽著秋語的呢喃,感受著秋意的詩情, 渾然醉,如酌紹酒千盅。 |
|
來自: niuniuyumami > 《詩歌 朗誦 舞蹈》